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工具、研磨工具以及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82878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旋转工具、研磨工具以及加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对形成于工件的孔的内周面进行加工的旋转工具以及构成旋转工具的研磨工具。此外,涉及采用旋转工具对形成于工件的孔的内周面进行加工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当插入形成于工件的孔以对该孔的内周面进行研磨加工或对与该孔交叉的孔的边缘进行飞边去除加工时,采用在前端具有磨体的旋转工具。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旋转工具,该旋转工具具有:多根线状磨体;将这多根线状磨体的后端部分捆绑成束的磨体支架;以及从磨体支架呈同轴地朝后方延伸的柄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7-7595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对形成于工件的孔的底面进行研磨加工时,为了使磨体的前端与底面接触,旋转工具需要具有长度与孔的深度尺寸对应的柄部。但是,若柄部变长,则驱动安装于机床的旋转工具旋转时,离心力容易导致旋转工具的前侧大致振动。在此,若旋转工具振动,则由磨体和磨体支架构成的研磨工具的位置会不稳定,因此,加工精度会下降。此外,还存在因振动的研磨工具与工件接触而导致损伤工件的可能性。此外,还存在因振动而导致柄部折弯和破损的可能性。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旋转工具,当对形成于工件的孔的内周面进行加工时,该旋转工具能抑制离心力引起的振动。此外,在于提供一种构成上述这样的旋转工具的研磨工具。此外,还在于提出一个加工方法,该加工方法能一边抑制旋转工具的振动一边对形成于工件的孔的内周面进行加工。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旋转工具插入形成在工件上的规定深度的孔中以对内周面进行加工,其特征在于,旋转工具包括:工具主体;以及分隔件,所述分隔件使所述工具主体的旋转中心轴线与所述孔的周壁面之间保持规定间隔,所述工具主体包括磨体、磨体支架以及柄部,其中,所述磨体支架对所述磨体的后端部分进行保持,所述柄部从所述磨体支架朝后方呈同轴地延伸。

根据本发明,当对形成于工件的孔的内周面进行加工时,分隔件使旋转工具的旋转中心轴线与孔的周壁面之间保持规定的间隔。藉此,工具主体的接触范围被限制,因此,能抑制加工精度的下降。此外,能抑制工具主体的振动,因此,能防止因磨体支架或柄部与工件接触而导致工件产生损伤。此外,能防止因振动而导致的柄部的折弯或破损。

在本发明中,所述分隔件也可一体形成于所述工具主体,或能拆装地安装于所述工具主体。藉此,在因使工具主体旋转而产生振动的情况下,分隔件会与孔的周壁面接触,从而能对工具主体的振动的范围进行限制。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分隔件以能沿所述旋转中心轴线方向移动的状态安装于所述工具主体。藉此,当分隔件与孔的周壁面接触时,分隔件独立于工具主体进行运动,因此,能抑制工具主体的沿前后方向的移动被阻碍的情况。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分隔件以能绕所述旋转中心轴线旋转的状态安装于所述工具主体。藉此,当分隔件与孔的周壁面接触时,分隔件独立于工具主体进行运动,因此,能抑制工具主体的旋转被阻碍的情况。

在本发明中,可采用以下结构:所述分隔件具有固定于所述孔的周壁面的固定部,所述工具主体以能自由旋转的状态贯通所述分隔件。即,分隔件也可以不安装于工具主体。在这种情况下,例如,能使具有中心孔的分隔件插入工件的孔中而固定于周壁面,然后,使工具主体贯通分隔件的中心孔进行旋转,从而对孔的内周面进行加工。

在本发明中,可采用以下结构:所述分隔件能以所述轴线为中心在半径方向上收缩。藉此,在对具有不同内径尺寸的多个孔的内周面连续地进行加工的情况下,通过对应孔的直径使分隔件收缩来插入孔中,能使工具主体的旋转中心轴与孔的周壁面保持规定的间隔。因此,能使分隔件对应加工对象的孔的内径尺寸来降低更换次数。

在本发明中,可采用以下结构:所述分隔件的外径尺寸沿所述轴线从所述磨体侧朝所述柄部侧连续地或逐级地逐渐增加。藉此,在对具有不同内径尺寸的多个孔的内周面连续地进行加工的情况下,通过使分隔件局部插入孔中,能使工具主体的旋转中心轴与孔的周壁面保持规定的间隔。因此,能使分隔件对应加工对象的孔的内径尺寸来降低更换次数。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分隔件包括配置于在所述旋转中心轴线方向上分离的位置处的多个分隔件。藉此,在利用具有长柄部的工具主体对深孔的内周面进行加工等情况下,能利用多个分隔件使工具主体的旋转中心轴与孔的周壁面保持规定的间隔,从而抑制工具主体的振动。

在本发明中,可采用以下结构:所述工具主体具有在所述旋转中心轴线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藉此,即便是在因朝孔中插入分隔件而导致孔的开口形成被阻塞的状态的情况下,也能经由贯通孔朝孔内供给切削油或空气,从而能进行加工部分的冷却等。

在本发明中,可采用以下结构:所述磨体支架包括:支架主体部,所述支架主体部呈环状,且对所述磨体的后端部分进行保持;棒状部,所述棒状部贯通所述支架主体部,且以所述支架主体部能沿所述旋转中心轴线方向滑动的方式对所述支架主体部进行支承;以及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将所述支架主体部固定于所述棒状部,所述柄部从所述棒状部朝后方延伸。藉此,通过将支架主体部沿旋转中心轴线方向滑动而固定于棒状部,能使磨体的前端对应磨体的深度配置于期望的位置处。此外,即便是在磨体因加工动作而损耗的情况下,也能通过使支架主体部朝前方滑动来使磨体的前端配置于所期望的位置处。此外,在磨体损耗的情况下,只要从棒状部拔出支架主体部,将支架主体部侧更换成新的即可,棒状部能被再利用。

在本发明中,优选包括多个线状磨体作为所述磨体,所述磨体支架将多个所述线状磨体的后端部分捆绑保持。只要是工具主体具有多个线状磨体的刷状磨石,就能高精度地实施孔的底面的研磨、底面与周壁面之间的角部分的研磨以及与该孔交叉的孔的边缘的飞边去除等加工。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磨体支架和所述磨体构成研磨工具,所述研磨工具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将所述柄部能拆装地连接于所述磨体支架。藉此,准备长度尺寸不同的多个柄部,通过使对应孔的深度的柄部连接于研磨工具,能对深度尺寸不同的多个孔的内周面进行加工。此外,在磨体损耗的情况下,能将研磨工具更换成新的。

其次,本发明可以是上述旋转工具的研磨工具。

本法明的研磨工具包括与柄部之间的连接部,能使柄部能拆装地进行连接,因此,能对应孔的深度更换柄部。

此外,本发明的加工方法利用旋转工具对形成于工件的规定深度的孔的内周面进行加工,所述旋转工具具有磨体、磨体支架和柄部,其中,所述磨体支架对所述磨体的后端部分进行保持,所述柄部从所述磨体支架朝后方呈同轴地延伸,其特征在于,朝所述孔插入分隔件,在利用所述分隔件使所述工具主体的旋转中心轴线与所述孔的周壁面之间保持规定间隔的状态下使所述旋转工具旋转。

根据本发明,当对形成于工件的孔的内周面进行加工时,可利用分隔件使旋转工具的旋转中心轴线与孔的周壁面之间保持规定的间隔。藉此,能抑制工具主体的振动,因此,能抑制加工精度下降。此外,能抑制工具主体的振动,因此,能防止因磨体支架或柄部与工件接触而导致工件产生损伤。此外,能防止因振动而导致的柄部的折弯或破损。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旋转工具的立体图以及剖视图。

图2是图1的旋转工具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的旋转工具的加工方法的说明图。

图4是实施例2的旋转工具的立体图以及剖视图。

图5是实施例3的旋转工具的立体图以及环状构件的立体图。

图6是图5的旋转工具的加工方法的说明图。

图7是实施例4的旋转工具的立体图以及环状构件的立体图。

图8是图7的旋转工具的加工方法的说明图。

图9是实施例5的旋转工具的立体图以及剖视图。

图10是图9的旋转工具的加工方法的说明图。

图11是实施例6的旋转工具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1的旋转工具的剖视图。

图13是图11的旋转工具的加工方法的说明图。

图14是实施例7的旋转工具的立体图以及剖视图。

图15是图14的旋转工具的分解立体图。

图16是实施例8的旋转工具的立体图以及剖视图。

图17是图16的旋转工具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应用了本发明的旋转工具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图1(a)是本例的旋转工具的立体图,图1(b)是本例的旋转工具的包含轴线的剖视图。图2是图1的旋转工具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本例的旋转工具1的孔的内周面的加工方法的说明图。本例的旋转工具1安装于加工中心等机床或手动的旋转机床,以对形成于工件的孔的内周面进行研磨加工或对与所述孔交叉的孔的边缘进行飞边去除加工。如图1(a)所示,旋转工具1具有:研磨工具2及柄部3,所述研磨工具2及柄部3在轴线L方向上呈同轴连接;以及檐部4。研磨工具2和柄部3构成工具主体5,檐部4设于工具主体5的轴线L(旋转中心轴线)方向的中途。檐部4是朝外周侧突出的部位,在本例中,檐部4是由与工具主体5分体的环状构件(分隔件)8构成的。在以下叙述中,以研磨工具2侧作为前方,以柄部3侧作为后方,对旋转工具1进行说明。

研磨工具2具有:多根线状磨体(磨体)6;以及对这多根线状磨体6的后端部分进行保持的磨体支架7。在本例中,檐部4是环状构件8,且呈同轴地安装于磨体支架7。

线状磨体6通过使环氧树脂或硅树脂等粘合树脂浸渗至氧化铝纤维丝等无机长纤维的集合体并固化而形成为线状。通过保持于磨体支架7而形成为刷状。另外,作为保持于磨体支架7的线状磨体,也可以采用尼龙、磨粒尼龙、磨粒橡胶、由不锈钢或黄铜等构成的金属丝等。此外,还能采用环状的磨石来替换线状磨体。作为磨石,例如有含磨粒的橡胶磨石。

磨体支架7是金属制的,且其外形呈圆柱状。如图1(b)所示,磨体支架7在前侧部分具有保持线状磨体6的磨体保持部11。此外,如图2所示,磨体支架7在其后端部分具有工具侧螺纹部12。工具侧螺纹部12是用于对柄部3进行连接的研磨工具2侧的连接部。工具侧螺纹部12呈圆柱状,且其外周面形成有阳螺纹。工具侧螺纹部12与磨体保持部11之间设有用于安装环状构件8的安装部13。安装部13的外径尺寸比磨体保持部11的外径尺寸要短,且工具侧螺纹部12的外径尺寸比安装部13的外径尺寸要短。因此,磨体保持部11与安装部13之间形成有具有朝后方的第一环状端面的第一台阶部(第一移动限制部)14,且安装部13与工具侧螺纹部12之间形成有具有朝后方的第二环状端面的第二台阶部15。另外,磨体支架7也可以是树脂制的。

如图1(b)所示,在磨体支架7的前端面,即,在磨体保持部11的前端面,形成有在中央沿轴线L方向凹陷的圆形的磨体保持凹部16。在磨体保持凹部16中,多根线状磨体6的后端部分以成束的状态插入后,用粘接剂固定。在磨体保持部11的外周面部分,设有在夹着轴线L的两侧从外周侧切去而形成的一对缺口部17。一对缺口部17具有互相与轴线L平行的缺口面。此外,磨体支架7具有支架贯通孔18,该支架贯通孔18将工具侧螺纹部12、安装部13以及磨体保持部11沿轴线L方向贯通。支架贯通孔18的前端开口形成于磨体保持凹部16的底面。磨体保持部11的前端部分以及线状磨体6的与磨体保持部11相邻的部分被热收缩管19覆盖。

环状构件8是树脂制的。环状构件8以在其中心孔8a中插入安装部13的状态保持于磨体支架7。环状构件8的中心孔8a的内径尺寸比安装部13的外径尺寸要长,且比磨体保持部11的外径尺寸要短。此外,环状构件8的轴线L方向的长度尺寸比安装部13的轴线L方向的长度尺寸要短。因此,环状构件8在安装于安装部13的状态下能相对于磨体支架7相对旋转。此外,环状构件8在安装于安装部13的状态下能相对于安装部13沿轴线L方向移动。环状构件8也可以是橡胶制或金属制的。

在环状构件8的前端面的外周缘部分形成有朝后方朝外周侧扩大的第一锥面8b。在环状构件8的后端面的外周缘部分形成有朝前方朝外周侧扩大的第二锥面8c。环状构件8具有关于在其轴线L方向的中央处与轴线L正交的假想平面呈面对称的形状。

柄部3是金属制的,且其外形呈圆柱状。柄部3的外径尺寸与磨体支架7的磨体保持部11的外径尺寸相同。在柄部3的前侧的外周面部分,设有在夹着轴线L的两侧从外周侧切去而形成的一对缺口部21。一对缺口部21具有互相与轴线L平行的缺口面。

如图1(b)所示,在柄部3的前端面的中央处形成有沿轴线L方向凹陷的圆形的连接凹部22。在包围连接凹部22的环状壁23的内周面形成有与工具侧螺纹部12螺合的阴螺纹。连接凹部22是用于对柄部3与研磨工具2进行连接的柄部3侧的连接部,其与研磨工具2的工具侧螺纹部12一起构成研磨工具2与柄部的连接部24。此外,柄部3具有沿轴线L方向贯通的柄部贯通孔25。柄部贯通孔25的前端开口形成于连接凹部22的底面。柄部3也可以是碳纤维增强塑料制的。

(旋转工具的组装)

组装旋转工具1时,准备具有与设于工件W的加工对象的孔H(参照图3)的深度尺寸对应的长度尺寸的柄部3。此外,准备具有与加工对象的孔H的内径尺寸对应的外径尺寸的环状构件8。环状构件8的外径尺寸优选设定成使环状构件8的外周面与孔H的周壁面嵌合或与周壁面隔着稍许间隔相对的尺寸。

接下来,将磨体支架7的后端侧插入环状构件8的中心孔8a,以形成环状构件8保持于安装部13的状态。之后,将研磨工具2的工具侧螺纹部12拧入柄部3的连接凹部22,以使连接凹部22的环状壁23的前端面抵接至安装部13与工具侧螺纹部12之间的第二台阶部15。在此,通过使连接凹部22的环状壁23的前端面抵接于第二台阶部15,能通过间隙配合公差来防止柄部3与磨体支架7的轴错位。将工具侧螺纹部12拧入连接凹部22是通过在形成于磨体支架7的缺口部17以及形成于柄部3的缺口部21卡定扳手等工具而进行的。

若磨体支架7与柄部3连接而构成工具主体5,则环状构件8以其轴线L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在安装部13的范围内的状态安装于磨体支架7。即,在环状构件8向前方移动的情况下,由于环状构件8和安装部13与磨体保持部11之间的第一台阶部14(第一移动限制部)之间的抵接,环状构件8的朝前方的移动被限制;在环状构件8朝后方移动的情况下,由于环状构件8与柄部3的环状壁23的前端面23a(第二移动限制部)之间的抵接,环状构件8的朝后方的移动被限制。此外,若磨体支架7与柄部3连接,则柄部3的柄部贯通孔25与磨体支架7的支架贯通孔18连通。

(加工动作)

当对形成于工件W的孔H的内周面进行研磨加工时,如图3所示,使工具主体5的柄部3经由工具支架26等连接于机床的旋转头。然后,使研磨工具2以及环状构件8形成插入孔H的状态。将环状构件8插入孔H能通过将其第一锥面8b作为引导面来进行。

而后,驱动工具主体5旋转,以利用线状磨体6对孔H的内周面进行研磨。在此,若为了对孔H的内周面的靠近底面的部分进行研磨而使柄部3变长,则会在驱动工具主体5时因离心力而导致工具主体5的前侧发生大幅度振动。像这样的工具主体5的振动会使研磨工具2的位置不稳定,因此,会导致加工精度的降低。此外,若发生这样的振动,则存在磨体支架7或柄部3与工件W接触而使工件W产生损伤的可能性。而且,有时会因振动而导致柄部3发生折弯或破损。

针对上述情况,在本例中,加工时环状构件8插入孔H,因此,环状构件8使工具主体5的轴线L与孔H的周壁面保持规定的间隔,可限制工具主体5的振动范围。即,在因使工具主体5旋转而在工具主体5的前侧发生振动的情况下,环状构件8与孔H的周壁面接触,从而对其振动的范围进行限制。其结果是,研磨工具2的振动被抑制,因此,研磨工具2的位置稳定,并且能抑制加工精度的降低。此外,由于工具主体5的振动被抑制,因此能防止磨体支架7或柄部3与工件W接触而使工件W产生损伤。而且,还能防止因振动而导致的柄部3的折弯或破损。

此外,在本例中,环状构件8以能沿轴线L方向移动且能绕轴线L旋转的状态安装于磨体支架7。藉此,当环状构件8与孔H的周壁面接触时,环状构件8独立于磨体支架7进行动作,因此,能对研磨工具2的旋转被阻碍的情况进行抑制。即,环状构件8起到在孔H内支承磨体支架7的滑动轴承的功能,对工具主体5的振动进行抑制。此外,环状构件8独立于磨体支架7进行动作,因此,当环状构件8与孔H的周壁面接触时,能对工具主体5沿轴线L方向的移动被阻碍这样的情况进行抑制。

此外,在本例中,环状构件8的轴线L方向的移动范围被限制,因此,即便环状构件8设定为能相对于磨体支架7沿轴线L方向移动,也能防止环状构件8在加工动作中朝线状磨体6侧移动而与线状磨体6干涉。此外,能防止环状构件8在加工动作中朝柄部3侧移动而从孔H中脱落的情况。

此外,在本例中,研磨工具2与柄部3是用螺纹连接的,因此,装拆很容易。因此,在因反复进行研磨加工而导致线状磨体6损耗等情况下,容易将研磨工具2更换为新的。

此外,在本例中,柄部3的柄部贯通孔25与磨体支架7的支架贯通孔18连通着,因此,即便是在加工时因构件插入孔H而导致孔H的开口阻塞的状态下,也能经由柄部贯通孔25及支架贯通孔18朝孔H内供给切削油或空气。

(实施例1的变形例)

在上述例子中,在柄部3侧形成具有阴螺纹的连接凹部22,在磨体支架7侧形成与阴螺纹螺合的工具侧螺纹部12,但也可以在磨体支架7侧形成具有阴螺纹的连接凹部,在柄部3侧形成与阴螺纹螺合的螺纹部。

此外,在磨体支架7侧形成具有阴螺纹的连接凹部且在柄部3侧形成与阴螺纹螺合的螺纹部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在柄部3侧设置小径的安装部而将环状构件8保持在柄部3侧的结构。

(实施例2)

图4(a)是本例的旋转工具的立体图,图4(b)是本例旋转工具的包含轴线的剖视图。本例的旋转工具1A中,连接磨体支架7和柄部3的连接部24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旋转工具1不同。此外,本例的旋转工具1A在以下两点上与实施例1的旋转工具1不同:(1)没有设置缺口部17及缺口部21;(2)没有设置柄部贯通孔25及支架贯通孔18。另外,本例的旋转工具1A的除了上述结构以外的结构与旋转工具1相同。因此,对应的结构采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如图4(b)所示,磨体支架7在安装部13的后侧部分具有外径尺寸比安装部13要短的圆柱状的小径部(插入部)31。小径部31是用于对柄部3进行连接的研磨工具2侧的连接部。在柄部3的前端面的中央部分形成有沿轴线L方向凹陷的圆形的连接凹部22。连接凹部22是用于对柄部3与研磨工具2进行连接的柄部3侧的连接部,其呈能与小径筒部嵌合的形状。在包围连接凹部22的环状壁23处,形成有沿与轴线L正交的方向贯通该环状壁23的两个螺纹孔32。两个螺纹孔32以分离90°的方式设于轴线L周围。各螺纹孔32从外周侧拧入有连接螺钉33。另外,两个螺纹孔32的分离角度不限定为90°,例如也可以分离120°。但是,若分离角度设为180°则容易发生松动,因此,优选避开180°。

当组装旋转工具1A时,将研磨工具2的小径部31插入柄部3的连接凹部22。接下来,从环状壁23的外侧朝各螺纹孔32拧入各连接螺钉33。然后,通过该连接螺钉33的前端与小径部31抵接,将磨体支架7与柄部3固定。

根据本例,能获得与上述例子的旋转工具1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根据本例,能使研磨工具2的与柄部3之间的连接部24的结构变得简易,因此,能抑制作为消耗品的研磨工具2的制造成本。

此外,在利用设于柄部3和磨体支架7中的一方的螺纹孔32和设于另一方的螺纹部将柄部3与磨体支架7连接的情况下,会因工具主体5的旋转驱动方向而导致柄部3与磨体支架7的连接被松开,但若采用连接螺钉33连接柄部3与磨体支架7,则能避免这样的松动。

(实施例2的变形例)

另外,在本例的旋转工具1A中,也能与上述旋转工具1相同地采用以下结构:磨体支架7具有支架贯通孔18,柄部3具有柄部贯通孔25,当磨体支架7与柄部3连接时,支架贯通孔18与柄部贯通孔25连接。

此外,在上述例子中,磨体支架7具有小径部(插入部)31,柄部3的前端面具有连接凹部22,但也能采用以下结构:磨体支架7的后端面具有带螺纹孔的连接凹部,柄部3的前侧部分具有小径部(插入部),利用拧入螺纹孔的螺钉使磨体支架7与柄部3连接。

(实施例3)

图5(a)是本例的旋转工具的立体图,图5(b)是环状构件的立体图。本例的旋转工具1B的构成檐部4的环状构件41的形状与实施例1的旋转工具1不同。另外,除了环状构件41以外,本例的旋转工具1B与实施例1的旋转工具1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对应的结构采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环状构件41包括:环状部42,该环状部42的中心孔8a处插入有安装部13;以及多枚板状的延设部43,该延设部43从环状部42朝后方向外周侧呈散射状延伸。环状部42的环状前端面的外周缘部分设有朝后方向外周侧倾斜的锥面42a。在本例中,设有4枚延设部43。各延设部43的外周侧的面形成为锥面。因而,环状构件41的外径尺寸朝后方连续地逐渐增加。此外,各延设部43的后端位于比环状部42的后端靠后方的位置处。在此,环状构件41是由树脂构成的一体成形品,延设部43能弹性地朝面向环状部42的内周侧挠曲。即,环状构件41能以轴线L为中心在半径方向上收缩。

环状构件41以能绕轴线L旋转的状态且以沿轴线L方向的前后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被磨体支架7保持。即,环状构件41的朝前方的移动因环状部42与安装部13、第一台阶部14抵接而被限制,环状构件41的朝后方的移动因环状部42与柄部3的环状壁23的前端面23a抵接而被限制。

(加工方法)

图6是本例的旋转工具1B的加工方法的说明图。在本例中,当将环状构件41插入加工对象的孔H中时,使延设部43抵接于孔H的周壁面,一边对应孔H的内径尺寸使延设部43朝内周侧挠曲一边插入。因此,能一边通过环状构件41使研磨工具2的位置稳定,一边将研磨工具2朝孔H内引导。此外,在本例中,设为环状构件41的延设部43抵接于孔H的周壁面的状态。若环状构件41与孔H的周壁面抵接,则环状构件41可使工具主体5的轴线L与孔H的周壁面保持规定的间隔。

而后,驱动工具主体5旋转而利用线状磨体6对孔H的内周面进行研磨。在此,环状构件41起到在孔H内支承磨体支架7的滑动轴承的功能。因此,工具主体5的振动被限制。

此外,在本例中,延设部43对应孔H的内径尺寸朝内周侧挠曲,因此,在对具有不同内径尺寸的多个孔H的内周面连续地进行加工的情况下,能使环状构件41对应孔H的内径尺寸,从而减少更换次数。

另外,在本例的旋转工具1B中,能将研磨工具2与柄部3的连接部24的结构设为像与实施例2中的研磨工具2与柄部3的连接部24那样采用连接螺钉33的结构。

(实施例4)

图7(a)是本例的旋转工具的立体图,图7(b)是环状构件的立体图。本例的旋转工具1C的构成檐部4的环状构件51的形状与实施例1的旋转工具1不同。另外,除了环状构件51以外,本例的旋转工具1C具有与实施例1的旋转工具1相同的结构。因此,对应的结构采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环状构件51具有:第一环状部52,在该第一环状部52的中心孔52中插入安装部13;第二环状部53,该第二环状部53配置在第一环状部52后方的沿轴线L方向与第一环状部52分离的位置处,且在该第二环状部53的中心孔53a中插入柄部3;以及多根线状连接部54,该线状连接部54连接第一环状部52与第二环状部53。第一环状部52与第二环状部53呈同轴地配置,第二环状部53的内径尺寸比第一环状部52的内径尺寸要长。

多根线状连接部54以呈包围轴线L的环状配置。各线状连接部54具有:前侧部分54a,该前侧部分54a从第一环状部52朝后方向外周侧延伸;以及后侧部分54b,该后侧部分54b从前侧部分54a的后端朝后方向内周侧延伸而与第二环状部53连接。在此,环状构件51是由树脂构成的一体成形品,且各线状连接部54能弹性地朝内周侧挠曲。即,环状构件51能以轴线L为中心在半径方向上收缩。另外,环状构件51也可以是金属制的。

第一环状部52以第一环状部52的沿轴线L方向的前后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安装于安装部13。即,环状构件51的朝前方的移动因安装部13与磨体保持部11之间的第一台阶部14与第一环状部52抵接而被限制,环状构件51的朝后方的移动因第一环状部52与柄部3的环状壁23的前端面23a抵接而被限制。

在此,第二环状部53具有比柄部3的外形尺寸要长的内径尺寸。因此,第二环状部53以能与第一环状部52一体地绕轴线L旋转的状态保持于柄部3。此外,第二环状部53能相对于柄部3沿轴线L方向移动,并且能在线状连接部54挠曲的范围内使与第一环状部52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

(加工方法)

图8是本例的旋转工具1C的加工方法的说明图。在本例中,当将环状构件51插入加工孔H中时,使各线状连接部54抵接于孔H的周壁面,一边对应孔H的内径尺寸使各线状连接部54朝内周侧挠曲一边插入。将环状构件51插入孔H能通过将其前侧部分54a作为引导面来进行。因此,研磨工具2以研磨工具2的位置稳定的状态进入孔H内。此外,在本例中,线状连接部54形成环状构件51的固定于孔H的周壁面的固定部。即,若线状连接部54形成抵接于孔H的周壁面的状态,则作用于线状连接部54的反作用力可使环状构件51固定于孔H。若环状构件51固定于孔H,则环状构件51可使工具主体5的轴线L与孔H的周壁面保持规定的间隔。

而后,驱动工具主体5旋转而利用线状磨体6对孔H的内周面进行研磨。在此,环状构件51起到在孔H内支承磨体支架7的滑动轴承的功能,对工具主体5的振动进行抑制。因此,在本例中,也能得到与实施例1相同的作用效果。

此外,在本例中,线状连接部54可对应孔H的内径尺寸朝内周侧挠曲,因此,在对具有不同内径尺寸的多个孔H的内周面连续地进行加工的情况下,能使环状构件51对应孔H的内径尺寸,从而减少更换次数。此外,在本例中,各线状连接部54呈线状且柔软地挠曲,因此,能在孔H内使工具主体5倾斜。因此,即便在孔H具有底部扩大形状的情况下,也能对该底部扩大形状的部分进行加工。

另外,在本例的旋转工具1C中,能将研磨工具2与柄部3的连接部24的结构设为像实施例2中的研磨工具2与柄部3的连接部24那样采用连接螺钉33的结构。

(实施例5)

图9(a)是本例的旋转工具的立体图,图9(b)是本例的旋转工具的包含轴线L的剖视图。在本例的旋转工具1D中,檐部4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旋转工具1不同。另外,除了环状构件61以外,本例的旋转工具1D具有与实施例1的旋转工具1相同的结构。因此,对应的结构采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如图9(a)所示,檐部4具有从前方朝后方按这样的顺序排列的第一至第六环状构件61至66。各环状构件61至66每一个都呈圆环状。此外,各环状构件61至66的环状前端面的外周缘部分分别形成有朝后方向外周侧倾斜的锥面61a至66a。

第一环状构件61以能沿轴线L方向移动且能绕轴线L旋转的状态安装于磨体支架7的安装部13。即,如图9(b)所示,第一环状构件61的朝前方的移动被安装部13与磨体保持部11之间的第一台阶部14限制,朝后方的移动被柄部3的环状壁23的前端面23a限制。

第二环状构件62比第一环状构件61外径尺寸要大,且第三环状构件63比第二环状构件62外径尺寸要大,且第四环状构件64比第三环状构件63外径尺寸要大。此外,第五环状构件65比第四环状构件64外径尺寸要大,且第六环状构件66比第五环状构件65外径尺寸要大。因此,檐部4的外径尺寸沿轴线L朝后方逐级递增。第二至第六环状构件62至66都以能沿轴线L方向移动且能绕轴线L旋转的状态保持于柄部3。此外,第二至第六环状构件62至66的朝轴线L方向前方的移动被第一环状构件61限制。

(加工方法)

图10是本例的旋转工具1D的加工方法的说明图。如图10所示,在本例中,当进行孔H的内周面的加工时,第一至第六环状构件61至66中,使具有比孔H的内径要短的外径尺寸的环状构件61至65成为因自重而落入孔H内的状态。

而后,驱动工具主体1D旋转而利用线状磨体6对孔H的内周面进行研磨。在此,若环状构件61至65中的某些个环状构件落入孔H内,则孔H内配置的环状构件61至65中直径最大的环状构件65使旋转工具1D的轴线L与孔H的周壁面保持规定的间隔,可限制旋转工具1D的振动的范围。即,若使旋转工具1D旋转,则环状构件65与孔H的周壁面接触,从而防止旋转工具1D的振动。因此,在本例中,也能得到与实施例1相同的作用效果。

此外,在本例中,在对具有不同内径尺寸的多个孔H的内周面连续地进行加工的情况下,能使环状构件对应孔H的内径尺寸,从而减少更换次数。即,在本例中,能对应孔H的内径尺寸朝孔H内插入1个或多个环状构件61至66来抑制旋转工具1D的振动。

另外,构成檐部4的环状构件的个数不限于6个。

另外,在本例的旋转工具1D中,能将研磨工具2与柄部3的连接部24的结构设为像实施例2中的研磨工具2与柄部3的连接部24那样采用连接螺钉33的结构。

(实施例6)

图11是本例的旋转工具的立体图。图12是本例的旋转工具的包含轴线L的剖视图。另外,本例的旋转工具1E具有与实施例1的旋转工具1相同的结构,因此对应结构采用相同符号而省略其说明。

如图11所示,本例的旋转工具1E具有在轴线L方向上呈同轴地连接的旋转工具2以及柄部3。在本例中,柄部3具有第一柄部71和第二柄部72,其中,第二柄部72呈同轴地连接于第一柄部71的后侧。因此,工具主体5由研磨工具2、第一柄部71以及第二柄部72构成。此外,在本例中,檐部4包括设于工具主体5的第一环状构件73和设于柄部3的第二环状构件74。第二环状构件74设于第一柄部71的后端部分。

研磨工具2具有:多根线状磨体6;以及对这多根线状磨体6的后端部分进行保持的磨体支架7。本例的研磨工具2具有与实施例1的研磨工具2相同的结构。设于研磨工具2的第一环状构件73由环状的第一环状构件75构成,安装于磨体支架7的安装部13。第一环状构件75具有与实施例1的环状构件8相同的结构,且以能沿轴线L方向移动且能绕轴线L旋转的状态安装于磨体支架7的安装部13。如图12所示,磨体支架7在安装部13的后侧具有与安装部13相邻的工具侧螺纹部12。此外,磨体支架7具有沿轴线L方向贯通的支架贯通孔18。

第一柄部71是金属制的,且其外形呈圆柱状。如图12所示,第一柄部71从前方朝后方具有:筒部77,该筒部77具有与磨体支架7的磨体保持部11的外形尺寸相同的外径尺寸;柄部侧安装部78,该柄部侧安装部78的直径比筒部77的直径要小;以及柄部侧螺纹部79,该柄部侧螺纹部79的直径比柄部侧安装部79的直径要小。在此,在柄部侧安装部78安装有构成第二环状构件74的环状的第二环状构件80。第二环状构件80是与第一环状构件75相同的构件。此外,第二环状构件80的轴线L方向的长度尺寸比柄部侧安装部78的轴线L方向的长度尺寸要短。柄部侧螺纹部79在外周侧形成有阳螺纹。

在筒部77的前侧的外周面部分,设有在夹着轴线L的两侧从外周侧切去而形成的一对缺口部81。一对第一缺口部81具有互相与轴线L平行的缺口面。在筒部77的前端面的中央处形成有沿轴线L方向凹陷的圆形的连接凹部22。在包围连接凹部22的环状壁23的内周面形成有与工具侧螺纹部12螺合的阴螺纹。

在筒部77的后侧的外周面部分,设有在夹着轴线L的两侧从外周侧切去而形成的一对第二缺口部82。一对第二缺口部82具有互相与轴线L平行的缺口面。在柄部侧安装部78与筒部77之间形成有具有朝后方的环状端面的柄部侧台阶部83。此外,第一柄部71具有第一柄部贯通孔84,该第一柄部贯通孔84沿轴线L方向贯通柄部侧螺纹部79、柄部侧安装部78以及筒部77。第一柄部贯通孔84的前端开口形成于连接凹部22的底面。另外,第一柄部71也可以是碳纤维增强塑料制的。

第二柄部72是金属制的,且其外形呈圆柱状。第二柄部72的外径尺寸与第一柄部71的筒部77的外形尺寸相同。在第一柄部71的前侧的外周面部分,设有在夹着轴线L的两侧从外周侧切去而形成的一对缺口部86。一对缺口部86具有互相与轴线L平行的缺口面。

在第二筒部72的前端面的中央处形成有沿轴线L方向凹陷的圆形的第二连接凹部87。在包围第二连接凹部87的环状壁88的内周面形成有与柄部侧螺纹部79螺合的阴螺纹。此外,第二柄部72具有沿轴线L方向贯通的第二柄部贯通孔89。第二柄部贯通孔89的前端开口形成于第二连接凹部87的底面。另外,第二柄部72也可以是碳纤维增强塑料制的。

(旋转工具的组装)

当组装本例的旋转工具1E时,将磨体支架7的后端侧插入第一环状构件75的中心孔75a,以形成第一环状构件75保持于安装部13的状态。之后,将研磨工具2的工具侧螺纹部12拧入第一柄部71的连接凹部22。将工具侧螺纹部12拧入连接凹部22是通过在磨体支架7的缺口部17以及第一柄部71的第一缺口部81卡定扳手等工具来进行的。

若磨体支架7与第一柄部71连接,则第一环状构件75以其轴线L方向的前后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在安装部13的范围内的状态安装于磨体支架7。即,在磨体支架7的安装部13与磨体保持部11之间的第一台阶部14限制第一环状构件75的朝前方的移动,第一柄部71的环状壁23的前端面23a限制第一环状构件75的朝后方的移动。此外,若磨体支架7与第一柄部71连接,则第一柄部71的第一柄部贯通孔71与磨体支架7的支架贯通孔18连通。

接下来,将第一柄部71的后端侧插入第二环状构件80的中心孔80a,以形成第二环状构件80保持于柄部侧安装部78的状态。之后,将第一柄部71的柄部侧螺纹部79拧入第二柄部72的第二连接凹部87。将柄部侧螺纹部79拧入第二连接凹部87是通过在第一柄部71的第二缺口部82及第二柄部72的缺口部86卡定扳手等工具来进行的。

若第一柄部71与第二柄部72连接,则第二环状构件80以其轴线L方向的前后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在柄部侧安装部78的范围内的状态安装于第一柄部71。即,第一柄部71的柄部侧安装部78与筒部77之间的柄部侧台阶部83限制第二环状构件80朝前方移动,第二柄部72的环状壁88的前端面88a限制第二环状部80朝后方移动。此外,若第一柄部71与第二柄部72连接,则第一柄部71的第一柄部贯通孔84与第二柄部72的第二柄部贯通孔89连通。藉此,第一柄部贯通孔84、第二柄部贯通孔89以及支架贯通孔18连通。

(加工方法)

图13是利用本例的旋转工具1E进行的孔H的内周面的加工方法的说明图。当用本例的旋转工具1E对形成于工件W的孔H的内周面进行研磨加工时,如图12所示,形成将研磨工具2、第一环状构件75、第一柄部71、第二环状构件80插入孔H中的状态。而后,驱动工具主体1E旋转而利用线状磨体6对孔H的内周面进行研磨。

在此,若第一环状构件75和第二环状构件80被插入孔H中,则第一环状构件75以及第二环状构件80使工具主体5的轴线L与孔H的周壁面保持规定的间隔,可限制工具主体5的振动的范围。即,在因使工具主体5旋转而在工具主体5的前侧发生振动的情况下,第一环状构件75及第二环状构件80与孔H的周壁面接触,从而对其振动的范围进行限制。其结果为,研磨工具2的振动被限制,因此,能抑制加工精度的降低。此外,工具主体5的振动被抑制,因此,能防止磨体支架7或柄部3与工件W接触而使工件W产生损伤。而且,还能防止由于振动而导致的柄部3的折弯或破损。

此外,在本例中,第一环状构件75以及第二环状构件80以能沿轴线L方向移动且能绕轴线L旋转的状态安装于磨体支架7或柄部3。因此,当第一环状构件75以及第二环状构件80与孔H的周壁面接触时,各环状构件75、80独立于磨体支架7以及柄部3进行动作,因此,能抑制研磨工具2的旋转被阻碍。即,第一环状构件75起到在孔H内支承磨体支架7的滑动轴承的功能,第二环状构件80起到在孔H内支承柄部3的滑动轴承的功能,藉此,能抑制工具主体5的振动。此外,环状构件75、80独立于磨体支架7进行动作,因此,当环状构件75、80与孔H的周壁面接触时,能对工具主体5的沿轴线L方向的移动被阻碍这样的情况进行抑制。

此外,在本例中,各环状构件75、80的轴线L方向的移动范围被限制,因此,即便各环状构件75、80设定为能沿轴线L方向移动,也能防止各环状构件75、80在加工动作中朝线状磨体6侧移动而与磨体干涉。此外,能防止各环状构件75、80在加工动作中朝第二柄部72侧移动而从孔H中脱落的情况。

此外,在本例中,研磨工具2与第一柄部71由螺钉连接,且第一柄部71与第二柄部72由螺钉连接,因此,容易装拆。因此,在因反复进行研磨加工而导致线状磨体6损耗等情况下,容易将研磨工具2更换为新的。此外,对应孔H的深度尺寸容易将长度尺寸不同的多个第一柄部71以及第二柄部72组合后连接。

此外,在本例中,第二柄部72的第二柄部贯通孔89、第一柄部71的第一柄部贯通孔84以及磨体支架7的支架贯通孔18连通,因此,即便是在加工时因各环状构件75、80插入孔H而导致孔H的开口成为阻塞状态的情况下,也能经由第二柄部贯通孔89、第一柄部贯通孔84以及支架贯通孔18朝孔H内供给切削油或空气。

(实施例6的变形例)

另外,在本例的旋转工具1E中,能将研磨工具2与第一柄部71的连接部24的结构设为像实施例2中的研磨工具2与柄部3的连接部24那样采用连接螺钉33的结构。此外,能将第一柄部71与第二柄部72的连接部90的结构设成像实施例2中的研磨工具2与柄部3的连接部24那样采用连接螺钉33的结构。

此外,在本例中,柄部3具有第一柄部71和第二柄部72这两个柄部3,但是也可以具有三个以上的柄部。在这样的情况下,优选在前后连接的两个柄部的后端部分具有作为檐部4的环状构件。

在上述例子中,在第一柄部71侧形成有具有阴螺纹的连接凹部22,在磨体支架7侧形成有与阴螺纹螺合的工具侧螺纹部12,但也可以在磨体支架7侧形成具有阴螺纹的连接凹部,在第一柄部71侧形成与阴螺纹螺合的螺纹部。此外,在这种情况下,也能采用在第一柄部71侧设置小径的安装部而将第一环状构件75保持于第一柄部71侧的结构。

此外,在上述例子中,在第二柄部72侧形成有具有阴螺纹的第二连接凹部87,在第一柄部71侧形成与阴螺纹螺合的柄部侧螺纹部79,但也可以在第一柄部71侧形成具有阴螺纹的连接凹部,在第二柄部72侧形成与阴螺纹螺合的螺纹部。此外,在这种情况下,也能采用在第二柄部72侧设置小径的安装部而将第二环状构件80保持于第二柄部72侧的结构。

此外,在上述例中,在第二柄部72设有第二柄部贯通孔89,在第一柄部71设有第一柄部贯通孔84,在磨体支架7设有支架贯通孔18,但在贯通孔84、89导致降低柄部3的刚性的情况下,能省略各贯通孔18、84、89。

(实施例7)

图14(a)是本例的旋转工具的立体图,图14(b)是本例的旋转工具的包含轴线L的剖视图。图15是图14的旋转工具的分解立体图。另外,本例的旋转工具1F具有与实施例1的旋转工具1相同的结构,因此,对应结构采用相同符号而省略其说明。

如图14(a)所示,本例的旋转工具1F具有:在轴线L方向上呈同轴连接的研磨工具2以及柄部3;以及横跨磨体支架7与柄部3之间设置的檐部4。即,研磨工具2以及柄部3构成工具主体5,檐部4设于工具主体5的轴线L方向的中途位置处。檐部4是与研磨工具2和柄部3的连接部同轴安装的环状的环状构件95。在旋转工具1F中,在轴线L方向上将环状构件95夹在当中的前方位置和后方位置分别安装有第一O型环96和第二O型环97。

研磨工具2具有:多根线状磨体6;以及对这多根线状磨体6的后端部分进行保持的磨体支架7。磨体支架7呈圆柱状,如图14(b)所示,从前方朝后方按顺序具有保持线状磨体6的磨体保持部11以及直径比磨体保持部11的直径要小的工具侧螺纹部12。在磨体保持部11的磨体保持凹部16中,多根线状磨体6的后端部分以成束的状态插入后,用粘接剂固定。磨体保持部11与工具侧螺纹部12之间形成有具有朝后方的环状端面的台阶部98。磨体支架7具有沿轴线L方向贯通的支架贯通孔18。

柄部3是金属制的,且其外形呈圆柱状。柄部3的外径尺寸与磨体支架7的磨体保持部11的外径尺寸相同。在柄部3的前端面的中央处形成有沿轴线L方向凹陷的圆形的连接凹部22。在包围连接凹部22的环状壁23的内周面形成有与工具侧螺纹部12螺合的阴螺纹。此外,柄部3具有沿轴线L方向贯通的柄部贯通孔25。柄部贯通孔25的前端开口形成于连接凹部22的底面。柄部3也可以是碳纤维增强塑料制的。

在此,环状构件95与实施例1的旋转工具1的环状构件8具有相同的结构,但其中心孔95a的内径尺寸比实施例1的环状构件8的中心孔8a的内径尺寸要长,在中心孔95a中能插入柄部3以及磨体支架7的支架保持部11。因此,环状构件95以能沿轴线L方向移动且能绕轴线L旋转的状态保持于研磨工具2与柄部3的连接部24。

(旋转工具的组装)

组装本例的旋转工具1F时,从后方将第一O型环96嵌入研磨工具2的磨体支架7。之后,将磨体支架7的后端侧插入环状构件95的中心孔95a,使环状构件95形成一部分保持于磨体支架7的磨体保持部11的状态。另一方面,从前方将第二O型环97嵌入柄部3,在这样的状态下,将研磨工具2的工具侧螺纹部12拧入柄部3的连接凹部22。将螺纹部拧入连接凹部22是通过在磨体支架7的缺口部17以及柄部3的缺口部21卡定扳手等工具来进行的。

若磨体支架7与柄部3连接,则环状构件95以其沿轴线L方向的前后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在第一O型环96与第二O型环97之间的范围内的状态安装于磨体支架7以及柄部3。即,在环状构件95朝前方移动的情况下,环状构件95朝前方的移动因环状构件95与第一O型环96的抵接而被限制,在环状构件95朝后方移动的情况下,环状构件95朝后方的移动因环状构件95与第二O型环97的抵接而被限制。此外,若磨体支架7与柄部3连接,则柄部3的柄部贯通孔25与磨体支架7的支架贯通孔18连通。

(加工方法)

当采用本例的旋转工具1F对形成于工件W的孔H的内周面进行研磨加工时,与图3所示的情况相同,形成将研磨工具2、环状构件95插入孔H的状态。之后,驱动工具主体5旋转,以利用线状磨体6对孔H的底面等进行研磨。

在本例中,若环状构件95插入孔H,则环状构件95使工具主体5的轴线L与孔H的周壁面保持规定的间隔,可限制工具主体5的振动范围。因此,在本例中,也能得到与实施例1相同的效果。

此外,在本例中,能使第一O型环96以及第二O型环97各自的安装位置沿轴线L方向移动。因此,能对应孔H的深度尺寸来调整环状构件95的位置。此外,能调整环状构件95的轴线L方向上的移动范围。

另外,通过将第一O型环96以及第二O型环97这两者嵌入磨体支架7,使环状构件95位于第一O型环96与第二O型环97之间,能使环状构件95保持于磨体支架7。此外,通过将第一O型环96以及第二O型环97这两者嵌入柄部3,使环状构件95位于第一O型环96与第二O型环97之间,还能使环状构件95保持于柄部3。

此外,在本例的旋转工具1F中,能将研磨工具2与柄部3的连接部24的结构设为像实施例2中的研磨工具2与柄部3的连接部24那样采用连接螺钉33的结构。

(实施例8)

图16(a)是本例的旋转工具的立体图,图16(b)是本例的旋转工具的包含轴线L的剖视图。图17是图16的旋转工具的分解立体图。本例的旋转工具1G中,柄部3的前端部分的结构以及磨体支架7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旋转工具1不同。另外,本例的旋转工具1G具有与实施例1的旋转工具1对应的结构,因此,对应部分采用相同符号而省略其说明。

如图16(a)所示,旋转工具1G具有:研磨工具2及柄部3,所述研磨工具2及柄部3在轴线L方向上呈同轴连接;以及檐部4。研磨工具2和柄部3构成工具主体5。檐部4设于工具主体5的轴线L(旋转中心轴线)方向的中途。檐部4是与工具主体5分体的环状构件8。

研磨工具2具有多个磨体束101,该磨体束101是通过将多根线状磨体(磨体)6捆扎成圆形而形成的。此外,具有将这多个磨体束101的后端部分保持的磨体支架7。如图16(b)所示,磨体支架7具有:圆环状的支架主体部102,该支架主体部102保持磨体束101的后端部分;棒状部103,该棒状部103贯通支架主体部102,以使该支架主体部102能沿轴线L(旋转中心轴线)方向滑动地将该支架主体部102支承;以及两根止动螺钉104,该止动螺钉104用于将支架主体部102固定于棒状部103。柄部3连接于棒状部103的后端部分,与棒状部103呈同轴延伸。

支架主体部102以及棒状部103是金属制或树脂制的。在支架主体部102的前端面形成有多个沿轴线L方向凹陷的圆形的磨体保持凹部16。多个磨体保持凹部16以等角度间隔呈环状排列。在各磨体保持凹部16插入各磨体束101的后端部分,由粘接剂固定。藉此,多个磨体束101以呈环状排列的状态从支架主体部102朝前方突出。支架主体部102以及多个磨体束101构成杯型研磨刷105。

此外,在支架主体部102的外周面形成有两个螺纹孔106。两个螺纹孔106夹着轴线L设于相反侧。各螺纹孔106在与轴线L正交的半径方向上贯通且与支架主体部102的中心孔102a连通。

如图17所示,棒状部103在其前侧具有插入部107,所述插入部107被插入支架主体部102的中心孔102a,呈同轴地支承支架主体部102。在插入部107的外周面形成有沿轴线L方向延伸的两个平坦面107a。两个平坦面107a夹着轴线L设于相反侧。各平坦面107a与轴线L平行地延伸。

此外,棒状部103在后端部分具有工具侧螺纹部12。工具侧螺纹部12是用于对柄部3进行连接的研磨工具2侧的连接部。工具侧螺纹部12呈圆柱状,且其外周面形成有阳螺纹。

在插入部107与工具侧螺纹部12之间设有安装部13。安装部13的外径尺寸比插入部107的外径尺寸要短。此外,工具侧螺纹部12的外径尺寸比安装部13的外径尺寸要短。因此,在插入部107与安装部13之间形成有具有朝后方的第一环状端面的第一台阶部(第一移动限制部)14,且在安装部13与工具侧螺纹部12之间形成有具有朝后方的第二环状端面的第二台阶部15。此外,棒状部103具有沿轴线L方向贯通的支架贯通孔18。

当组装磨体工具2时,首先,将棒状部103的插入部107插入支架主体部102的中心孔102a。接下来,沿棒状部103滑动支架主体部102,将其配置于轴线L方向的期望的位置处。之后,将止动螺钉104拧入支架主体102的螺纹孔106,如图16(b)所示,将止动螺钉104的内周侧的端(前端)抵接于棒状部103的平坦面107a。藉此,将支架主体部102固定于棒状部103。在此,支架主体部102的螺纹孔106、止动螺钉104以及棒状部103的平坦面107a构成将支架主体部102能拆装地固定于棒状部103的固定机构108。

柄部3是金属制或树脂制的。柄部3在前端部分具有与磨体支架7的安装部13相同外径尺寸的柄部侧安装部111。柄部3的比柄部侧安装部111靠后方的柄部主体部112具有与磨体支架7的插入部107相同的外径尺寸。在柄部主体部112的前侧的外周面部分,设有在夹着轴线L的两侧从外周侧切去而形成的一对缺口部21。一对缺口部21具有互相与轴线L平行的缺口面。

如图16(b)所示,在柄部3的前端面(柄部侧安装部111的前端面)的中央处形成有沿轴线L方向凹陷的圆形的连接凹部22。在包围连接凹部22的环状壁23的内周面形成有与工具侧螺纹部12螺合的阴螺纹。连接凹部22是用于对柄部3与研磨工具2进行连接的柄部3侧的连接部,与研磨工具2的工具侧螺纹部12一起构成研磨工具2与柄部3的连接部24。因此,通过在连接凹部22拧入磨体支架7的棒状部103的工具侧螺纹部12,来连接研磨工具2与柄部3。此外,柄部3具有沿轴线L方向贯通的柄部贯通孔25。柄部贯通孔25的前端开口形成于连接凹部22的底面。

环状构件8是树脂制、橡胶制或金属制的。环状构件8以在环状构件8的中心孔8a中插入磨体支架7的安装部13以及柄部3的柄部侧安装部111的状态支承于研磨工具2。环状构件8的外径尺寸比支架主体部102的外径尺寸要长。

此外,环状构件8的中心孔8a的内径尺寸比安装部13以及柄部侧安装部111的外径尺寸要长,比插入部107以及柄部主体部112的外径尺寸要短。环状构件8的轴线L方向的长度尺寸比安装部13的轴线L方向的长度尺寸与柄部侧安装部111的轴线L方向的长度尺寸的合计尺寸要短。因此,环状构件8在安装于安装部13以及柄部侧安装部111的状态下能相对于磨体支架2相对旋转。此外,环状构件8在安装于安装部13以及柄部侧安装部111的状态下能相对于磨体支架2沿轴线L方向移动。

在环状构件8的前端面的外周缘部分形成有朝后方向外周侧扩大的第一锥面8b。在环状构件8的后端面的外周缘部分形成有朝前方朝外周侧扩大的第二锥面8c。环状构件8具有关于在其轴线L方向的中央处与轴线L正交的假想平面呈面对称的形状。

当组装旋转工具1G时,将磨体支架7的棒状部103的后端侧插入环状构件8的中心孔8a,以形成环状构件8保持于安装部13的状态。之后,将研磨工具2的工具侧螺纹部12拧入柄部3的连接凹部22,以使连接凹部22的环状壁23的前端面抵接至安装部13与工具侧螺纹部12之间的第二台阶部15。藉此,环状构件8形成保持于安装部13以及柄部侧安装部111的状态。将工具侧螺纹部12拧入连接凹部22能通过在形成于柄部3的缺口部21卡定扳手等工具来进行。

若磨体支架7与柄部3连接而构成工具主体5,则环状构件8形成以其轴线L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在安装部13以及柄部侧安装部111的范围内的状态支承于磨体支架5的状态。即,在环状构件8向前方移动的情况下,环状构件8的朝前方的移动因环状构件8和安装部13与插入部107之间的第一台阶部14(第一移动限制部)之间的抵接而被限制,在环状构件8朝后方移动的情况下,环状构件8的朝后方的移动因环状构件8和柄部3的柄部主体部112与柄部侧安装部111之间的台阶部113(第二移动限制部)之间的抵接而被限制。此外,若磨体支架7与柄部3连接,则柄部3的柄部贯通孔25与磨体支架7(棒状部103)的支架贯通孔18连通。

根据本例的旋转工具1G,能得到与实施例1的旋转工具1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本例的旋转工具1G具有绕轴线L呈环状排列的多个磨体束101,因此,与实施例1的旋转工具1相比,适用于对内径大的孔H进行加工。

此外,在本例中,磨体支架7的棒状部103能沿轴线L方向滑动地支承对磨体束101进行保持的支架主体部102。因此,若松开止动螺钉104而使支架主体部102沿插入部107移动,则能将磨体束101的前端配置于与加工对象的孔H的深度对应的期望的位置处。此外,即便是在磨体束101因加工动作而损耗的情况下,也能通过松开止动螺钉104使支架主体部102朝前方滑动,来将磨体束101的前端配置于轴线L方向的期望的位置处。此外,在磨体束101损损的情况下,能从棒状部103拔出支架主体部102而将支架主体部102侧(研磨刷105)更换为新的。因此,棒状部103能被再利用。

另外,作为研磨工具2与柄部3的连接部24,能采用实施例2的结构。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例子中,构成檐部4的环状构件安装成相对于磨体支架7和柄部3能相对移动,但也可安装成相对于磨体支架7以及柄部3不能相对移动。例如,也可使各环状构件的轴线L方向的长度尺寸与安装部的轴线L方向的长度尺寸相同,使环状构件不能移动。此外,在旋转工具1F中,也可调整配置在环状构件两侧的第一O型环和第二O型环的间隔,使环状构件不能移动。此外,也可使檐部4与磨体支架7一体地形成,也可使檐部4与柄部3一体地形成。即便在这样设定的情况下,在因使旋转工具旋转而导致旋转工具的前侧发生振动时,檐部4也可使工具主体5的轴线L与孔H的周壁面保持规定的间隔,从而能限制旋转工具的振动的范围。

另外,在本例中,通过柄部3能装拆地连接于研磨工具2而构成的工具主体5具有檐部4,但也可以在研磨工具2与柄部3一体地形成的工具主体5上设置檐部4。

此外,在上述例子中,构成檐部4的环状构件安装于工具主体5,但环状构件不安装于工具主体5也可以。例如,准备外径尺寸与孔H的内径尺寸实际上相同的构件来作为环状构件,以使该环状构件的外周面形成固定于孔H的周壁面的固定部。此外,将环状构件的中心孔的内径设为工具主体5能贯通的大小。在这种情况下,首先,朝工件W的孔H插入环状构件,利用固定部将环状构件固定于孔H的周壁面。之后,在环状构件的中心孔中贯通工具主体5使之旋转,从而对孔H的内周面进行加工。

即便这样,环状构件也可使工具主体5的轴线L与孔H的周壁面保持规定的间隔,因此,能限制旋转工具的振动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