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主轴的智能控制冷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78386发布日期:2022-07-09 01:20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主轴的智能控制冷却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主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主轴的智能控制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2.电主轴具有结构紧凑、重量轻、惯性小、振动小、噪音低、响应快等优点,在现代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由于高速电主轴的定转子都是内藏式,全部处在密闭的空间中,在高速运转过程中发热量很大,热量很难进行扩散,使得电机壳体内部空气热量很高,容易引起电主轴的热伸长变形,进而对加工精度造成影响。
3.现有技术大多在电主轴的外部设置冷却管道进行降温,但其一部分存在冷却液流速过慢,导致电主轴散热效果不好,另一部分则冷却液流速过快,电主轴散热效果好,但水泵以及制冷装置长时间工作会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电主轴的智能控制冷却结构,通过控制器能够实时控制电主轴的散热,保证电主轴散热效果好的同时减少资源的浪费。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电主轴的智能控制冷却结构,包括电主轴、外壳体、控制器以及冷却液箱,所述外壳体的中部设置有容置腔,所述电主轴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外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冷却管道,所述冷却管道的两端设置有输入口以及输出口,所述冷却液箱的输出端以及输入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管道以及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输入口连通,所述输出口与所述第二管道连通,所述第一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水泵,所述冷却液箱内设置有冷却装置,所述第一水泵以及所述冷却装置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输出口上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7.其中,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冷凝器以及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设置于所述冷却液箱内,所述冷凝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换热管的输出端连通,所述冷凝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换热管的输入端连通,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冷凝器连接,所述冷凝器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水泵。
8.其中,所述换热管的外周螺旋缠绕有散热翅片。
9.其中,所述输入口上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10.其中,所述外壳体呈圆柱状,所述冷却管道呈环形缠绕在所述外壳体的内部。
11.其中,所述容置腔的内壁设置有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设计巧妙,冷却装置对冷却液箱体内的冷却液降温,第一水泵将冷却液供向冷却管道,经过冷却管道之后再次输入到冷却液箱内进行冷却,能够对电主轴能够降温,同时在输出口上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过高时,控制器控制冷却装置工作,调节冷却装置的功率使其冷却效果更
好,同时也可控制第一水泵,加大冷却液的流速,提高对电主轴的散热效果,第一温度传感器感应的温度过低时,控制器降低/关闭冷却装置,同时也可降低第一水泵的功率,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减少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附图标记分别为:1、电主轴,2、外壳体,3、控制器,4、冷却液箱,5、容置腔,6、冷却管道,7、输入口,8、输出口,9、第一管道,10、第二管道,11、冷却装置,12、第一温度传感器,13、冷凝器,14、换热管,15、第一水泵,16、第二温度传感器,17、第三温度传感器,18、第二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15.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16.一种电主轴1的智能控制冷却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电主轴1、外壳体2、控制器3以及冷却液箱4,所述外壳体2的中部设置有容置腔5,所述电主轴1设置于所述容置腔5内,所述外壳体2的内部设置有冷却管道6,所述冷却管道6的两端设置有输入口7以及输出口8,所述冷却液箱4的输出端以及输入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管道9以及第二管道10,所述第一管道9与所述输入口7连通,所述输出口8与所述第二管道10连通,所述第一管道9上设置有第一水泵15,所述冷却液箱4内设置有冷却装置11,所述第一水泵15以及所述冷却装置11均与所述控制器3电连接,所述输出口8上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2,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2与所述控制器3电连接。具体地,冷却装置11对冷却液箱4体内的冷却液降温,第一水泵15将冷却液供向冷却管道6,经过冷却管道6之后再次输入到冷却液箱4内进行冷却,能够对电主轴1能够降温,同时在输出口8上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12,第一温度传感器12检测到温度过高时,控制器3控制冷却装置11工作,调节冷却装置11的功率使其冷却效果更好,同时也可控制第一水泵15,加大冷却液的流速,提高对电主轴1的散热效果,第一温度传感器12感应的温度过低时,控制器3降低/关闭冷却装置11,同时也可降低第一水泵15的功率,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减少资源的浪费。
17.本实例所述的一种电主轴1的智能控制冷却结构,所述冷却装置11包括冷凝器13以及换热管14,所述换热管14设置于所述冷却液箱内,所述冷凝器13的输入端与所述换热管14的输出端连通,所述冷凝器13的输出端与所述换热管14的输入端连通,所述控制器3与所述冷凝器13连接,所述冷凝器13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水泵18。具体地,制冷液体在冷凝器13内降温,随后输入到换热管14当中,换热管14与冷却液箱4内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使得冷却液能够降温,经过交换后的液体重新进入冷凝器13进行降温。
18.本实例所述的一种电主轴1的智能控制冷却结构,所述换热管14的外周螺旋缠绕有散热翅片(未图示)。具体地,上述设置能够提高热交换的效率。
19.本实例所述的一种电主轴1的智能控制冷却结构,所述输入口7上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16,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16与所述控制器3连接。具体地,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12以
及第二温度传感器16,可以比对冷却液进入冷却管道6前的温度以及冷却管道6输出后的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16检测到温度过高时,控制器3可以调节冷却装置11的功率,第一温度传感器12检测的温度远高于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16检测到的温度时,可以提高第一水泵15的功率,加快冷却液的流速。
20.本实例所述的一种电主轴1的智能控制冷却结构,所述外壳体2呈圆柱状,所述冷却管道6呈环形缠绕在所述外壳体2的内部。具体地,上述设置散热效果好。
21.本实例所述的一种电主轴1的智能控制冷却结构,所述容置腔5的内壁设置有第三温度传感器17,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17与所述控制器3连接。具体地,上述设置能够实时检测电主轴1外周的温度。
2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