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绝热板压槽与贴胶一体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19901发布日期:2020-12-18 13:02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真空绝热板压槽与贴胶一体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绝热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真空绝热板压槽与贴胶一体的装置。



背景技术:

真空绝热板具有导热系数低,隔热保温效果好的特性,且密度小,占用空间小,广泛应用于各种家用电器上,部分已经应用于建筑保温领域,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真空绝热板在应用过程中,需要解决各种异型设计的问题,如开槽、开孔、折弯等,针对真空绝热板的开槽问题,目前同行采用的办法主要是通过对真空绝热板的芯材进行预开槽处理,开槽过的芯材结过真空封装后成为表面有特定凹槽的真空绝热板。通过这种方法进行生产,效率低,不良率较高,大大限制了产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实现真空绝热板表面凹槽量产、提高产量、提升效率,同时兼备表面贴双面胶的真空绝热板压槽与贴胶一体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一种真空绝热板压槽与贴胶一体的装置,包括支架、无头传送带、传送带组件、压槽处理组件、贴胶装置,所述无头传送带通过传送带组件固定在支架上,所述压槽处理组件固定在支架上且位于无头传送带的后端,所述压槽处理组件包括驱动装置、无头链条、第一主动辊、第二主动辊、压平辊、压槽辊,所述压槽辊上套设有多个用于压槽的压槽环,每个压槽环均与压槽辊过盈配合,所述第一主动辊与第二主动辊平行设置,所述第一主动辊与第二主动辊之间的间距大于零,所述第一主动辊的最高点、第二主动辊的最高点均与上层的无头传送带的上表面位于同一高度,所述第一主动辊两端的滚轴分别通过轴承固定在支架的两侧,所述第一主动辊一端的滚轴上套设有第一链轮,所述第一链轮位于支架的外侧且二者存在间隙,所述第二主动辊两端的滚轴分别通过轴承固定在支架的两侧,所述第二主动辊一端的滚轴上套设有第二链轮,所述第二链轮与第一链轮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上套设有驱动链轮,所述无头链条依次绕过驱动链轮、第一链轮、第二链轮、驱动链轮,所述驱动装置与外接电源相连,所述压平辊设置在第一主动辊的正上方,所述压槽辊设置在第二主动辊的正上方,所述压平辊、压槽辊均通过高度可调节装置固定在支架上,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对称设置在支架的两侧,所述无头传送带位于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设置有用于给真空绝热板表面贴双面胶的胶辊,所述胶辊与无头传送带之间的间距为25~40厘米,所述胶辊上套设有与胶辊匹配的双面胶卷。

进一步的是,所述高度可调节装置包括第一倒u形架、第一丝杆、第二丝杆、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第二倒u形架、第三丝杆、第四丝杆、第三固定块、第四固定块,所述第一倒u形架与第二倒u形架高度相同且对称设置在支架的两侧,所述第一固定块套设在压平辊靠近第一倒u形架一端的滚轴上且二者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套设在压槽辊靠近第一倒u形架一端的滚轴上且二者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倒u形架的横杆上设置有上下贯穿的第一螺纹通孔和第二螺纹通孔,所述第一丝杆的下端穿过第一螺纹通孔向下延伸至第一固定块的上端且二者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丝杆的上端设置有用于转动第一丝杆的第一转盘,所述第二丝杆的下端穿过第二螺纹通孔向下延伸至第二固定块的上端且二者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丝杆的上端设置有用于转动第二丝杆的第二转盘;所述第三固定块套设在压平辊靠近第二倒u形架一端的滚轴上且二者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固定块套设在压槽辊靠近第二倒u形架一端的滚轴上且二者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倒u形架的横杆上设置有上下贯穿的第三螺纹通孔和第四螺纹通孔,所述第三丝杆的下端穿过第三螺纹通孔向下延伸至第三固定块的上端且二者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丝杆的上端设置有用于转动第三丝杆的第三转盘,所述第四丝杆的下端穿过第四螺纹通孔向下延伸至第四固定块的上端且二者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所述第四丝杆的上端设置有用于转动第四丝杆的第四转盘,所述第一丝杆的长度、第二丝杆的长度、第三丝杆的长度、第四丝杆的长度均相同且均大于等于第一倒u形架的高度。

进一步的是,所述无头传送带的上方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下端面与上层的无头传送带的上表面存在间隙,所述限位板通过伸缩装置固定在支架上,所述限位板沿无头传送带的传送方向设置。

进一步的是,所述伸缩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滑动杆、至少一个支撑块,所述滑动杆的数量和支撑块的数量相同,所述支撑块的下端固定在支架上,所述支撑块的表面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中心轴线垂直于限位板,所述通孔的直径与滑动杆的直径相匹配,所述滑动杆的一端穿过通孔延伸至限位板外表面且二者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支架外侧,所述支撑块的上端面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中心轴线与通孔的中心轴线相交且互相垂直,所述螺纹孔的下端延伸至通孔的侧壁且二者互相连通,所述螺纹孔内设置有顶紧螺杆。

进一步的是,所述滑动杆的数量、支撑块的数量均为两个。

进一步的是,两个滑动杆均布在限位板的外侧表面。

进一步的是,所述驱动装置为驱动电机。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丝杆与第二丝杆之间设置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上端固定在第一倒u形架的横杆上,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下端固定在支架上,所述第三丝杆与第四丝杆之间设置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上端固定在第二倒u形架的横杆上,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下端固定在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真空绝热板压槽与贴胶一体的装置在使用时,先进行压槽处理,通过高度可调节装置调节压槽辊与第二主动辊之间的间距来适配需要处理的真空绝热板,同时调节压平辊的高度,保证压平辊不触碰到真空绝热板,启动驱动装置和无头传送带的动力装置,让无头传送带、第一主动辊、第二主动辊转动起来,然后将真空绝热板平放在上层的无头传送带表面,无头传送带将真空绝热板传送至压槽辊与第二主动辊之间,由于第二主动辊一直处于转动状态,便会带动真空绝热板从压槽辊下通过后直至脱离第二主动辊,真空绝热板表面通过压槽环的作用力就会被压出凹槽,形成了既定规则的真空绝热凹槽板,进一步的是多个压槽环均与压槽辊过盈配合,可以通过外力改变相邻的两个压槽环之间的间距,来满足不同规格的凹槽的需求;在给真空绝热板贴双面胶时,在胶辊上安装好与之匹配的双面胶卷,然后通过高度可调节装置调节压平辊与第一主动辊之间的间距与待贴双面胶的真空绝热板厚度相当,同时将压槽辊调高至无法触碰到产品表面的位置,然后将真空绝热板平放在上层的无头传送带表面,将双面胶卷一端拉出一段对齐真空绝热板贴在其表面上,启动驱动装置和无头传送带的动力装置,无头传送带传送真空绝热板经过压平辊与第一主动辊之间,接着在第一主动辊的驱动下真空绝热板继续运动直至脱离第二主动辊,在压平辊与第一主动辊的作用下双面胶平整的、牢牢的贴于真空绝热板表面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真空绝热板压槽与贴胶一体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1中c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标记说明:支架1、无头传送带2、驱动装置3、无头链条4、第一主动辊5、第二主动辊6、压平辊7、压槽辊8、压槽环9、第一链轮10、第二链轮11、驱动链轮12、第一支撑板13、第二支撑板14、胶辊15、第一倒u形架16、第一丝杆17、第二丝杆18、第一固定块19、第二固定块20、第二倒u形架21、第三丝杆22、第四丝杆23、第三固定块24、第四固定块25、第一转盘26、第二转盘27、第三转盘28、第四转盘29、限位板30、滑动杆31、支撑块32、顶紧螺杆33、第一支撑柱34、第二支撑柱3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该一种真空绝热板压槽与贴胶一体的装置,包括支架1、无头传送带2、传送带组件、压槽处理组件、贴胶装置,所述无头传送带2通过传送带组件固定在支架1上,所述压槽处理组件固定在支架1上且位于无头传送带2的后端,所述压槽处理组件包括驱动装置3、无头链条4、第一主动辊5、第二主动辊6、压平辊7、压槽辊8,所述压槽辊8上套设有多个用于压槽的压槽环9,每个压槽环9均与压槽辊8过盈配合,所述第一主动辊5与第二主动辊6平行设置,所述第一主动辊5与第二主动辊6之间的间距大于零,所述第一主动辊5的最高点、第二主动辊6的最高点均与上层的无头传送带2的上表面位于同一高度,所述第一主动辊5两端的滚轴分别通过轴承固定在支架1的两侧,所述第一主动辊5一端的滚轴上套设有第一链轮10,所述第一链轮10位于支架1的外侧且二者存在间隙,所述第二主动辊6两端的滚轴分别通过轴承固定在支架1的两侧,所述第二主动辊6一端的滚轴上套设有第二链轮11,所述第二链轮11与第一链轮10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所述驱动装置3的输出轴上套设有驱动链轮12,所述无头链条4依次绕过驱动链轮12、第一链轮10、第二链轮11、驱动链轮12,所述驱动装置3与外接电源相连,所述压平辊7设置在第一主动辊5的正上方,所述压槽辊8设置在第二主动辊6的正上方,所述压平辊7、压槽辊8均通过高度可调节装置固定在支架1上,所述支架1上还设置有第一支撑板13和第二支撑板14,所述第一支撑板13与第二支撑板14对称设置在支架1的两侧,所述无头传送带2位于第一支撑板13与第二支撑板14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板13与第二支撑板14之间设置有用于给真空绝热板表面贴双面胶的胶辊15,所述胶辊15与无头传送带2之间的间距为25~40厘米,所述胶辊15上套设有与胶辊15匹配的双面胶卷。该真空绝热板压槽与贴胶一体的装置在使用时,先进行压槽处理,通过高度可调节装置调节压槽辊8与第二主动辊6之间的间距来适配需要处理的真空绝热板,同时调节压平辊7的高度,保证压平辊7不触碰到真空绝热板,启动驱动装置3和无头传送带2的动力装置,让无头传送带2、第一主动辊5、第二主动辊6转动起来,然后将真空绝热板平放在上层的无头传送带2表面,无头传送带2将真空绝热板传送至压槽辊8与第二主动辊6之间,由于第二主动辊6一直处于转动状态,便会带动真空绝热板从压槽辊8下通过后直至脱离第二主动辊6,真空绝热板表面通过压槽环9的作用力就会被压出凹槽,形成了既定规则的真空绝热凹槽板,进一步的是多个压槽环9均与压槽辊8过盈配合,可以通过外力改变相邻的两个压槽环9之间的间距,来满足不同规格的需求;在给真空绝热板贴双面胶时,在胶辊15上安装好与之匹配的双面胶卷,然后通过高度可调节装置调节压平辊7与第一主动辊5之间的间距与待贴双面胶的真空绝热板厚度相当,同时将压槽辊8调高至无法触碰到产品表面的位置,然后将真空绝热板平放在上层的无头传送带2表面,将双面胶卷一端拉出一段对齐真空绝热板贴在其表面上,启动驱动装置3和无头传送带2的动力装置,无头传送带2传送真空绝热板经过压平辊7与第一主动辊5之间,接着在第一主动辊5的驱动下真空绝热板继续运动直至脱离第二主动辊6,在压平辊7与第一主动辊5的作用下双面胶平整的、牢牢的贴于真空绝热板表面上。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高度可调节装置优选为以下结构,所述高度可调节装置包括第一倒u形架16、第一丝杆17、第二丝杆18、第一固定块19、第二固定块20、第二倒u形架21、第三丝杆22、第四丝杆23、第三固定块24、第四固定块25,所述第一倒u形架16与第二倒u形架21高度相同且对称设置在支架1的两侧,所述第一固定块19套设在压平辊7靠近第一倒u形架16一端的滚轴上且二者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20套设在压槽辊8靠近第一倒u形架16一端的滚轴上且二者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倒u形架16的横杆上设置有上下贯穿的第一螺纹通孔和第二螺纹通孔,所述第一丝杆17的下端穿过第一螺纹通孔向下延伸至第一固定块19的上端且二者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丝杆17的上端设置有用于转动第一丝杆17的第一转盘26,所述第二丝杆18的下端穿过第二螺纹通孔向下延伸至第二固定块20的上端且二者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丝杆18的上端设置有用于转动第二丝杆18的第二转盘27;所述第三固定块24套设在压平辊7靠近第二倒u形架21一端的滚轴上且二者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固定块25套设在压槽辊8靠近第二倒u形架21一端的滚轴上且二者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倒u形架21的横杆上设置有上下贯穿的第三螺纹通孔和第四螺纹通孔,所述第三丝杆22的下端穿过第三螺纹通孔向下延伸至第三固定块24的上端且二者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丝杆22的上端设置有用于转动第三丝杆22的第三转盘28,所述第四丝杆23的下端穿过第四螺纹通孔向下延伸至第四固定块25的上端且二者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所述第四丝杆23的上端设置有用于转动第四丝杆23的第四转盘29,所述第一丝杆17的长度、第二丝杆18的长度、第三丝杆22的长度、第四丝杆23的长度均相同且均大于等于第一倒u形架16的高度。这样通过转动第一转盘26和第三转盘28便可调节压平辊7的高度,通过转动第二转盘27和第四转盘29便可调节压槽辊8的高度。

为了保证真空绝热板在运送过程中的既定位置,所述无头传送带2的上方设置有限位板30,所述限位板30的下端面与上层的无头传送带2的上表面存在间隙,所述限位板30通过伸缩装置固定在支架1上,所述限位板30沿无头传送带2的传送方向设置。通过限位板30便可限制真空绝热板在运送过程中的轨迹。

从简单实用的角度考虑,所述伸缩装置优选为以下结构,所述伸缩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滑动杆31、至少一个支撑块32,所述滑动杆31的数量和支撑块32的数量相同,所述支撑块32的下端固定在支架1上,所述支撑块32的表面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中心轴线垂直于限位板30,所述通孔的直径与滑动杆31的直径相匹配,所述滑动杆31的一端穿过通孔延伸至限位板30外表面且二者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杆31的另一端延伸至支架1外侧,所述支撑块32的上端面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中心轴线与通孔的中心轴线相交且互相垂直,所述螺纹孔的下端延伸至通孔的侧壁且二者互相连通,所述螺纹孔内设置有顶紧螺杆33。这样通过顶紧螺杆33的松动与紧固便可调整滑动杆31的伸缩距离,进而调整限位板30的位置来适配各种规格的真空绝热板。

根据实际情况,所述滑动杆31的数量、支撑块32的数量均为两个最佳。

从受力均衡的角度考虑,两个滑动杆31均布在限位板30的外侧表面。这样就使得两个滑动杆31受力均匀。

根据实际情况的需求,所述驱动装置3优选为驱动电机。

为了进一步加强第一倒u形架16和第二倒u形架21的稳定性,所述第一丝杆17与第二丝杆18之间设置有第一支撑柱34,所述第一支撑柱34的上端固定在第一倒u形架16的横杆上,所述第一支撑柱34的下端固定在支架1上,所述第三丝杆22与第四丝杆23之间设置有第二支撑柱35,所述第二支撑柱35的上端固定在第二倒u形架21的横杆上,所述第二支撑柱35的下端固定在支架1上。这样通过第一支撑柱34和第二支撑柱35便可加强第一倒u形架16和第二倒u形架21的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