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径用钻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0554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扩径用钻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主要涉及用于对在混凝土等建筑构架穿孔而得的预钻孔的一部分进行扩径的扩径用钻头。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扩径用钻头,公知有插入到在混凝土等建筑构架穿孔而得直线形状的预钻孔来使用,对预钻孔的最里部进行扩径的孔底钻(Undercut drill)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

该孔底钻装置具备:插入到预钻孔的中空圆筒状的筒体;位于预钻孔的开口缘部并经由轴承将筒体支承为能够自如旋转的抵接部件;在同一轴上自如滑动地卡合于筒体并与筒体一体旋转的轴;设置于筒体的前端侧并在外周面具有四个引导槽的圆锥台形状的锥形部;安装于轴的前端部并与各引导槽卡合的四个臂;交替地设置于四个臂的前端部外表面的两个切刃以及两个引导部。

切刃以及引导部在拉起轴的状态下位于筒体的内侧。若使插入到预钻孔的筒体以及轴一体旋转,使轴向下移动,则四个臂通过锥形部的引导槽边向下移动边向外侧打开。由此,切刃对预钻孔的内周面进行磨削,而在预钻孔的底部(最里部)形成有扩径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80243号公报

在上述的以往的孔底钻装置中,成为通过锥形部的外周面对具有切刃的臂进行引导的构造,因此不得不通过筒体对锥形部进行支承,从而存在构造变得极其复杂的问题。

另外,由于是使设置有切刃的臂边向下移动边通过引导槽向外侧打开,来对预钻孔的内周面进行磨削的构成,所以在所形成的扩径部的形状自然而然地产生制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的构造而能够使所形成的扩径部的形状具有自由度的扩径用钻头。

本发明的扩径用钻头用于插入到在建筑构架穿孔而得的预钻孔来使用,通过磨削对预钻孔的一部分进行扩径,上述扩径用钻头的特征在于,具备:切刃部,其具有用于对预钻孔的一部分进行磨削的多个独立切刃部;切刃保持部,其将多个独立切刃部保持为分别能够沿径向滑动;以及刀柄部,其对切刃保持部进行支承,多个独立切刃部沿周向有多个且沿轴向遍布多段地配设,各段的多个独立切刃部以基于伴随着旋转的离心力而相对于切刃保持部向径向外侧分别扩开的方式滑动。

根据该构成,若在插入到预钻孔的状态下使刀柄部旋转,则被切刃保持部保持的各段的多个独立切刃部分别受到离心力而向径向外侧滑动。即,与切刃保持部一同旋转的多个独立切刃部以通过离心力向径向外侧扩开的方式滑动,从而对预钻孔进行磨削而使其扩径。在该情况下,各独立切刃部是分别通过离心力移动的构成,因此能够使构造简化。另外,各段的多个独立切刃部分别通过离心力扩开,因此针对每段不同地设定移动行程,从而能够在轴向形成任意的形状的扩径部。即,能够使所形成的扩径部的形状具有自由度。

在该情况下,各段的多个独立切刃部优选每段的径向的移动行程不同。

根据该构成,通过适当地设定每段的移动行程,从而能够在预钻孔自如地形成大致圆锥台形状、大致倒圆锥台形状、大致变形缩径形状等的扩径部分。

在该情况下,每段的移动行程优选朝向前端依次变长。

根据该构成,能够在预钻孔形成朝向前端扩开的大致圆锥台形状的扩径部分。

另外,各段的多个独立切刃部优选每段的径向的移动行程相同。

根据该构成,能够在预钻孔形成大致圆筒状的扩径部。

在该情况下,切刃保持部优选形成为朝向前端扩开的形状。

根据该构成,能够在预钻孔形成朝向前端扩开的大致圆锥台形状的扩径部分。

另外,各独立切刃部优选在基端侧外周面具有对从形成于预钻孔的扩径部分的拔出进行引导的引导部。

在形成扩径部分后,在从预钻孔拔出切刃部(扩径用钻头)时,存在因扩径部分的形状不同而使通过离心力扩大的独立切刃部卡在扩径部分的担忧。

根据该构成,独立切刃部在基端侧外周面具有引导部,因此在拔出切刃部时,能够经由该引导部使独立切刃部向原来的位置移动。因此,不论形成的扩径部分的形状如何,均能够顺利地拔出扩径用钻头。

另外,切刃保持部优选在前端部具有以位于同一轴上的方式突出设置的尖塔部,尖塔部由超钢材料构成。

根据该构成,通过将尖塔部抵接于预钻孔的孔底并使其旋转,从而能够以预钻孔的孔底为基准,在规定的深度位置形成扩径部分。另外,尖塔部与孔底的中心点接触,因此在旋转时,能够尽量缩小与孔底的摩擦,并且能够尽量抑制切刃部的旋转偏移。另外,由超钢材料构成尖塔部,因此能够尽量抑制尖塔部的磨损。由此,能够始终在距预钻孔的孔底规定距离的位置形成扩径部分。

另一方面,优选切刃保持部具有将各段的多个独立切刃部保持为能够滑动的多个切刃开口部,各独立切刃部具有:包含剖面呈圆弧状的磨削部的切刃主体;对切刃主体进行支承并且以能够沿径向自如滑动的方式卡合于切刃开口部的肋部;以及设置于肋部并防止相对于切刃开口部脱落的防脱部。

根据该构成,通过离心力向径向外侧移动的独立切刃部凭借其肋部被切刃保持部的切刃开口部引导而滑动。在该情况下,各肋部以能够沿径向自如滑动的方式卡合于切刃开口部,因此包含磨削部的切刃主体向径向外侧平行地移动。由此,能够对预钻孔(的一部分)高效地进行磨削。另外,通过防脱部,能够简单地限制向径向外侧移动的切刃主体的移动端位置,即独立切刃部的移动行程。

另外,各段的多个独立切刃部优选由配设在180°点对称位置的两个独立切刃部构成。

根据该构成,能够不损坏切削性能,而简单且小型地构成切刃部周围。

另外,优选刀柄部具有:刀柄主体,其具有用于经由切刃保持部向切刃部供给冷却剂的刀柄内流路;以及冷却剂管,其与刀柄内流路连通,并且从刀柄主体的前端部延伸至切刃保持部的与最前端段的多个独立切刃部对应的位置。

根据该构成,通过冷却剂从冷却剂管的释放,能够经由切刃保持部从切刃部的前端侧(最前端段的多个独立切刃部)供给冷却剂,而对其进行冷却。从切刃部的前端侧被供给的冷却剂边对各段的独立切刃部进行冷却边朝向预钻孔的开口部流动,因此能够对切刃部高效地进行冷却。另外,在冷却剂为液体的情况下,受到离心力的冷却剂呈放射状飞散而按压各独立切刃部,从而促使其扩开。

附图说明

图1是包含实施方式的扩径用钻头的扩径装置的外观图。

图2(a)是包含第一实施方式的扩径用钻头的刀头部的构造图,(b)是其分解状态的构造图,(c)是使其旋转90°的分解状态的构造图。

图3是刀头部的切刃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刀头部的各段的独立切刃部的扩开状态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刀头部与由该刀头部形成的扩径部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刀头部与由该刀头部形成的扩径部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刀头部与由该刀头部形成的扩径部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刀头部与由该刀头部形成的扩径部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刀头部与由该刀头部形成的扩径部的剖面示意图。

图10(a)是包含第六实施方式的扩径用钻头的刀柄部以及刀头部的构造图,(b)是使刀柄部与刀头部分离的状态的构造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扩径用钻头进行说明。该扩径用钻头主要为了打入后施工锚栓(後施工アンカー)而对形成于混凝土等建筑构架的预钻孔的一部分进行扩径,而能够提高打入的后施工锚栓的拉拔强度。即,为了使打入预钻孔的后施工锚栓发挥理论上的楔形效应,该扩径用钻头在预钻孔的一部分形成扩径部。

图1是在预钻孔形成扩径部的扩径装置的外观图。如该图所示,扩径装置1具有手持的电动钻2、安装于电动钻2的冷却液附件3以及安装于冷却液附件3的扩径用钻头10。即,扩径用钻头10以能够自如装卸的方式安装于与构成动力源的电动钻2连接的冷却液附件3的旋转轴3a来使用。

在该旋转轴3a形成有冷却液的流路,另一方面,冷却液附件3连接有图外的冷却液供给装置,冷却液从该冷却液供给装置经由冷却液附件3被供给至扩径用钻头10的前端部。此外,在冷却液附件3组装有对冷却液的流路进行开闭的阀(省略图示),阀通过使扩径用钻头10与预钻孔H的孔底Ha抵接,而成为“开”,通过从孔底Ha离开,而成为“闭”。另外,预钻孔H通过振动钻头、电锤钻、取芯钻头等来穿孔。

扩径用钻头10具备在预钻孔H形成扩径部Hb的刀头部11以及在基端侧以能够自如装卸的方式安装于扩径装置1的旋转轴3a(冷却液附件3)并在前端侧将刀头部11支承于同一轴上的刀柄部12。在该情况下,刀头部11被单元化,通过螺纹接合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刀柄部12的前端部。另外,刀柄部12由对刀头部11进行支承的刀柄主体15以及安装于旋转轴3a的粗径的轴部16一体地形成。

轴部16在其小口具有由内螺纹形成的紧固部16a,该紧固部16a与由外螺纹形成的冷却液附件3的旋转轴3a旋合。另外,在刀柄部12(刀柄主体15)的前端部形成有供刀头部11旋合的前端外螺纹部15a。另外,在刀柄主体15以及轴部16的轴心部形成有冷却液用的刀柄内流路17。从冷却液附件3被供给的冷却液经由刀柄内流路17供给至刀头部11。

此外,上述的扩径装置1是使用冷却液的湿式的装置,也准备不使用冷却液的干式的装置。虽不特别地图示,但干式的扩径装置1在刀柄部12没有刀柄内流路17,扩径用钻头10直接连接于电动钻2。另外,其他干式的扩径装置1代替冷却液而被导入压缩空气、冷却气体。而且,被单元化的刀头部11在上述湿式以及干式的扩径用钻头10中被用作共通部件。

接下来,参照图2(a)以及(b)的放大图,对刀头部11详细地进行说明。如该图所示,刀头部11具备:具有用于对预钻孔H进行磨削的多个(在实施方式中为六个)独立切刃部22的切刃部21;以及将多个独立切刃部22保持为分别能够沿径向自如移动的切刃保持部23。另外,多个(六个)独立切刃部22沿周向配设多个(两个),且沿轴向遍布多段(三段)地配设。在该扩径用钻头10中,在将刀头部11插入到预钻孔H的状态下使扩径用钻头10旋转,通过离心力,使各段为两个并且三段合计六个独立切刃部22向径向外侧扩开,而对扩径部Hb进行磨削。

切刃部21具有位于刀柄部12侧的第一段的一对第一独立切刃部22A(参照图4(a))、第二段的一对第二独立切刃部22B(参照图4(b))以及位于前端侧的第三段的一对第三独立切刃部22C(参照图4(c))。另一方面,切刃保持部23具有对切刃部21进行保持的保持部主体25以及供保持部主体25旋合的刀柄部12侧的保持部承受件26。

保持部承受件26具有形成于基端侧的小径的第一内螺纹部31以及形成于前端侧的大径的第二内螺纹部32。在第一内螺纹部31旋合有刀柄部12(刀柄主体15)的前端部(前端外螺纹部15a),在第二内螺纹部32旋合有保持部主体25的基端部。另外,保持部承受件26的基端侧半部以较大地进行倒角的方式形成为锥形形状。此外,保持部承受件26也可以与刀柄部12形成为一体。

保持部主体25具有凸缘状的前端凸缘部41;与前端凸缘部41连接并对切刃部21进行保持的圆筒状的圆筒保持部42;以及与圆筒保持部42连接的圆筒螺纹部43。另外,保持部主体25具有设置于前端凸缘部41的中心部前端的尖塔部45;以及形成于圆筒保持部42以及圆筒螺纹部43的部分的多个(两个)狭缝部46(切刃开口部)。而且,构成切刃部21的六个独立切刃部22被保持为沿着保持部主体25的外周面。

前端凸缘部41的前端侧半部形成为锥形形状,在该部分的轴心部安装有尖塔部45。尖塔部45例如由超钢合金(超钢材料)构成,由前端圆锥部45a与同其连接的圆柱部45b一体地形成。另外,前端凸缘部41的锥形部分的锥角与前端圆锥部45a的锥角形成为相同的角度,前端圆锥部45a位于前端凸缘部41的锥形部分的延长线上。

前端凸缘部41在刀头部11中形成为最大直径,其直径形成为比预钻孔H稍小的直径(0.5mm左右)。实施方式的扩径用钻头10在使尖塔部45与预钻孔H的孔底Ha抵接的状态下旋转,而在预钻孔H的里部形成扩径部Hb。即,在形成扩径部Hb时,在使前端圆锥部45a与孔底Ha的中心抵接的状态下,使扩径用钻头10旋转。

由此,前端圆锥部45a(尖塔部45)与孔底Ha的中心点接触,在旋转时,能够尽量缩小与孔底Ha的摩擦。另外,尖塔部45由超钢合金构成,因此能够尽量抑制尖塔部45的磨损。另外,通过尖塔部45与大径的前端凸缘部41,能够尽量抑制刀头部11(切刃部21)的旋转偏移。因此,能够始终在距预钻孔H的孔底Ha规定的距离的位置形成扩径部Hb。此外,尖塔部45虽通过焊接、热压配合等安装于前端凸缘部41,但也可以安装为能够自如旋转。

圆筒螺纹部43在外周面形成有外螺纹,并且形成为与圆筒保持部42同径。另外,两个狭缝部46形成为从圆筒螺纹部43的基端朝向圆筒保持部42切入。该两个狭缝部46在圆筒保持部42以及圆筒螺纹部43的周向上形成于180°点对称位置。因此,保持于狭缝部46的各段的独立切刃部22也在周向上配设于180°点对称位置。另外,各段的独立切刃部22以从圆筒螺纹部43的基端,即小口滑动的方式安装于圆筒保持部42。

而且,在三段且各段为一对的独立切刃部22安装到圆筒保持部42的状态下,圆筒螺纹部43与保持部承受件26的第二内螺纹部32旋合。在该状态下,保持于圆筒保持部42的三段独立切刃部22成为在轴向上相互隔开微小的间隙地夹持于前端凸缘部41与保持部承受件26之间的状态。

在该情况下,位于上段的第一独立切刃部22A在沿径向移动时,存在卡在具有第二内螺纹部32的保持部承受件26的可能性。因此,在圆筒螺纹部43的内周部的保持部承受件26侧内置有隔离物34。隔离物34形成为圆筒状,在圆筒螺纹部43与第一独立切刃部22A的基端接触。即,隔离物34与第一独立切刃部22A的肋部52以及防脱部53(后述)接触,以使切刃主体51(后述)与圆筒螺纹部43不接触的方式构成微小的间隙。由此,能够顺利地进行基于离心力使独立切刃部22向径向的移动。

如图3以及图4所示,独立切刃部22具有设置为沿着切刃保持部23的外周面的切刃主体51、突出设置于切刃主体51的内侧的肋部52以及设置于肋部52的前端的宽幅形状的防脱部53(限制件)。切刃主体51具有大致1/4圆弧的剖面形状,在其外周部形成有磨削部55。另外,肋部52以能够沿径向自如滑动的方式卡合于上述的狭缝部46。即,切刃主体51位于保持部主体25(圆筒保持部42)的外侧,并且防脱部53位于内侧,在该状态下,肋部52以能够自如滑动的方式卡合于狭缝部46。而且,肋部52的长度成为独立切刃部22的移动行程。

因此,保持于保持部主体25的各段的一对独立切刃部22构成为能够基于通过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而向径向外侧扩开与移动行程对应的量。即,在扩开的初期状态下,切刃主体51的内表面与上述的圆筒保持部42的外周面接触,在扩开的结束状态下,防脱部53的外表面与圆筒保持部42的内周面接触(参照图4)。话虽如此,但实际的扩径部Hb的磨削优选在时间方面进行管理(10秒左右)。

如上述那样,实施方式的切刃部21由第一段的一对第一独立切刃部22A、第二段的一对第二独立切刃部22B以及第三段的一对第三独立切刃部22C构成。在该情况下,第一独立切刃部22A、第二独立切刃部22B以及第三独立切刃部22C形成为肋部52依次变长。即,形成为径向的移动行程按第一独立切刃部22A、第二独立切刃部22B、第三独立切刃部22C的顺序变长(参照图4)。由此,朝向孔底Ha,形成有呈阶梯形地扩开的形状(大致圆锥台形状)的扩径部Hb(参照图5)。

另外,在第一独立切刃部22A、第二独立切刃部22B以及第三独立切刃部22C的基端侧外周面形成有锥形形状的引导部56。第一独立切刃部22A的引导部56形成为较大,第二独立切刃部22B以及第三独立切刃部22C的引导部56形成为较小且为相同的形状。在形成扩径部Hb后,从预钻孔H拔出扩径用钻头10,但此时,通过引导部56,独立切刃部22返回原来的位置,从而扩径用钻头10能够顺利地被拔出。

切刃主体51由剖面呈圆弧状的金刚石的切刃构成。即,切刃主体51包含上述的引导部56,并在其外周部具有金刚石的磨削部55。由此,预钻孔H的内周面朝向外侧被磨削,而形成规定的尺寸的扩径部Hb。此外,为了对独立切刃部22作用较强的离心力,也可以在切刃主体51的内表面设置平衡锤等。

切刃主体51呈圆弧状,因此伴随着扩开进展,其实际磨削部位从圆弧状的周面整体移至中间部分(参照图4)。即,伴随着磨削进展,切刃主体51的摩擦阻力变小,因此能够使磨削顺利地进展。话虽如此,但也可以由曲率比相对于切刃保持部23的旋转中心的圆弧大的圆弧构成切刃主体51的圆弧状的外周部。另外,为了缩小磨削初期的磨削阻力,也优选切刃主体51的周向的前端侧(旋转方向的前端侧)形成为倒角形状。

接下来,参照图1以及图5,对基于扩径用钻头10的预钻孔H的扩径作业进行说明。在该扩径作业中,预先在成为对象的混凝土建筑构架A等形成预钻孔H。此外,在该情况下的混凝土建筑构架A除了混凝土制的外壁、内壁、板之外,还包含根基、梁等。

在扩径作业中,首先,将安装于扩径装置1的扩径用钻头10插入到预钻孔H,使其刀头部11的尖塔部45与预钻孔H的孔底Ha抵接。接着,驱动电动钻2而使扩径用钻头10旋转。若扩径用钻头10旋转,则在六个独立切刃部22作用有离心力,从而独立切刃部22向外侧扩开(参照图5)。由此,旋转的切刃主体51的磨削部55对预钻孔H的内表面进行磨削,而在预钻孔H的里部形成扩径部Hb。

在该情况下,形成为径向的移动行程按第一独立切刃部22A、第二独立切刃部22B、第三独立切刃部22C的顺序变长,因此形成有呈阶梯形地扩开的形状(大致圆锥台形状)的扩径部Hb。此外,在形成扩径部Hb的期间,供给冷却液,但冷却液除了对切刃部21进行冷却之外,还对预钻孔H进行清洗,并且从狭缝部46漏出而促进独立切刃部22的扩开。即,受到离心力的冷却液呈放射状飞散,按压独立切刃部22,并且附着于狭缝部46的冷却液作为润滑剂发挥功能,而促进独立切刃部22的扩开。

如上,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在切刃部21中,形成为径向的移动行程按第一独立切刃部22A、第二独立切刃部22B、第三独立切刃部22C的顺序变长,因此能够简单地形成大致圆锥台形状的扩径部Hb。另外,由于独立切刃部22为通过离心力扩开的构成,所以能够使装置构成简化。

此外,也可以为将圆筒保持部42与保持部承受件26形成为一体,在圆筒保持部42旋合有前端凸缘部41的构成。另外,各段的独立切刃部22也可以为三个以上,独立切刃部22的段数也可以为四段以上。

接下来,参照图6,针对第二实施方式的扩径用钻头10的主要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如该图所示,在该扩径用钻头10中,在刀头部11,各段的两个独立切刃部22形成为仿照所所形成的扩径部Hb的锥形形状的锥形形状。即,第一独立切刃部22A的切刃主体51形成为仿照扩径部Hb的上段部分的锥形形状的形状,第二独立切刃部22B的切刃主体51形成为仿照扩径部Hb的中断部分的锥形形状的形状,第三独立切刃部22C的切刃主体51形成为仿照扩径部Hb的下段部分的锥形形状的形状。

而且,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形成为径向的移动行程按第一独立切刃部22A、第二独立切刃部22B、第三独立切刃部22C的顺序变长。即,第一独立切刃部22A、第二独立切刃部22B以及第三独立切刃部22C形成为肋部52依次变长。

根据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扩径用钻头10,通过第一独立切刃部22A、第二独立切刃部22B以及第三独立切刃部22C的各自的磨削,作为整体,能够形成圆锥台形状的扩径部Hb。另外,独立切刃部22呈锥形形状,因此能够省略上述的引导部56。

接下来,参照图7,针对第三实施方式的扩径用钻头10的主要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如该图所示,在该扩径用钻头10中,在刀头部11,各段的两个独立切刃部22构成为每段的径向的移动行程相同。即,在第一独立切刃部22A、第二独立切刃部22B以及第三独立切刃部22C中,肋部52形成为相同的长度。

根据上述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扩径用钻头10,通过第一独立切刃部22A、第二独立切刃部22B以及第三独立切刃部22C的各自的磨削,作为整体,能够形成大致圆筒形状的扩径部Hb。

接下来,参照图8,针对第四实施方式的扩径用钻头10的主要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如该图所示,在该扩径用钻头10中,在刀头部11,切刃保持部23(圆筒保持部42)形成为朝向前端呈阶梯形地扩开的形状。另一方面,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地,在第一独立切刃部22A、第二独立切刃部22B以及第三独立切刃部22C中,肋部52形成为相同的长度。

根据上述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扩径用钻头10,通过第一独立切刃部22A、第二独立切刃部22B以及第三独立切刃部22C的各自的磨削,作为整体,能够形成大致圆锥台形状的扩径部Hb。

接下来,参照图9,针对第五实施方式的扩径用钻头10的主要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如该图所示,在该扩径用钻头10中,在刀头部11,切刃保持部23(圆筒保持部42)形成为朝向前端扩开的锥形形状。另外,各独立切刃部22具有仿照切刃保持部23的锥形角的锥形角的磨削部55。即,如第二实施方式那样,各段的两个独立切刃部22形成为仿照所形成的扩径部Hb的锥形形状的锥形形状。而且,在该情况下,在第一独立切刃部22A、第二独立切刃部22B以及第三独立切刃部22C中,肋部52也形成为相同的长度。

根据上述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扩径用钻头10,通过第一独立切刃部22A、第二独立切刃部22B以及第三独立切刃部22C的各自的磨削,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地,作为整体能够形成圆锥台形状的扩径部Hb。

接下来,参照图10,针对第六实施方式的扩径用钻头10的主要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如该图所示,在该扩径用钻头10中,在刀柄部12的前端设置有与刀柄内流路17连接的冷却液管18(冷却剂管)。即,第六实施方式的刀柄部12具备:具有刀柄内流路17的刀柄主体15;以及与刀柄内流路17连通并从刀柄主体15的前端部延伸至切刃保持部23的与第三独立切刃部22C对应的位置的冷却液管18。

在刀柄主体15的轴心形成有刀柄内流路17,刀柄内流路17的前端部的一部分被缩小为小径。而且,在该刀柄内流路17(刀柄主体15)前端部安装有冷却液管18。在该情况下,冷却液管18由不锈钢等形成,通过压入等将其基端部安装于刀柄主体15(刀柄内流路17)。此外,更加优选,准备内径与刀柄内流路17的前端部的直径相同的冷却液管18,以与冷却液管18的外径一致的方式对刀柄内流路17的前端部进行扩径,向该部分压入冷却液管18等。此外,虽不言而喻,但第六实施方式的独立切刃部22形成为肋部52缩短与冷却液管18的半径对应的量。

在上述的构成中,冷却液从冷却液管18的前端向切刃保持部23内被释放。从冷却液管18被释放的冷却液经由狭缝部46,按第三独立切刃部22C、第二独立切刃部22B以及第一独立切刃部22A的顺序朝向开口部在预钻孔H内流动。由此,冷却液在预钻孔H内顺利地流动,因此能够对各独立切刃部22高效地进行冷却。

此外,刀柄主体15与冷却液管18也可以形成为一体。另外,也可以在冷却液管18的周壁面适当地形成小孔。例如,也可以与第二独立切刃部22B以及第一独立切刃部22A对应地形成小孔,通过受到离心力的冷却液,促进各独立切刃部22的扩开。

附图标记说明

1…穿孔装置;2…电动钻;3…冷却液附件;10…扩径用钻头;11…刀头部;12…刀柄部;15…刀柄主体;17…刀柄内流路;18…冷却液管;21…切刃部;22…独立切刃部;22A…第一独立切刃部;22B…第二独立切刃部;22C…第三独立切刃部;23…切刃保持部;25…保持部主体;26…保持部承受件;41…前端凸缘部;42…圆筒保持部;43…圆筒螺纹部;45…尖塔部;46…狭缝部;51…切刃主体;52…肋部;53…防脱部;55…磨削部;56…引导部;A…混凝土建筑构架;H…预钻孔;Ha…孔底;Hb…扩径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