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导流板的取向硅钢高温热处理炉用钢卷支撑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310287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导流板的取向硅钢高温热处理炉用钢卷支撑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带导流板的取向硅钢高温热处理炉用钢卷支撑装置,属于取向硅钢高温热处理【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支撑板、导流板和吊耳;在支撑板的下表面沿圆心射线方向均匀布置导流板;在支撑板的侧部等间距设置三处吊耳。优点在于,本装置可改善硅钢卷热处理过程中的流场和温度场,进而提高钢卷的热处理质量;同时,吊耳采用插焊形式与导流板连接,确保其经多次热处理吊装安全。
【专利说明】一种带导流板的取向硅钢高温热处理炉用钢卷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取向硅钢高温热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导流板的取向硅钢高温热处理炉用钢卷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国内及国际上各类取向硅钢高温热处理炉均采用罩式炉和环形炉两种形式,罩式炉适合小批量生产,环形炉适合大批量连续生产。在这两种处理方式中取向硅钢卷均是采取立卷形式放置在耐火材料或金属材料制成的支撑板平面之上。取向硅钢卷放置在传统的支撑板平面上,卷的底部与支撑板密切接触,基本没有缝隙,这样的结构使得钢卷自身,特别是钢卷底部在热处理加热升温和冷却降温过程中形成温度梯度,导致钢卷出现底部凸出,俗称“大象脚”等热处理缺陷,严重影响取向硅钢的高温热处理质量。另外,传统的支撑板一般厚度只有20_左右,无法有效隔绝底部耐火材料由于蓄热能力不同而导致取向硅钢卷温度控制的滞后,同样也会产生钢卷底部变形等严重缺陷。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导流板的取向硅钢高温热处理炉用钢卷支撑装置。解决了取向硅钢钢卷在高温热处理过程中,受炉台结构及耐火材料的影响,造成钢卷各部位温度不均、板型成材率较低的问题。
[0004]本发明包括:支撑板1、导流板2和吊耳3。其中,在支撑板I的下表面沿圆心射线方向均匀布置导流板2,导流板2与支撑板I焊接连接,可确保炉气在热处理过程中形成循环,使钢卷底部和其它暴露在炉气中的部位一样得到充分、均匀的加热或冷却,减少和避免因钢卷温度不均匀而产生的各类缺陷,提高钢卷热处理质量;在支撑板I的侧部等间距设置三处吊耳3,吊耳3插入支撑板1,并与支撑板I焊接,可防止出现经过多周期热处理后吊耳3焊缝强度降低而造成的安全隐患。
[0005]其中,支撑板I为中空的圆形结构,厚度为40~200mm,上表面经加工处理光滑,可用于钢卷放置。
[0006]导流板2为扇形,在支撑板I上的分布角度为5~18° ;导流板2为一整片或分为2~4段;导流板2的厚度为20~100mm。
[0007]吊耳3为U型,插入支撑板I内的深度为50~100mm,可确保吊装安全,并使其能在多周期热处理后依然保持良好功能。
[0008]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具有良好的导流作用,可改善硅钢卷热处理过程中的流场和温度场,进而提高钢卷的热处理质量;2)结构稳定,不易变形,可以重复使用,完全适应硅钢卷热处理的生产和工艺制度;3)操作方便,特殊设计的吊耳,可以使吊装工作变得简单易行,同时具有很高的安全性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09]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其中,支撑板1、导流板2、吊耳3。
[0010]图2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0011]图3为本发明中吊耳3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图1~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0013]实施例1:
[0014]本发明包括:支撑板1、导流板2和吊耳3。其中,在支撑板I的下表面沿圆心射线方向均匀布置导流板2,导流板2与支撑板I焊接连接,可确保炉气在热处理过程中形成循环,使钢卷底部和其它暴露在炉气中的部位一样得到充分、均匀的加热或冷却,减少和避免因钢卷温度不均匀而产生的各类缺陷,提高钢卷热处理质量;在支撑板I的侧部等间距设置三处吊耳3,吊耳3插入支撑板1,并与支撑板I焊接,可防止出现经过多周期热处理后吊耳3焊缝强度降低而造成的安全隐患。
[0015]其中,支撑板1为中空的圆形结构,厚度为90mm,上表面经加工处理光滑,可用于钢卷放置。 [0016]导流板2为扇形,在支撑板I上的分布角度为10° ;导流板2为3段;导流板2的厚度为40mm。
[0017]吊耳3为U型,插入支撑板I内的深度为100mm,可确保吊装安全,并使其能在多周期热处理后依然保持良好功能。
【权利要求】
1.一种带导流板的取向硅钢高温热处理炉用钢卷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I)、导流板(2)和吊耳(3);其中,在支撑板(I)的下表面沿圆心射线方向均匀布置导流板(2),导流板(2)与支撑板(I)焊接连接,在支撑板(I)的侧部等间距设置三处吊耳(3),吊耳(3)插入支撑板(1),并与支撑板(I)焊接,防止吊耳(3)经过多周期热处理后,焊缝强度降低而造成的安全隐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板(I)为中空的圆形结构,厚度为40~200mm,上表面经加工处理光滑,用于钢卷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板(2)为扇形,在支撑板(I)上的分布角度为5~18° ;导流板(2)为一整片或分为2~4段;导流板(2)的厚度为20~1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吊耳(3)为U型,吊耳(3)插入支撑板(I)内的深度为50~100mm,确保吊装安全。
【文档编号】C21D9/54GK103805767SQ201410065596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5日
【发明者】侯俊达, 李春生, 余威, 苗为人, 陈迪安, 江波, 蹇军强, 于浩淼, 龚坚, 苗贺武, 肖辉明, 王惠家, 解长举, 李洪斌, 刘燕燕, 戚开民, 江京臣 申请人: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