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4258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研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研磨机,其圆盘形砂轮被电机驱动而转动。
背景技术
在研磨机的用来收装电机的壳体前部设置有主轴,电机输出轴的转动经由包括圆锥齿轮等的转动传递机构被传递到该主轴。该主轴与该输出轴呈垂直相交状态并且突出出来,可由安装在主轴上的圆盘形砂轮对被研磨材进行研磨加工。使用这种研磨机对由金属制成的被研磨材进行研磨加工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金属粉末等和冷却电机用空气一起被吸入壳体中,如果该金属粉末堆积在连接内部电气零件等的插头·插口式端子(例如电机一侧端子和开关一侧端子之间)上,有可能产生漏电或者短路等问题。因此,为防止产生漏电等问题,有时不用插头 插口式端子而用导线的配线连接各电气零件,但这么做不仅组装时花费较多的时间,而且还会增加成本。对此,本申请人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以下技术方案在壳体上设置中空状筒状部件,在该筒状部件内采用插头 插口式连接方式时可实现端子连接部的防尘效果。其中, 设置在电机定子上的电机一侧端子和设置在具有开关的开关部件上的开关一侧端子从相反方向在上述筒状部件中嵌合。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9-1M271号但是,由于研磨机中有时使用可实现变速或制动功能的作为电气零件的控制器, 并将其组装在壳体后部的开关部件上,所以人们希望控制器和开关部件的端子间也具有防尘能力。但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方案中,由于需要在两个电气零件间插装筒状部件, 而且需要形成能保持端子并插入该筒状部件中的插入部,所以该结构难以用于组装在壳体后部的狭小空间内的开关部件和控制器之间。

发明内容
对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研磨机,即使空间较为狭小,该研磨机也可在开关部件和控制器的端子间实现较好的防尘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中,在开关部件和控制器的其中之一的组装面上突出设置插头端子,另外一个的组装面上突出设置能收装插座端子并具有插头端子的进入口的连接部,组装开关部件和控制器时,从进入口进入连接部内的插头端子会随之插入插座端子中并与之连接。在该其中之一的组装面上形成堵塞部,插头端子处于插入连接状态时,由所述堵塞部至少封堵连接部上的进入口的形成面。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中,在控制器上设置穿过开关部件并与电机一侧电气连接的控制器端子,在开关部件上设置定位部,组装该开关部件与控制器时,该定位部随之将控制器端子定位于其与电机一侧相连接的连接位置上。在技术方案1或2的基础上,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中,在壳体上形成防松脱部,
3当组装开关部件时,该防松脱部随之与开关外表面抵接而防止该开关从开关部件中松脱出来。在技术方案1 3的任意一项的基础上,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中,堵塞部为突起并与插头端子相邻设置,该堵塞部与下凹设置在进入口的形成面上的凹部嵌合。发明效果采用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时,由于可以在组装于狭小空间内的开关部件和控制器的端子间实现较好的防尘效果,因此,本发明中的连接作业可采用易于进行的插入连接方式,这样不仅能缩短组装作业时间,而且还会减低成本。在技术方案1取得的效果基础上采用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时,即使其间存在开关部件,也可使控制器端子精准且可靠地与电机一侧电气连接。在技术方案1或2取得的效果基础上采用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在已组装开关部件的状态下,可实现能防止开关自动松脱出来的合理结构。在技术方案1 3的任意一项所取得的效果基础上采用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时,可采用设计变更内容较少的结构来实现端子间的防尘效果。


图1是表示研磨机的侧视图(后部表示纵截面图)。图2是表示电机定子和电机壳体(后部)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开关部件的立体图,其中,图3中(A)表示从上方后侧观察时的状态、 图3中(B)表示从下方后侧观察时的状态、图3中(C)表示从上方前侧观察时的状态。图4是表示控制器的立体图,其中,图4中㈧表示从下方观察时的状态、图4中 (B)表示从上方观察时的状态。图5是表示将控制器组装到开关部件上的状态的立体图,其中,图5中(A)表示从上方前侧观察时的状态、图5中(B)表示从上方后侧观察时的状态、图5中(C)表示组装完成后从上方前侧观察时的状态。图6是说明组装有控制器的开关部件的图,其中,图6中(A)表示主视图、图6中 (B)表示侧视图、图6中(C)表示俯视图。图7是表示将开关部件组装到电机壳体上的状态下从下方观察时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组装有开关部件的电机壳体的立体图,其中,图8中(A)表示从下方观察时的状态、图8中(B)表示从上方观察时的状态。图9是表示组装有开关部件和开关操作杆的电机壳体的立体图。图10是说明开关部件和控制器的组装结构的变型实施例的图,其中,图10中㈧ 表示俯视图、图10中(B)表示主视图。图11中(A)是表示开关部件的变型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1中(B)是表示控制器的变型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变型实施例中将控制器组装到开关部件上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3是说明变型实施例中的组装有控制器的开关部件的图,其中,图13中(A)表示主视图、图13中(B)表示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
1,研磨机;2,电机壳体;4,主轴;5,砂轮;8,后罩;9,轴承部;10,引导凸缘;11,碳刷架;14,螺纹固定用突起;16,小凸缘;20,定子;23,连接部件;24,前插入部;25、49,插座端子;26,电机转子;30,开关部件;31,基部;33,后插入部;39,主体部;40,开关;41,操作杆;45,插头端子;47,组装座;48,连接部;50,狭缝;53、54,凹部;60,控制器;61,盒体;62, 基板;64,卡钩;67,端子板;68,第一突起;69,第二突起;70,控制器端子;71、74,堵塞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表示研磨机的一个例子。该研磨机1中用来收装电机的筒状电机壳体2的前部(图1中的左侧)组装有齿轮箱3,主轴4从所述齿轮箱3中向下突出出来,该齿轮箱3 内设置有使用了圆锥齿轮等的未图示的转动传递机构,主轴4的下端连接有与该主轴4呈垂直相交状态的圆盘形砂轮5。附图标记6表示组装在齿轮箱3下表面并用来罩住砂轮5 后部部分的砂轮罩。附图标记7表示设置在电机壳体的侧面的滑动按钮。附图标记8表示组装在电机壳体2后端的与之成同轴状的呈有底筒状的后罩。图2中也有表示,电机壳体2后部形成有与该电机壳体2成一体的轴承部9,轴承部9突出到后罩8内并用来支承电机转子沈的后端,电机转子沈可与轴承部9相对转动。 在轴承部9周围设置有与电机壳体2的轴线平行并呈四边形筒状的四个引导凸缘10,另外在以轴承部9为中心呈点对称的位置上设置有一对碳刷架11,其位于引导凸缘10之间。另外,在以同一轴承部9为中心呈点对称位置上下设置的用来隔开引导凸缘10和碳刷架11 的两个分隔壁12上,分别形成有上下方向上的卡止槽13。还有,轴承部9的后表面突出设置有螺纹固定用突起14,其延伸至后罩8的后部并被来自该后罩8的后表面的螺钉固定。在螺纹固定用突起14的左右侧面相连设置有两个加强筋15,其呈平板状并隔着螺纹固定用突起14。另外,从轴承部9后表面左端直到左侧加强筋15的上表面,竖立设置有作为防松脱部的四边形板状小凸缘16。引导凸缘10相当于前面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筒状部件,其用来使设置在电机定子 20上的插座端子25和设置在图3所示的开关部件30上的插头端子45互相插入连接。电机定子20的卷绕有两组线圈22的铁芯的后侧面具有连接部件23,该连接部件23上形成有四个前插入部对,其分别用来收装与两组线圈22连接的插座端子25,前插入部M朝向后部并与所述连接部件23形成一体。将定子20从电机壳体2前侧的开口插入其中时,该定子20与设置在电机壳体2 内表面的未图示的定位台阶部抵接而完成定位,同时,前插入部M也从前侧分别插入与之对应的引导凸缘10中。从电机壳体2前侧的开口同样将电机转子沈插入定子20中时,如图1中所示,电机转子26的后端以可以与之相对转动的方式被轴承部9支承。另外,在后罩8内的电机壳体2后表面组装有开关部件30。所述开关部件30为树脂成型加工品,如图3所示,其具有正视时呈四边形板状的基部31,基部31的前部中间部位形成有与轴承部9嵌合的通孔32。基部31的前部具有后插入部33,其数量为四个,并且与各引导凸缘10相对应;一对卡止片34,其在以通孔32为中心呈点对称位置上下设置,并且与设置在电机壳体2上的卡止槽13卡止。两个附图标记35为与碳刷连接的连接端子。 另外,基部31的下侧设置有用来形成通孔32的一部分的卡止板36,所述卡止板36上形成有左右一对卡止孔37和位于两个卡止孔37之间的嵌合孔38。还有,在基部31后部的通孔32的上侧形成有组装了开关40和开关基板42的主体部39,开关40的操作杆41从主体部39的左侧面突出出来。该主体部39的后端突出设置有支承座43,其用来固定从后罩8的后部拉入其内部的电源线44。另外,除左下方的后插入部(为了区分而标记为33A)外,其余后插入部33上都设置有与定子20的插座端子25进行插入连接的插头端子45。后插入部33A上形成有前后贯穿的通孔46。该后插入部33A即为后述控制器端子的定位部。主体部39的下表面设置有用来组装控制器60的组装座47。如图3中(B)所示, 该组装座47由下述部件形成连接部48,其数量为三个,分别位于基部31后表面边缘的通孔32左右位置和主体部39右侧的前后方向的中间位置等三处,它们都向下突出设置并用来收装向后敞口的插座端子49 (图6所示),并且后表面和下表面上形成有作为后述端子板 67的进入口的狭缝50 ;支承突起51,其位于主体部39左侧的前后方向的中间位置,并且突出到与连接部48等高的位置;引导突起52,其数量为两个并且在上述支承突起51后部的主体部39左右位置向下突出设置,其卡止侧向外并呈倒L形。各连接部48的作为狭缝50 形成面的后表面和下表面形成为比左右端还低的凹部53、54。如图4所示,将形成控制电路的基板62组装到呈扁平四边形的盒体61中而制成控制器60,其组装在上述组装座47上。在盒体61后部设置有用来调速的转盘63,该转盘 63的一部分从盒体61的后部突出出来。另外,在盒体61的前表面上设置有左右一对卡钩 64,在控制器60组装到开关部件30上的状态下,该一对卡钩64与设置在基部31的卡止板 36上的一对卡止孔37卡合;嵌合突起65,其位于上述一对卡钩64之间并可插入嵌合孔38 中。还有,在盒体61的上表面突出设置有左右一对呈L形的卡止突起66,在控制器60组装到开关部件30上的状态下,该一对卡止突起66分别从外侧与设置在组装座47上的一对引导突起52卡止。另外,在盒体61的上表面的对应于开关部件30的插座端子49的位置上,沿着前后方向突出设置有作为插头端子的三个端子板67,其用来连接基板62和开关部件30。还有,在各端子板67的后部竖立设置有与该端子板67邻接的呈四边形的第一突起68,在端子板67和插座端子49处于连接状态时,所述第一突起68与凹部53嵌合,该凹部53位于开关部件30的连接部48的后表面一侧。各端子板67的根部形成有呈四边形的第二突起 69,在端子板67和插座端子49处于连接状态时,所述第二突起69与连接部48的下表面一侧的凹部讨嵌合。附图标记70表示控制器端子,其从盒体61的前表面的左侧向前突出。在控制器 60组装到开关部件30上的状态下,所述控制器端子70贯穿后插入部33A的通孔46。对具有上述结构的研磨机1,将开关部件30和控制器60组装在电机壳体2上时, 首先将控制器60组装到开关部件30上。即,如图5所示,对于开关部件30的组装座47,在使端子板67位于与其对应的各连接部48的后部位置的状态下,从后部将控制器60的盒体 61安放在各连接部48和支承突起51的上表面并继续向前滑动该控制器60可完成组装作业。这样,如图6所示,各端子板67从位于其前部的连接部48的后表面的狭缝50进入该连接部48内并与插座端子49插入连接。在该状态下,端子板67 —侧的第一突起68与连接部48的凹部53嵌合、第二突起69与凹部M嵌合,从而能够封堵住凹部53、54。
另外,在完成该插入连接的同时,盒体61的一对卡止突起66与组装座47的一对引导突起52卡止,而且一对卡钩64与卡止板36的一对卡止孔37卡合并将嵌合突起65插入嵌合孔38中。还有,控制器端子70贯穿后插入部33A的通孔46。因此可将控制器60组装到开关部件30上,它们之间呈电气连接状态。这样,将组装有控制器60的开关部件30再组装到收装有电机的电机壳体2中时, 如图7所示,在开关部件30的后插入部33的位置对准电机壳体2的引导凸缘10的状态下向前滑动该开关部件30。这样,如图8所示,电机壳体2的螺纹固定用突起14可贯穿开关部件30的通孔32并且穿过主体部39和控制器60之间,后插入部33分别插入各引导凸缘 10中,从而可以使各插头端子45和控制器端子70插入定子一侧的插座端子25中并与之连接。此时,设置在加强筋15上的小凸缘16位于开关40的前部位置,以此限制开关40 向脱离开关部件30方向上的移动。之后如图9所示,设置滑动操作杆17,由其连接开关40的操作杆41和滑动按钮 7,使电源线44与开关部件30连接并且组装后罩,向螺纹固定用突起14拧入未图示的螺钉而完成图ι所示的研磨机1的组装工作。在该状态下,控制器60的转盘63穿过设置在后罩8的后部的窗口 18而露出其一部分。这样,采用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研磨机1时,作为控制器60的组装面的上表面突出设置有端子板67,作为开关部件30的组装面的主体部39的下表面突出设置有连接部 48,其用来收装插座端子49并具有端子板67能进入的狭缝50。组装控制器60和开关部件30时,端子板67从狭缝50进入连接部48内并且与插座端子49插入连接。,在控制器60 的上表面上形成有第一、第二突起68、69,端子板67处于插入连接状态时,上述突起用来封堵连接部48上的狭缝50形成面,这时,可在组装于狭小空间内的开关部件30和控制器60 的端子间实现较好的防尘效果。因此本发明在的连接作业可以采用易于进行的插入连接方式,这样不仅能缩短组装作业时间,而且还会减低成本。尤其在本发明中,控制器60上设置有穿过开关部件30并与电机一侧电气连接的控制器端子70,开关部件30上设置有后插入部33A,组装该开关部件30与控制器60时,该后插入部33将控制器端子70定位于电机一侧的连接位置上。即使其间存在开关部件30, 本发明也可使控制器端子70精准且可靠地与电机一侧电气连接。另外,由于在电机壳体上2形成有小凸缘16,组装开关部件30时,小凸缘16与开关40的外表面抵接而防止开关40从开关部件30中松脱出来。所以在组装了开关部件30 的状态下,本发明可实现能防止开关40自动松脱出来的合理结构。还有,堵塞部为第一、第二突起68、69,它们与端子板67相邻设置并与下凹设置在狭缝50的形成面上的凹部5354嵌合时,所以本发明可采用设计变更内容较少的结构来实现端子间的防尘效果。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堵塞部而设置有两个突起并且使它们分别与设置于连接部后表面和下表面的凹部嵌合,但是若控制器上表面和连接部下表面之间的贴紧程度较高,也可去掉在上下方向上嵌合的突起和凹部。还有,开关部件和控制器之间的组装结构也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记载的结构,例如可对该组装结构进行适当的设计变更,或是颠倒开关部件主体部和控制器的上下位置,或将引导突起和卡止突起设计在相反的位置。另外,如图10所示,也可采用以下结构来代替在连接部后表面一侧使突起和凹部嵌合的结构在控制器60的盒体61的上表面设置在俯视时呈日文片假名“ 二 ”字形的堵塞部71,该堵塞部71由以下部件构成,即,后板72,其与端子板67的后端邻接,在与开关部件30连接的状态下,所述后板72与连接部48的后表面抵接;一对侧板73,它们从后板72 的两端向前连接设置,在与开关部件30连接的状态下,所述一对侧板72与连接部48的侧表面抵接。采用该变型实施例时,由于可以扩大封堵连接部48的后表面和左右侧表面的面积,所以能实现更好的防尘效果。另外,该变型实施例中虽原封不动地保留了端子板67上侧的第二突起69和凹部M进行嵌合的结构,但是也可去掉该嵌合结构而只用堵塞部71。还有,将控制器组装到开关部件上的组装方向也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向前后滑动的方向,其组装方向也可以是上下或左右方向。此时,只需根据组装方向的不同而改变堵塞部的结构即可。例如图11 13中表示沿上下方向组装控制器60和开关部件30的变型实施例,此时,对与设置在开关部件30的组装座47上的连接部48,只在下表面设置狭缝50而形成向下收装插座端子49的呈四边形的突起,在突出设置于控制器60上表面的端子板67周围设置呈四边形筒状的堵塞部74,在与开关部件30组装的状态下,该堵塞部74外嵌在连接部48上并覆盖其前后左右四个面。在该变型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在使控制器60的各堵塞部74正对开关部件30 的各连接部48的状态下,沿着上下方向将控制器60组装到开关部件30上时,如图13所示, 连接部48的周围被堵塞部74所覆盖,因此能实现更好的防尘效果。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或变型实施例中,在开关部件上设置插座端子,而在控制器上设置插头端子,也可以包含连接部或堵塞部而将两种端子设置在相反一侧。还有,虽使螺纹固定用突起贯穿开关部件和控制器之间,但是也可以去掉它而改变连接部或支承突起、引导突起的位置或大小。
权利要求
1.一种研磨机,在其收装有电机的筒状壳体的后部组装有开关部件,所述开关部件具有对上述电机进行通/断电而实现驱动的开关,在所述开关部件上组装有控制器,该控制器具有控制上述电机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上述开关部件和控制器的其中之一的组装面上突出设置有插头端子,另外一个的组装面上突出设置由能收装插座端子并且具有上述插头端子的进入口的连接部,组装上述开关部件和控制器时,从上述进入口进入上述连接部内的上述插头端子插入上述插座端子中并且与之连接,上述其中之一的组装面上形成有堵塞部,上述插头端子处于插入连接状态时,由该堵塞部至少封堵上述连接部的上述进入口的形成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器上设置有穿过上述开关部件并与上述电机一侧电气连接的控制器端子,上述开关部件上设置有定位部,组装该开关部件时,由该定位部将上述控制器端子定位于其与上述电机一侧相连接的连接位置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上述壳体上形成有防松脱部,组装上述开关部件时,该防松脱部与上述开关的外表面抵接而防止该开关从上述开关部件中松脱出来。
4.根据权利要求1 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上述堵塞部为突起并与上述插头端子相邻设置,该堵塞部与下凹设置在上述进入口的形成面上的凹部嵌合。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研磨机,即使空间较为狭小,也可在开关部件和控制器的端子间实现较好的防尘效果。研磨机的控制器(60)的上表面上突出设置有端子板(67),开关部件(30)的主体部39的下表面上突出设置有连接部(48),其用来收装插座端子(49)并且具有端子板(67)能进入的狭缝(50)。组装开关部件(30)和控制器(60)时,端子板(67)从狭缝(50)进入连接部(48)内并与插座端子(49)插入连接。端子板(67)呈插入连接状态时,在控制器(60)上表面形成有用来封堵连接部(48)的狭缝(50)形成面的第一、第二突起(68、69)。
文档编号B24B37/00GK102233543SQ201110117328
公开日2011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5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7日
发明者千菊仁志, 村松一夫 申请人:株式会社牧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