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锈钢橱柜柔性制作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32532发布日期:2020-09-25 18:05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不锈钢橱柜柔性制作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不锈钢橱柜制造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不锈钢橱柜柔性制作生产线。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不锈钢橱柜通过多个单板拼接而成,将橱柜拆分为多个单板加工,最后再利用连接构件将各个单板拼装成一套橱柜。所以不锈钢橱柜的制造主要在于单板的制造,而单板主要采用矩形铝型材框+两个不锈钢板的板架结构。矩形铝型材框基本上是由两个短型材和两个长型材组装拼接而成的,相邻的短型材和长型材之间均通过角码插装在一起形成型材框架,所以在组框前需要对型材和角码进行组装,然后再进行组框,组框完后需要把不锈钢板贴附在型材框架的两侧。但是,现有技术中,没有对该不锈钢橱柜的单板自动生产设备,目前几乎还是全人工对单板进行组装,从而导致其生产效率低,而且由于人力成本居高不下,影响了产品的性价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锈钢橱柜柔性制作生产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不锈钢橱柜柔性制作生产线,包括依次设置的型材组装装置、框架组装装置、框架校准装置和贴板装置;

所述型材组装装置包括第一工作台、型材角码组装装置,型材角码组装装置包括固定于第一工作台上的型材安装座、角码定位机构和角码压装机构,在所述型材安装座的顶部设置有呈左右延伸设置的滑动槽,所述角码定位机构包括设置于滑动槽上的第一角码安装座,所述角码压装机构包括设置于滑动槽一端外侧的第二角码安装座、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角码安装座左右移动的角码压装驱动组件,所述第一角码安装座与第二角码安装座呈左右相对设置;

所述框架组装装置包括第二工作台、框架压装机构和型材定位机构,所述框架压装机构包括第一型材压装座、第二型材压装座、框架压装驱动组件,所述第一型材压装座与第二型材压装座呈左右相对平行设置于第二工作台上,所述框架压装驱动组件用于驱使所述第一型材压装座与第二型材压装座在左右方向上相互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型材定位机构包括安装于第二工作台上的型材定位座,所述型材定位座呈前后延伸设置于第一型材压装座与第二型材压装座之间,在所述型材定位座的顶面设有至少两个型材定位槽,至少两个所述型材定位槽呈前后间隔排列设置;

所述框架校准装置包括第三工作台、框架调节机构,所述框架调节机构包括第一框架安装座、第二框架安装座、长度调节组件、两个微调组件,所述第一框架安装座与第二框架安装座均呈前后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框架安装座与第二框架安装座呈左右相对平行设置于第三工作台上,所述长度调节组件与第一框架安装座传动连接,所述长度调节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框架安装座在左右方向上移动,两个所述微调组件分别与第二框架安装座的前端和后端传动连接,所述微调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框架安装座的端部在左右方向上移动;

贴板装置包括第四工作台、翻板机构和框架定位机构,所述翻板机构包括翻转吸附架、翻转驱动组件和吸附动力组件,所述翻转驱动组件包括轴线呈前后延伸设置的转动柱、驱动所述转动柱绕其轴线自转的翻转驱动单元,所述转动柱可转动安装于第四工作台上,所述翻转吸附架呈水平设置于转动柱的右侧,所述翻转吸附架的左沿与转动柱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吸附动力组件与翻转吸附架连接,所述框架定位机构设置于转动柱左侧的第四工作台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时,首先在角码压装驱动组件驱动下,通过第一角码安装座与第二角码安装座之间相互作用下,使得两个角码压装于型材的左右两端,实现了型材与两个角码的半自动化组装;在框架压装驱动组件驱动下,使得第一型材压装座与第二型材压装座相互靠近,带动上述两个插装好角码的型材相互靠近,使得角码压装于压装型材的端部内,实现框架的半自动化组装;然后通过长度调节组件调节第一框架安装座与第二框架安装座之间的距离来夹紧框架,通过两个微调组件分别调节第二框架安装座的前端和后端在左右方向上位置,调整框架因安装误差而导致的形变,即可校准框架的形状来匹配不锈钢板;通过框架定位机构把框架定位于转动柱左侧的第四工作台上,将涂完胶的不锈钢板放置于翻转吸附架上,并通过吸附动力组件对不锈钢板进行吸附固定,之后在翻转驱动单元驱动转动柱转动下,带动翻转吸附架往左翻转,使得不锈钢板匹配贴在框架上,之后吸附动力组件松开不锈钢板,实现贴板的半自动化操作。从而实现不锈钢橱柜单板的半自动化组装,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其中型材定位槽可根据需要设置多对,可根据插装有角码的型材的长度来调节剩下两个压装型材的间距,即是可把剩下两个型材放置于不同的型材定位槽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第一工作台、第二工作台、第三工作台与第四工作台之间均设置有滚筒输送机。从而使得工件在相邻两个工序之间可通过滚筒输送机进行输送,无需工人的搬运,进一步降低工人的工作强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型材安装座设置有多个安装卡槽,多个安装卡槽沿滑动槽呈间隔排列设置,所述安装卡槽与滑动槽连接,所述第一角码安装座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角码安装座与多个所述安装卡槽一一对应,所述第一角码安装座通过安装卡槽可拆卸安装于滑动槽上。在对不同长度的型材进行组装时,把对应的第一角码安装座安装于相应的安装卡槽上,通过该安装卡槽固定于滑动槽上,把型材经过的路径上的第一角码安装座卸掉,从而可根据不同长度的型材来设计安装卡槽的间距,提高本设备的适应范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角码定位机构包括多个锁紧定位组件,所述锁紧定位组件与第一角码安装座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一角码安装座通过锁紧定位组件锁紧固定于安装卡槽上,使得所述第一角码安装座定位于滑动槽内。第一角码安装座通过锁紧定位组件固定安装于安装卡槽上,避免在组装时,第一角码安装座从安装卡槽脱出,导致第一角码安装座与滑动槽之间的位置产生偏离。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型材角码组装装置设置有两个,两个型材角码组装装置呈前后对称设置于第一工作台的前沿和后沿。这可使得第一工作台可具有前后两个操作工位,节省场地,可根据生产需要,安排单人或双人同时操作,以满足大批量生产需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工作台的顶面固定有定位台板,在所述定位台板上设置有多排定位孔,多排所述定位孔呈左右间隔排列设置,每一排所述定位孔包括呈前后间隔排列设置的多个定位孔,所述第二型材压装座通过螺栓安装于对应的一排定位孔上,所述框架压装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型材压装座在左右方向上移动。可根据呈左右延伸的压装型材的长度来调节第二型材压装座的安装位置,把第二型材压装座固定于相应的一排定位孔上,即是调节第二型材压装座与第一型材压装座初始间距,从而可在框架压装驱动组件驱动第一型材压装座移动的距离保持不变下,满足不同长度的压装型材,无需对框架压装驱动组件的驱动行程进行调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型材定位座通过螺栓安装于第一型材压装座与第二型材压装座之间相应的一排定位孔上。根据不同长度的压装型材可调节型材定位座的位置,确保型材定位座在第二型材压装座与第一型材压装座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第三工作台上固定有两个呈左右延伸设置的校准滑轨,两个所述校准滑轨呈前后相对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框架安装座前后两端的底部分别与两个校准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框架安装座前后两端的底部分别与两个校准滑轨滑动连接;

所述微调组件包括固定于第三工作台上的固定座、轴线呈左右延伸设置的微调丝杆,在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轴线呈左右延伸的螺孔,所述微调丝杆螺纹套设于螺孔内,所述微调丝杆的左端从右往左穿过螺孔后与第二框架安装座可转动地固定连接;在校准框架时,在微调丝杆与螺孔螺纹配合下,通过转动微调丝杆细微推拉第二框架安装座的端部,从而可实现对框架形状的调校。其中对于微调组件的调节,其调节距离比较小,当转动微调丝杆推拉第二框架安装座的某一端移动时,该移动的行程也非常小,第二框架安装座的前后两端在与校准滑轨滑动连接下,第二框架安装座前后两端在左右方向上的相对滑动距离大于该移动的行程,从而可使得第二框架安装座的前后两端可单独移动较小的距离,满足到对框架的校准。

所述长度调节组件包括长度调节丝杆和螺母座,所述长度调节丝杆呈左右延伸设置,所述长度调节丝杆可转动安装于第三工作台上,所述螺母座固定安装于第一框架安装座上,所述螺母座与长度调节丝杆螺纹连接。对于不同长度的框架,在螺母座与长度调节丝杆螺纹配合下,通过转动长度调节丝杆来带动第一框架安装座左右移动,进而可精准地调节第一框架安装座与第二框架安装座之间的距离。并且螺母座与长度调节丝杆带有自锁的功能,可固定好第一框架安装座与第二框架安装座之间的距离。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翻转吸附架包括呈前后延伸设置的第一定位板条、多个呈左右延伸设置的托板,多个所述托板呈前后间隔排列设置,所述托板的左端与转动柱的外周壁固定连接,在所述托板的顶面设置有与吸附动力组件连接的吸附孔,所述第一定位板条安装于多个托板左端的上侧,所述第一定位板条的一端向右侧折弯有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板条与定位块垂直设置。通过多个托板对不锈钢板进行承托,然后在吸附动力组件的运行下,通过吸附孔对不锈钢板进行吸附,使得不锈钢板紧贴固定于多个托板上,同时因不锈钢板均为矩形状,在不锈钢板放置于多个托板上时,可通过第一定位板条和定位块对不锈钢板进行定位,把不锈钢板的其中一个直角与第一定位板条和定位块所形成的直角匹配对齐即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框架定位机构包括第二定位板条和第三定位板条,所述第二定位板条呈前后延伸固定于第四工作台上,所述第三定位板条呈左右延伸固定于第四工作台上,所述第三定位板条的一端与第二定位板条的一端呈直角对接设置。通过第二定位板条和第三定位板条可对框架进行定位放置,具体为:第二定位板条和第三定位板条分别与框架相邻的两条直角边抵接,当翻转吸附架往左翻转时,可使得不锈钢板可匹配贴在框架的顶面上,无需再进行调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提供的不锈钢橱柜柔性制作生产线,其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型材组装装置,其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型材角码组装装置,其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型材安装座与角码定位机构,其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所提供的框架组装装置,其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所提供的框架压装机构、型材定位机构与定位台板,其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所提供的框架校准装置,其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局部放大图a;

图9是本发明所提供的贴板装置,其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一;

图10是图9中的局部放大图b;

图11是本发明所提供的贴板装置,其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发明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如果具有“若干”之类的词汇描述,其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

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11,本发明的一种不锈钢橱柜柔性制作生产线作出如下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的不锈钢橱柜柔性制作生产线包括依次设置的型材组装装置100、框架组装装置200、框架校准装置300和贴板装置400。

如图2至图4所示,型材组装装置100包括第一工作台110、型材角码组装装置,型材角码组装装置包括固定于第一工作台110上的型材安装座120、角码定位机构和角码压装机构,型材安装座120固定安装于第一工作台110上,在型材安装座120的顶部设置有呈左右延伸设置的滑动槽121、多个安装卡槽122,多个安装卡槽122沿滑动槽121呈间隔排列设置,安装卡槽122呈前后延伸设置,安装卡槽122与滑动槽121连接,角码定位机构包括多个第一角码安装座130和多个锁紧定位组件150,第一角码安装座130、安装卡槽122与锁紧定位组件150一一对应,第一角码安装座130可前后滑动安装于安装卡槽122内,第一角码安装座130的后侧连接有抵接块131。本实施中的锁紧定位组件150包括锁紧座151、锁紧手柄152、滑动顶杆153、第一曲杆件154和第二曲杆件155,锁紧座151固定于第一工作台110上,锁紧座151设置于型材安装座120的后侧,滑动顶杆153可前后滑动安装于锁紧座151的前部,锁紧手柄152的一端通过第一曲杆件154与锁紧座151的后部铰接,在滑动顶杆153的后端与第一曲杆件154的前端铰接,第一曲杆件154的后端与第一曲杆件154的中部铰接,滑动顶杆153的前端与抵接块131连接,在对不同长度的型材进行组装时,通过摆动对应的锁紧手柄152,推动滑动顶杆153往前移动,通过滑动顶杆153顶动抵接块131与型材安装座120的后侧壁抵接,这时对应的第一曲杆件154与第二曲杆件155之间形成死点结构,使得对应的第一角码安装座130往前伸入滑动槽121内,并固定于滑动槽121内,把型材经过的路径上的第一角码安装座130卸出,摆动相应的锁紧手柄152往另一个方向转动,拉动滑动顶杆153往后移动,滑动顶杆153通过抵接块131带动该第一角码安装座130往后移动,使得该第一角码安装座130从滑动槽121卸出。

角码压装机构包括第二角码安装座140、角码压装气缸160和脚踏开关170,第二角码安装座140设置于滑动槽121右端的外侧,角码压装气缸160呈左右延伸固定于第一工作台110上,角码压装气缸160与第二角码安装座140传动连接,脚踏开关170与角码压装气缸160电连接,脚踏开关170安装于于第一工作台110的底部。

在进行型材组装前,加工出设定长度的型材。在组装时,把两个角码分别放置于第一角码安装座130和第二角码安装座140上并定位好,型材呈左右放置于滑动槽121上并定位好,通过脚踩脚踏开关170来控制角码压装气缸160工作,角码压装气缸160驱动第二角码安装座140往左移动,在第二角码安装座140与第一角码安装座130之间相互作用下,使得两个角码压装于型材的左右两端,实现了型材与两个角码的半自动化组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角码压装气缸160可替换为其它驱动构件,例如可为电动推杆、液压杆等,只需可驱动第二角码安装座140左右移动即可。进一步地,同时在第一工作台110上固定有呈左右延伸设置的导轨111,第二角码安装座140可滑动安装于导轨111上,提高第二角码安装座140移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锁紧定位组件150可为锁紧螺栓,第二角码安装座140通过锁紧螺栓与型材安装座120螺纹连接,通过锁紧螺栓对第二角码安装座140实现锁紧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型材安装座120靠近第二角码安装座140的右端螺纹连接有呈左右延伸的调节螺栓123,可通过转动调节螺栓123来调节其外端的位置,调节螺栓123的右端可与第二角码安装座140抵接,进而可对第二角码安装座140与第一角码安装座130之间的压装距离进行微调,使得角码与型材的压装更加匹配。

本实施例中,型材角码组装装置设置有两个,两个型材角码组装装置呈前后对称设置于第一工作台110的前沿和后沿。这可使得第一工作台110可具有前后两个操作工位,节省场地,可根据生产需要,安排单人或双人同时操作,以满足大批量生产需求。

如图5和图6所示,框架组装装置200包括第二工作台210、框架压装机构和型材定位机构,框架压装机构包括第一型材压装座220、第二型材压装座230、框架压装气缸250,第一型材压装座220与第二型材压装座230呈左右相对平行设置,在第一型材压装座220与第二型材压装座230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呈前后延伸设置的第一型材安装槽221,第二型材压装座230与第一型材压装座220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呈前后延伸设置的第二型材安装槽231,第二工作台210的顶面固定有定位台板211、两个呈左右延伸设置的框架压装滑轨260,第一型材压装座220与框架压装滑轨260滑动连接,框架压装气缸250呈左右延伸固定于第二工作台210上,框架压装气缸250的驱动端与第一型材压装座220连接,在定位台板211上设置有多排定位孔212,多排定位孔212呈左右间隔排列设置,每一排定位孔212包括呈前后间隔排列设置的多个定位孔212,第二型材压装座230通过螺栓安装于对应的一排定位孔212上,型材定位机构包括两个呈前后延伸设置的型材定位座240,两个型材定位座240呈左右间隔排列设置于第一型材压装座220与第二型材压装座230之间,型材定位座240通过螺栓安装于相应的一排定位孔212上,在型材定位座240的顶面设有多个型材定位槽241,型材定位座240呈左右延伸设置,多个型材定位座240呈前后间隔排列设置。

在对框架进行组装时,根据框架尺寸,把第二型材压装座230固定于相应的一排定位孔212上,调节第二型材压装座230与第一型材压装座220初始间距,把两个插装有角码的型材分别呈前后延伸放置于第一型材安装槽221和第二型材安装槽231上并定位好,把两个压装型材分别呈左右延伸放置于对应的型材定位槽241上并定位好,使得呈左右延伸的压装型材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右相对的两个角码一一对准,在框架压装气缸250驱动下,带动第一型材压装座220往右移动,使得第一型材压装座220与第二型材压装座230相互靠近,令角码压装于呈左右延伸的压装型材的端部内,实现框架的半自动化组装,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组框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框架压装气缸250可替换为电动推杆或液压推杆等。

如图7和图8所示,框架校准装置300包括第三工作台310、框架调节机构,在第三工作台310上固定有两个呈左右延伸设置的校准滑轨311,两个校准滑轨311呈前后相对平行设置,框架调节机构包括第一框架安装座320、第二框架安装座330、长度调节组件、两个微调组件,第一框架安装座320与第二框架安装座330均呈前后延伸设置,第一框架安装座320与第二框架安装座330呈左右相对平行设置,第一框架安装座320前后两端的底部分别与两个校准滑轨311滑动连接,第二框架安装座330前后两端的底部分别与两个校准滑轨311滑动连接,长度调节组件包括长度调节丝杆360和螺母座,长度调节丝杆360呈左右延伸设置,第三工作台310固定有两个转动座312,长度调节丝杆400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转动座312转动连接,螺母座固定于第一框架安装座320中部的底侧,螺母座与长度调节丝杆360螺纹连接,长度调节丝杆360的左端同轴固定有长度调节手轮361,两个微调组件分别设置于第二框架安装座330前端和后端的右侧,微调组件包括固定于第三工作台310上的固定座340、轴线呈左右延伸设置的微调丝杆350,在固定座340上设置有轴线呈左右延伸的螺孔,微调丝杆350螺纹套设于螺孔内,微调丝杆350的左端从右往左穿过螺孔后与第二框架安装座330可转动地固定连接,微调丝杆350的右端从左往右穿过螺孔后同轴连接有微调手轮351,在第一框架安装座320与第二框架安装座330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呈前后延伸设置的第一框架安装槽321,在第二框架安装座330与第一框架安装座320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呈前后延伸设置的第二框架安装槽331,第一框架安装槽321与第二框架安装槽331呈左右相对平行设置,框架的左边沿和右边沿分别安装于第一框架安装槽321和第二框架安装槽331上,从而使得框架可固定于第一框架安装座320与第二框架安装座330之间。

在使用时,对于不同长度的框架,工人通过长度调节手轮361来转动长度调节丝杆360,在螺母座与长度调节丝杆360螺纹配合下,带动第一框架安装座320左右移动,进而可精准地调节第一框架安装座320与第二框架安装座330之间的距离满足不同长度的框架,把框架可夹紧于第一框架安装座320与第二框架安装座330之间,在校准框架时,工人通过操作对应的微调手轮351来转动对应地微调丝杆350,在微调丝杆350与螺孔螺纹配合下,通过转动微调丝杆350细微推拉第二框架安装座330的端部,从而可调整框架因安装误差而导致的形变,即可校准框架的形状来匹配不锈钢板。同时螺母座与长度调节丝杆360之间、微调丝杆350与螺孔之间具带有自锁的功能,可固定好第一框架安装座320与第二框架安装座330之间的相对位置。

如图9至图11所示,贴板装置400包括第四工作台410、翻板机构和框架定位机构,第四工作台410呈左右延伸设置,在第四工作台410上固定有两个转动固定座411,两个转动固定座411呈前后相对设置,翻板机构包括翻转吸附架420、轴线呈前后延伸设置的转动柱430、翻转驱动单元和抽真空泵(图中未示),转动柱430的前后两端分别与两个安装座转动连接,其中翻转驱动单元为转动电机(图中未示),转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传动带轮传动副与转动柱430连接,或者通过蜗杆-蜗轮传动副与转动柱430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中,翻转驱动单元可为其它驱动构件,只需可驱动转动柱430绕其轴线自转即可。在转动电机的运行下,可使得转动柱430绕其轴线自转,翻转吸附架420包括呈前后延伸设置的第一定位板条421、多个呈左右延伸设置的托板422,多个托板422呈前后间隔排列设置,托板422的左端与转动柱430的外周壁固定连接,在托板422的顶面设置有与吸附动力组件连接的吸附孔423,第一定位板条421安装于多个托板422左端的上侧,第一定位板条421的一端向右侧折弯有定位块424,第一定位板条421与定位块424垂直设置,抽真空泵通过导管与吸附孔423连接,框架定位机构包括第二定位板条440和第三定位板条450,第二定位板条440呈前后延伸固定于第四工作台410上,第三定位板条450呈左右延伸固定于第四工作台410上,第三定位板条450的一端与第二定位板条440的一端呈直角对接设置。

在贴板前,预先通过点胶机设备把不锈钢板的上表面涂上胶水,具体地,点胶机的进料端也设置有自动皮带线,通过将不锈钢板自动传送到点胶机设备里面,并且点胶机自带视觉扫描系统,该视觉扫描系统扫描钣金外形,进行定位识别,在动力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点胶在不锈钢板边缘处点一圈胶,并且能避开不锈钢板上的开口,点胶完后自动传送到贴板工位。

在进行贴板时,把校准好的框架放置于转动柱430左侧的第四工作台410上,并通过第二定位板条440和第三定位板条450可对框架进行定位放置,具体为:第二定位板条440和第三定位板条450分别与框架相邻的两条直角边抵接。将涂完胶的不锈钢板放置于多个托板422上,并把不锈钢板的其中一个直角与第一定位板条421和定位块424所形成的直角匹配对齐,对不锈钢板进行定位放置;之后启动抽真空泵,通过吸附孔423对不锈钢板进行吸附,使得不锈钢板紧贴固定于多个托板422上,在转动电机的驱动下,通过转动柱430带动多个托板422往左翻转,使得不锈钢板翻转匹配贴在框架上,停止抽真空泵的运行,松开不锈钢板,转动柱430自动旋转返回后,由人工进行打钉。当需要填充铝蜂窝时,打钉完成后,人工翻转框架,进行铝蜂窝填充,再重复进行框架定位、不锈钢板定位、翻板、打钉动作,从而实现双面贴板工序。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四工作台410的右侧设置有多个呈前后延伸设置的输送滚筒412,多个输送滚筒412呈左右间隔排列设置。涂完胶的不锈钢板可沿多个输送滚筒412从右往左进行输送,方便工人移动不锈钢板。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工作台110、第二工作台210、第三工作台310与第四工作台410之间均设置有滚筒输送机500。从而使得工件在相邻两个工序之间可通过滚筒输送机500进行输送,无需工人的搬运,进一步降低工人的工作强度。

以上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