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铣床铣弧面或铣平面工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53716发布日期:2018-10-12 23:32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控铣床工艺装备,特别是涉及一种铣床铣弧面或铣平面工艺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和图2所示,燕尾圈具有燕尾凹槽,为了让零件装配至燕尾圈的燕尾凹槽内,如图3和图4所示,通常需要在燕尾圈上面铣个缺口,以作为零件装配入口。如图5和图6所示,燕尾圈进行铣缺口的传统加工方法是将燕尾圈直接装夹在铣床虎钳台上,然后按图纸要求加工。燕尾圈是个环形状,传统的加工方法中直接将燕尾圈装夹在虎钳台上,铣床的铣刀在铣缺口时,会产生震动,降低了加工速度,且铣刀容易损坏。因会产生震动,铣出的燕尾圈加工精度低、质量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速度快且加工质量高的铣床铣弧面或者铣平面工艺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铣床铣弧面或铣平面工艺装置,包括虎钳台,该虎钳台包括底座、固定钳和活动钳,所述固定钳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活动钳以可相对所述固定钳移动的方式活动安装于底座上,所述固定钳与所述活动钳之间形成装夹钳口,铣床铣弧面或铣平面工艺装置还包括待加工组件,该待加工组件包括螺杆和两个固定压垫,两个所述固定压垫对应安装于所述螺杆的两端,两个所述固定压垫之间形成用以穿套复数个工件的区段,所述螺杆的两端分别锁固有防止所述固定压垫穿出螺杆端部的螺母。

进一步地,所述螺杆的两端还分别设有弹性垫,所述弹性垫紧贴所述固定压垫设置;

所述两个固定压垫分别为第一固定压垫和第二固定压垫,锁固于所述螺杆两端的螺母分别为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所述螺杆两端的弹性垫分别为第一弹性垫和第二弹性垫,所述第一螺母、所述第一固定压垫和所述第一弹性垫位于所述螺杆的一端,并且所述第一固定压垫位于所述第一螺母和所述第一弹性垫之间,所述第二螺母、所述第二固定压垫和所述第二弹性垫位于所述螺杆的另一端,并且所述第二固定压垫位于所述第二螺母和所述第二弹性垫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装夹钳口的钳口壁设有一组相对设置的橡胶垫。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压垫的中部开设有通孔,该通孔的形状和大小与所述螺杆相匹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一种铣床铣弧面或铣平面工艺装置,将复数个工件组装成待加工组件形成厚实体再进行加工,减弱了传统上单一工件加工会产生震动的作用,提高了铣床产品的加工质量和加工速度。

进一步地,利用弹性垫和橡胶垫的弹性,进一步增加缓冲减震作用,解决了震动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中工件加工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A-A’方向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中工件加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沿B-B’方向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中的正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中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待加工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压垫的正视图。

图中:

虎钳台-01; 底座-02;

固定钳-03; 活动钳-04;

装夹钳口-05; 待加工组件-06;

橡胶垫-07; 安装部-08;

螺杆-09; 第一固定压垫-10;

第二固定压垫-11; 第一螺母-12;

第二螺母-13; 第一弹性垫-14;

第二弹性垫-15; 通孔-16;

工件-a。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用新型一种铣床铣弧面或铣平面工艺装置,如图7-图10所示,包括虎钳台01,该虎钳台01包括底座02、固定钳03和活动钳04,固定钳03固定在底座02上,活动钳04以可相对固定钳03移动的方式活动安装于底座02上,固定钳03与活动钳04之间形成装夹钳口05,装夹钳口05用于装夹固定下述待加工组件06。装夹钳口05的钳口壁设有一组相对设置的橡胶垫07。橡胶垫07不仅提高了装夹安装的牢固性,而且橡胶垫07具有一定弹性,具有减震作用,即可以起到缓冲降低铣刀工作时产生震动的作用。本实用新型在铣缺口时候,适用于铣弧面或者铣平面时使用。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虎钳台01的活动钳04的活动驱动装置,以及活动钳04与固定钳03的工作配合关系为行业内公知常识。

优选地,底座02具有用于安装活动钳04并与其配合活动的安装部08。活动钳04通过导轨与底座02的作滑动配合。活动钳04装有可旋转的丝杠,并与安装在底座02的安装部08内的丝杠螺母配合。上述丝杆的端部设有手柄,当摇动手柄时,上述丝杠旋转,通过上述丝杆与上述丝杆螺母的配合带动活动钳04相对于固定钳03作轴向移动,进而改变装夹钳口05的大小。

本实用新型一种铣床铣弧面或铣平面工艺装置还包括待加工组件06,待加工组件06包括螺杆09、两个固定压垫,两个弹性垫和穿套在螺杆上的复数个工件a。两个固定压垫分别为第一固定压垫10和第二固定压垫11。第一固定压垫10和第二固定压垫11对应安装于螺杆09的两端。螺杆09的一端锁固有防止第一固定压垫10穿出螺杆09端部的第一螺母12,螺杆09的另一端锁固有防止第二固定压块11穿出螺杆09端部的第二螺母13。两个弹性垫分别为第一弹性垫14和第二弹性垫15。第一弹性垫14紧贴第一固定压垫10设置,第二弹性垫15紧贴第二固定压垫11设置。第一螺母12、第一固定压垫10和第一弹性垫14位于螺杆09的一端,并且第一固定压垫10位于第一螺母12和第一弹性垫14之间。第二螺母13、第二固定压垫11和第二弹性垫15位于螺杆09的另一端,并且第二固定压垫15位于第二螺母13和第二弹性垫15之间。第一弹性垫14和第二弹性垫15之间(即第一固定压垫10和第二固定压垫11之间)形成用于穿套复数个工件a的区段。

第一固定压垫10的中部开设有通孔16,该通孔16的形状和大小与螺杆09相匹配。第二固定压垫10的结构与第一固定压垫10相同。

安装待加工组件06时,先将第一螺母12锁固于螺杆09的一端,然后依次将第一固定压块10和第一弹性垫14穿入螺杆09,使得第一固定压块10紧贴第一螺母12,并且第一弹性垫14紧贴第一固定压块10。进一步地,将复数个工件a串穿于螺杆09上,当复数个工件a串穿完成后,再将第二弹性垫15和第二固定压块11依次穿入螺杆09的另一端,然后将第二螺母13锁紧于螺杆09上,使得第一弹性垫14和第二弹性垫15分别紧贴工件a,第二固定压块11紧贴第二弹性垫15,第二螺母13紧贴第二固定压块11,这样即完成待加工组件06的安装,形成一个厚实体,这样,将原本复数个单一的工件a转变成一个厚实体,与传统如图1所示的逐一加工的方式相比,待加工组件06在加工时可降低铣刀工作时产生的震动作用。螺杆09的两端设置弹性垫可增加工件a之间的紧固性,起到减震的缓冲作用。本实用新型的工件a优选为燕尾圈。由于燕尾圈呈环状,为了避免穿套于螺杆09上的燕尾圈沿其径向方向发生大幅窜动,待加工组件06在安装时,螺杆09上先套有轴套,然后复数个燕尾圈再穿入轴套上,即轴套位于螺杆09与燕尾圈之间。螺杆09两端的弹簧垫紧贴于轴套。该轴套与燕尾圈的中部通道相匹配。

进一步地,以活动钳04相对固定钳03活动的方向为横向方向,与横向方向垂直的方向为纵向方向,铣床时,将待加工组件06沿纵向方向装夹于装夹钳口05。即螺杆09的轴向方向与横向方向相垂直。移动活动钳04使得装夹钳口05的钳口壁紧贴于待加工组件06,待加工组件06与钳口壁之间设置的橡胶垫,不仅提高了待加工组件06与虎钳台之间连接的牢固性,而且可以缓冲降低铣刀工作时产生的震动作用。

本实用新型一种铣床铣弧面或铣平面工艺装置,将复数个工件a组装成厚实体进行加工,解决了单一工件加工会产生震动的问题,提高了铣床产品的加工质量,加工精度高。解决了震动问题使得工件a固定更稳定,加工速度提高,另外,通过一次待加工组件06的安装,可以加工复数个工件a,再次提高了加工生产效率。

上述实施例和附图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