一种切换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13167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切换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板件冲孔作业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实现不同车型板件的冲孔加工,减少相关模具工装数量,节约生产成本,作业效率高,结构紧凑,维护方便的切换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在实现不同车型板件的冲孔工序时,需要分别使用不同的冲孔模具来完成。即使是板件之间只是存在局部冲孔结构不同的情况时,也必须分别设计、制造不同结构的冲孔模具,增加了生产成本。另外,传统的冲孔模具体积庞大,使用灵活性差,作业效率低,故障率高,维护困难。故有必要对现有技术的板件冲孔作业装置予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实现不同车型板件的冲孔加工,减少相关模具工装数量,节约生产成本,作业效率高,结构紧凑,维护方便的切换机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切换机构包括滑动限位座和水平滑动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限位座由限位座主体构成,限位座主体两端的下部分别设置有端部限位凸块,两个端部限位凸块之间、限位座主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侧部限位凸块,相邻的两个限位凸块之间设置有限位凹槽;限位座主体的一端设置有滑动气缸连接端;滑动限位座通过滑动导向凹块与上模座滑动连接,所述水平滑动气缸的伸缩端与滑动限位座的滑动气缸连接端相连;所述滑动限位座的正下方设置有升降切换座,升降切换座由切换座主体构成,切换座主体两端的上部、与滑动限位座端部限位凸块相对应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端部切换顶块,两个端部切换顶块之间、与滑动限位座侧部限位凸块相对应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侧部切换顶块,且相邻的两个切换顶块之间设置有切换凹槽;升降切换座的下部与升降机构的伸缩端相连;所述升降切换座上侧的中部,通过竖直布置的导向柱与上模座相连;升降切换座四个角的部位,则分别通过竖直向上布置的切换座复位氮气弹簧与上模座相连,切换座复位氮气弹簧的活塞柱与切换座主体相连,切换座复位氮气弹簧的缸体与上模座相连;升降切换座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竖直向下布置的压料板复位氮气弹簧,压料板复位氮气弹簧的缸体与切换座主体相连,压料板复位氮气弹簧的活塞柱则与升降切换座下方的压料板相连。

所述升降切换座上设置的导向柱包括伸缩导套,伸缩导套的下端与切换座主体的上部相连;伸缩导套上端的导套开口内设置有伸缩导柱,伸缩导柱的上端通过导柱锁固板与上模座的下部相连。以为升降切换座的升降进行导向,利于切换机构实现对不同车型板件的冲孔加工。

所述滑动限位座的滑动气缸连接端设置有T形连接凹槽;水平滑动气缸的伸缩端,通过T形连接块与滑动限位座滑动气缸连接端的T形连接凹槽相连。以利用水平滑动气缸的伸缩,使滑动限位座沿着滑动导向凹块的凹槽往复滑动,来配合升降切换座的升降切换动作。

所述升降切换座上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竖直布置的行程控制杆。以利用行程控制杆上端与上模座下部之间的限位作用,对升降切换座的上升位置进行限定,方便使用。

所述滑动限位座与上模座之间设置的滑动导向凹块的凹槽内,设置有防锈隔套。以防止长时间使用过程中,滑动导向凹块与滑动限位座之间产生铁锈,影响动作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由限位座主体构成的滑动限位座,限位座主体两端的下部分别设置端部限位凸块,两个端部限位凸块之间、限位座主体的两侧,分别设置侧部限位凸块;滑动限位座通过滑动导向凹块与上模座相连,水平滑动气缸与滑动限位座的滑动气缸连接端相连;滑动限位座的正下方设置升降切换座,升降切换座的切换座主体两端的上部分别设置端部切换顶块,两个端部切换顶块之间、切换座主体的两侧,分别设置侧部切换顶块;升降切换座下部与升降机构相连;升降切换座上侧的中部,通过导向柱与上模座相连;升降切换座四个角的部位,分别通过切换座复位氮气弹簧与上模座相连;升降切换座的两侧分别设置压料板复位氮气弹簧的结构形式,所以其具有如下优点:1、机构的利用率高;可通过机构自身的切换、实现对不同车型板件的冲孔加工,使用灵活。2、节约生产成本;使“两套模具”变成“一套模具”,减少了相关模具和工装的数量,并且降低了工艺造型、机加、组立及钳工研合等工时费用。3、提升模具的生产性能、工作效率高;该切换机构设计合理,结构紧凑,自动化程度高,可显著提升冲孔作业的工作效率,为产品的大批量连续生产提供保障。4、后期维护方便;机构的各部分组件均采用便于拆卸的独立结构形式;在组件磨损需要更换或进行维护时,只须单独卸下相应组件即可,减少中间因更换等待的时间,省时省力;给后期制作也带来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图3是图1中的滑动限位座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升降切换座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和图6是本实用新型进行机构切换时的分解动作步骤示意图。

图中序号说明:1滑动限位座、2水平滑动气缸、3升降切换座、4切换座复位氮气弹簧、5压料板复位氮气弹簧、6导向柱、7限位座主体、8滑动气缸连接端、9端部限位凸块、10侧部限位凸块、11限位凹槽、12滑动导向凹块、13切换座主体、14侧部切换顶块、15端部切换顶块、16切换凹槽、17行程控制杆、18伸缩导套、19伸缩导柱。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6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该切换机构包括由限位座主体7构成的滑动限位座1,以及用于驱动滑动限位座1的水平滑动气缸2。滑动限位座1的限位座主体7两端的下部,分别设置有用于与升降切换座3两个端部切换顶块15配合支撑定位的端部限位凸块9;滑动限位座1两个端部限位凸块9之间、限位座主体7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用于与升降切换座3侧部切换顶块14配合支撑定位的侧部限位凸块10;两个侧部限位凸块10之间、以及侧部限位凸块10与端部限位凸块9之间,均设置有在机构切换时、用于容纳升降切换座3端部切换顶块15和侧部切换顶块14的限位凹槽11。

滑动限位座1通过滑动导向凹块12与上模座滑动连接;滑动限位座1的限位座主体7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水平滑动气缸2相连的滑动气缸连接端8。滑动气缸连接端8设置有用于与水平滑动气缸2伸缩端相连的T形连接凹槽;水平滑动气缸2的伸缩端,则通过T形连接块与滑动限位座1滑动气缸连接端8的T形连接凹槽相配合连接。以利用水平滑动气缸2的伸缩,使滑动限位座1沿着滑动导向凹块12的凹槽往复滑动,来配合升降切换座3的升降切换动作。为了防止长时间使用过程中,滑动导向凹块12与滑动限位座1之间产生铁锈、影响动作效果,滑动导向凹块12的凹槽内、与滑动限位座1的限位座主体7相接触的部位,设置有防锈隔套;根据具体的使用需要,防锈隔套可以采用铜隔套或尼龙隔套。

滑动限位座1的正下方,设置有用于进行机构切换的升降切换座3。升降切换座3由切换座主体13构成,切换座主体13两端的上部、与滑动限位座1端部限位凸块9相对应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用于与滑动限位座1端部限位凸块9配合接触定位的端部切换顶块15;两个端部切换顶块15之间、与滑动限位座1侧部限位凸块10相对应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用于与滑动限位座1各个侧部限位凸块10配合接触定位的侧部切换顶块14。两个侧部切换顶块14之间、以及侧部切换顶块14与端部切换顶块15之间,均设置有在机构切换时、用于容纳滑动限位座1侧部限位凸块10和端部限位凸块9的切换凹槽16。升降切换座3的切换座主体13下部,与升降机构(例如:升降气缸)的伸缩端相连接,以实现升降切换座3的升降切换。升降切换座3的下部,还固定设置有用于对板件进行加工的冲头、剪边刀或整形刀;以根据不同车型板件的加工需要,调整升降切换座3以及其上加工工具的位置,实现不同结构板件的加工。

出于为升降切换座3升降进行导向的目的,升降切换座3上侧的中部位置,通过四个竖直布置的导向柱6与上模座下部相连接,且四个导向柱6呈菱形布置。导向柱6由伸缩导套18构成,伸缩导套18的下端与升降切换座3的切换座主体13上部相连接。伸缩导套18上端的导套开口内,设置有伸缩导柱19;伸缩导柱19的上端通过导柱锁固板与上模座的下部相连接;以利于切换机构实现对不同车型板件的冲孔加工。升降切换座3上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四个竖直布置的行程控制杆17;以利用行程控制杆17上端与上模座下部之间的限位作用,对升降切换座3的上升位置进行限定。为了根据升降切换座3的上升行程,来调节行程控制杆17的限位行程,行程控制杆17由限位螺杆和调节弹簧构成,以提升机构的适应性。

升降切换座3四个角的部位,分别通过四个竖直向上布置的切换座复位氮气弹簧4与上模座下部相连接;切换座复位氮气弹簧4的活塞柱端部与切换座主体13相连接,而切换座复位氮气弹簧4的缸体与上模座的下部相连接。升降切换座3两侧的侧部切换顶块14的外侧,则分别设置有两个竖直向下布置的压料板复位氮气弹簧5;压料板复位氮气弹簧5的缸体与切换座主体13相连接,而压料板复位氮气弹簧5的活塞柱端部则与升降切换座3下方的压料板相连接。根据具体的使用需要,切换座复位氮气弹簧4可采用瑞典凯勒(KALLER)公司的X350型氮气弹簧;压料板复位氮气弹簧5可采用瑞典凯勒(KALLER)公司的X1000型氮气弹簧。

该切换机构使用时,其默认初始状态为水平滑动气缸2伸出,滑动限位座1位于升降切换座3的正上方,且升降切换座3下部升降机构的伸缩端收回,即:滑动限位座1的端部限位凸块9和侧部限位凸块10的下端面,分别与升降切换座3的端部切换顶块15和侧部切换顶块14的上端面相互接触;滑动限位座1与升降切换座3处于支撑定位状态(如图1和图2所示)。此时,设置在升降切换座3下部的冲头、剪边刀或整形刀等加工工具,可以随着上模座的下压而接触到板件,以完成此下压空间内的工序内容。

当需要对另外一种不同车型板件进行加工时,首先,驱动水平滑动气缸2收回,使滑动限位座1沿着滑动导向凹块12向一端滑动,让滑动限位座1端部限位凸块9和侧部限位凸块10的位置,分别与升降切换座3端部切换顶块15和侧部切换顶块14的位置相互交错开(如图5所示);然后,驱动升降切换座3下部升降机构的伸缩端伸出,使升降切换座3沿着导向柱6向上移动,让相互交错开的滑动限位座1端部限位凸块9和侧部限位凸块10,以及升降切换座3端部切换顶块15和侧部切换顶块14,分别伸入到相应的切换凹槽16和限位凹槽11内;进而使升降切换座3与滑动限位座1处于交叉合并状态(如图6所示)。这时,由于升降切换座3已向上移动,所以在整个切换机构随上模座下压的过程中,出于下压空间增大的原因,致使升降切换座3下部的加工工具(冲头、剪边刀或整形刀等)不能与板件形成接触,故无法实现之前“支撑定位状态”时的工序内容,进而实现不同车型板件的加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