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辊道通过式抛丸清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1144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自动辊道通过式抛丸清理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抛丸清理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辊道通过式抛丸清理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抛丸清理机包括由弹丸输送装置、抛丸器和抛丸室组成的抛丸机主体,抛 丸室的室壁上装有抛丸器,弹丸输送装置包括装在抛丸室底部的螺旋输送装置、装在抛丸 室一侧的提升机、装在抛丸室顶部的螺旋分离装置和装在抛丸室顶部的储料斗。上述结构 的抛丸清理机由于受抛丸室长度的限制,不能对长度较长的工件,例如槽钢、工字钢等型钢 进行表面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可对长度较长的工件进 行表面抛丸处理的抛丸清理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如下结构的全自动辊道通过式抛丸 清理机,包括由弹丸输送装置、抛丸器和抛丸室组成的抛丸机主体,其结构特点是抛丸室 相对两侧壁上各设有进出通道,抛丸室内设有穿过两进出通道向抛丸室外延伸的辊道,辊 道包括辊架和转动连接在辊架上且间隔平行排布的多个托辊,托辊由动力装置驱动。所述抛丸室的一侧设有位于辊道下方的回收螺旋搅龙,回收螺旋搅龙的出料口位 于抛丸室内。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将长度较长的工件,例如槽钢、工字钢等放置在抛丸 室外侧辊道的托辊上,启动动力装置使托辊转动,在转动的托辊作用下,工件从抛丸室一侧 的进出通道进入抛丸室,从抛丸室另一侧的进出通道移出抛丸室,工件经过抛丸室的过程 中,抛丸器和弹丸输送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抛丸器抛射出的弹丸就不断击打工件的表面,从 而实现对工件表面的抛丸处理。本实用新型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辊道的设置,使输送长度较长的工件进出 抛丸室得以实现,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对长度较长的工件进行表面抛丸处理的发明目 的,具有结构简单、清理效果好、清理速度快的优点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
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所示,全自动辊道通过式抛丸清理机包括由弹丸输送装置、抛丸器1 和抛丸室2组成的抛丸机主体,抛丸室2的室壁上装有抛丸器1,弹丸输送装置包括装在抛丸室底部的横螺旋输送装置4和纵螺旋输送装置5、装在抛丸室一侧的提升机6、装在抛丸 室顶部的螺旋分离装置7和储料斗8。抛丸室2内散落的弹丸经纵螺旋输送装置5、横螺旋 输送装置4输送给提升机6,再经提升机6送给螺旋分离装置7,螺旋分离装置7将弹丸与 灰渣等杂质分离后将弹丸送给储料斗8,抛丸器1抛射的弹丸由储料斗8供给。上述结构的 抛丸机主体,其结构组成和各部件的连接关系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详述。本 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的抛丸机主体的基础上作了如下改进抛丸室2相对两侧壁上各设有 供工件出入的进出通道,抛丸室2内设有穿过两进出通道向抛丸室外延伸的辊道,辊道包 括辊架12和转动连接在辊架12上且间隔平行排布的多个托辊13,多个托辊13通过装在其 上的链轮14和套在链轮14上的链条17依次动力连接在一起。托辊13由动力装置即电机 15驱动。抛丸室的一侧设有位于辊道下方的回收螺旋输送装置16,回收螺旋输送装置16 的出料口位于抛丸室2内,回收螺旋输送装置16的作用是将从工件上散落下的弹丸送回抛 丸室2内,回收螺旋输送装置16所在侧的进出通道为工件的出口。 本实用新型的动作由装有PLC的控制柜(图中省略)控制以实现自动运行,其控 制原理和控制电路为现有技术,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不再赘述。
权利要求全自动辊道通过式抛丸清理机,包括由弹丸输送装置、抛丸器和抛丸室组成的抛丸机主体,其特征是抛丸室相对两侧壁上各设有进出通道,抛丸室内设有穿过两进出通道向抛丸室外延伸的辊道,辊道包括辊架和转动连接在辊架上且间隔平行排布的多个托辊,托辊由动力装置驱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辊道通过式抛丸清理机,其特征是所述抛丸室的一侧 设有位于辊道下方的回收螺旋搅龙,回收螺旋搅龙的出料口位于抛丸室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自动辊道通过式抛丸清理机,包括由弹丸输送装置、抛丸器和抛丸室组成的抛丸机主体,抛丸室相对两侧壁上各设有进出通道,抛丸室内设有穿过两进出通道向抛丸室外延伸的辊道,辊道包括辊架和转动连接在辊架上且间隔平行排布的多个托辊,托辊由动力装置驱动。该清理机能对长度较长工件的外表面进行清理,具有结构简单,清理效果好,清理速度快的优点。
文档编号B24C9/00GK201702683SQ20102021168
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0日
发明者聂西春, 聂西贵, 赵恒太, 高学利, 高旭 申请人:潍坊华星铸造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