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雾器组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05988发布日期:2019-11-25 23:10阅读:1145来源:国知局
喷雾器组装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喷雾器组装机。



背景技术:

喷雾器是喷雾器材的简称,喷雾器是利用空吸作用将药水或其他液体变成雾状,均匀地喷射到其他物体上的器具。通常,喷雾器由喷头和导管两部分构成,而喷头通常包括泵体、垫片、下盖和上盖。通常在组装喷雾器时,是将喷头组装完成后,再执行插管操作即将导管安装在喷头上,从而完成喷雾器的安装。

通常目前的喷头组装与导管安装时分两部分进行的,即先将喷头组装完成后,再将喷头上料到插管机中,由插管机进行插管操作。故需要将喷头从组装设备下料后,再上料至对应的插管机中,导致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喷雾器组装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喷雾器组装机,包括:喷头组装装置、插管装置和设置在所述喷头组装装置与插管装置之间的二合一流道装置,其中,所述喷头组装装置包括:机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旋转工作台、围绕所述旋转工作台一圈依次设置的泵体上料机构、垫片上料机构、下盖上料机构、抓口机构、保压检测机构、上盖上料机构和下料机构;其中,所述二合一流道装置的入口端与所述下料机构对应设置,所述二合一流道装置的出口端与所述插管装置的入口端对应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泵体上料机构、垫片上料机构、下盖上料机构和上盖上料机构均包括;振动上料盘、与振动上料盘连接的传输轨道和在传输轨道与旋转工作台之间移动送料的取料电机。

作为优选,所述垫片上料机构设置有两组,对称设置在所述泵体上料机构的两侧。

作为优选,所述旋转工作台上设置有若干工位,每个工位上对应设置有两组与喷头相匹配的承载治具。

作为优选,所述二合一流道装置包括:与喷头组装装置的出料端连接的双流道组件、与插管装置连接的单流道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双流道组件和单流道组件之间的流道切换组件。

作为优选,所述双流道组件包括:底板和平行安装在所述底板上的两组流道,其中所述流道包括排废部和导向部,位于排废部的流道的外侧开设有所述排废口,位于所述导向部的流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导向板。

作为优选,所述流道切换组件包括:支撑导轨、固定在所述支撑导轨一侧的气缸和安装在所述支撑导轨上并与所述气缸的活动端连接的流道切换滑块。

作为优选,所述单流道组件由上向下倾斜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喷头组装装置和插管装置通过二合一流道装置连接,喷头组装装置在组装完成喷头之后,将喷头通过二合一流道装置下料并传送至插管装置中,由插管装置对喷头进行插管操作。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喷头组装完成后直接进行插管操作,而无需将喷头组装工序与插管工序分开进行,实现喷雾器的整体流水线式组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喷雾器组装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喷雾器组装机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二合一流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所示:

1、喷头组装装置;11、机架;12、旋转工作台;13、泵体上料机构;131、振动上料盘;132、传输轨道;133、取料电机;14、垫片上料机构;15、下盖上料机构;16、抓口机构;17、保压检测机构;18、上盖上料机构;181、压盖机构;182、检测机构;19、下料机构;

2、插管装置;

3、二合一流道装置;31、双流道组件;311、底板;312、流道;32、单流道组件;33、流道切换组件;331、支撑导轨;332、气缸;333、流道切换滑块;3331、滑块本体;3332、导向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附图均采用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喷雾器组装机,包括:喷头组装装置1、插管装置2和设置在所述喷头组装装置1与插管装置2之间的二合一流道装置3。具体地,所述喷头组装装置1用于对喷头进行组装,待组装完成后将喷头通过所述二合一流道装置3传送给所述插管装置2,所述插管装置2对喷头进行插管操作,形成喷雾器,完成喷雾器的组装。通过喷头组装装置1、插管装置2和二合一流道装置3的配合,可以实现喷雾器的整体流水线式组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2,所述喷头组装装置1包括:机架11、设置在所述机架11上的旋转工作台12、围绕所述旋转工作台12一圈依次设置的泵体上料机构13、垫片上料机构14、下盖上料机构15、抓口机构16、保压检测机构17、上盖上料机构18和下料机构19;其中,所述二合一流道装置3的入口端与所述下料机构19对应设置,所述二合一流道装置3的出口端与所述插管装置2的入口端对应设置。具体地,所述泵体上料机构13和所述垫片上料机构14同时对泵体和垫片进行上料。本实施例中,泵体和垫片被上料至同一上料位,并且是先放置垫片再放置泵体,故泵体底部直接与垫片配合,即在上料的同时即完成了垫片与泵体的组装。接着,组装完成的泵体与垫片组合结构,移动至下一工位,所述下盖上料机构15将下盖上料至泵体与垫片组合结构上,形成新的组合结构。接着,抓口机构16对所述下盖进行抓口,从而使得下盖与泵体之间紧密结合。接着,抓口后的组合结构移动至保压检测机构17处,进行保压检测,确认下盖与泵体之间的密封性能,如果下盖与泵体之前存在漏气的情况,则后续不进行上盖组装。接着,保压检测后的组合结构移动至上盖上料机构18处,上盖上料机构18将上盖上料至组合结构上,进而形成喷雾器的喷头。接着,喷头经过下料机构19下料至二合一流道装置3中。所述喷头组装装置1可以实现对本体、垫片、下盖和上盖的连续流水式上料和组装,生产效率得到提高,并且整个上料和组装过程无需人工参与,降低了人力成本。

继续参照图1和图2,所述泵体上料机构13、垫片上料机构14、下盖上料机构15和上盖上料机构18均包括:振动上料盘131、与振动上料盘131连接的传输轨道132和在传输轨道132与旋转工作台12之间移动送料的取料电机133。具体地,所述振动上料盘131中承载物料,并通过振动的方式将物料逐个上料至传输轨道132上,所述传输轨道132上的物料由后方物料推动,向前移动,最后由取料电机133取出移动到对应的上料工位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喷头组装装置1可以同时组装两组喷头,故,本实施例中,所述垫片上料机构14设置有两组,对称设置在所述泵体上料机构13的两侧。虽然所述泵体上料机构13只设置有一组,但是其可以同时对两组泵体进行上料。相应地,所述旋转工作台12上设置有若干工位,每个工位上对应设置有两组与喷头相匹配的承载治具。

继续参照图1和图2,所述上盖上料机构18与下料机构19之间还设置有压盖机构181,所述压盖机构181用于对上盖进行压合,确保上盖与泵体卡合。此外,所述旋转工作台12上还设置有多个检测机构182,位于不同位置处的检测机构182,具有不同的作用。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检测机构182设置有3组,第一组位于垫片上料机构14与下盖上料机构15之间,用于检测泵体和垫片是否上料;第二组位于下盖上料机构15与抓口机构16之间,用于确认下盖是否成功上料;第三组位于下料机构19与泵体上料机构13之间,用于确认喷雾器喷头是否成功下料。

请重点参照图3和图4,所述二合一流道装置3包括:与喷头组装装置1的出料端连接的双流道组件31、与插管装置2连接的单流道组件32以及设置在所述双流道组件31和单流道组件32之间的流道切换组件33。具体地,所述双流道组件31的入料端与喷头组装装置1的出料端连接,同时接收喷头组装装置1排出的两组喷头。双流道组件31的出料端与流道切换组件33连接,从而可以将两组流道转换为一组流道,即可以将两组喷头转换为一组喷头,一组喷头通过单流道组件32流动到插管装置2中,使得插管装置2可以直接接收产品,进而节省了下料和再上料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双流道组件31包括:底板311和平行安装在所述底板311上的两组流道312,其中所述流道312包括排废部和导向部,位于排废部的流道的外侧开设有所述排废口,位于所述导向部的流道31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导向板。具体地,喷头分别在两组流道312上移动,并且在经过排废口时,不良品被排出,未被排出的喷头再经过导向板导向,移动至流道切换组件33处,以便进行流道切换。

作为优选,所述两组流道312的出料端相互靠近,即两组流道312的出料端呈内侧呈v型结构设置,使得两个流道312的出料口靠近。进一步的,由于此时要将两组流道312并为1组,故将所述单流道组件32倾斜设置,即单流道组件32呈斜坡状,进而依靠重力使喷头加速流动,避免产生堆积。相应的,将所述两组流道312的出料端和所述流道切换组件33设置在斜坡与水平面的衔接处,该衔接处弧形,使得位于流道312的出料口处的喷头速度增加,与后方的喷头存在一定的间距,进而可以分别既然到流道切换组件33中,不会出现拥挤和堆料的情况发生,从而可以实现流道的自然切换。

作为优选,所述流道切换组件33包括:支撑导轨331、固定在所述支撑导轨331一侧的气缸332和安装在所述支撑导轨331上并与所述气缸332的活动端连接的流道切换滑块333。进一步的,所述流道切换滑块333包括:滑块本体3331和设置在所述滑块本体内且呈v形设置的两组导向流道3332。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两组导向流道3332的入口端与双流道组件31的出口端对应,所述两组导向流道3332的出口端与所述单流道组件32的入口端对应。

进一步的,两组导向流道3332的入口端之间的距离与双流道组件31的两个出口端之间的距离不同。也即是说,当其中一个导向流道3332的入口与双流道组件31的其中一个出口对应时,另一导向流道3332的入口与双流道组件31的另一个出口相互错开。避免出现两组喷头同时向下流动的情况发生,确保流道顺利切换。

故所述流道切换组件33的工作过程为:所述气缸332带动所述流道切换滑块333滑动,使其中一导向流道3332与双流道组件31的其中一个出口对应,进而将到达该出口处的喷头传送到单流道组件32的入口中。接着,气缸332带动流道切换滑块333再次滑动,使另外一导向流道3332与双流道组件31的另外一个出口对应,进而将到达该出口处的喷头传送到单流道组件32的入口中。重复上述操作可以实现流水式的流道切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将喷头组装装置1和插管装置2通过二合一流道装置3连接,喷头组装装置1在组装完成喷头之后,将喷头通过二合一流道装置3下料并传送至插管装置2中,由插管装置2对喷头进行插管操作。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喷头组装完成后直接进行插管操作,而无需将喷头组装工序与插管工序分开进行,实现喷雾器的整体流水线式组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