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铆接彩钢板的便携式铆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19728发布日期:2020-04-24 20:55阅读:6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铆接彩钢板的便携式铆接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钣金铆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是一种应用于铆接彩钢板的便携式铆接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采用彩钢板制作防盗门门框及门扇的固定方式为有铆钉连接和无铆钉连接的形式。采用有铆钉连接,即在钣金件上预先打孔,然后孔对齐,再装入铆钉,最后用铆钉枪进行铆接,但是这种固定方式存在诸多缺点:铆接时,用力过大容易造成钣金件变形,表面涂层破损,或者出现铆接太松,并且工作效率低,制造成本大。采用无铆钉连接,当前市场上销售的无铆铆接机个头大的,无法满足门框狭小空间的使用要求,个头小的又无法完成2mm钢板之间的铆接要求;此外,市场上的无铆铆接机在脱模时往往存在粘动铆模现象,导致彩钢板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巧,且可符合彩钢板铆接要求的无铆铆接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铆接彩钢板的便携式铆接机,包括机身和握持部,该握持部设置在机身上;所述机身包括机架和安装在机架上的钳体、动铆模、定铆模、脱模套筒、驱动装置;所述钳体固设在机架上,且定铆模固设在钳体上,所述动铆模和定铆模相对设置;所述动铆模和驱动装置传动连接,且受驱在脱模套筒内做直线往复移动以冲压彩钢板形成无铆铆接结构;所述脱模套筒固定安装在机架的前端部;所述定铆模上具有模腔,动铆模上具有与模腔相适应的冲头。

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优化: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定铆模和脱模套筒之间的间隙为待铆彩钢板厚度的3.0~6.0倍。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待铆彩钢板的厚度为2.0mm时,定铆模和脱模套筒之间的间隙为6~12mm。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钳体为c形,其从机架上延伸至动铆模的对面以形成用于安装定铆模的支撑端。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定铆模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支撑端上。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驱动装置为气液增压缸、液压缸、气缸、电动推杆或电液增压缸。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握持部上设置有触发动铆模工作的触发件。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产生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机身前端的钳体可很好的适用于狭小空间要求以对彩钢板进行铆接;通过无铆铆接可有效的避免铆接时,用力过大容易造成彩钢板变形损坏,表面涂层破损,或者出现铆接太松;所述脱模套筒对彩钢板具有较大的支撑面积,防止动铆模脱模时发生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实施例一中铆接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一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铆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机架;2.气液增压缸;3.握持部;4.控制按钮;5.钳体;6螺纹固定孔;7.定铆模;8.动铆模;9.脱模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如图1和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铆接彩钢板的便携式铆接机,包括机身和握持部3,该握持部3设置在机身上;所述机身包括机架1和安装在机架1上的钳体5、动铆模8、定铆模7、脱模套筒9、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为设于机架1后端的气液增压缸2;所述钳体5固设在机架1上,且定铆模7固设在钳体5上,所述动铆模8和定铆模7相对设置;所述动铆模8和驱动装置传动连接,且受驱在脱模套筒9内做直线往复移动以冲压彩钢板形成无铆铆接结构;所述脱模套筒9固定安装在机架1的前端部;所述定铆模7上具有模腔,动铆模8上具有与模腔相适应的冲头。

如图1和2所示,所述钳体5为c形,其从机架1上延伸至动铆模8的对面以形成用于安装定铆模7的支撑端,所述定铆模7通过内六角螺栓固定安装在支撑端上;所述气液增压缸2的输出端为做直线往复运动的推杆,该推杆与所述动铆模8同轴固定连接,并推动动铆模8伸入所述定铆模7的模腔内部以冲压成型彩钢板。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脱模套筒9为内设有供动铆模8和推杆穿过的穿过孔的圆柱体,该脱模套筒9的外径为穿过孔孔径的4倍,即该脱模套筒9在所述动铆模8脱模时对彩钢板具有较大的支撑面积,该支撑面积可提供较大的支撑力以使彩钢板与动铆模8较好的分离;此外,该脱模套筒9可通过内六角螺栓固定在所述机架1上,且其穿过孔与所述推杆与动铆模8间隙配合以使动铆模8更好的冲压彩钢板。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铆模7和脱模套筒9之间的间隙为待铆彩钢板厚度的5.0倍。即所述待铆彩钢板的厚度为2.0mm时,定铆模7和脱模套筒9之间的间隙为10mm,在该间隙时,需要首先设定所述动铆模8的冲压行程,即所述动铆模8恰好能将彩钢板冲压至定铆模7的模腔内而不对设备与彩钢板造成损坏;其次,在该间隙时,所述彩钢板与脱模套筒9之间的间隙距离为6mm,在该距离下,所述彩钢板依然处于弹性变形的范围之内,若过于增大该间隙距离,可能会导致彩钢板塑性变形而损坏;再者,该间隙需要考虑该便携式铆接机的置入门框或从门框中取出问题,因此该间隙不能小于6mm。

需要说明的是,气液增压缸2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其是将所述气液增压缸2是将一增压油缸与一增压气缸作一体式结合,使用单纯的气压作为动力源,利用增压器之大小活塞截面积之比及帕斯卡能源守衡原理而工作,将气压之低压提高数十倍供应油压缸使用,从而完成动作。工作时,增压油缸先动作,液压油驱动活塞杆并抵触到工件,到位后增压气缸再动作,压缩空气推使增压活塞下移挤压预压腔液压油,使液压油膨胀,从而产生高压到达铆接成型的目的。从而以推动其输出端的推杆可往复运动以完成铆接工作。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气液增压缸2可在有限的空间内将2mm厚的钢板铆接,相对应的,该铆接机体积也可相应减小。特别是对于其可能伸入门框内部的c型部,该钳体5的最大高度为64mm,最大宽度为65mm。

如图1所示,所述机架1上还设置有吊环,以此在特定的狭小区域内通过吊装的形式将所述便携式铆接机放入或取出。

如图2所示,所述机架1的下端设有螺纹固定孔6,该螺纹固定孔6的内径为6mm。该螺纹固定孔6可在铆接工作时,通过螺纹紧固件将铆接机固定,以增加工件铆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操作者可手持握持部3,手指按动控制按钮4,以驱动动铆模8工作;工作时,操作者将彩钢板放入所述脱模套筒9和定铆模7的间隙处,所述气液增压缸2工作以驱动所述推杆往复运动,该推杆推动所述动铆模8冲压工件,所述工件被冲压部分陷入定铆模7的凹陷中成型;在脱模过程中彩钢板与脱模套筒9支撑面接触,以防止动铆模8与工件铆接处粘连。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1.机架;2.气液增压缸;3.握持部;4.控制按钮;5.钳体;6螺纹固定孔;7.定铆模;8.动铆模;9.脱模套筒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