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拖车钩的高效成型装置及其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96438发布日期:2021-07-30 18:06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拖车钩的高效成型装置及其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拖车钩的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拖车钩的高效成型装置及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及。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出现故障,导致车辆无法启动,这时需要拖车来将车辆拖到指定的位置进行维修或其它处理,因此,在汽车上设置拖车结构是非常有必要的。

如图1,现有的后拖车钩结构包括内板、外板1、两侧板2、两呈“l”型的线卡3以及拖车钩本体4,内板和外板1均呈“u”型结构;外板1同向套配在内板外侧,套配后的内板和外板1形成第一装配体,第一装配体通过焊机穿过沿外板1上一侧预留的焊接孔来对内板和外板1进行一次焊接固定;后将第一装配体翻转180度后,通过焊机穿过沿外板1上另一侧预留的焊接孔来对内板和外板1进行二次焊接;再将其中一个侧板2嵌入完成二次焊接后的第一装配体内一侧的缺口内进行固定形成第二装配体,沿侧板2边缘进行焊接使第二装配体焊接形成一个整体;后继续将另一侧板2嵌入第二装配体内一侧的缺口内固定,同时再将两线卡3的一端与此时的侧板外壁相抵与不同的位置进行固定来形成第三装配体,后沿此时的侧板2边缘焊接使第三装配体焊接形成一个整体,其中两侧板2相向布置,此处的缺口表示的均是“u”型的外板1边缘根据其形状所形成的;最后将拖车钩本体4沿第三装配体上的外板1一侧外壁轴向布置,且拖车钩本体4还与外板1的“u”外底部接触,来装配固定形成终配体,将终配体沿拖车钩本体4与外板1的接触位置进行焊接固定形成产品;此过程在进行装配过程中进行采用人工的方式来对每一次焊接过程压紧固定,导致形成的产品安装误差大,且加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拖车钩的高效成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拖车钩进行加工的过程中,定位差导致产品安装误差大,且加工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拖车钩的高效成型装置,用于对由内板、外板、两侧板、两线卡以及拖车钩本体构成的拖车钩在装配过程中形成的第一装配体、第二装配体、第三装配体和终配体进行夹持固定后焊接,包括按照焊接工序布置的第一夹持工序、第二夹持工序、第三夹持工序、第四夹持工序以及第五夹持工序;

所述第一夹持工序用于对第一装配体的内、外侧以及两端均进行夹持固定;

所述第二夹持工序用于对翻转180度后的第一装配体的中部内、外侧以及两端均进行夹持固定;

所述第三夹持工序用于对第二装配体的外侧进行多点定位且对第二装配体中的侧板远离外板的端部进行夹持固定;

所述第四夹持工序用于对第三装配体中焊接的侧板进行支撑且对未焊接的侧壁进行夹持固定,同时还对两线卡支撑定位;

所述第五夹持工序用于对终配体中除外板安装侧面外的侧壁均夹持固定,同时还对拖车钩本体的两端均压制固定。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用于拖车钩的高效成型装置通过设计第一夹持工序、第二夹持工序、第三夹持工序、第四夹持工序以及第五夹持工序来对拖车钩在处于第一装配体、翻转180度后的第一装配体、第二装配体、第三装配体和终配体这五个状态来一一对应夹持固定,从而使第一装配体、翻转180度后的第一装配体、第二装配体、第三装配体和终配体这五个状态在进行焊接过程中,稳定性好,从而提高产品的装配精度,提高加工效率。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拖车钩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依序布置的第一夹持工序、第二夹持工序、第三夹持工序、第四夹持工序以及第五夹持工序来形成的第一装配体、第二装配体、第三装配体和终配体进行夹持固定,配合焊机来对固定后的第一装配体、第二装配体、第三装配体和终配体进行焊接固定,以此形成连续的加工。

以提高拖车钩的装配精度和加工效率,实现连续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拖车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夹持工序、第二夹持工序以及第三夹持工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夹持工序和第二夹持工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四夹持工序和第五夹持工序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四夹持工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外板1、侧板2、线卡3、拖车钩本体4、第一夹持工序5、第二夹持工序6、第三夹持工序7、第四夹持工序8、第五夹持工序9、支撑座51、第一工序中部夹持气缸52、固定夹爪53、支撑爪54、第一工序端部压制气缸55、压制夹持块56、支撑夹持块57、凸出58、单头多轴气缸71、定位座72、双头多轴气缸73、第三工序侧板压制气缸74、第三工序外板压制气缸75、抵板76、第三工序夹爪77、多点压制条78、外板压制固定块79、支撑架81、第四工序支撑气缸82、第四工序支撑板83、侧板支撑座84、第四工序压制气缸85、第四工序压制板86、线卡定位块87、定位架91、第五工序固定气缸92、第五工序侧板压制板93、压制结构94。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用于拖车钩的高效成型装置,用于对由内板、外板1、两侧板2、两线卡3以及拖车钩本体4构成的拖车钩在装配过程中形成的第一装配体、第二装配体、第三装配体和终配体进行夹持固定后焊接,包括按照焊接工序布置的第一夹持工序5、第二夹持工序6、第三夹持工序7、第四夹持工序8以及第五夹持工序9;

所述第一夹持工序5用于对第一装配体的内、外侧以及两端均进行夹持固定;所述第二夹持工序6用于对翻转180度后的第一装配体的中部内、外侧以及两端均进行夹持固定;所述第三夹持工序7用于对第二装配体的外侧进行多点定位且对第二装配体中的侧板2远离外板1的端部进行夹持固定;所述第四夹持工序8用于对第三装配体中焊接的侧板2进行支撑且对未焊接的侧壁进行夹持固定,同时还对两线卡3支撑定位;所述第五夹持工序9用于对终配体中除外板1安装侧面外的侧壁均夹持固定,同时还对拖车钩本体4的两端均压制固定。

本用于拖车钩的高效成型装置通过设计第一夹持工序5、第二夹持工序6、第三夹持工序7、第四夹持工序8以及第五夹持工序9来对拖车钩在处于第一装配体、翻转180度后的第一装配体、第二装配体、第三装配体和终配体这五个状态来一一对应夹持固定,从而使第一装配体、翻转180度后的第一装配体、第二装配体、第三装配体和终配体这五个状态在进行焊接过程中,稳定性好,从而提高产品的装配精度,提高加工效率。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述一种用于拖车钩的高效成型装置,还包括对第一夹持工序5、第二夹持工序6、第三夹持工序7、第四夹持工序8以及第五夹持工序9进行限定,将第一夹持工序5、第二夹持工序6、第三夹持工序7、第五夹持工序9以及第四夹持工序8从左至右依次固定安装在同一个工作台上,且第三夹持工序7与第五夹持工序9之间留有装配空间;以使拖车钩的加工结合实际现场情况来得以高效的连续加工,避免在焊接过程中产生弧光照射,产生加工停顿。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述一种用于拖车钩的高效成型装置,还包括对第一夹持工序5和第二夹持工序6的结构优化,在本发明中采用的第一夹持工序5和第二夹持工序6均包括中部夹持结构以及端部夹持结构,中部夹持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工作台上的支撑座51以及第一工序中部夹持气缸52,支撑座51与第一工序中部夹持气缸52相向间隔布置,第一工序中部夹持气缸52的活塞杆上连接有用于对外板1的“u”型外底部相抵的固定夹爪53,支撑座51靠近第一工序中部夹持气缸52一侧的侧壁中部固定连接有用于与内板的“u”型内底部相抵的支撑爪54,且支撑座51上形成有位于支撑爪54上方的上限位部和位于支撑爪54下方的下限位部,上限位部和下限位部与支撑爪54位于支撑座51的同侧;装配时,内板和外板1的两端均与上限位部和下限位部一一对应相抵,且端部夹持结构与上限位部和下限位部配合来对内板和外板1的两端均夹持固定。

通过第一工序中部夹持气缸52提供动力,使固定夹爪53和支撑爪54的配合,来对套配后的内板和外板1中部进行固定,同时使内板和外板1紧密的贴合在一起,然后通过端部夹持结构与上限位部和下限位部配合来对内板和外板1的两端均夹持固定,从而能够对第一装配体精确的压紧固定,以使焊机的焊枪穿过外板1其中一个侧壁上的预留孔来对外板1和内板进行一次焊接固定。

其中,具体的端部夹持结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工作台上的第一工序端部压制气缸55和第一工序端部支撑气缸,第一工序端部压制气缸55顶部的活塞杆通过第一传动块连接有与上限位部配合的压制夹持块56,第一工序端部支撑气缸顶部的活塞杆通过第二传动块连接有与下限位部配合的支撑夹持块57,压制夹持块56和支撑夹持块57用于与外板1不同端部外壁相抵。

通过第一工序端部压制气缸55和第一工序端部支撑气缸提供动力,来使压制夹持块56和支撑夹持块57用于与外板1不同端部外壁相抵,此时压制夹持块56与上限位部配合对外板1其中一个端部夹持固定,支撑夹持块57与下限位部配合对外板1其中另一个端部夹持固定,以快速、稳定的对第一装配体进行定位固定。

具体上限位部和下限位部是在支撑座51上向靠近第一工序中部夹持气缸52一侧形成的凸出58来构成的,使凸出58嵌入呈“u”型的外板1的开口内进行支撑定位。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使第一夹持工序5和第二夹持工序6均包括单独的中部夹持结构以及共用的端部夹持结构;仅合理的根据实际情况来调节压制夹持块56和支撑夹持块57的长度即可,从而减少一个端部夹持结构的使用,降低成本。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述一种用于拖车钩的高效成型装置,还包括对第三夹持工序7的结构优化,本发明中采用的第三夹持工序7包括固定连接在工作台上的单头多轴气缸71、定位座72、双头多轴气缸73、第三工序侧板压制气缸74以及第三工序外板压制气缸75,单头多轴气缸71上的多个活塞轴上共同连接有与定位座72相向间隔布置的抵板76,单头多轴气缸71与第三工序侧板压制气缸74位于定位座72的相反侧,且双头多轴气缸73位于第三工序侧板压制气缸74和定位座72之间,第三工序外板压制气缸75位于单头多轴气缸71与定位座72连线的一侧,双头多轴气缸73的两头均连接有与外板1相离布置的两外侧壁一一对应相抵的第三工序夹爪77,第三工序侧板压制气缸74顶部的活塞杆上连接有与此过程中焊接的侧板2外壁相抵的多点压制条78,第三工序外板压制气缸75顶部的活塞杆上连接有与外板1相向布置的两侧边缘均相抵的外板压制固定块79。

对第二装配体进行装配时,使第二装配体的其中一个侧板2安装位与工作台相抵,定位座72与外板1的两端相抵且对此时处于焊接工位的侧板2远离外板1的端部进行支撑,启动单头多轴气缸71和双头多轴气缸73,使抵板76与外板1的“u”型外底部相抵,两第三工序夹爪77对外板1的两端外壁相抵,从而对其进行夹持固定;启动第三工序侧板压制气缸74,使多点压制条78与处于焊接工位的侧板2顶部进行压制固定;启动第三工序外板压制气缸75,来使外板压制固定块79对外板1相向布置的两侧边缘进行压制固定;从而稳定的进行装配后的第二装配体进行精确的夹持固定,后通过焊机来沿侧板2边缘来使侧板2与外板1进行焊接固定。

具体,采用的多点压制条78呈“十”字状结构,其中一端通过连接条与第三工序侧板压制气缸74的活塞杆相连,另外三端来对侧板2压制固定,以提高对侧板2的压制固定能力。

采用的外板压制固定块79包括与第三工序外板压制气缸75的活塞杆相连的传动条以及与传动条交叉相连的两边缘压制条,两边缘压制条间隔布置;对外板1压制时,两边缘压制条分别对外板1边缘相向布置的两侧边一一进行压制固定,且每个边缘压制条均沿外板1边缘的侧边长度方向布置,以提高对第二装配体夹持固定时的稳定性。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述一种用于拖车钩的高效成型装置,还包括对第四夹持工序8的结构优化,本发明中采用的第四夹持工序8包括固定设置在工作台上且间隔布置的支撑架81和第四工序支撑气缸82,第四工序支撑气缸82顶部的活塞杆上连接有第四工序支撑板83,支撑架81靠近第四工序支撑气缸82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侧板支撑座84,支撑架81远离侧板支撑座84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四工序压制气缸85,第四工序压制气缸85顶部的活塞杆上连接有穿设至第四工序支撑板83上方的第四工序压制板86,且支撑架81顶部连接有线卡定位块87,线卡定位块87位于第四工序压制板86下方。

装配时,将焊接好的第三装配体翻转180度后放置在第四工序支撑板83上,第四工序支撑板83与已焊接的侧板2相抵,侧板支撑座84压制在已焊接的侧板2上,然后将另一个侧板2放置到此工序的焊接工位上,待焊接的侧板2压制在侧板支撑座84顶部,且待焊接的侧板2远离外板1的端部嵌设在支撑架81和线卡定位块87之间,再将两线卡3一一对应卡设定位到线卡定位块87上开设的两定位缺口上,两线卡3的一端均与待焊接的侧板2相抵;启动第四工序压制气缸85,使第四工序压制板86对待焊接的侧板2压制固定,从而对第三装配体精确的进行夹持固定,再通过焊机沿侧板2边缘来使侧板2与外板1进行焊接固定。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述一种用于拖车钩的高效成型装置,还包括对第五夹持工序9的结构优化,本发明中采用的第五夹持工序9包括固定设置在工作台上的定位架91,定位架91顶部形成有用于嵌设终配体的定位空间,且定位架91沿其外侧周向布置有四个第五工序固定气缸92,其中两个第五工序固定气缸92相向布置且均通过底座与工作台相连,此两个第五工序固定气缸92的活塞杆上均连接有第五工序侧板压制板93;另外两个第五工序固定气缸92均与定位架91相连,此两个第五工序固定气缸92的活塞杆上均转动连接有压制结构94,压制结构94的中部均与定位架91转动相连;

装配时,将终配体嵌设在定位空间内,启动与第五工序侧板压制板93相连的第五工序固定气缸92,使两第五工序侧板压制板93与两侧板2一一对应相抵,两第五工序侧板压制板93夹设在两侧板2的外侧,然后将拖车钩本体4第三装配体上的外板1一侧外壁轴向布置,且拖车钩本体4还与外板1的“u”外底部接触;启动与压制结构94相连的第五工序固定气缸92,两压制结构94转动来对拖车钩本体4的两端压制固定,从而对终配体夹持固定,再通过焊机将拖车钩本体4与外板1一侧外壁进行焊接固定以形成产品。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拖车钩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通过依序布置的第一夹持工序5、第二夹持工序6、第三夹持工序7、第四夹持工序8以及第五夹持工序9来形成的第一装配体、第二装配体、第三装配体和终配体进行夹持固定,配合焊机来对固定后的第一装配体、第二装配体、第三装配体和终配体进行焊接固定,以此形成连续的加工;以提高拖车钩的装配精度和加工效率,实现连续加工。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