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辊磨机压辊的锻造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46614发布日期:2019-02-22 21:39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锻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压辊磨机压辊的锻造工艺。



背景技术:

压辊是高压辊磨机的关键部件,压辊分为整体锻造和分体结构两种。分体式结构由于在生产过程中易出现辊套和辊芯的横向偏移、过盈松脱等问题,使用效果不好,而采用整体锻造压辊的高压辊磨机优势明显,但是,由于压辊零件直径大、长度短,整体锻造压辊局限性很大,不利于对钢中夹杂物形态的控制,局部易形成片状夹杂物和夹杂物周围的微小空洞、裂纹,在冷加工后易出现超声波探伤超标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高压辊磨机压辊的锻造工艺,该工艺通过改善钢锭成分和锻造工艺来提高锻件内在质量,消除夹杂物引起的开裂,并且细化了锻件内部组织,提高了材料的冲击韧性、热疲劳抗力,并提高了锻件的使用寿命。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压辊磨机压辊的锻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a、浇铸胚料钢锭,钢锭中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0.35%≤c≤0.45%,1.5%≤si≤2.5%,20%≤al≤23%,0.022%≤mg≤0.032%,0.2%≤mn≤0.38%,0.005%≤cr≤0.01%,0.5%≤w≤1.5%,0.0055%≤nb≤0.0065%,0.5%≤v≤1.5%,1.0%≤cu≤1.5%,0.15%≤ti≤0.25%,0.25≤b≤0.35%,0.8%≤fe≤1%,0.5%≤mo≤0.9%,s≤0.1%,余量为zn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浇铸成型的钢锭温度降至350℃,再加热至700~800℃,保温3~5小时,炉冷至350℃,保温4小时,再加热至650~760℃,保温17小时,以50℃/小时冷却至400℃,再以20℃/小时,冷却至150℃;

b、将步骤a完成的钢锭加热至1160~1230℃,进行第一次镦粗,whf法拔长,拔长后的高径比控制在2.0~2.2,总锻比在2.0~2.2;whf法拔长时的砧宽比w/h=0.6~0.8,料宽比b/h=0.80~1.0,安排8趟拔长,头两趟拔长的压下率控制在15~20%,后续6趟拔长压下率按20~25%控制;再进行倒棱滚圆,倒棱变形采用单边分次压下,一次压下率小于10%;

c、对步骤b完成的钢锭进行第二次加热至850℃,进行第二次镦粗,宽平砧极限拔长,锻比为1.5~2.0,安排6趟拔长,前两趟拔长压下率控制在15~20%,后续四趟拔长压下率按20~25%控制;再倒棱滚圆,最后压台,切去水、冒口;

d、对步骤c完成的钢锭加热到650~730℃,保温1.6~2.1小时,然后进行控制冷却,冷却速度为40℃/h;

e、锻后热处理:奥氏体化温度为1100℃,保温1h后空冷;冷却到室温后回火,回火温度700~800℃,保温2h后空冷。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次镦粗后,进行13~14小时的保温处理。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次镦粗后,进行10小时的保温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产品内在组织细化均匀,具有良好的连续性和致密性,不易开裂,冲击韧性、热疲劳抗力强,使用寿命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一种高压辊磨机压辊的锻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a、浇铸胚料钢锭,钢锭中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35%,si:1.5%,al:20%,mg:0.022%,mn:0.2%,cr:0.005%,w:0.5%,nb:0.0055%,v:0.5%,cu:1.0%,ti:0.15%,b:0.25,fe:0.8%,mo:0.5%,s:0.6%,余量为zn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浇铸成型的钢锭温度降至350℃,再加热至700℃,保温3小时,炉冷至350℃,保温4小时,再加热至650℃,保温17小时,以50℃/小时冷却至400℃,再以20℃/小时,冷却至150℃;

b、将步骤a完成的钢锭加热至1160℃,进行第一次镦粗,whf法拔长,拔长后的高径比控制在2.0,总锻比在2.0;whf法拔长时的砧宽比w/h=0.6,料宽比b/h=0.80,安排8趟拔长,头两趟拔长的压下率控制在15%,后续6趟拔长压下率按20%控制;再进行倒棱滚圆,倒棱变形采用单边分次压下,一次压下率小于10%;

c、对步骤b完成的钢锭进行第二次加热至850℃,进行第二次镦粗,宽平砧极限拔长,锻比为1.5,安排6趟拔长,前两趟拔长压下率控制在15%,后续四趟拔长压下率按20%控制;再倒棱滚圆,最后压台,切去水、冒口;

d、对步骤c完成的钢锭加热到650℃,保温1.6小时,然后进行控制冷却,冷却速度为40℃/h;

e、锻后热处理:奥氏体化温度为1100℃,保温1h后空冷;冷却到室温后回火,回火温度700℃,保温2h后空冷。

实际工作中,所述第一次镦粗后,进行13小时的保温处理。

实际工作中,所述第二次镦粗后,进行10小时的保温处理。

实施例二

一种高压辊磨机压辊的锻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a、浇铸胚料钢锭,钢锭中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4%,si:2%,al:22%,mg:0.03%,mn:0.35%,cr:0.008%,w:1%,nb:0.006%,v:1%,cu:1.3%,ti:0.2%,b:0.3%,fe:0.9%,mo:0.8%,s:0.09%,余量为zn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浇铸成型的钢锭温度降至350℃,再加热至750℃,保温4小时,炉冷至350℃,保温4小时,再加热至700℃,保温17小时,以50℃/小时冷却至400℃,再以20℃/小时,冷却至150℃;

b、将步骤a完成的钢锭加热至1200℃,进行第一次镦粗,whf法拔长,拔长后的高径比控制在2.1,总锻比在2.1;whf法拔长时的砧宽比w/h=0.7,料宽比b/h=0.9,安排8趟拔长,头两趟拔长的压下率控制在18%,后续6趟拔长压下率按22%控制;再进行倒棱滚圆,倒棱变形采用单边分次压下,一次压下率小于10%;

c、对步骤b完成的钢锭进行第二次加热至850℃,进行第二次镦粗,宽平砧极限拔长,锻比为1.8,安排6趟拔长,前两趟拔长压下率控制在18%,后续四趟拔长压下率按22%控制;再倒棱滚圆,最后压台,切去水、冒口;

d、对步骤c完成的钢锭加热到710℃,保温1.9小时,然后进行控制冷却,冷却速度为40℃/h;

e、锻后热处理:奥氏体化温度为1100℃,保温1h后空冷;冷却到室温后回火,回火温度780℃,保温2h后空冷。

实际工作中,所述第一次镦粗后,进行13.5小时的保温处理。

实际工作中,所述第二次镦粗后,进行10小时的保温处理。

实施例三

一种高压辊磨机压辊的锻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a、浇铸胚料钢锭,钢锭中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45%,si:2.5%,al:23%,mg:0.032%,mn:0.38%,cr:0.01%,w:1.5%,nb:0.0065%,v:1.5%,cu:1.5%,ti:0.25%,b:0.35%,fe:1%,mo:0.9%,s:0.1%,s≤0.1%,余量为zn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浇铸成型的钢锭温度降至350℃,再加热至800℃,保温5小时,炉冷至350℃,保温4小时,再加热至760℃,保温17小时,以50℃/小时冷却至400℃,再以20℃/小时,冷却至150℃;

b、将步骤a完成的钢锭加热至1230℃,进行第一次镦粗,whf法拔长,拔长后的高径比控制在2.2,总锻比在2.2;whf法拔长时的砧宽比w/h=0.8,料宽比b/h=1.0,安排8趟拔长,头两趟拔长的压下率控制在20%,后续6趟拔长压下率按25%控制;再进行倒棱滚圆,倒棱变形采用单边分次压下,一次压下率小于10%;

c、对步骤b完成的钢锭进行第二次加热至850℃,进行第二次镦粗,宽平砧极限拔长,锻比为2.0,安排6趟拔长,前两趟拔长压下率控制在20%,后续四趟拔长压下率按25%控制;再倒棱滚圆,最后压台,切去水、冒口;

d、对步骤c完成的钢锭加热到730℃,保温2.1小时,然后进行控制冷却,冷却速度为40℃/h;

e、锻后热处理:奥氏体化温度为1100℃,保温1h后空冷;冷却到室温后回火,回火温度800℃,保温2h后空冷。

实际工作中,所述第一次镦粗后,进行14小时的保温处理。

实际工作中,所述第二次镦粗后,进行10小时的保温处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