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楔切换机构及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75478发布日期:2021-05-25 14:48阅读:66来源:国知局
斜楔切换机构及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斜楔切换机构及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同一车型不同配置的趋势越来越普遍,如何实现不同零件生产的快速切换对整车厂和模具供应商提出了新的挑战。比如,对于同一车型,因配置不同,其侧围是否需要加工油枪口的需求就不一样;此时,若采用不同的模具分别进行两种侧围的加工,将会导致加工成本的增加。因此,我们需要设计一种新的斜楔机构,在需要时能在侧围上加工出油枪口,而在不需要时,且在同样的一次加工过程中,不会在侧围上进行油枪口的加工,以满足高速线的快速自动切换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斜楔切换机构,在需要时,其滑车运动时将会带动整形块沿整形方向移动,而在不需要时,其滑车运动时,将不会带动整形块沿整形方向移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斜楔切换机构,包括能沿上下方向往复移动的滑车、整形块、驱动块、及与驱动块相连接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沿能前后方向往复移动,所述滑车上设有推动部,所述推动部用于推动整形块沿整形方向移动,所述驱动块上设有驱动接触部,所述滑车上设有被动接触部,所述被动接触部和驱动接触部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应,所述驱动接触部用于与被动接触部相接触,且所述驱动接触部或/和被动接触部上设有导向斜面。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接触部和被动接触部均有两个,两个驱动接触部在前后方向上分别与两个被动接触部相对应,两个驱动接触部分别用于与两个被动接触部相接触。

进一步地,两个驱动接触部沿前后方向依次分布,两个驱动接触部上均设有导向斜面,两个驱动接触部分别为第一驱动接触部和第二驱动接触部,位于第一驱动接触部上的导向斜面为第一导向斜面,位于第二驱动接触部上的导向斜面为第二导向斜面,所述第一导向斜面和第二导向斜面相互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斜面与竖向平面之间具有夹角为α,所述第一导向斜面和第二导向斜面之间的距离为d,且d≥h×sinα,h为在推动部推动整形块沿整形方向移动过程中,滑车沿上下方向上的行程。

进一步地,所述推动部上设有推动斜面。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杆由驱动缸的活塞杆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缸为气缸。

进一步地,所述滑车包括滑车本体和安装在滑车本体上的滑车导板,所述滑车导板构成所述被动接触部。

进一步地,所述滑车导板通过螺栓固定在滑车本体上。

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斜楔切换机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斜楔切换机构的工作原理为:在需要整形块沿整形方向移动,以完成相应的加工时,被动接触部与驱动接触部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应,滑车向下移动,被动接触部与驱动接触部相接触,且随着滑车及被动接触部相对于驱动接触部向下移动,同时在驱动接触部上设置的导向斜面、或被动接触部上设置的导向斜面、或驱动接触部和被动接触部上均设置的导向斜面的导向作用下,即驱动接触部和被动接触部通过导向斜面相接触,引导被动接触部及滑车在下移过程中,同时相对于驱动接触部及驱动块沿左右方向移动,滑车及其推动部在沿左右方向移动过程中将会推动整形块沿整形方向移动,直至整形块完成相应的加工;而在不需要整形块沿整形方向移动时,伸缩杆带动驱动块沿前后方向移动,使得驱动接触部与被动接触部在前后方向错开,这样在滑车下移至设定的行程过程中,驱动接触部将不会对被动接触部施加沿左右方向上的作用力,同时也使得滑车仅具有沿上下方向的移动,不具沿左右方向的移动,从而使得滑车及推动部在下移过程中,将不会带动整形块沿整形方向移动,进而也使得整形块在滑车此次下移过程中,不会进行相应的加工。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模具,在需要时,其滑车运动时将会带动整形块沿整形方向移动,而在不需要时,其滑车运动时,将不会带动整形块沿整形方向移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还包括所述斜楔切换机构。

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模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模具,基于上述斜楔切换机构,在需要时,其滑车运动时将会带动整形块沿整形方向移动,而在不需要时,其滑车运动时,将不会带动整形块沿整形方向移动,从而可根据需要选择在加工产品的过程中,且在滑车随模具的动作而进行一次下移过程中,是否带动整形块沿整形方向移动,进而达到是否执行相应加工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斜楔切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斜楔切换机构在加工有油枪口的侧围过程中第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斜楔切换机构在加工有油枪口的侧围过程中第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斜楔切换机构在加工有油枪口的侧围过程中第三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斜楔切换机构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斜楔切换机构在加工无油枪口的侧围过程中第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斜楔切换机构在加工无油枪口的侧围过程中第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斜楔切换机构在加工无油枪口的侧围过程中第三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驱动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斜楔切换机构在加工无油枪口的侧围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a-a剖视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斜楔切换机构在加工有油枪口的侧围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b-b剖视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中导向斜面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滑车311第一驱动接触部

11推动部312第二驱动接触部

111推动斜面32导向斜面

12被动接触部321第一导向斜面

121第一被动接触部322第二导向斜面

122第二被动接触部33竖向平面

13滑车本体4驱动缸

14滑车导板41伸缩杆

15限位螺栓51盖板

2整形块52氮缸

21整形导板6上模座

3驱动块7压料板

31驱动接触部8凸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至图1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斜楔切换机构,包括能沿上下方向往复移动的滑车1、整形块2、驱动块3、及与驱动块3相连接的伸缩杆41,伸缩杆41沿能前后方向往复移动,滑车1上设有推动部11,推动部11用于推动整形块2沿整形方向移动,驱动块3上设有驱动接触部31,滑车1上设有被动接触部12,被动接触部12和驱动接触部31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应,驱动接触部31用于与被动接触部12相接触,且驱动接触部31或/和被动接触部12上设有导向斜面32。本发明中斜楔切换机构的工作原理为:在需要整形块2沿整形方向移动,以完成相应的加工时,被动接触部12与驱动接触部31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应,滑车1向下移动,被动接触部12与驱动接触部31相接触,且随着滑车1及被动接触部12相对于驱动接触部31向下移动,同时在驱动接触部31上设置的导向斜面32、或被动接触部12上设置的导向斜面32、或驱动接触部31和被动接触部12上均设置的导向斜面32的导向作用下,即驱动接触部31和被动接触部12通过导向斜面32相接触,引导被动接触部12及滑车1在下移过程中,同时相对于驱动接触部31及驱动块3沿左右方向移动,滑车1及其推动部11在沿左右方向移动过程中将会推动整形块2沿整形方向移动,直至整形块2完成相应的加工;而在不需要整形块2沿整形方向移动时,伸缩杆41带动驱动块3沿前后方向移动,使得驱动接触部31与被动接触部12在前后方向错开,这样在滑车1下移至设定的行程过程中,驱动接触部31将不会对被动接触部12施加沿左右方向上的作用力,同时也使得滑车1仅具有沿上下方向的移动,不具沿左右方向的移动,从而使得滑车1及推动部11在下移过程中,将不会带动整形块2沿整形方向移动,进而也使得整形块2在滑车1此次下移过程中,不会进行相应的加工。

同时,如图1至图1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模具,包括模具本体,该模具还包括上述斜楔切换机构。本发明中模具,基于上述斜楔切换机构,在需要时,其滑车1运动时将会带动整形2块沿整形方向移动,而在不需要时,其滑车1运动时,将不会带动整形块2沿整形方向移动,从而可根据需要选择在加工产品的过程中,且在滑车1随模具的动作而进行一次下移过程中,是否带动整形块2沿整形方向移动,进而达到是否执行相应加工的目的。

如图1至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驱动接触部31和被动接触部12均有两个,两个驱动接触部31在前后方向上分别与两个被动接触部12相对应,两个驱动接触部31分别用于与两个被动接触部12相接触。两个驱动接触部31分别与两个被动接触部12相接触,以增大驱动块3与滑车1的接触面积,或在接触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减少驱动接触部31和被动接触部12单个的尺寸大小。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两个驱动接触部31沿前后方向依次分布,两个驱动接触部31上均设有导向斜面32,两个驱动接触部31分别为第一驱动接触部311和第二驱动接触部312,位于第一驱动接触部311上的导向斜面32为第一导向斜面321,位于第二驱动接触部312上的导向斜面32为第二导向斜面322,第一导向斜面321和第二导向斜面322相互平行。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斜面321和第二导向斜面322不在同一平面上。两个被动接触部12分别为第一被动接触部121和第二被动接触部122,第一被动接触部121和第二被动接触部122在前后方向上分别与第一驱动接触部311和第二驱动接触部312相对应。在模具启动加工过程中,且不需要整形块2沿整形方向移动时,伸缩杆41将带动驱动块3沿前后方向移动,为缩短伸缩杆41的行程,只需带动第一驱动接触部311和第二驱动接触部312分别与第一被动接触部121和第二被动接触部122在前后方向上错开即,此时第二驱动接触部312在前后方向上会与第一被动接触部121相对应,而第一驱动接触部311与第一被动接触部121和第二被动接触部122均错开。为此,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导向斜面32与竖向平面33之间具有夹角为α,第一导向斜面321和第二导向斜面322之间的距离为d,且d≥h×sinα,h为在推动部11推动整形块2沿整形方向移动过程中,滑车1沿上下方向上的行程。这样,如图6至图11所示,当第二驱动接触部312与第一被动接触部121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应时,第二导向斜面322与第一被动接触部121之间的最小间隙将大于或等于d,在滑车1及被动接触部12下移过程中,即便是滑车1移过h这段行程,第二导向斜面322将无法给第一被动接触部121及滑车1施加沿左右方向上的导向力,特别是滑车1下移至最低位置之前,第二导向斜面322不会与被动接触部12及滑车1相接触,使得整个过程中,滑车1仅会沿上下方向移动,进而也不会推动整形块2沿整形方向移动。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一导向斜面321和第二导向斜面322错开,且两者的间距d≥h×sinα的结构设计,使得本实施例中伸缩杆41的行程较短。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推动部11上设有推动斜面111,在滑车1及推动部11下移且具沿左右方向位移的过程中,推动斜面111将与整形块2相接触,并推动整形块2沿整形方向移动,并完成相应的加工。

如图9至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伸缩杆41由驱动缸4的活塞杆构成。本实施例中驱动缸4具体为气缸。在不需要整形块2沿整形方向移动时,如图11所示,驱动缸4的活塞杆收缩,以带动驱动块3向前移动,并使第一驱动接触部311和第二驱动接触部312分别与第一被动接触部121和第二被动接触部122在前后方向上错开。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滑车1包括滑车本体13和安装在滑车本体13上的滑车导板14,滑车导板14构成所述被动接触部12。同时,本实施例中滑车导板14通过螺栓固定在滑车本体13上。滑车导板14有两个,两个滑车导板14分别构成两个被动接触部12。本实施例中两个被动接触部12上均设有导向斜面32,滑车导板14的表面构成导向斜面32。

本实施例中模具具体用于加工汽车的侧围,本斜楔切换机构具体用于侧围的油枪口加工。在利用本模具加工具有油枪口的侧围时,如图12和图13所示,两个被动接触部12分别与两个驱动接触部31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应,这样当滑车1随着模具的动作而下移过程中,如图2至图4所示,将带动整形块2沿整形方向移动,从而利用整形块2加工出侧围的油枪口结构;而在利用本模具加工不具有油枪口的侧围时,驱动缸4带动驱动块3向前移动,如图10和图11所示,使得第一驱动接触部31位于第一被动接触部121的前方,且第二驱动接触部31与第一被动接触部121相对应,而第二被动接触部122位于最后方,此时第二驱动接触部31的第二导向斜面322与第一被动接触部121之间间隙大于或等于d,从而当滑车1随模具的动作而下移过程中,如图6至图8所示,第二导向斜面322将无法对第二被动接触部122起到沿斜向的导向作用,并使得滑车1及推动部11不具有沿左右方向上的位移,进而不会推动整形块2沿整形方向移动,这样整形块2就不会在侧围上加工出油枪口的结构,满足了不同的加工需求。本实施例中模具实现了是否需要求加工油枪口及相应的侧翻工作的切换,满足了高速生产线的快速自动切换不同工作内容。另外,现有技术中普通的模具,无法实现是否加工油枪口及相应的侧翻工作的切换。

如图1和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滑车1上安装有两个限位螺栓15。本斜楔切换机构还包括盖板51。整形块2上安装有整形导板21,且整形块2上还安装有氮缸52,滑车1上也安装有氮缸52。本实施例中模具还包括上模座6、压料板7和凸模8。滑车1装在上模座6中,整形块2位于压料板7中。在加工侧围过程中,且在需要加工油枪口时,滑车1将随上模座6一起下移,并在滑车导板14与驱动块3的接触作用下向右移动,滑车1在向右运动过程中,滑车1上的推动斜面驱动整形块2向下且向右运动,整形块2在运动设定的行程后,完成油枪口的加工,即完成侧翻工作。在加工侧围过程中,且不需要加工油枪口时,驱动块3在气缸的作用下向前运动,直至第二驱动接触部312与第一被动接触部121相对应,因第一导向斜面321和第二导向斜面322之间的距离d,使得此时第二导向斜面322与第一被动接触部121之间的距离加大了一定的数值,且因距离增加,上模座6下行时,装在滑车1上的滑车导板14与驱动块3无接触,整形块2装在压料板7上,无部件对整形块2驱动,使得整形块2不能沿整形方向移动并完成侧翻工作。

如图2至图4所示,在需要加工油枪口时,滑车1及整形块2随上模座6和压料板7向下运动;滑车1到底前80mm,滑车导板14与驱动块3接触,随后,在到底前80mm至模具完全到底的过程中,在滑车导板14与驱动块3上的导向斜面32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下,滑车1水平向右运动,从而驱动整形块2向下且向右运动,进而实现整形工作。本实施例中上述h为80mm。如图6至图8所示,在不需要加工油枪口时,驱动缸4带动驱动块3向前移动设定位置,第二驱动接触部312与第一被动接触部121相对应,模具到底前200mm,滑车导板14与驱动块3上的导向斜面32未接触,滑车1未出现水平运动,整形块2未产生整形动作;模具到底前80mm,滑车导板14与驱动块3上的导向斜面32未接触,滑车1未出现水平运动,整形块2未产生整形动作;直至模具到底,滑车导板14与驱动块3的导向斜面32未接触,滑车1未出现水平运动,整形块2未产生整形动作。本实施例中驱动块3在气缸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且沿前后方向往复运动;第一导向斜面321和第二导向斜面322之间有明显台阶。

本实施例中斜楔切换机构的切换功能是通过驱动块3的运动来实现的,驱动块3运动后,装在上模座6上的整形块2无驱动源,不能完成侧翻工作。本实施例中驱动块3通过设置上述第一导向斜面321及第二导向斜面322,及两者的间距d,能减少气缸的运行行程,对空间要求降低,且本斜楔切换机构运行相对稳定。本实施例中整形块2装在压料板7上,压料板7的整形压料区域无需设计侧压料,压料效果更好,且机构复杂度降低。

综上所述,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