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式修边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0347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活动式修边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活动式修边模具。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模具修边技术已经应用非常广泛了,主要涉及到汽车、机械等行业,但其都只能应用在开放式零件上,遇到封闭式的零件比如管件类零件就只能采用激光切割、线割、铣床加工等方式,存在生产效率低、加工成本高的问题。

例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修边侧冲孔模具[申请公布号为CN105689534A],模具的上模包括上模本体、冲头、修边刀具和上模压料芯,冲头可滑动地设置在上模本体上,修边刀具和上模压料芯固定在上模本体上,修边刀具上开设有避让孔,上模压料芯上开设有冲头通孔,下模包括驱动块。上模和下模合模时,上模压料芯最先与待加工件接触,随着上模和下模继续合拢,修边刀具开始对待加工件进行修边,冲头沿着驱动块向修边刀具一侧滑动,依次穿过避让孔和冲头通孔,已对待加工件进行冲孔,从而只通过一组模具完成了修边和冲孔两道工序的加工,节省了一组模具和压力机的费用,同时只通过一次合模过程就完成了修边和冲孔的加工,缩短了生产周期,有利于产量的提升。

虽然上述的模具能应用到管件内孔的修边加工,但其仍存在以下问题:上导板倾斜向上设置,滑动块滑动设于上导板上,在运动时滑动块上设置的冲头顶点的运动轨迹与上导板平行,即冲头的运动轨迹也倾斜向上延伸,而冲头的延伸方向(倾斜向下)与冲头的运动方向不同,其不合理的结构设计导致冲头的加工深度浅,从而使整个模具的适用范围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加工深度较大的活动式修边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活动式修边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与上模座对应设置的下模座,所述的下模座上固定有下模镶块,所述的下模镶块上设有异型槽一,所述的上模座上设有与下模镶块配合的上模镶块,所述的上模镶块上设有异型槽二,所述的异型槽一与异型槽二扣合形成与工件外形相配合的用于定位工件的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座上固定沿合模方向延伸的导柱一,所述的上模镶块套设在导柱一上且能沿导柱一上下运动,所述的下模座上设有合模时用于对工件端部内侧进行修边的修边组件。

导柱一远离上模座的一端直径较大或者设置限位部,防止上模镶块从导柱一上脱落。通过设置的导柱一,可提高上模镶块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工件被夹持的精度。为了能更好的保证上模镶块运动的平稳性,可设置导柱一为至少两个。

在上述的活动式修边模具中,所述的修边组件包括设于下模座上的滑块和设于滑块靠近下模镶块一侧的修边刀,所述滑块的两侧具有固定在下模座上的导向块,所述的滑块滑动配合在由两导向块围成的滑槽内,所述的上模座上设有合模时用于驱动滑块沿导槽靠近下模镶块运动的驱动单元,所述的下模座上还设有脱模时用于使滑块复位的复位单元。

滑块的运动方向与异型管(工件)端部的延伸方向平齐,修边刀的延伸方向与异型管端部的延伸方向平齐,可加工深度大。

在上述的活动式修边模具中,所述的驱动单元为固定在上模座上的驱动块,所述的滑块远离下模镶块的一侧设有导向面,合模时驱动块挤压导向面使滑块产生位移,所述的上模座与滑块之间还设有当驱动块脱离导向面时用于继续推动滑块向下模镶块方向运动的驱动组件。导向面表面光滑,在初始状态下位于上模座上驱动块的投影与导向面相交。当驱动块下降时,驱动块与导向面接触并挤压导向面,使滑块在滑槽内运动,运动一段距离后滑块上的导向面完全脱离开驱动块,即滑块运动到了驱动块的侧壁。

在上述的活动式修边模具中,所述的驱动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固定在上模座上且倾斜设置的导柱二和设于滑块上的与导柱二对应设置的导套二,当驱动块脱离导向面时所述导柱二的下端伸入至导套二内。当滑块运动到驱动块的侧壁时,导柱二刚好伸入到导套二内,由于导柱二倾斜设置,在上模座下压过程中会推动滑块继续朝着下模镶块方向运动,保证修边加工稳定行进。

在上述的活动式修边模具中,所述的上模座上固定有墩死块,所述的导柱二为两个且固定在墩死块上,所述的导套二为两个且与导柱二一一对应设置。墩死块的厚度由工件的加工深度确定,当加工深度越大墩死块越薄,当加工深度越浅墩死块越厚。

在上述的活动式修边模具中,所述的复位单元为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抵靠在滑块靠近下模镶块的一侧上。气缸为氮气缸。

在上述的活动式修边模具中,所述的上模座上设有两个上模镶块,两所述的上模镶块对称设置,所述的驱动块为两个且分别位于两上模镶块之间,所述的下模座上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下模镶块,所述的滑块为两个且分别位于两下模镶块之间。为了提高加工效率,设置两个上模镶块和两个下模镶块可同时完成两个工件的修边加工,合模时两个驱动块分别驱动两滑块向两个不同的方向运动,上模座施加到下模座上的力均衡,可提高使用寿命。

在上述的活动式修边模具中,所述下模座的两端处设有导槽,所述的上模座上具有与导槽配合设置的导座,所述导槽的侧壁上设有导板,所述的导座上具有与导板配合设置的导滑面。

在上述的活动式修边模具中,所述的导槽内设有导柱三,所述的导座上具有与导柱三配合设置的导套三。

在上述的活动式修边模具中,每个导槽内设有两个均匀设置的导柱三,每个导座上具有两个导套三。

本模具工作时,导柱三与导套三、导板与导滑面配套接触保证了上模座相对于下模座的准确导向;上模座向下运动时,上模镶块与下模镶块接触,将加工的工件固定,上模座继续向下运动,驱动块逐渐抵靠到导向面,驱动滑块运动使修边刀插入到工件的端部内侧;随着上模座继续向下运动,当驱动块脱离导向面时导柱二的下端刚好伸入到导套二内,由于导柱二倾斜设置,在上模座下压时可推动滑块继续向下模镶块方向运动,直到墩死块抵靠咋滑块上为止,完成零件的修边操作。上模座回程时,下模镶块依靠气缸将其推回原位,修边动作结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活动式修边模具具有以下优点:

结构简单、紧凑、操作方便,修边刀的延伸方向与异型管端部的延伸方向平齐,可加工深度大,通用性强,提高了封闭式零件的废料切除效率,降低了加工成本;异型槽一与异型槽二扣合形成与工件外形相配合的用于定位工件的型腔,满足对异型工件的夹持,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模座;2、下模座;3、下模镶块;4、异型槽一;5、上模镶块;6、异型槽二;7、导柱一;8、滑块;9、修边刀;10、导向块;11、驱动块;12、导向面;13、导柱二;14、导套二;15、墩死块;16、气缸;17、导槽;18、导座;19、导板;20、导滑面;21、导柱三;22、导套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本活动式修边模具,包括上模座1和与上模座1对应设置的下模座2,如图2所示,下模座2上固定有下模镶块3,下模镶块3上设有异型槽一4,如图1所示,上模座1上设有与下模镶块3配合的上模镶块5,上模镶块5上设有异型槽二6,异型槽一4与异型槽二6扣合形成与工件外形相配合的用于定位工件的型腔。

如图1所示,上模座1上固定沿合模方向延伸的导柱一7,本实施例中,每个上模座1对应设置两个导柱一7,且上模座1同时套设在两个导柱一7内,如图2所示,下模座2上设有合模时用于对工件端部内侧进行修边的修边组件。

导柱一7远离上模座1的一端直径较大或者设置限位部,防止上模镶块5从导柱一7上脱落。通过设置的导柱一7,可提高上模镶块5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工件被夹持的精度。

如图2所示,修边组件包括设于下模座2上的滑块8和设于滑块8靠近下模镶块3一侧的修边刀9,滑块8的两侧具有固定在下模座2上的导向块10,滑块8滑动配合在由两导向块10围成的滑槽内,上模座1上设有合模时用于驱动滑块8沿导槽17靠近下模镶块3运动的驱动单元,下模座2上还设有脱模时用于使滑块8复位的复位单元。滑块8的运动方向与异型管(工件)端部的延伸方向平齐,修边刀9的延伸方向与异型管端部的延伸方向平齐,可加工深度大。

如图1所示,驱动单元为固定在上模座1上的驱动块11,如图2所示,滑块8远离下模镶块3的一侧设有导向面12,合模时驱动块11挤压导向面12使滑块8产生位移,上模座1与滑块8之间还设有当驱动块11脱离导向面12时用于继续推动滑块8向下模镶块3方向运动的驱动组件。导向面12表面光滑,在初始状态下位于上模座1上驱动块11的投影与导向面12相交。当驱动块11下降时,驱动块11与导向面12接触并挤压导向面12,使滑块8在滑槽内运动,运动一段距离后滑块8上的导向面12完全脱离开驱动块11,即滑块8运动到了驱动块11的侧壁。

如图1和图2所示,驱动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固定在上模座1上且倾斜设置的导柱二13和设于滑块8上的与导柱二13对应设置的导套二14,当驱动块11脱离导向面12时所述导柱二13的下端伸入至导套二14内。当滑块8运动到驱动块11的侧壁时,导柱二13刚好伸入到导套二14内,由于导柱二13倾斜设置,在上模座1下压过程中会推动滑块8继续朝着下模镶块3方向运动,保证修边加工稳定行进。

如图1所示,上模座1上固定有墩死块15,导柱二13为两个且固定在墩死块15上,导套二14为两个且与导柱二13一一对应设置。墩死块15的厚度由工件的加工深度确定,当加工深度越大墩死块15越薄,当加工深度越浅墩死块15越厚。

如图2所示,复位单元为气缸16,气缸16的活塞杆抵靠在滑块8靠近下模镶块3的一侧上,本实施例中气缸16为氮气缸16。

如图1所示,上模座1上设有两个上模镶块5,两上模镶块5对称设置,驱动块11为两个且分别位于两上模镶块5之间,如图2所示,下模座2上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下模镶块3,滑块8为两个且分别位于两下模镶块3之间。为了提高加工效率,设置两个上模镶块5和两个下模镶块3可同时完成两个工件的修边加工,合模时两个驱动块11分别驱动两滑块8向两个不同的方向运动,上模座1施加到下模座2上的力均衡,可提高使用寿命。

如图2所示,下模座2的两端处设有导槽17,如图1所示,上模座1上具有与导槽17配合设置的导座18,导槽17的侧壁上设有导板19,导座18上具有与导板19配合设置的导滑面20。

如图2所示,导槽17内设有导柱三21,如图1所示,导座18上具有与导柱三21配合设置的导套三22。每个导槽17内设有两个均匀设置的导柱三21,每个导座18上具有两个导套三22。

本模具工作时,导柱三21与导套三22、导板19与导滑面20配套接触保证了上模座1相对于下模座2的准确导向;上模座1向下运动时,上模镶块5与下模镶块3接触,将加工的工件固定,上模座1继续向下运动,驱动块11逐渐抵靠到导向面12,驱动滑块8运动使修边刀9插入到工件的端部内侧;随着上模座1继续向下运动,当驱动块11脱离导向面12时导柱二13的下端刚好伸入到导套二14内,由于导柱二13倾斜设置,在上模座1下压时可推动滑块8继续向下模镶块3方向运动,直到墩死块15抵靠咋滑块8上为止,完成零件的修边操作。上模座1回程时,下模镶块3依靠气缸16将其推回原位,修边动作结束。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