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举升油缸装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59271发布日期:2020-06-20 15:14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举升油缸装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举升油缸装配装置。



背景技术:

举升油缸是装载在自卸车上的,用于举升货箱的推升装置。分为中顶举升油缸和前顶举升油缸。

举升油缸包括外壳和活塞杆两大部分,在活塞杆部分上需要装配大量具有密封效果的环形零件,现在通常是靠人工手动装配,人力劳动强度高,工作效率低,产品的一致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举升油缸装配装置,解决以上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举升油缸装配装置,包括框架、上板、底板、固定组件、检测组件、压头放置件以及吹气组件;所述上板通过圆柱与底板连接,所述检测组件通过安装板与圆柱活动连接,所述安装板通过第二动力组件与底板活动连接,所述固定组件与检测组件位置相对应,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上部和下部,所述上板上设置有第一动力组件,所述第一动力组件通过运动板与圆柱连接,所述压头放置件通过调整组件与运动板活动连接,所述框架包括放料架、活塞杆装配架以及总装架,所述总装架上设置有活塞杆放置件、组装辅助组件以及锁紧组件,所述压头放置件与固定组件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位于活塞杆装配架的下侧,所述放料架、活塞杆装配架以及总装架上均设置有物料盒,所述吹气组件位于总装架上远离活塞杆装配架处,所述上部与运动板连接,所述下部与底板连接,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相机和背光板,所述调整组件通过调整气缸的活塞杆与运动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杆装配架位于放料架和总装架之间,所述检测组件上的相机和背光板与上部位置相对应,所述组装辅助组件包括固定件、支撑块以及固定气缸。

进一步的,所述上部位于相机和背光板之间,所述固定气缸通过固定件与总装架连接,所述固定气缸的活塞杆上设置有卡件,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管零件。

进一步的,所述卡件与管零件位置相对应,所述卡件上设置有弧面,所述管零件上设置有通槽,所述弧面与通槽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组件上设置有卡块、电机组件以及挡块,所述卡块与电机组件上的电机的旋转轴连接,所述卡块与挡块位置相对应,所述吹气组件上设置有支撑管、转接块以及小管,所述转接块和小管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提供一种举升油缸装配装置,通过框架、上板、底板、固定组件、检测组件、压头放置件以及吹气组件相互配合使用,实现依靠装置装配举升油缸的效果,降低了人力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产品的一致性,节约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举升油缸装配装置的整体结构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举升油缸装配装置的部分结构轴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举升油缸装配装置的另一部分结构轴测图。

图4为图3的y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举升油缸装配装置的又一部分结构轴测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举升油缸装配装置的再一部分结构轴测图

图中:1、框架;101、放料架;102、活塞杆装配架;103、总装架;2、底板;3、上板;4、固定组件;41、下部;42、上部;5、检测组件;51、相机;52、背光板;6、运动板;7、安装板;8、圆柱;9、第一动力组件;10、调整组件;11、调整气缸;12、压头放置件;13、吹气组件;131、支撑管;132、转接块;133、小管;14、活塞杆放置件;15、组装辅助组件;151、固定件;152、支撑块;153、固定气缸;154、卡件;155、弧面;156、管零件;157、通槽;16、第二动力组件;17、锁紧组件;171、卡块;172、挡块;173、电机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至图6,一种举升油缸装配装置,包括框架1、上板3、底板2、固定组件4、检测组件5、压头放置件12以及吹气组件13;所述上板3通过圆柱8与底板2连接,所述检测组件5通过安装板7与圆柱8活动连接,所述安装板7通过第二动力组件16与底板2活动连接,用于使第二动力组件16可以带动安装板7做上下运动,所述固定组件4与检测组件5位置相对应,用于方便检测组件5检测固定组件4固定的活塞杆上环形零件的压合精度,所述固定组件4包括上部42和下部41,所述上板3上设置有第一动力组件9,所述第一动力组件9通过运动板6与圆柱8连接,用于带动运动板6做上下运动,所述压头放置件12通过调整组件10与运动板6活动连接,所述压头放置件12用于放置压头,所述框架1包括放料架101、活塞杆装配架102以及总装架103,所述总装架103上设置有活塞杆放置件14、组装辅助组件15以及锁紧组件17,所述压头放置件12与固定组件4位置相对应,所述检测组件5、第一动力组件9、第二动力组件16以及锁紧组件17均与外部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所述调整气缸11和固定气缸153均与外部控制系统连接。

所述底板2位于活塞杆装配架102的下侧,所述放料架101、活塞杆装配架102以及总装架103上均设置有物料盒,所述物料盒上设置有感应器,用于检测操作者是否按照顺序拿取压头、环形零件等物料,所述吹气组件13位于总装架103上远离活塞杆装配架102处,用于清洁外壳,所述上部42与运动板6连接,所述下部41与底板2连接,所述检测组件5包括相机51和背光板52,所述调整组件10通过调整气缸11的活塞杆与运动板6连接,用于带动调整组件10运动以方便更换压头,所述感应器与外部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所述活塞杆装配架102位于放料架101和总装架103之间,所述检测组件5上的相机51和背光板52与上部42位置相对应,所述组装辅助组件15包括固定件151、支撑块152以及固定气缸153。

所述上部42位于相机51和背光板52之间,所述固定气缸153通过固定件151与总装架103连接,所述固定气缸153的活塞杆上设置有卡件154,用于确保活塞杆套装在管零件156后不会滑落,所述固定件151上设置有管零件156,用于插入活塞杆上的圆环内以方便活塞杆和外壳的装配。

所述卡件154与管零件156位置相对应,所述卡件154上设置有弧面155,所述管零件156上设置有通槽157,用于提供卡件154在管零件156径向运动的通道,所述弧面155与通槽157位置相对应。

所述锁紧组件17上设置有卡块171、电机组件173以及挡块172,所述卡块171与电机组件173上的电机的旋转轴连接,用于在电机组件173的带动下锁紧油管接头,所述卡块171与挡块172位置相对应,所述挡块172用于在锁紧油管接头的过程中防止油缸跟着电机组件173的旋转方向一起转动,所述吹气组件13上设置有支撑管131、转接块132以及小管133,所述转接块132和小管133连通,所述连接块132与外部控制系统高压气管连接,用于接通气体清洁外壳。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当开始工作后,操作者手动将活塞杆按照顺序放置于固定组件4上,固定组件4的下部41和上部42将活塞杆零件固定,然后将物料盒内的压头装配在压头放置件12上,进而将环形零件取出放在活塞杆外侧,物料盒上的感应器感应到操作者取物料和压头的动作并将信号传输给外部控制系统,在外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第一动力组件9带动压头放置件12上的压头向下运动,压头将环形零件压到活塞杆的指定位置处,然后检测组件5拍照并将照片传输给外部控制系统,外部控制系统根据照片判断压合效果是否合格,如果不合格装置将停止工作,如果合格装置可继续工作:第二动力组件16带动安装板7和检测组件5向上运动一定的距离,然后操作者将压头放置件上的压头换成需要的压头,并将环形零件放置于活塞杆外侧,在外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第一动力组件9带动压头放置件12上的压头向下运动,压头将环形零件压到活塞杆的指定位置处,然后检测组件5拍照并将照片传输给外部控制系统,重复上述工序直到所有的环形零件被装配完毕;进而将装配好的活塞杆放置于活塞杆放置件14上,将油缸的外壳放置于吹气组件13上清洁,进一步的将活塞杆套装在管零件156的外侧,手动开启外部控制系统上的控制按钮使固定气缸153的活塞杆伸出带动卡件154运动,进而卡件154经过通槽157伸出使活塞杆不能从管零件156上滑落,然后将外壳和活塞杆装配在一起,最后给装配好的油缸装配油管接头,将油管接头旋入外壳上然后将其放入卡块171内,在手动开启外部控制系统上的电机组件173的开关,电机组件173启动带动卡块171旋转一定的角度将油管接头旋紧,工作结束。

上述实施例用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将本实用新型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理解为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