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铰链管筒尺寸修正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铰链管筒尺寸修正方法,尤其是一种利用挤压工艺对铰链管筒尺寸进行修正的方法,系属机械加工领域。
传统的铰链制作技术,通常是由如下步骤来完成落料、冲孔、压孔、分块、三爪梳齿、铰链管筒预型、铰链管筒成形、铣齿及钻筒等,铰链管筒间的配合尺寸,通常是在分成两页后的其中一页的管筒位置上,用冲压方法去掉多余的材料,在卷成管筒后,再进行一次铰链管筒尺寸修正,一般的作法是采取铣削加工的方法以获得应有尺寸,由于要去除的余料太少,令冲裁十分困难,模具磨损严重,铣削耗用刀具费用大,且尺寸不稳定。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效率高、制作成本低的铰链管筒尺寸修正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取了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铰链管筒尺寸修正方法,它是由如下步骤来完成(A)定位程序将成形好的铰链管筒放置在冲压模的模腔中,使其获至定位而无移动;(B)挤压程序将该已被夹持固定定位的铰链管筒借助冲压模具的形状和运动,分别从管筒两侧同时进行挤压动作,使其管筒的尺寸达到规定的标准。
在上述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挤压程序是由上模、上模支承板和上模固定板组成的冲压模具沿着固定在冲床上的导轨上下运动,利用上模下端部的斜面推动位于下模腔中的铰链管筒两端位置处的滑块相向移动,以挤压管筒,在滑块与滑块之间有弹簧。
本发明的出现,使铰链制作的程序变为落料、冲孔、压孔、分块、铰链管筒预型、铰链管筒成形、挤齿及钻筒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将铰链制作技术中的“三爪梳齿、铣齿”两道工序合并为一道挤压修正工序,使制作工艺简单,利用模具控制尺寸,质量易于保证,挤压后端面平整, 亦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无须损耗铣削刀具,降低了制作成本。
本发明
如下图1.铰链管筒挤压模具示意图。
下面通过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如图1所示,为铰链管筒挤压模具图,该铰链的具体制作过程如下1.落料依规格需要取用预定大小、厚度的金属板材为制材;2.冲孔、压孔在所取用的制材上分两边对称各冲三个孔,并压整,使其边缘光滑;3.分块通过特定的模具将前道工序的制材一分为二切割成两块,且其边缘分别冲成三爪和两爪,并相互嵌合;4.预形将两块制材的三爪和两爪卷边;5.将前道的卷边进一步卷成筒状;6.挤齿将如图1所示的管筒挤压模具安装在冲床上,该管筒挤压模具是由上模支承板3、上模4、上模固定板5、上模6、下模固定板7、垫块8、弹簧9、滑块10和挡块11所组成,该挤压模具沿着固定在冲床上的导柱1、导套2上下运动,利用上模6下端部的斜面推动位于下模腔中的铰链管筒两端位置处的滑块10相向移动,弹簧11位于滑块10之间,起复位作用。图中所示A、B、C处为铰链管筒位置,滑块10的左右运动使A、B、C处的滑块距离减小,以达到挤压效果。7.钻筒。通过上述7道工序即完成了整个铰链的制作过程。本发明代替现有技术中的冲裁和铣削工序,挤压后端面平整,并使后道的电镀工序不再由于表面粗糙而堆积太多,令配合尺寸改变。
权利要求
1.一种铰链管筒尺寸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如下步骤来完成(A)定位程序将成形好的铰链管筒放置在冲压模的模腔中,使其获至定位而无移动;(B)挤压程序将该已被夹持固定定位的铰链管筒借助冲压模具的形状和运动,分别从管筒两侧同时进行挤压动作,使其管筒的尺寸达到规定的标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管筒尺寸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程序是由上模、上模支承板和上模固定板组成的冲压模具沿着固定在冲床上的导轨上下运动,利用上模下部的斜面推动位于下模腔中的铰链管筒两端位置处的滑块相向移动,以挤压管筒,且滑块与滑块之间有弹簧。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铰链管筒尺寸修正方法,它是由如下步骤来完成(A)定位程序将成型好的铰链管筒放置在冲压模的模腔中,使其获至定位而无移动;(B)挤压程序将该已被夹持固定定位的铰链管筒借助冲压模具的形状和运动,分别从管筒两侧同时进行挤压动作,使其管筒的尺寸达到规定的标准。本发明代替现有技术中的冲裁和铣削工序,挤压后端面平整,亦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无须损耗铣削刀具,降低了制作成本。
文档编号B21L11/00GK1155456SQ9611912
公开日1997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1996年8月2日 优先权日1996年8月2日
发明者麦佳龙 申请人:中山市小榄镇五金铰链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