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火风管打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52759发布日期:2022-02-19 11:03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火风管打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防火风管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防火风管打孔装置。


背景技术:

2.风管,是用于空气输送和分布的管道系统,有复合风管和无机风管两种,可按截面形状和材质分类,风管制作不锈钢风管制作是在咬口缝、铆钉缝、法兰翻边四角等缝隙处涂上密封胶(如中性玻璃胶),涂密封胶前应清除表面尘土和油污,按截面形状,风管可分为圆形风管,矩形风管,扁圆风管等多种。
3.在空调和排风系统中经常会用到防火风管,将多个防火风管进行连接,形成通风管道,因此在连接防火风管时需要对其进行打孔,传统的防火风管打孔装置固定效果差,大多数为人工手动进行固定,然后在通过开孔器对其进行打孔,浪费人力资源,同时人工手动对防火风管固定效果差,在打孔过程中易导致防火风管出现偏移,从而降低了打孔的精准度,因此在多个防火风管连接时易导致防火风管之间的连接不对称,影响防火风管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防火风管打孔装置。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防火风管打孔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顶部的两侧均栓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活塞杆栓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栓接有支撑架,且支撑架的内腔栓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支撑架并栓接有开孔器,所述工作台的底部栓接有工作箱,所述工作箱的内腔设置有夹持机构,所述工作台和工作箱的顶部从前至后均依次开设有第一通槽,且第一通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相向一侧的底部栓接有固定夹持座,所述固定箱相向一侧的顶部开设有第二通槽,且第二通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移动夹持座,所述工作台顶部的左侧栓接有控制器,所述工作箱底部的四周均栓接有支撑腿。
6.作为优选,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步进电机、蜗杆、蜗轮、正反螺纹杆、移动板和连接座,所述工作箱内腔底部的背面栓接有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栓接有蜗杆,所述工作箱内腔的底部栓接有固定座,且固定座背面的顶部通过轴承与蜗杆的正面转动连接,所述蜗杆的顶部啮合有蜗轮,所述工作箱内腔的两侧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正反螺纹杆,所述蜗轮的内腔与正反螺纹杆的表面栓接,所述正反螺纹杆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套,所述工作箱内腔底部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与第一螺纹套配合使用的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顶部栓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顶部栓接有支撑座,且支撑座的顶部贯穿第一通槽并与固定箱的底部栓接。
7.作为优选,所述工作箱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滑轨,所述滑轨的内腔滑动连接有与移动板配合使用的滑轮。
8.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箱内腔的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顶部通过转套贯穿固定箱并栓接有旋柄,所述丝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套,且第二螺纹套靠近第二通槽的一侧通过连接块与移动夹持座的外侧栓接。
9.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箱内腔的外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与第二螺纹套配合使用的滑块。
10.作为优选,所述移动夹持座和固定夹持座相向的一侧栓接有耐磨垫,所述旋柄的表面套设有防滑套。
11.作为优选,所述工作箱内腔两侧的顶部均栓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工作箱的一侧与连接座的外侧栓接
12.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通过步进电机提供驱动来源,通过蜗杆、蜗轮、正反螺纹杆、移动板和连接座的配合,可对固定箱进行移动,从而使移动夹持座和固定夹持座对防火风管进行夹持固定,增强了装置对防火风管的固定效果,防止防火风管发生偏移,提高了开孔器对防火风管打孔的精准度,解决了传统防火风管打孔装置固定效果差的问题。
14.本实用新型通过滑轨和滑轮的配合,可对移动板进行限位,增强了移动板的稳定性,通过丝杆、第二螺纹套和旋柄的配合,可对移动夹持座进行调节,便于移动夹持座和固定夹持座可对不同型号的防火风管进行夹持固定,通过滑槽和滑块的配合,可对第二螺纹套进行滑动支撑,增强了第二螺纹套的固定效果,通过耐磨垫的配合,可对移动夹持座和固定夹持座进行防护,通过防滑套的配合,可对旋柄与使用者手部之间进行防滑,防止使用者在转动旋柄时发生打滑,通过弹簧的配合,可对连接座提供弹性缓冲,增强了连接座的缓冲效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火风管打孔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所示一种防火风管打孔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17.图3为图1所示步进电机、工作箱、蜗杆和蜗轮的结构局部立体图。
18.图中:1、工作台;2、电动伸缩杆;3、固定板;4、伺服电机;5、开孔器;6、工作箱;7、夹持机构;71、步进电机;72、蜗杆;73、蜗轮;74、正反螺纹杆;75、移动板;76、连接座;8、固定箱;9、固定夹持座;10、移动夹持座;11、滑轨;12、滑轮;13、丝杆;14、旋柄;15、滑槽;16、滑块;17、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20.实施例:一种防火风管打孔装置,如图1-图3所示,包括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顶部的两侧均栓接有电动伸缩杆2,所述电动伸缩杆2的活塞杆栓接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的底部栓接有支撑架,且支撑架的内腔栓接有伺服电机4,所述伺服电机4的输出轴贯穿支撑架并栓接有开孔器5,所述工作台1的底部栓接有工作箱6,所述工作箱6的内腔设置有夹持机构7,所述工作台1和工作箱6的顶部从前至后均依次开设有第一通槽,且第一通槽的内腔
滑动连接有固定箱8,所述固定箱8相向一侧的底部栓接有固定夹持座9,所述固定箱8相向一侧的顶部开设有第二通槽,且第二通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移动夹持座10,所述工作台1顶部的左侧栓接有控制器,所述工作箱6底部的四周均栓接有支撑腿。
21.所述夹持机构7包括步进电机71、蜗杆72、蜗轮73、正反螺纹杆74、移动板75和连接座76,所述工作箱6内腔底部的背面栓接有步进电机71,所述步进电机71的输出轴栓接有蜗杆72,所述工作箱6内腔的底部栓接有固定座,且固定座背面的顶部通过轴承与蜗杆72的正面转动连接,所述蜗杆72 的顶部啮合有蜗轮73,所述工作箱6内腔的两侧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正反螺纹杆74,所述蜗轮73的内腔与正反螺纹杆74的表面栓接,所述正反螺纹杆74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套,所述工作箱6内腔底部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与第一螺纹套配合使用的移动板75,所述移动板75的顶部栓接有连接座76,所述连接座76的顶部栓接有支撑座,且支撑座的顶部贯穿第一通槽并与固定箱8的底部栓接,通过步进电机71提供驱动来源,通过蜗杆72、蜗轮 73、正反螺纹杆74、移动板75和连接座76的配合,可对固定箱8进行移动,从而使移动夹持座10和固定夹持座9对防火风管进行夹持固定,增强了装置对防火风管的固定效果,防止防火风管发生偏移,提高了开孔器5对防火风管打孔的精准度。
22.所述工作箱6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滑轨11,所述滑轨11的内腔滑动连接有与移动板75配合使用的滑轮12,通过滑轨11和滑轮12的配合,可对移动板75进行限位,增强了移动板75的稳定性。
23.所述固定箱8内腔的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丝杆13,所述丝杆13的顶部通过转套贯穿固定箱8并栓接有旋柄14,所述丝杆13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套,且第二螺纹套靠近第二通槽的一侧通过连接块与移动夹持座10的外侧栓接,通过丝杆13、第二螺纹套和旋柄14的配合,可对移动夹持座10 进行调节,便于移动夹持座10和固定夹持座9可对不同型号的防火风管进行夹持固定。
24.所述固定箱8内腔的外侧均开设有滑槽15,所述滑槽15的内腔滑动连接有与第二螺纹套配合使用的滑块16,通过滑槽15和滑块16的配合,可对第二螺纹套进行滑动支撑,增强了第二螺纹套的固定效果。
25.所述移动夹持座10和固定夹持座9相向的一侧栓接有耐磨垫,所述旋柄 14的表面套设有防滑套,通过耐磨垫的配合,可对移动夹持座10和固定夹持座9进行防护,通过防滑套的配合,可对旋柄14与使用者手部之间进行防滑,防止使用者在转动旋柄14时发生打滑。
26.所述工作箱6内腔两侧的顶部均栓接有弹簧17,所述弹簧17远离工作箱 6的一侧与连接座76的外侧栓接,通过弹簧17的配合,可对连接座76提供弹性缓冲,增强了连接座76的缓冲效果
27.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使用时,首先使用者将待打孔的防火风管放置在固定夹持座9的顶部,随后使用者通过控制器开启步进电机71运转,接着步进电机71输出轴带动蜗杆72进行转动,然后蜗杆72带动蜗轮73进行转动,接着蜗轮73带动正反螺纹杆74进行转动,从而正反螺纹杆74通过螺纹套带动移动板75向内侧移动,随后移动板75带动连接座76向内侧移动,然后连接座76通过支撑座带动固定箱8向内侧移动,随后固定箱8带动固定夹持座 9向内侧移动,从而可对防火风管进行固定,然后使用者再通过手动转动旋柄 14,接着旋柄14带动丝杆13转动,从而丝杆13带动第二螺纹套进行移动,随后第二螺纹套带动移动夹持座10对防火风管的大小进行调节固定,接着使用者再通过控制器开启伺服电机4转动,从而
伺服电机4带动开孔器5进行转动,随后电动伸缩杆2带动固定板3向下移动,从而带动开孔器5向下移动,可对防火风管进行打孔作业
28.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一种防火风管打孔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9.本实用新型通过步进电机71提供驱动来源,通过蜗杆72、蜗轮73、正反螺纹杆74、移动板75和连接座76的配合,可对固定箱8进行移动,从而使移动夹持座10和固定夹持座9对防火风管进行夹持固定,增强了装置对防火风管的固定效果,防止防火风管发生偏移,提高了开孔器5对防火风管打孔的精准度,解决了传统防火风管打孔装置固定效果差的问题。
30.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