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器外壳自动合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05994发布日期:2019-11-25 23:11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器外壳自动合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器外壳自动合盖装置。



背景技术:

led显示器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于一体,以其色彩鲜艳、动态范围广、亮度高、寿命长、工作稳定可靠等优点,成为最具优势的新一代显示媒体。led显示器的壳体均通过注塑成型,组装时将背光组件和显示玻璃组件与壳体装配完成后,最后进行上盖组装,现有设计中壳体上开设有卡扣,上盖上开设有卡头,组装时,人工手动定位将壳体和上盖进行合盖组装,由于人工手动装配时,不能同时将上盖上的卡头同时压如壳体上的卡扣内,有一定概率出现部分卡扣和卡头未能配合连接的问题,导致不良品的出现。鉴于上述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显示器外壳自动合盖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器外壳自动合盖装置,该显示器外壳自动合盖装置能将显示器上盖整体下压与显示器壳体配合连接,避免合盖不良,同时定位夹紧快速方便,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显示器外壳自动合盖装置,包括机架、分气箱、外框、定位台、托架、气缸、压板、推料机构,所述的分气箱位于机架上端,所述的分气箱与机架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外框位于机架顶部,所述的外框与机架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定位台位于外框中心处,所述的定位台与外框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托架位于机架顶部,所述的托架与机架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气缸位于托架顶部,所述的气缸与托架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压板位于气缸下端,所述的压板与气缸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推料机构数量为4件,沿外框左右方向,先后方向对称布置,所述的推料机构与分气箱通过管路相连;

所述的推料机构还包括缸体、活塞、推杆、第一弹簧、推头、密封座、支架、电磁铁、连接杆、密封头、第二弹簧、衔铁机构,所述的缸体位于外框外侧,所述的缸体与外框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活塞位于缸体内侧,所述的活塞沿缸体滑动,所述的推杆位于活塞右侧且贯穿缸体,所述的推杆与活塞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弹簧位于推杆外侧且位于缸体和活塞之间,所述的推头位于推杆右侧,所述的推头与推杆螺纹相连,所述的密封座位于缸体左侧,所述的密封座与缸体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支架位于缸体左侧,所述的支架与缸体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电磁铁位于支架内侧,所述的电磁铁与支架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连接杆贯穿密封座,所述的连接杆与密封座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的密封头位于连接杆右侧,所述的密封头与连接杆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弹簧设置于密封头外侧,所述的衔铁机构位于缸体左侧且位于电磁铁右侧,所述的衔铁机构与缸体螺纹相连。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如下:

进一步的,所述的分气箱还设有进气管,所述的分气箱位于进气管下端,所述的分气箱与进气管螺纹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密封头还设有限位块,所述的限位块位于密封头右侧且位于第二弹簧右侧,所述的限位块与密封头螺纹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衔铁机构还设有导杆、衔铁,所述的导杆位于缸体左侧,所述的导杆与缸体螺纹相连,所述的导杆贯穿衔铁,所述的衔铁沿导杆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的导杆数量为2件,沿衔铁上下方向对称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显示器外壳自动合盖装置,工作时,将显示器壳体放置定位台上,将显示器上盖放置于显示器壳体顶部,随后,经进气管向分气箱内泵入压缩气体,随后经管路直接进入推料机构内,4件推料机构同时动作将显示器壳体和显示器上盖归正定位,气缸带动压板下移,从而将显示器壳体和显示器上盖压合。推料机构的动作过程为:压缩空气进入缸体推动活塞带动推杆前移,从而将显示器壳体和显示器上盖归正定位,随后,停止向分气箱内泵入空气,电磁铁失电,第二弹簧复位,从而带动密封头与密封座分离,缸体的空气经密封座与连接杆之间的间隙排出,第一弹簧复位,活塞带动与推杆固连的推头回程,操作人员将合盖的显示器壳体取出即可。该装置结构简单,能将显示器上盖整体下压与显示器壳体配合连接,避免合盖不良,同时定位夹紧快速方便,无需设置复杂的控制气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衔铁机构结构示意图图中:机架1、分气箱2、外框3、定位台4、托架5、气缸6、压板7、推料机构8、进气管201、缸体801、活塞802、推杆803、第一弹簧804、推头805、密封座806、支架807、电磁铁808、连接杆809、密封头810、第二弹簧811、衔铁机构812、限位块813、导杆814、衔铁815。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显示器外壳自动合盖装置,包括机架1、分气箱2、外框3、定位台4、托架5、气缸6、压板7、推料机构8,所述的分气箱2位于机架1上端,所述的分气箱2与机架1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外框3位于机架1顶部,所述的外框3与机架1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定位台4位于外框3中心处,所述的定位台4与外框3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托架5位于机架1顶部,所述的托架5与机架1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气缸6位于托架5顶部,所述的气缸6与托架5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压板7位于气缸6下端,所述的压板7与气缸6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推料机构8数量为4件,沿外框3左右方向,先后方向对称布置,所述的推料机构8与分气箱2通过管路相连;所述的推料机构8还包括缸体801、活塞802、推杆803、第一弹簧804、推头805、密封座806、支架807、电磁铁808、连接杆809、密封头810、第二弹簧811、衔铁机构812,所述的缸体801位于外框3外侧,所述的缸体801与外框3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活塞802位于缸体801内侧,所述的活塞802沿缸体801滑动,所述的推杆803位于活塞802右侧且贯穿缸体801,所述的推杆803与活塞802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弹簧804位于推杆803外侧且位于缸体801和活塞802之间,所述的推头805位于推杆803右侧,所述的推头805与推杆803螺纹相连,所述的密封座806位于缸体801左侧,所述的密封座806与缸体801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支架807位于缸体801左侧,所述的支架807与缸体801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电磁铁808位于支架807内侧,所述的电磁铁808与支架807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连接杆809贯穿密封座806,所述的连接杆809与密封座806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的密封头810位于连接杆809右侧,所述的密封头810与连接杆809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弹簧811设置于密封头810外侧,所述的衔铁机构812位于缸体801左侧且位于电磁铁808右侧,所述的衔铁机构812与缸体801螺纹相连,所述的分气箱2还设有进气管201,所述的分气箱2位于进气管201下端,所述的分气箱2与进气管201螺纹相连,所述的密封头810还设有限位块813,所述的限位块813位于密封头810右侧且位于第二弹簧811右侧,所述的限位块813与密封头810螺纹相连,所述的衔铁机构812还设有导杆814、衔铁815,所述的导杆814位于缸体801左侧,所述的导杆814与缸体801螺纹相连,所述的导杆814贯穿衔铁815,所述的衔铁815沿导杆814滑动,所述的导杆数量为2件,沿衔铁上下方向对称布置,该显示器外壳自动合盖装置,工作时,将显示器壳体放置定位台4上,将显示器上盖放置于显示器壳体顶部,随后,经进气管201向分气箱2内泵入压缩气体,随后经管路直接进入推料机构8内,4件推料机构8同时动作将显示器壳体和显示器上盖归正定位,气缸6带动压板7下移,从而将显示器壳体和显示器上盖压合。推料机构8的动作过程为:压缩空气进入缸体801推动活塞802带动推杆803前移,从而将显示器壳体和显示器上盖归正定位,随后,停止向分气箱2内泵入空气,电磁铁808失电,第二弹簧811复位,从而带动密封头810与密封座806分离,缸体801的空气经密封座806与连接杆809之间的间隙排出,第一弹簧804复位,活塞802带动与推杆803固连的推头805回程,操作人员将合盖的显示器壳体取出即可。该装置结构简单,能将显示器上盖整体下压与显示器壳体配合连接,避免合盖不良,同时定位夹紧快速方便,无需设置复杂的控制气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