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应多种二极管的引脚剪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03691发布日期:2020-01-15 00:35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应多种二极管的引脚剪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二极管辅助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应多种二极管的引脚剪切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子行业中,二极管需要插装在pcb板的正面。由于生产工艺以及pcb板厚度不同,二极管需要在插装之前按照相应的规格对引脚长度进行剪切。而且由于pcb板要与电器盒进行装配,所以剪切后引脚长度精度要求达到d±0.3mm。而目前,在手工剪切二极管引脚的过程中,没有能够对待剪切引脚按照要求长度同一定位测量的装置,倒置剪切后的引脚长度精度较差,且无法保证长度的一致性;一般使用机械设备进行剪切时,一般只适用一种二极管,并且二极管上料需要把引脚插入到孔内,这样上料很不容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适应范围窄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适应多种二极管的引脚剪切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适应多种二极管的引脚剪切装置,包括l型的左支撑部、长方体状的右支撑部和一对引脚剪切装置;左支撑部左右移动设置在右支撑部的左侧;一对引脚剪切装置分别左右移动设置在左支撑部的竖直部左侧和右支撑部的右侧并且左右对称设置;引脚剪切装置包括长方体状的引脚支撑座;左支撑部的竖直部的前端面成型有左右贯穿的水平设置的矩形的左主支撑槽;右支撑部的前端面成型有左右贯穿的水平设置的矩形的右主支撑槽;一对引脚支撑座的前端面成型有左右贯穿的水平设置的矩形的副支撑槽;左主支撑槽、右主支撑槽和副支撑槽三者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并且高度相等;左主支撑槽、右主支撑槽和副支撑槽的后侧壁处于同一竖直平面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一对引脚支撑座靠近的端面上成型有一对上下对称设置的水平导向杆;一对水平导向杆位于副支撑槽的上下两侧并且相对与副支撑槽上下对称设置;左侧的一对水平导向杆水平插设在左支撑部的水平部上;右侧的一对水平导向杆水平插设在右支撑部上;

左支撑部的水平部上端面上成型有左水平滑行槽;右支撑部的上端面上成型有右水平滑行槽;上侧的一对水平导向杆靠近的一端分别位于左水平滑行槽和右水平滑行槽内并且成型有水平移动驱动板;一对水平移动驱动板分别左右移动设置在左水平滑行槽和右水平滑行槽内;

左支撑部的水平部上端面上成型有一对左右对称设置的左竖直支撑板;一对左竖直支撑板之间水平枢接有驱动螺纹杆;右支撑部的上端面上成型有一对左右对称设置的右竖直支撑板;一对右竖直支撑板之间水平枢接有驱动螺纹杆;一对水平移动驱动板分别螺接在相应侧的驱动螺纹杆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一对驱动螺纹杆靠近的一端分别成型有手动驱动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副支撑槽的上侧壁上成型有向上贯穿设置的矩形的剪切升降孔;剪切升降孔的左右侧壁上分别成型有升降限位槽;升降限位槽的上下侧壁之间成型有竖直设置的圆柱状的升降导向杆;剪切升降孔内升降设置有剪切刀;剪切刀的左右端面分别成型有与升降限位槽配合的升降导向块;升降导向块竖直套设在相应侧的升降导向杆上;升降导向杆的下端套设有压簧;压簧的上端固定在升降导向块的下端面上、下端固定在升降限位槽的下侧壁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剪切刀的上端成型有压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右支撑部的下端面中部成型有左右贯穿的矩形的下滑行槽;下滑行槽的前后侧壁上成型有左右贯穿的水平的矩形的下导向槽;左支撑部的水平部左右滑行设置在下滑行槽内并且前后端面分别成型有与下导向槽配合的长方体状的下导向块;左支撑部的下端面上安装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滚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左水平滑行槽的左右侧壁中部成型有左水平导杆;右水平滑行槽的左右侧壁中部成型有右水平导杆;一对水平移动驱动板分别水平套设在左水平导杆和右水平导杆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二极管上料方便,既适应引脚位于封装本体两端的二极管,又适应引脚位于封装本体同侧的二极管,并且引脚剪切长度可控且长度保持一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左支撑部;100、左主支撑槽;101、左水平滑行槽;11、左竖直支撑板;12、左水平导杆;13、滚轮;20、右支撑部;200、右主支撑槽;201、右水平滑行槽;202、下滑行槽;203、下导向槽;21、右竖直支撑板;22、右水平导杆;30、引脚剪切装置;300、副支撑槽;301、剪切升降孔;302、升降限位槽;303、升降导向杆;31、水平导向杆;32、水平移动驱动板;33、驱动螺纹杆;331、手动驱动块;34、剪切刀;341、压板;342、升降导向块;35、压簧。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适应多种二极管的引脚剪切装置,包括l型的左支撑部10、长方体状的右支撑部20和一对引脚剪切装置30;左支撑部10左右移动设置在右支撑部20的左侧;一对引脚剪切装置30分别左右移动设置在左支撑部10的竖直部左侧和右支撑部20的右侧并且左右对称设置;引脚剪切装置30包括长方体状的引脚支撑座;左支撑部10的竖直部的前端面成型有左右贯穿的水平设置的矩形的左主支撑槽100;右支撑部20的前端面成型有左右贯穿的水平设置的矩形的右主支撑槽200;一对引脚支撑座的前端面成型有左右贯穿的水平设置的矩形的副支撑槽300;左主支撑槽100、右主支撑槽200和副支撑槽300三者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并且高度相等;左主支撑槽100、右主支撑槽200和副支撑槽300的后侧壁处于同一竖直平面上。

如图1所示,一对引脚支撑座靠近的端面上成型有一对上下对称设置的水平导向杆31;一对水平导向杆31位于副支撑槽300的上下两侧并且相对与副支撑槽300上下对称设置;左侧的一对水平导向杆31水平插设在左支撑部10的水平部上;右侧的一对水平导向杆31水平插设在右支撑部20上;

如图1所示,左支撑部10的水平部上端面上成型有左水平滑行槽101;右支撑部20的上端面上成型有右水平滑行槽201;上侧的一对水平导向杆31靠近的一端分别位于左水平滑行槽101和右水平滑行槽201内并且成型有水平移动驱动板32;一对水平移动驱动板32分别左右移动设置在左水平滑行槽101和右水平滑行槽201内;

如图1所示,左支撑部10的水平部上端面上成型有一对左右对称设置的左竖直支撑板11;一对左竖直支撑板11之间水平枢接有驱动螺纹杆33;右支撑部20的上端面上成型有一对左右对称设置的右竖直支撑板21;一对右竖直支撑板21之间水平枢接有驱动螺纹杆33;一对水平移动驱动板32分别螺接在相应侧的驱动螺纹杆33上。

如图1所示,一对驱动螺纹杆33靠近的一端分别成型有手动驱动块331。

如图1所示,副支撑槽300的上侧壁上成型有向上贯穿设置的矩形的剪切升降孔301;剪切升降孔301的左右侧壁上分别成型有升降限位槽302;升降限位槽302的上下侧壁之间成型有竖直设置的圆柱状的升降导向杆303;剪切升降孔301内升降设置有剪切刀34;剪切刀34的左右端面分别成型有与升降限位槽302配合的升降导向块342;升降导向块342竖直套设在相应侧的升降导向杆303上;升降导向杆303的下端套设有压簧35;压簧35的上端固定在升降导向块342的下端面上、下端固定在升降限位槽302的下侧壁上。

如图1所示,剪切刀34的上端成型有压板341。

如图1所示,右支撑部20的下端面中部成型有左右贯穿的矩形的下滑行槽202;下滑行槽202的前后侧壁上成型有左右贯穿的水平的矩形的下导向槽203;左支撑部10的水平部左右滑行设置在下滑行槽202内并且前后端面分别成型有与下导向槽203配合的长方体状的下导向块;左支撑部10的下端面上安装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滚轮13。

如图1所示,左水平滑行槽101的左右侧壁中部成型有左水平导杆12;右水平滑行槽201的左右侧壁中部成型有右水平导杆22;一对水平移动驱动板32分别水平套设在左水平导杆12和右水平导杆22上。

适应多种二极管的引脚剪切装置的工作原理:

首先,把二极管两端的引脚自前向后插设左主支撑槽100和右主支撑槽200内或者把二极管同侧的若干引脚自前向后设置在右主支撑槽200内,此时二极管的封装本体位于左支撑部10的水平部的上方;然后左支撑部10向右移动靠近右支撑部20并且两者夹紧二极管的封装本体,这样确保了引脚位置的准确性;然后根据引脚所需的长度,左右调节引脚支撑座,使引脚的端部超出相应侧的引脚支撑座端面,然后剪切刀34下降剪断引脚的外侧端部分即可,这样二极管上料方便,既适应引脚位于封装本体两端的二极管,又适应引脚位于封装本体同侧的二极管,并且引脚剪切长度可控且长度保持一致。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