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补偿刀具磨损量的刀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999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便于补偿刀具磨损量的刀杆的制作方法
一种便于补偿刀具磨损量的刀杆,特别是一种适用于杆铣刀磨损量补偿的刀杆,涉及一种金属切削加工工具的改进。
大量的金属切削用的刀具往往由于磨损量无法补偿而报废,特别是铣槽用的杆铣刀,当其磨损量大于槽的公差的二分之一时,铣出的槽的尺寸误差就超出公差的下限,该刀具就得报废。如果上述刀具能够在其直径方向作微量的送进,就能继续使用,照旧能加工出合格的工件,无形之中延长了刀具的寿命。
虽然已有技术中,刀杆微调的方案很多。诸如采用丝杆螺母机构、蜗轮蜗杆机构、齿轮齿条机构、差动螺纹机构、凸轮机构等来实现微调。虽然这些方案也能实现大的尺寸范围和高精度的调整,但它们的机构一般都较复杂,并且为了实现高精度的调整对机构的零部件的精度要求也高,因此成本高,不利于普及。特别是上述的诸方案很难实现刀杆的另部件在空间的均匀分布,因此其动平衡性很差,高速转动时振动大。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设计一种结构简单、紧凑,刚度好、尺寸调整精度高,并且对另部件的精度要求不高,刀杆整体基本上呈实心状态而且它的另部件在空间分布基本上是均匀的,所以其动平衡性能好,特别适用于高速切削加工的一种灵巧的微调刀杆。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方案如附图1所示心棒(1)的中心线(A-A′)与把体(2)的中心线(B-B′)不重合,二者在空间相交,心棒(1)在把体(2)内可以延轴向移动,二者的配合面做成多面棱柱形或花键形或带有导向键(3)的园柱形,这样配合的目的是兼能导向与防止二者相对转动。螺钉(5)起锁定心棒(1)的作用调节环(7)和调节环档(8)牢固地连结成一体,它们的连结是由螺钉(9)实现的 套母(6)的内孔上有螺纹,拧在把体(2)的螺纹上。调节环(7)可以在套母(6)内转动,但由于被套母(6)所限位故不能延轴向串动。调节环(7)转动时经与心棒(1)的配合螺纹(13)传动使心棒(1)在把体(2)内作轴向移动,心棒(1)的伸出端设有刀具的安装孔(14),安装孔(14)的中心线和把体(2)的中心线(B-B′)是平行的。
使用时,转动调节环档(8),调节环(7)便与它一道转动,经配合螺纹(13)传动,心棒(1)即作轴向移动,因为心棒(1)的中心线(A-A′)与把体(2)的中心线(B-B′)是斜交的,所以心棒(1)的轴向移动导致其相对于把体(2)的中心线(B-B′)的距离产生变化,致使刀具安装孔(14)产生径向移动。此移动量即可用来补偿刀具的磨损。
心棒(1)的锁紧由锁母(10)实现。调节环档(8)和套母(6)上沿园柱外表面可刻以刻度,用来读取进给量。进给量的计算公式是δ=S·Sinα式中 δ--刀具在刀杆的径向的进给量S--心棒(1)沿刀杆轴向的移动量α--心棒(1)与把体(2)的锐夹角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实现了一种简易可行的高精度的微调刀杆,其通用性大、体积小巧、另件数量少,结构紧凑,刀杆内部基本呈实心状态,故其重心基本上保持在把体(2)的回转中心线(B-B′)上,所以其动平衡性能好,高速转动时振动小。另外,由于刀具的位置在径向可以调整,故同一尺寸的刀具可以加工出不同尺寸的工件,从而使不同尺寸的刀具获得了一定的通用性,这就可使车间减少备用刀具的规格品种,这对中小企业减少投资有一定的意义。
本发明的实施例如附图2所示,图的比例为11,各部分尺寸可从图上直接导出。附图2给出了一个完整的、工作状态下的刀杆与刀具的系统图。把体(7)与心棒(8)的锐角为2°30′,调节环档(6)旋转一圈心棒(8)沿轴向移动2mm(这取决于心棒(8)上的配合螺纹(6′)的螺距),刀具在刀杆的径向的进给量为2×Sin2°,30′=0.087mm,调节环档(6)外表面一周按10等分刻线,则每转过一格刀具的径向进给量为0.0087mm,当刀具发生磨损或刀具经过刃磨直径变小时,即可按磨损量拧动调节环档(5)进行补偿。
权利要求
1.一种便于补偿刀具磨损量的刀杆,由斜交的把体(2)与心棒(1)、导向键(3)、螺钉(5)、套母(6)组成,其特征在于心棒(1)上有一段配合螺纹(13),配合螺纹(13)上安装着由螺钉(9)连结成一体的、又被套母(6)于轴向限位、但可以转动的调节环(7)和调节环档(8),以及锁母(10)。
2.一种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刀杆,其特征在于心棒(1)和把体(2)的配合面是多面棱柱形的或者是花键形的。
3.一种如权利要求
1至2所述的刀杆,其特征在于心棒(1)的伸出端设有刀具的安装孔(11)。
专利摘要
一种便于补偿刀具磨损量的刀杆,特别适用于杆铣刀磨损量补偿的刀杆,涉及一种金属切削加工工具的改进。这种微调刀杆是轴向调节型的,它基本上呈实心的构造,故刚度好、动平衡性能好。由于刀具的尺寸可以补偿,所以不同尺寸的刀具获得了一定的通用性。因此可以减少备用刀具的规格和品种。
文档编号B23Q15/16GK86208081SQ86208081
公开日1987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1986年10月15日
发明者桑宗泽 申请人:桑宗泽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