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动轴的内螺纹去屑装置及去屑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86481发布日期:2019-01-14 18:28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传动轴的内螺纹去屑装置及去屑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轴类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传动轴的内螺纹去屑装置及去屑方法。



背景技术:

攻丝作业在机械加工运用非常普遍,在实际生产中,由于一些螺纹孔的技术要求较高,在攻丝后需要进行回丝作来以保证螺纹的精度和螺纹的通畅。

图6示出了一种具有内螺纹的传动轴,该传动轴在加工出内螺纹后,内螺纹孔中往往会存留一些金属屑,即使经过回丝之后,这些金属屑仍旧难以彻底自内螺纹孔中清除出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传动轴的精度。现有技术中通常是人工对其进行清理,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导致生产成本及生产效率降低,也容易因为人为因素的存在,而导致各传动轴的清洁程度不一,影响传动轴的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对内螺纹孔中的金属屑进行吹扫从而提高产品合格率且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传动轴的内螺纹去屑装置。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通过双向吹屑从而提高产品合格率的传动轴的内螺纹去屑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传动轴的内螺纹去屑装置,包括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夹持机构,具有能相对开合的第一夹块、第二夹块,该第一夹块与第二夹块之间形成有能将待加工轴夹持其中的夹口,所述夹持机构能转动地设于所述操作平台的一侧;

进料机构,设于所述夹持机构的一侧,包括储料盒、顶板、导板、上料板及升降气缸,所述储料盒设于夹持机构一侧并顶部开口,所述顶板能向上顶起的设于储料盒底部,所述导板呈条形并倾斜布置,该导板的上端边沿与储料盒的出料端相接,所述导板的下端边沿向下倾斜,所述升降气缸设于顶板的底端,所述上料板水平布置在导板的下方;

吹扫机构,设于所述操作平台的一侧并具有朝向夹持机构布置的喷气口,且所述吹扫机构为两个并分别能上下滑动地设于夹持机构的上方及下方;

转动机构,设于所述操作平台的一侧并用于驱动夹持机构转动,所述夹持机构转动至夹口横向布置状态下,所述夹口与上料板的上表面相对应,所述夹持机构转动至夹口竖向布置状态下,所述夹口与吹扫机构的喷气口相对应;以及

推送机构,设于所述操作平台上并位于上料板的一端,用于将上料板上的待加工轴推入夹持机构的夹口中。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基板、第一气缸、所述的第一夹块及所述的第二夹块,所述操作平台的一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基板竖向并能转动地设于该安装座上,所述第一夹块固定在基板上,所述第二夹块能相对于第一夹块来回移动地设于基座上,所述第一气缸设于基板的一侧并用于驱动第二夹块来回移动。上述第一气缸驱动第二夹块靠近第一夹块,可将置于夹口中的待加工轴夹紧,进行吹扫,第一气缸驱动第二夹块远离第一夹块,可使待加工轴脱离夹口,为下一个待加工轴的吹扫做准备。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块对应第二夹块的侧壁上开设有自边缘向内逐渐变窄的梯形插槽,对应的,所述第二夹块上形成有自边缘向内逐渐变宽的梯形插接块,该插接块与所述插槽相配合插接共同构成所述的夹口。由于待加工轴的外表面光滑且为圆柱形,如果采用常规平面对平面的夹持结构,很难对待加工轴进行定位,而如果设置单独的限位结构则会导致整体结构复杂,配合不够紧凑,容易出现故障,采用上述结构,可在简化结构的前提下,对待加工轴进行很好的周向限位,防止待加工轴脱离夹口,操作及使用方便。

优选地,所述转动机构包括齿条、齿轮及第二气缸,所述齿条能来回移动地横向设于安装座上,所述齿轮设于基板的后侧壁上并与齿轮相啮合传动,所述第二气缸设于安装座的一侧并与齿条的端部相连接。上述齿条可通过滑轨与滑块的配合结构设于安装座上,第二气缸驱动齿条来回移动即可通过齿轮带动基板旋转进而带动夹持机构旋转,根据需要调节夹口的朝向,以便于将待加工轴推入或对应吹扫机构进行吹扫,操作方便。

为了便于连接,所述齿条通过滑轨与滑块的导向结构设于安装座上,所述齿轮的后侧具有能转动地插置在安装座上的连接轴。

优选地,所述推送机构包括第二气缸及推杆,所述上料板的第一端靠近夹持机构布置,所述第二气缸设于操作平台上并位于上料板的第二端处,所述推杆的第一端与第二气缸相连接,所述推杆的第二端延伸至上料板上并沿上料板长度方向布置。该结构便于将待加工轴推送入夹持机构的夹口中。

优选地,所述去屑装置还包括用于将去屑完毕的传动轴输出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横向设于上料板下方的操作平台上且第一端靠近夹持机构布置,所述操作平台上开有靠近传送带第二端布置的输出口,所述操作平台的侧部设置有能将传动轴自夹持机构中推出至传送带上的推出机构。以便于将去屑完毕的传动轴通过推出机构、传送带、输出口输出。

优选地,所述传送带横向设于操作平台上且第一端靠近夹持机构布置,所述传送带的中部具有沿传送带传送方向布置并用于放置输出的加工轴的传送槽,所述夹持机构转动至夹口横向布置状态下,所述夹口与该传送槽相对应。该结构一方面为输出的加工轴的传送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便于对输出的加工轴的位置进行限位,为推出机构将其推出夹口做准备。

优选地,所述传送带的第一端上设置有能防止输出的加工轴在推出过程中发生偏移的限位结构。所述的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沿长度方向设于传送带一侧的顶部边缘,所述第二限位块沿长度方向设于传送带另一侧的顶部边缘,所述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之间形成有高于传送带上表面的防护槽。

再进一步,所述第一限位块的上部形成有自下而上逐渐向外倾斜的第一斜面,对应的,所述第二限位块的上部形成有自下而逐渐向外倾斜的第二斜面。该第二斜面与第一斜面之间的距离自下而上逐渐增大,当输出的加工轴自夹口中落下时,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可对输出的加工轴起到导向作用,以使其顺利落入传送带上。

一种采用上述传动轴的内螺纹去屑装置的去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待吹屑传动轴置于上料板上,且保持传动轴的一端对应夹持机构布置,传动轴的另一端对应推送机构布置;

(2)夹持机构在转动机构的驱动下转动,至夹口横向布置,即夹口与上料板的上表面相对应;

(3)推送机构将上料板上的传动轴推入夹口中并夹紧,夹持机构在转动机构的驱动下转动,至夹口竖向布置,即夹口与吹扫机构的喷气口相对应;

(4)位于夹持机构下方的吹扫机构向上滑移至喷气口伸入传动轴的内螺纹孔中,进行吹扫,吹扫完毕后该吹扫机构向下滑移至喷气口脱离传动轴的内螺纹孔;然后,位于夹持机构上方的吹扫机构向下滑移至喷气口伸入传动轴的内螺纹孔中,进行吹扫,吹扫完毕后该吹扫机构向上滑移至喷气口脱离传动轴的内螺纹孔;

(5)转动机构带动夹持机构转动至夹口横向布置,夹口松开,将吹屑完毕的传动轴输出即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对待加工轴的内螺纹孔进行连续吹扫的结构,使用时,转动机构驱动夹持机构转动至夹口与上料板的输出端相对应,推送机构将上料板上的待加工轴推入夹持机构的夹口中,转动机构再驱动夹持机构转动至夹口竖向布置,此时,待加工轴的内螺纹孔对应吹扫机构的喷气口布置,吹扫机构完成吹扫后第一夹块、第二夹块将待加工轴松开即可进行下一个待加工轴的吹扫,整个过程全自动进行,能有效对内螺纹孔中的金属屑进行清除,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也由于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了产品品质的稳定性;本发明的去屑方法先进行下吹扫再进行上吹扫,能更加有效的去除金属屑,进一步提高产品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图2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待加工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的传动轴的内螺纹去屑装置包括操作平台1、进料机构7、传送带2、夹持机构3、吹扫机构4、转动机构5及推送机构6。

本实施例的夹持机构3具有能相对开合的第一夹块31、第二夹块32,该第一夹块31与第二夹块32之间形成有能将待加工轴10夹持其中的夹口30,夹持机构3能转动地设于操作平台1的一侧。进料机构7设于操作平台1上并位于夹持机构3的一侧,该进料机构7包括储料盒71、顶板72、导板73、上料板70及升降气缸74,储料盒71设于夹持机构3一侧并顶部开口,顶板72能向上顶起的设于储料盒71底部,导板73呈条形并倾斜布置,该导板73的上端边沿与储料盒71的出料端相接,导板73的下端边沿向下倾斜,升降气缸74设于顶板72的底端,上料板70水平布置在导板73的下方,升降气缸74不断运行能不断将待加工轴10自储料盒71向上料板70上放料。吹扫机构4设于操作平台1的一侧并具有朝向夹持机构布置的喷气口41,且本实施例的吹扫机构4为两个,两吹扫机构4分别能上下滑动地设于夹持机构3的上方及下方。转动机构5设于操作平台1的一侧并用于驱动夹持机构3转动,夹持机构3转动至夹口30横向布置状态下,夹口30与上料板70的上表面相对应,夹持机构3转动至夹口30竖向布置状态下,夹口30与吹扫机构4的喷气口41相对应。推送机构6设于操作平台1上并位于上料板70的一端,用于将上料板70上的待加工轴10推入夹持机构3的夹口30中。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夹持机构3包括基板33、第一气缸34、上述第一夹块31及第二夹块32,操作平台1的一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座11,基板33竖向设于该安装座11上,第一夹块31固定在基板33上,第二夹块32通过滑轨、滑块的导向结构能相对于第一夹块31来回移动地设于基座33上,第一气缸34设于基板33的一侧并用于驱动第二夹块32来回移动。上述第一气缸34驱动第二夹块32靠近第一夹块31,可将置于夹口30中的待加工轴10夹紧,进行吹扫,第一气缸34驱动第二夹块32远离第一夹块31,可使待加工轴10脱离夹口30,为下一个待加工轴10的吹扫做准备。上述第一夹块31对应第二夹块32的侧壁上开设有自边缘向内逐渐变窄的梯形插槽311,对应的,第二夹块32上形成有自边缘向内逐渐变宽的梯形插接块321,该插接块321与插槽311相配合插接共同构成夹口30。由于待加工轴10的外表面光滑且为圆柱形,如果采用常规平面对平面的夹持结构,很难对待加工轴进行定位,而如果设置单独的限位结构则会导致整体结构复杂,配合不够紧凑,容易出现故障,采用上述结构,可在简化结构的前提下,对待加工轴10进行很好的周向限位,防止待加工轴10脱离夹口30,操作及使用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转动机构5包括齿条51、齿轮52及第二气缸53,齿条51能来回移动地横向设于安装座11上,齿轮52设于基板33的后侧壁上并与齿轮52相啮合传动,第二气缸53设于安装座11的一侧并与齿条51的端部相连接。上述齿条51可通过滑轨与滑块的配合结构设于安装座11上,齿轮52的后侧具有能转动地插置在安装座11上的连接轴521。第二气缸53驱动齿条51来回移动即可通过齿轮52带动基板33旋转进而带动夹持机构3旋转,根据需要调节夹口30的朝向,以便于将待加工轴10推入夹口30或对应吹扫机构4进行吹扫,操作方便。

本实施例的推送机构6包括第二气缸61及推杆62,上料板70的第一端靠近夹持机构3布置,第二气缸61设于操作平台1上并位于上料板70的第二端处,推杆62的第一端与第二气缸61相连接,推杆62的第二端延伸至上料板70上并沿上料板70长度方向布置,该结构便于将待加工轴10推送入夹持机构3的夹口30中。

本实施例的传送带2用于将吹屑完毕的传动轴输出,传送带2能转动地设于操作平台1上,该传送带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传送轮21、第二传送轮22,该第一传送轮21、第二传送轮22中的任意一个通过电机提供动力进而带送传送带2转动。传送带2横向设于上料板70下方且第一端靠近夹持机构3布置,操作平台1上开有靠近传送带2第二端布置的输出口100,操作平台1的侧部设置有能将传动轴自夹持机构3中推出至传送带2上的推出机构8。传送带2的中部具有沿传送带2传送方向布置并用于放置输出的传动轴的传送槽23,夹持机构3转动至夹口30横向布置状态下,夹口30与该传送槽相23对应。该结构一方面为输出的传动轴的传送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便于对输出的传动轴的位置进行限位,为推出机构8将其推出夹口30中做准备。推出机构8设于安装座11的外侧,推出机构8包括推出杆81及第三气缸82,推出杆81对应夹持机构3横向布置状态下的夹口30方向布置,第三气缸82设于推出杆81的外侧并与推出杆81相连接,为推出杆81的轴向移动提供动力。推出杆81可将夹口30中加工完毕的传动轴推至传送带2上,传送轴经传送带2输送至输出口100输出。

在本实施例中,传送带2的第一端上设置有能防止输出的加工轴10在推送过程中发生偏移的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块24、第二限位块25,第一限位块24沿长度方向设于传送带2一侧的顶部边缘,第二限位25块沿长度方向设于传送带2另一侧的顶部边缘,第一限位块24与第二限位块25之间形成有高于传送带2上表面的防护槽26。第一限位块25的上部形成有自下而上逐渐向外倾斜的第一斜面241,对应的,第二限位块25的上部形成有自下而逐渐向外倾斜的第二斜面251。该第二斜面251与第一斜面241之间的距离自下而上逐渐增大,当输出的加工轴10自夹口30中落下时,第一斜面241与第二斜面251可对输出的加工轴起到导向作用,以使其顺利落入传送带2上。

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传动轴的内螺纹去屑装置的去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进料机构7不断将待加工轴向上料板70上放料,且保持传动轴的一端对应夹持机构3布置,传动轴的另一端对应推送机构6布置;

(2)夹持机构3在转动机构5的驱动下转动,至夹口30横向布置,即夹口30与上料板70的上表面相对应;

(3)推送机构6将上料板70上的传动轴推入夹口30中并夹紧,夹持机构3在转动机构5的驱动下转动,至夹口30竖向布置,即夹口30与吹扫机构4的喷气口41相对应;

(4)位于夹持机构3下方的吹扫机构4向上滑移至喷气口41伸入传动轴的内螺纹孔中,进行吹扫,吹扫完毕后该吹扫机构4向下滑移至喷气口41脱离传动轴的内螺纹孔;然后,位于夹持机构3上方的吹扫机构4向下滑移至喷气口41伸入传动轴的内螺纹孔中,进行吹扫,吹扫完毕后该吹扫机构4向上滑移至喷气口41脱离传动轴的内螺纹孔;

(5)转动机构5带动夹持机构3转动至夹口30横向布置,夹口30松开,推出机构8将传动轴推出至传送带2上,通过输出口100输出即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