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锑氧粉的冷凝和收尘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7142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锑氧粉的冷凝和收尘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锑矿石冶炼领域,具体说是涉及一种用于锑氧粉火法冶炼的立式挥发炉的冷凝和收尘系统。
背景技术
锑氧粉主要是锑矿石通过在挥发焙烧设备中挥发焙烧后,利用Sb203易挥发的特性进行生产。目前,用于锑氧粉火法冶炼的挥发焙烧设备主要有赫氏炉、平炉、直井炉、回转窑、鼓风炉和旋涡炉等。现有的火法冶炼炉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气态锑氧粉(Sb203)先要经过表冷室冷却后,再用收尘室收集成锑氧粉,冷凝系统和收尘系统是独立分开的,不仅增加了设备和厂房的投入成本,而且收集的锑氧粉中含有一些固体颗粒杂质,使锑氧粉的回收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将冷凝系统和收尘系统相互结合,能提高锑氧粉(Sb203)回收率,降低冷凝负荷的冷凝和收尘系统。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锑氧粉的冷凝和收尘系统,包括炉体、烟道、水箱、表冷管、表冷室、收尘室,所述的表冷室与收尘室相连接,所述的炉体炉口上方连有半球形的集气罩,所述的烟道入口端与集气罩顶端的开口相连通,烟道出口端与烟尘沉降室相连通,所述的表冷管通过水箱冷却后与烟尘沉降室相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由于将表冷管与烟尘沉降室相连通,这样就可将冷凝系统和收尘系统相结合,实现分段冷却和多次对气态锑氧粉(Sb203)进行固气分离。一方面可通过水箱对表冷管进行分段预冷却,逐段降低气态锑氧粉(Sb203 )的温度,有效地降低冷凝负荷;另一方面从烟道中挥发出的气态锑氧粉(Sb203)先经过烟尘沉降室,沉降带出的固态颗粒物质,初次分离后的气态锑氧粉(Sb203)经过表冷管预冷却后,再次进入烟尘沉降室,进一步分离固态颗粒物质,这样就有效地分离了锑氧粉(Sb203)中的固态物质,提高了锑氧粉(Sb203)回收率。
以下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I-集气罩2-烟道3-烟尘沉降室 4-水箱 5-表冷管 6_烟尘沉降室7-水箱 8-表冷室 9-收尘室,10-炉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锑氧粉的冷凝和收尘系统,包括炉体10、烟道
2、水箱4和7、表冷管5、表冷室8和收尘室9,所述的表冷室8与收尘室9相连接,所述的炉体10炉口上方连有集气罩I,所述的烟道2入口端与集气罩I顶端的开口相连通,烟道2出口端与烟尘沉降室3相连通,所述的表冷管5通过水箱4和7冷却后与烟尘沉降室3和6相连通。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立式挥发炉中的锑氧化物、锑硫化物在高温下氧化或热分解而生成气态锑氧粉(Sb203),气态锑氧粉(Sb203)和固体颗粒物质经过集气罩I后,进入烟尘沉降室3,利用尘粒自身重力作用沉降来分离固态颗粒,气态锑氧粉(Sb203)进入表冷管5,经过水箱4和7预冷却后,再次进入烟尘沉降室6,再次分离气态锑氧粉(Sb203)中的固态颗粒物质,最后经表冷室8冷却至373-393k后,进入收尘室9收集为锑氧粉。·
权利要求1.一种锑氧粉的冷凝和收尘系统,包括炉体(10 )、烟道(2 )、水箱(4,7 )、表冷管(5 )、表冷室(8)和收尘室(9),所述的表冷室(8)与收尘室(9)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体炉口上方连有半球形的集气罩(1),所述的烟道(2)入口端与集气罩(I)顶端的开口相连通,烟道(2)出口端与烟尘沉降室(3)相连通,所述的表冷管(5)通过水箱(4,7)预冷却后与烟尘沉降室(3,6)相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锑氧粉的冷凝和收尘系统,包括烟道(2)、水箱(4,7)、表冷管(5)、表冷室(8)和收尘室(9),所述的表冷室(8)与收尘室(9)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体炉口上方连有半球形的集气罩(1),所述的烟道(2)入口端与集气罩(1)顶端的开口相连通,烟道(2)出口端与烟尘沉降室(3)相连通,所述的表冷管(5)通过水箱(4,7)预冷却后与烟尘沉降室(3,6)相连通。本实用新型将冷凝系统和收尘系统相结合,实现分段冷却和多次对气态锑氧粉(Sb2O3)进行固气分离,不仅降低了冷凝负荷,还提高了锑氧粉(Sb2O3)回收率。
文档编号C22B30/02GK202595234SQ20122013659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日
发明者万绍武, 张玉良, 谭大国 申请人:云南祥云中天锑业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