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侧围下加强板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91292发布日期:2018-10-02 18:59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汽车复杂冲压件的冲压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后侧围下加强板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零部件中大型多工序冲压件模具均采用单模单工序设计,工序复杂,生产流程长,其优点:模具按照单工序设计制造模具,便于模具设计过程的更改,有利于在设计不成熟阶段不至于造成巨大浪费,各工序模具可相对独立设计制造,模具设计制造相对简单,缺点模具投入成本很大,产品生产占用冲压设备多、需要操作工人多,生产周转复杂,生产成本高,不利于智能化应用。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后侧围下加强板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侧围下加强板模具,通过各功能件结构紧凑、模块化的多工位模具实现一付模具在一台压机上由一名操作工独立完成零件的多工序冲压生产,大大提高制作时的工作效率,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后侧围下加强板模具,包括下模架、模具导板和上模架,所述下模架的四周均安装有模具导板,且下模架通过模具导板与上模架连接,所述下模架顶端的中部安装有翻边成型下模,所述下模架顶端的左侧开设有冲孔切边凹凸模,且冲孔切边凹凸模的边部安装有废料刀,所述下模架顶端的右侧分别开设有剖切凹模和侧冲孔凹模,所述上模架顶端的中部安装有翻边成型上模,所述上模架顶端的左侧开设有切边凹模,所述切边凹模内置有卸料板和冲孔凸模,所述上模架顶端的右侧安装有侧冲孔标准模块组件和剖切凸模。

进一步的,所述翻边成型下模与翻边成型上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冲孔切边凹凸模与切边凹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侧冲孔标准模块组件与侧冲孔凹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剖切凸模与剖切凹模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后侧围下加强板模具,通过各功能件结构紧凑、模块化的多工位模具实现一付模具在一台压机上由一名操作工独立完成零件的多工序冲压生产,大大提高制作时的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的后侧围下加强板模具,本产品传统工序3 道,需模具3付,在进行同步生产时需3台630吨压机,现技术是,一副模具,一至二名操作工,一台630吨压机就可进行,模具、设备、人员是原来的35%,生产周转减少2次,零件从料片开始实施全部冲压成型,减少中间周转工序,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控制,提高生产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各工位采取功能模块组合,结构紧凑、便于维修及更换;便于自动化生产,较为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后侧围下加强板模具的下模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后侧围下加强板模具的上模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冲孔凸模;2、卸料板;3、切边凹模;4、冲孔切边凹凸模;5、废料刀;6、侧冲孔标准模块组件;7、剖切凸模; 8、侧冲孔凹模;9、剖切凹模;10、下模架;11、上模架;12、模具导板;13、翻边成型上模;14、翻边成型下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后侧围下加强板模具,包括下模架10、模具导板12和上模架11,所述下模架10的四周均安装有模具导板12,且下模架10通过模具导板12与上模架11连接,所述下模架10顶端的中部安装有翻边成型下模14,所述下模架10顶端的左侧开设有冲孔切边凹凸模4,且冲孔切边凹凸模4的边部安装有废料刀5,所述下模架10顶端的右侧分别开设有剖切凹模9和侧冲孔凹模8,所述上模架11顶端的中部安装有翻边成型上模13,所述上模架11顶端的左侧开设有切边凹模3,所述切边凹模3内置有卸料板2和冲孔凸模1,所述上模架11顶端的右侧安装有侧冲孔标准模块组件6和剖切凸模7。

其中,所述翻边成型下模14与翻边成型上模13连接。

其中,所述冲孔切边凹凸模4与切边凹模3连接。

其中,所述侧冲孔标准模块组件6与侧冲孔凹模8连接。

其中,所述剖切凸模7与剖切凹模9连接。

工作原理:工作时,通过在630T压机进行作业,左右拉延件放置于第一工位上型面定位,压力机下降由冲孔凸模1、卸料板 2、切边凹模3和冲孔切边凹凸模4实施零件的冲孔、切边,冲孔、切边、剖切分离后的左右工序件移送至第二工位,由上模架11 座型面上由侧冲孔标准模块组件6、剖切凸模7和侧冲孔凹模8实施零件剖切分离及侧向冲孔第二工位完成的零件移送至第三工位面上,压力机下降通过侧冲孔标准模块组件6、翻边成型上模13 和翻边成型下模14实施零件翻边成型,每一个工位同时进行实施对零件三个工序同时作业,较为实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