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铰链螺栓加工用废屑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69173发布日期:2020-04-03 18:47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铰链螺栓加工用废屑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废屑收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铰链螺栓加工用废屑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铰链螺栓为工程设备上常用零部件,使用时,通过在铰链螺栓上螺纹连接螺母,将需要转动的构件固定在铰链螺栓的螺栓段,铰链螺栓的另一端铰接连接,从而实现构件的转动,又称阻尼铰链,是指在供给一种运用液体的缓冲功能,缓冲作用理想的一种消声缓冲铰链,铰链螺栓这类五金商品止前在现代家私行业中运用对比广泛,与一般铰链比较,铰链螺栓最大的长处就是封闭时无声,它的柔和无声的感受让家更感温馨舒服,它能使门在闭合时能在4至6秒内自行缓慢封闭,开合次数可达5万次以上。

铰链螺栓在加工时,会产生较多的金属碎屑,并且碎屑会四射而出,散落范围较大,后续清理较为费时费力,且难以清理彻底,传统的碎屑群清理装置需要手持清理耙一点一点进行清理,工作强度较大,另外这些金属碎屑是可以回收利用的,然而传统的回收装置不能将灰尘与铁屑分离,也不能对不同大小的金属碎屑进行分级收集,回收利用的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铰链螺栓加工用废屑收集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铰链螺栓加工用废屑收集装置,包括主体、吸尘耙、第一挡板、集料腔和收集箱,所述主体底部一端的两侧均安装有万向轮,且主体两侧远离万向轮一端的底部均固定有承压轮,所述主体靠近万向轮一端的底部安装有卡块,且卡块上固定有吸尘耙,所述吸尘耙远离主体一端的两侧均安装有夹具,且吸尘耙靠近夹具一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提手,所述吸尘耙靠近主体的一端设置有滤网,且吸尘耙靠近主体的一端的顶部和底部均安装有软胶刮板,所述主体靠近万向轮一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收集管,且收集管的底端与吸尘耙连接,所述收集管上方的主体上安装有控制面板,且控制面板一侧的主体上开设有充电口,所述主体顶部的边缘位置处均匀开设有透气口,且主体两侧的中间位置处均安装有可调节推杆,所述主体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集料腔,且集料腔的内侧壁设置有电磁铁,所述集料腔上方的主体内固定有安装板,且集料腔靠近控制面板一端的中间位置处与收集管连接,所述安装板底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集流器,且安装板顶部的一侧安装有蓄电池,所述安装板顶部的另一侧固定有鼓风机,且鼓风机的输入端通过鼓风管与集流器相连通,所述主体内部的底端安装有放置板,且放置板底端的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振动电机,所述放置板的顶端安装有收集箱,且收集箱的内部均匀设置有收集抽屉,所述主体内部的两侧均开设有槽体,且槽体内部靠近承压轮一侧的顶端和底端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槽体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均安装有第二挡板,且第二挡板靠近集料腔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三挡板,所述第二挡板远离集料腔的一侧均安装有第一挡板,且第一挡板靠近控制面板的一端均安装有拉环,所述第一挡板远离控制面板的一端均安装有转轴,且转轴的顶端和底端均固定有滑块。

可选的,所述承压轮和万向轮的表面均呈螺纹状结构设计,且承压轮和万向轮的底端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可选的,所述吸尘耙通过卡块与主体构成卡和连接,且卡块通过螺栓与主体构成可拆卸式结构设计。

可选的,所述槽体的宽度大于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的宽度之和,且槽体的内侧壁与第一挡板和第三挡板的外侧壁相贴合。

可选的,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之间均为铰接,且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的长度相等,第一挡板的长度大于第二挡板的长度,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的高度均相等。

可选的,所述集流器内部的底端安装有空气过滤网,且集流器通过螺栓与安装板构成可拆卸式结构设计。

可选的,所述集料腔呈锥形设计,且集料腔的底端开设有出料口,出料口的中轴线与收集箱的中轴线重合,所述电磁铁与集料腔之间为嵌合式设计。

可选的,所述收集抽屉设置有三个,且上方两个收集抽屉的底端均呈筛网状设计,且最上方的收集抽屉底部的筛孔大于中间的收集抽屉底部的筛孔。

可选的,所述滑块呈楔形设计,且滑块的形状与滑槽相吻合。

可选的,所述放置板通过弹簧与主体构成弹性结构设计,且放置板的顶端呈凹槽状设计,放置板顶端的凹槽与收集箱的底部相吻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铰链螺栓加工用废屑收集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铰链螺栓加工用废屑收集装置,通过安装有鼓风机、鼓风管和集流器,工作时该装置内部会形成真空状,拥有强大的吸力,碎屑收集更彻底,而集料腔的内壁嵌合有电磁铁,在通电的时候能够对铁屑进行吸附,使得灰尘和铁屑能够分类收集,断电时铁屑可随集料腔的内壁滑落,相较于传统的磁铁吸附,铁屑更便于收集。

2.该铰链螺栓加工用废屑收集装置,通过在主体上设置卡块,在不使用时能够将吸尘耙卡在两个卡块之间,避免吸尘耙随意拖在地上造成损坏,吸尘耙上设置有两个夹具,方便将吸尘耙直接固定在加工机床的合适位置,无需人工手持便可进行碎屑回收,使用更方便,便于在加工的同时进行碎屑的收集一方面可避免碎屑四散,收集更彻底。

3.该铰链螺栓加工用废屑收集装置通过设置有收集箱,其内部设置有三个收集抽屉,上方两个收集抽屉的底端均呈筛网状设计,且最上方的收集抽屉底部的筛孔大于中间的收集抽屉底部的筛孔,直径较大的金属碎屑无法穿过最上方收集抽屉底部的筛孔,因此保留在最上方的收集抽屉内,直径中等的金属碎屑可穿过最上方收集抽屉底部的筛孔,但无法穿过收集抽屉底部的筛孔,因此保留在中间的收集抽屉内,只有直径最小的金属碎屑可落至最下方收集抽屉内,便于不同大小的金属碎屑进行分级收集,回收效果更佳。

4.该铰链螺栓加工用废屑收集装置,通过安装有相互铰接的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三个挡板之间的夹角可调节,使用时利用拉环拉出便可进行使用,三个挡板的表面均呈蜂窝状结构设计,将其围绕在加工机床的外围一方面可起到一定的降噪作用,另一方面可避免加工时金属碎屑飞溅四散,有利于金属碎屑的后续收集,挡板在不使用时可折叠好放入槽体内,使用十分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挡板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挡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吸尘耙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收集箱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承压轮;2、万向轮;3、主体;4、夹具;5、吸尘耙;6、提手;7、槽体;8、第一挡板;801、拉环;9、卡块;10、收集管;11、控制面板;12、充电口;13、透气口;14、可调节推杆;15、鼓风管;16、鼓风机;17、集流器;18、蓄电池;19、安装板;20、空气过滤网;21、集料腔;22、电磁铁;23、收集抽屉;24、收集箱;25、滑槽;26、滑块;27、第二挡板;28、第三挡板;29、转轴;30、软胶刮板;31、滤网;32、振动电机;33、放置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6,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铰链螺栓加工用废屑收集装置,包括主体3、吸尘耙5、第一挡板8、集料腔21和收集箱24,主体3底部一端的两侧均安装有万向轮2,且主体3两侧远离万向轮2一端的底部均固定有承压轮1,承压轮1和万向轮2的表面均呈螺纹状结构设计,且承压轮1和万向轮2的底端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螺纹状结构设计使得承压轮1和万向轮2与地面间的摩擦系数更大,不易打滑,装置放置时更稳定,而同一水平面设计使得装置主体3可保持平衡设计更合理。

主体3靠近万向轮2一端的底部安装有卡块9,且卡块9上固定有吸尘耙5,吸尘耙5通过卡块9与主体3构成卡和连接,且卡块9通过螺栓与主体3构成可拆卸式结构设计,卡和设计使得装置在不使用时能够将吸尘耙5卡在两个卡块9之间,避免吸尘耙5随意拖在地上造成损坏,设计更合理,而可拆卸式结构设计使得卡块9可拆卸,便于对卡块9进行更换,以适应不同规格的吸尘耙5,适应性更强。

吸尘耙5远离主体3一端的两侧均安装有夹具4,且吸尘耙5靠近夹具4一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提手6,吸尘耙5靠近主体3的一端设置有滤网31,且吸尘耙5靠近主体3的一端的顶部和底部均安装有软胶刮板30,主体3靠近万向轮2一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收集管10,且收集管10的底端与吸尘耙5连接,收集管10上方的主体3上安装有控制面板11,且控制面板11一侧的主体3上开设有充电口12,主体3顶部的边缘位置处均匀开设有透气口13,且主体3两侧的中间位置处均安装有可调节推杆14,主体3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集料腔21,且集料腔21的内侧壁设置有电磁铁22,集料腔21呈锥形设计,且集料腔21的底端开设有出料口,出料口的中轴线与收集箱24的中轴线重合,电磁铁22与集料腔21之间为嵌合式设计,锥形设计更便于碎屑顺着集料腔21的内壁滑落,更便于碎屑的收集,而中轴线重合设计使得碎屑可恰好落入收集箱24内,设计更合理,嵌合式设计能够对电磁铁22进行保护,避免电磁铁22发生磨损,设计更合理。

集料腔21上方的主体3内固定有安装板19,且集料腔21靠近控制面板11一端的中间位置处与收集管10连接,安装板19底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集流器17,且安装板19顶部的一侧安装有蓄电池18,集流器17内部的底端安装有空气过滤网20,且集流器17通过螺栓与安装板19构成可拆卸式结构设计,空气过滤网20设计能够避免金属碎屑或者灰尘进入集流器17的内部,使用更安全,而可拆卸式结构设计使得集流器17便于拆卸检修,设计更合理。

安装板19顶部的另一侧固定有鼓风机16,且鼓风机16的输入端通过鼓风管15与集流器17相连通,主体3内部的底端安装有放置板33,且放置板33底端的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振动电机32,振动电机32的型号可为yzs-3-4,放置板33通过弹簧与主体3构成弹性结构设计,且放置板33的顶端呈凹槽状设计,放置板33顶端的凹槽与收集箱24的底部相吻合,弹性结构设计,使得放置板33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使得放置板33可在振动电机32的带动下进行晃动,便于对碎屑进行分级回收,而凹槽状设计使得收集箱24不易发生倾倒,放置在放置板33上更稳定,使用的安全性更高。

放置板33的顶端安装有收集箱24,且收集箱24的内部均匀设置有收集抽屉23,收集抽屉23设置有三个,且上方两个收集抽屉23的底端均呈筛网状设计,且最上方的收集抽屉23底部的筛孔大于中间的收集抽屉23底部的筛孔,此设计使得直径较大的金属碎屑无法穿过最上方收集抽屉23底部的筛孔,因此保留在最上方的收集抽屉23内,直径中等的金属碎屑可穿过最上方收集抽屉23底部的筛孔,但无法穿过收集抽屉23底部的筛孔,因此保留在中间的收集抽屉23内,只有直径最小的金属碎屑可落至最下方收集抽屉23内,便于不同大小的金属碎屑进行分级收集,回收效果更佳。

主体3内部的两侧均开设有槽体7,且槽体7内部靠近承压轮1一侧的顶端和底端均开设有滑槽25,槽体7的宽度大于第一挡板8、第二挡板27和第三挡板28的宽度之和,且槽体7的内侧壁与第一挡板8和第三挡板28的外侧壁相贴合,宽度大于第一挡板8、第二挡板27和第三挡板28的宽度之和设计能够便于第一挡板8、第二挡板27和第三挡板28折叠后插入槽体7内,而相贴合设计使得第一挡板8、第二挡板27和第三挡板28在槽体7内不易晃动,放置更稳定。

槽体7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均安装有第二挡板27,且第二挡板27靠近集料腔21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三挡板28,第二挡板27远离集料腔21的一侧均安装有第一挡板8,且第一挡板8靠近控制面板11的一端均安装有拉环801,第一挡板8、第二挡板27和第三挡板28之间均为铰接,且第二挡板27和第三挡板28的长度相等,第一挡板8的长度大于第二挡板27的长度,第一挡板8、第二挡板27和第三挡板28的高度均相等,铰接设计使得第一挡板8、第二挡板27和第三挡板28之间的夹角可调,便于对将不同的加工机床围住,一方面可起到一定的降噪作用,另一方面可避免加工时金属碎屑飞溅四散,而第一挡板8的长度大于第二挡板27的长度,使得挡板在拉出使用时能够更方便的展开,设计更合理。

第一挡板8远离控制面板11的一端均安装有转轴29,且转轴29的顶端和底端均固定有滑块26,滑块26呈楔形设计,且滑块26的形状与滑槽25相吻合,楔形设计使得滑块26不易脱落,而相吻合设计使得滑块26在滑槽25内滑动时不易晃动,活动的稳定性更佳,设计更合理。

综上,该铰链螺栓加工用废屑收集装置,使用时,使用时,蓄电池18为装置提供电力,利用可调节推杆14将该装置推至加工机床的合适位置,然后利用夹具4将吸尘耙5安装在机床的合适位置,接着拉动拉环801,将三个挡板拉出,并调整挡板间的夹角使挡板将机床围住,打开电源开关,在整个过程中,由于装置内安装有鼓风机16、鼓风管15和集流器17,因此会使主体3内部形成真空状,拥有强大的吸力,碎屑再负压的作用下被吸入主体3内,并落入集料腔21,若金属碎屑为铁屑的话,电磁铁22通电,将铁屑吸住,灰尘顺着集料腔21内壁下滑落入收集箱24内,若金属碎屑为其他金属,则电磁铁22不通电,碎屑直接顺着集料腔21内壁下滑落入收集箱24内,振动电机32工作,带动放置板33晃动,收集箱24随之晃动,此时直径较大的金属碎屑无法穿过最上方收集抽屉23底部的筛孔,因此保留在最上方的收集抽屉23内,直径中等的金属碎屑可穿过最上方收集抽屉23底部的筛孔,但无法穿过收集抽屉23底部的筛孔,因此保留在中间的收集抽屉23内,只有直径最小的金属碎屑可落至最下方收集抽屉23内,便于不同大小的金属碎屑进行分级收集,回收效果更佳。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