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的废料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23600发布日期:2019-06-15 00:16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的废料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机床类产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的废料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又称车铣复合机,用于对各种轴类和盘类零件完成内外圆柱面、圆锥面、切槽、倒角等工序的切削加工,并能实现雕、铣、钻等各种加工。

现有公开号为CN104249250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车铣复合机,包括底座、工作台、主轴、刀具库、滑板,底座上安装有工作台面,工作台面中部为旋转台面,底座上还设置有平行于底座的X轴传动装置,X轴传动装置的传动轴上安装有竖直方向的Z轴传动装置,Z轴传动装置通过Z轴滑板与主轴箱连接,主轴箱能沿Z轴来回滑动。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车铣复合机的布局导致工作台区域构件太多,一方面由于车铣复合机出于安全考虑会添加防护罩,不方便对工作台进行清理,另一方面不利于加工废料的收集和回收,特别是在贵金属加工领域,加工废料的回收尤为重要,而上述车铣复合机无法达到良好的收集效果,该问题有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的废料收集装置,其具有方便收集废料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的废料收集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废料收集装置还包括设置在通孔下方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一端设置有位于传送带下方的收集箱,所述收集箱顶部呈开口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废料在重力作用下穿过通孔落到传送带上,再经过传送带传送到工作台外,在传送带的端部,废料落入收集箱内,从而一方面避免了废料堆积在工作台上,减轻了清理负担,另一方面实现了对废料的收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送带上沿传送带的传动方向设置有若干个凸条,所述凸条的延伸方向垂直于传送带的传动方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条的设置提高了传送带表面的摩擦力,使废料能够在静摩擦力的作用下随传送带运动,从而传送带能够顺利运送废料,优化了废料收集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箱内设置有喷水管,所述喷水管的开口朝向传送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加工过程中会对工件喷洒冷却液,此时部分废料粘连在传送带上,难以落入收集箱中。利用喷水管将水流喷洒在传送带上,在水流的冲力下,使废料脱离传送带并落入收集箱内,使废料的收集更加充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箱内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上设置有过滤孔;所述收集箱底部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喷水管之间连接有水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泵从收集箱内抽取水送到喷水管并由喷水管喷洒水流冲洗传送带,废料与水一起流落入收集箱内,然后经过过滤板的过滤,废料被留在过滤板上方,过滤后的水会经过水泵抽取被再次使用,从而实现了水的循环利用,节约了水资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板设置有多个,多个过滤板自上而下排列,位于下方的所述过滤孔孔径小于位于上方的过滤孔孔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层过滤板分别对不同大小的废料进行过滤,较大的废料留在位于上层的过滤板上,较小的废料留在位于下层的过滤板上,减轻了过滤板的过滤负担,从而提高了过滤板的过滤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箱内设置有位于过滤板上方的清洗刷,所述清洗刷与传送带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清洗刷对传送带进行刷洗,提高了对传送带的清理力度,使废料能被充分收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箱上设置有转杆,所述转杆贯穿收集箱呈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所述清洗刷设置在转杆上,所述转杆连接有驱动转杆转动的驱动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装置驱动转杆转动,清洗刷随之不断与传送带的表面摩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传送带的清理力度,使废料能被充分收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板可拆卸设置在收集箱上;所述收集箱呈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上均水平设置有限位板,所述收集箱垂直于限位板的侧壁上设置有可供过滤板穿过的安装孔,穿过所述安装孔的过滤板的底壁与限位板的顶壁相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拆卸和安装过滤板,从而方便将废料从收集箱内取出,操作方便快捷。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通孔、传送带和收集箱的设置,从而达到了对废料进行收集的效果;

2.通过喷水管和清洗刷的设置,提高了传送带的清理力度,从而达到了废料收集的效果;

3.通过过滤板和水泵的设置,从而达到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部分爆炸示意图。

图中,1、工作台;11、通孔;12、夹具;13、铣刀座;2、传送带;21、凸条;22、主动轮;23、从动轮;3、收集箱;31、出水管;32、限位板;33、安装孔;4、喷水管;41、水泵;5、过滤板;51、过滤孔;52、挡板;53、手柄;6、清洗刷;61、转杆;62、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的废料收集装置,包括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上设置有用于夹持工件的夹具12以及用于承载铣刀的铣刀座13,夹具12与铣刀座13呈相对设置。将工件固定在夹具12上,避免其移动,然后启动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利用铣刀对工件进行加工。

为了收集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参照图1和图2,在工作台1上开设通孔11,通孔11的下方设置有传送带2。传送带2卷绕在一个主动轮22和一个从动轮23上,主动轮22通过电机驱动其转动。在本实施例中,主动轮22和从动轮23之间的距离大于工作台1的长度。废料在重力作用下穿过通孔11落到传送带2上,再经过传送带2传送到工作台1外。传送带2的表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凸条21,凸条21的延伸方向与传送带2的传送方向垂直,多个凸条21沿着传送带2的传送方向排列,增大了传送带2表面的摩擦力,提高了传送带2对废料的运送效率。传送带2的一端放置有收集箱3,收集箱3的顶部呈开口设置,开口处正对传送带2的端部。传送带2将废料运送到端部,废料在传送带2绕过从动轮23时落入收集箱3内,从而实现废料的收集,避免了废料在工作台1上堆积,方便清理。

在加工过程中会对工件喷洒冷却液,此时部分废料难以从传送带2上落入收集箱3中。为解决这一问题,参照图2,在收集箱3的侧壁上设置喷水管4,喷水管4呈倾斜设置,令喷水管4的开口朝向传送带2。向喷水管4内通入水,对绕过从动轮23的传送带2进行冲洗,水流将废料从传送带2上冲刷下来,落入收集箱3内,从而优化废料的收集效果。

如果持续向喷水管4通入水,会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为解决这一问题,参照图2,在收集箱3内放置过滤板5,过滤板5上开设有若干个过滤孔51,将水流冲刷下来的废料阻隔在过滤板5顶面上。过滤板5设置有多层,多层过滤板5由上至下平行排列,位于上方的过滤板5上的过滤孔51孔径较大,位于下方的过滤板5上的过滤孔51孔径较小,并且过滤孔51呈现逐层递减的趋势,即位于上方的过滤孔51孔径大于位于下方的过滤孔51孔径,使过滤板5对废料的过滤效果更好。收集箱3侧壁的底部设置有出水管31,出水管31与收集箱3的内部连通,出水管31与喷水管4之间连接有水泵41。将水泵41通电后,水泵41从收集箱3内抽取水送到喷水管4并由喷水管4喷洒水流冲洗传送带2,废料随水流落入收集箱3内,然后经过多层过滤板5的过滤作用,废料被留在过滤板5上方,过滤后的水会经过水泵41抽取被再次使用,从而实现了水的循环利用,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为了方便将过滤板5上的废料从收集箱3内取出,过滤板5与收集箱3设置为可拆卸连接,参照图2,收集箱3的侧壁上开设有安装孔33,安装孔33与过滤板5等宽,安装孔33的孔高大于过滤板5的厚度,供过滤板5插入收集箱3内。收集箱3呈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上均水平设置有限位板32,限位板32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安装孔33所在侧壁的平面。将过滤板5一端通过安装孔33插入收集箱3内,此时过滤板5的底壁与限位板32的顶壁贴合,继续向收集箱3内推动过滤板5,使过滤板5沿着限位板32滑动,直到完全插入收集箱3内,即可完成过滤板5安装。拆卸过滤板5时,将过滤板5由安装孔33抽出即可,操作方便。在本实施例中,过滤板5的侧壁上设置有挡板52,用于遮挡安装孔33,避免水从安装孔33溅出。挡板52远离过滤板5的侧壁上设置有手柄53,方便抽拉过滤板5。

为了进一步清理传送带2上的废料,参照图2,在收集箱3的顶部两个相对的侧壁之间贯穿设置有转杆61,转杆61位于最上层过滤板5的上方,转杆61的一端连接有驱动转杆61绕轴自转的驱动装置62,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62为电机。转杆61的圆周侧壁上设置有清洗刷6,清洗刷6沿转杆61的周向设置,清洗刷6位于传送带2下方且与传送带2的表面接触。将电机通电之后,开启电机,电机驱动转杆61转动,清洗刷6随之转动,从而对传送带2进行刷洗,使废料收集的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启动与主动轮22连接的电机以及与转杆61连接的电机,然后向收集箱3内注水,再开启水泵41。废料在重力作用下穿过通孔11落到传送带2上,传送带2将废料运送到端部,传送带2绕过从动轮23时废料在重力作用下落入收集箱3内,此时水泵41从收集箱3内抽取水送到喷水管4并由喷水管4喷洒水流冲洗传送带2,废料随水流落入收集箱3内,然后经过多层过滤板5的过滤作用,废料被留在过滤板5上方,过滤后的水会经过水泵41抽取被再次使用,实现水循环。同时,电机驱动转杆61转动,清洗刷6随转杆61转动并对传送带2进行刷洗,使废料落下,从而实现废料的收集。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