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焊带铜线生产用新型拉压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82927发布日期:2018-07-07 10:15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伏焊带铜线生产用新型拉压机构。



背景技术:

光伏焊带又称镀锡铜带或涂锡铜带,分汇流带和互连条,应用于光伏组件电池片的连接,之连接。传统的光伏焊带生产用铜线的生产,是将拉丝圆铜线经过四道压延工艺,再通过退火镀锡工艺,最后收成轴装焊带;该生产方式的缺点是:1、四道压延工艺后均没有经过模具系统,精度低,产品尺寸可控性低;2、生产速度慢,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高精度过模系统,压延过模精度依次升高,保证产品精度;每道压延过模后,再经过主动传送系统,线体张力可控性强,生产速度快,生产效率高的光伏焊带铜线生产用新型拉压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伏焊带铜线生产用新型拉压机构,用于拉丝圆铜线的压延,包括压延系统、模具系统以及动力传动系统,所述压延系统、模具系统以及动力传动系统依次间隔对应设置,所述拉丝圆铜线的一端从所述压延系统进入并依次经过模具系统以及动力传动系统输出压延扁铜线,所述压延系统包括第一压延系统、第二压延系统、第三压延系统以及第四压延系统,所述模具系统包括第一模具系统、第二模具系统、第三模具系统以及第四模具系统,所述动力传动系统包括第一动力传动系统、第二动力传动系统、第三动力传动系统以及第四动力传动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系统还包括张力控制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张力控制系统设置有多个并分别对应设置于第一动力传动系统、第二动力传动系统、第三动力传动系统以及第四动力传动系统上。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延系统、第一模具系统、第一动力传动系统、第二压延系统、第二模具系统、第二动力传动系统、第三压延系统、第三模具系统、第三动力传动系统、第四压延系统、第四模具系统以及第四动力传动系统依次对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拉丝圆铜线的一端进入所述第一压延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动力传动系统输出压延扁铜线。

本实用新型所述为一种光伏焊带铜线生产用新型拉压机构,本实用新型采用高精度过模系统,压延过模精度依次升高,保证产品精度;每道压延过模后,再经过主动传送系统,线体张力可控性强,生产速度快,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光伏焊带铜线生产用新型拉压机构一较佳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本实用新型所述为一种光伏焊带铜线生产用新型拉压机构,如图1所示,用于拉丝圆铜线13的压延,包括压延系统、模具系统以及动力传动系统,所述压延系统、模具系统以及动力传动系统依次间隔对应设置,所述拉丝圆铜线13的一端从所述压延系统进入并依次经过模具系统以及动力传动系统输出压延扁铜线14,所述压延系统包括第一压延系统1、第二压延系统4、第三压延系统7以及第四压延系统10,所述模具系统包括第一模具系统2、第二模具系统5、第三模具系统8以及第四模具系统11,所述动力传动系统包括第一动力传动系统3、第二动力传动系统6、第三动力传动系统9以及第四动力传动系统12,所述传动系统还包括张力控制系统附图未画出,所述张力控制系统设置有多个并分别对应设置于第一动力传动系统3、第二动力传动系统6、第三动力传动系统9以及第四动力传动系统12上,所述第一压延系统1、第一模具系统2、第一动力传动系统3、第二压延系统4、第二模具系统5、第二动力传动系统6、第三压延系统7、第三模具系统8、第三动力传动系统9、第四压延系统10、第四模具系统11以及第四动力传动系统12依次对应设置,所述拉丝圆铜线13的一端进入所述第一压延系统1,所述第四动力传动系统12输出压延扁铜线14。

将拉丝圆铜线依次穿过第一压延系统、第一模具系统、第一动力传送系统、第二压延系统、第二模具系统、第二动力传送系统、第三压延系统、第三模具系统、第三动力传送系统、第四压延系统、第四模具系统、第四动力传送系统;第一动力传送系统控制拉丝圆铜线经过第一压延系统和第一模具系统时的速度和张力;以此类推,第四动力传送系统控制线体经过第四压延系统和第四模具系统时的速度和张力;

第一压延系统到第四压延系统精度依次升高,保证产品精度;每道压延系统后,再经过主动传送系统,线体张力可控性强,生产速度快,生产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所述为一种光伏焊带铜线生产用新型拉压机构,本实用新型采用高精度过模系统,压延过模精度依次升高,保证产品精度;每道压延过模后,再经过主动传送系统,线体张力可控性强,生产速度快,生产效率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