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滚筒式砂光机。
背景技术:
砂光机作为一种用于完成砂光工作时用到的机械设备,其所涉及行业广泛且品类极其繁多。常见的砂光机包括平板式砂光机、圆形砂光机,还有一种是滚筒式砂光机。
滚筒式砂光机通过马达驱动大致呈圆柱形的砂筒以中心轴线转动,从而使得安装至砂筒的圆柱形表面的砂纸对工件进行打磨。
但是现有的将砂纸安装至砂筒的方式比较复杂,且砂筒对砂纸的夹持不够牢靠。
技术实现要素:
一种滚筒式砂光机,包括:砂筒、输出件、马达和壳体;砂筒用于安装砂纸,输出件用于驱动砂筒绕中心轴线转动,马达用于驱动输出件,壳体用于容纳马达;其中,砂筒还连接至输出件,输出件伸出壳体,壳体形成供用户握持的把手;砂筒包括:定筒体和动筒体;定筒体形成有定圆弧面和定夹持部,动筒体形成有动圆弧面和动夹持部;动筒体与定筒体构成转动连接使定夹持部和动夹持部对接或分离以夹持或释放砂纸;定夹持部连接有定接触件,动夹持部连接有动接触件;在定夹持部和动夹持部对接时,定圆弧面和动圆弧面在同一个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柱面上,定接触件和动接触件位于该圆柱面内部,定接触件接触动夹持部,动接触件接触定夹持部。
进一步地,定夹持部还包括:定导向平面;定导向平面用于导向砂纸至与定接触件或动接触件之一接触;动夹持部还包括:动导向平面;动导向平面用于导向砂纸至与定接触件或动接触件之一接触;定导向平面与定圆弧面相交并且与它们交点处的切线倾斜相交;动导向平面与动圆弧面相交并且与它们交点处的切线倾斜相交。
进一步地,定导向平面与定圆弧面的夹角为锐角。
进一步地,输出件驱动砂筒向定导向平面与定圆弧面所成锐角所指向的方向转动。
进一步地,动筒体向定导向平面与定圆弧面所成锐角所指向的方向转动时,定夹持部和动夹持部分离。
进一步地,在定夹持部和动夹持部对接时,定导向平面平行于动导向平面。
进一步地,定接触件和动接触件为弹性件;定夹持部和动夹持部分别形成有用于容纳定接触件和动接触件的凹槽。
进一步地,在定夹持部和动夹持部对接时,定接触件和动接触件分别设置于中心轴线的不同径向位置。
进一步地,动筒体与定筒体相对转动的转动轴线与中心轴线平行。
一种适用于滚筒式砂光机的砂筒,砂筒能被驱动绕中心轴线转动;砂筒包括:定筒体和动筒体;定筒体形成有定圆弧面和定夹持部,动筒体形成有动圆弧面和动夹持部;动筒体与定筒体构成转动连接使定夹持部和动夹持部对接或分离以夹持或释放砂纸;定夹持部连接有定接触件,动夹持部连接动接触件;在定夹持部和动夹持部对接时,定圆弧面和动圆弧面在同一个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柱面上,定接触件和动接触件位于该圆柱面内部,定接触件接触动夹持部,动接触件接触定夹持部。
该滚筒式砂光机能够方便且稳定的安装砂纸。
附图说明
图1是滚筒式砂光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输出件和砂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结构的爆炸图;
图4是图2所示结构的侧视图;
图5是图3中的定筒体和定接触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6是图3中的动筒体和动接触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7是图4中的虚线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3中的定筒体、动筒体、定接触件和动接触件的侧视图,图中定夹持部和动夹持部对接;
图9是图3中的定筒体、动筒体、定接触件和动接触件的侧视图,图中定夹持部和动夹持部分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图1所示的滚筒式砂光机100包括:壳体11、马达(图未示)、输出件12和砂筒20。
壳体11用于容纳滚筒式砂光机100的部分机构,比如马达等。壳体11还可以形成有用于供用户握持的把手。该滚筒式砂光机100可以为手持式的工具,这里,壳体11可以大致呈“一字型”结构,当然并不以此为限,可以根据滚筒式砂光机100的实际结构或者工作需要进行设置壳体11的不同形状。
马达用于将能量源提供的能量转换成动力输出,马达设置于壳体11内。当滚筒式砂光机100为电动的砂光机时,马达可以为一个电机,对应的,滚筒式砂光机100内还可以包括用于给电机提供能量来源的电能装置(图未示),电能装置例如可以为设置在壳体11内的电池包。
输出件12受到马达的驱动,输出件12部分伸出至壳体11外,用于与砂筒20构成连接。其中,马达驱动输出件12可以理解为输出件12直接受到马达的驱动轴的驱动,也可以理解为马达间接的驱动输出件12,这时,在马达和输出件12之间可以设置有传动机构。
砂筒20设置在壳体11外,用于安装砂纸实现砂光等的功能。砂筒20在与输出件12构成连接时,砂筒20能够受到输出件12的驱动而转动,并在转动时打磨工件。
如图2和图3所示,砂筒20与输出件12构成同步转动的连接。其中,砂筒20和输出件12构成同步转动指的是,当砂筒20和输出件12中的一个转动时,另外一个也会随之以相同的角速度转动。
具体的,输出件12包括:基体121、前轴122和后轴123,其中,在形成输出件12时,它们三者可以一体成型,当然并不以此为限。
基体121大致呈圆盘状,前轴122和后轴123分别形成于圆盘状的基体121的两侧的中心处。前轴122可以深入至壳体11内,前轴122受到马达的驱动。基体121和后轴123可以设置于壳体11外,后轴123用于驱动砂筒20以中心轴线101为轴转动。
为了方便清楚的说明技术方案的内容,做出以下定义:定义以中心轴线101为中心的圆周方向的半径方向为径向。
砂筒20包括:定筒体21和动筒体22,在定筒体21和动筒体22结合时能构成一个大致呈圆柱体结构的整体,该整体的外周用于设置砂纸。
如图3至图6所示,砂筒20还包括:中心轴23、转动轴24、端盖25、定接触件26和动接触件27。
其中,中心轴23和转动轴24用于使得定筒体21和动筒体22构成一个能使得它们两者与输出件12同步转动的整体以及能使得它们两者之间相互转动。
如图3和图4所示,中心轴23大致设置于定筒体21和动筒体22构成的整体的中心处,中心轴23沿中心轴线101方向延伸,并在它们构成的整体的内部依次穿过定筒体21和动筒体22。
转动轴24设置于定筒体21和动筒体22构成的整体的内部,且设置在该整体的中心处以外的地方。这样,动筒体22能相对定筒体21以一个穿过转动轴24的转动轴线(图未标)为轴转动,且该转动轴线还平行于砂筒20转动的中心轴线101。转动轴24的一端还伸入至输出件12的基体121上形成的通孔(图未标)中,这样,在输出件12的后轴123和转动轴24的共同作用下使得砂筒20能随输出件12转动。
端盖25可拆卸的设置在定筒体21和动筒体22所构成的整体的一端处,其用于使得中心轴23穿过该整体。这样,当用户拆卸端盖25并抽出中心轴23时,用户能够使动筒体22相对定筒体21转动;而当用户插入中心轴23并安装好端盖25时,此时动筒体22不能相对定筒体21转动,它们两者能够一并随输出件12转动。
为了实现砂纸的安装,定筒体21形成有定圆弧面211和定夹持部212,动筒体22形成有动圆弧面221和动夹持部222。
当动筒体22相对定筒体21以转动轴线为轴转动时,动夹持部222和定夹持部212能够对接或者分离以夹持或者释放砂纸,从而实现砂纸的安装或者拆卸。其中,当定夹持部212和动夹持部222对接时,定筒体21和动筒体22构成一个整体时,定圆弧面211和动圆弧面221大致构成一个圆柱体面。也即是说,在定夹持部212和动夹持部222对接时,定圆弧面211和动圆弧面221在同一个以中心轴线101为中心的圆柱面上,这样安装在该圆柱面上的砂纸能够以中心轴线101为轴转动,从而实现对工件的打磨。
具体的,定夹持部212还包括定导向平面212a,定导向平面212a用于导向砂纸至与定接触件26或动接触件27之一接触。定导向平面212a形成于定圆弧面211的边缘处,并与定圆弧面211相交。如图7所示,在垂直于中心轴线101的平面内,定导向平面212a和定圆弧面211的相交处具有一个交点,定圆弧面211在它们两者的交点处具有切线L1,定导向平面212a与切线L1倾斜相交。也即是说,定导向平面212a所在的平面没有经过中心轴线101,中心轴线101位于定导向平面212a所在的平面之外,中心轴线101可以与定导向平面212a平行。或者说,定导向平面212a不在一个经过中心轴线101的径向平面内。这时,定导向平面212a与定圆弧面211的夹角A1为锐角。需要解释的是,这里所说的定导向平面212a与定圆弧面211的夹角A1指的是定导向平面212a与定圆弧面211的交点处的切线L1与定导向平面212a所形成的夹角,且其中的切线L1的方向限定于指向定圆弧面211的方向。
动夹持部222还包括动导向平面222a,动导向平面222a用于导向砂纸至与定接触件26或动接触件27之一接触。动导向平面222a形成于动圆弧面221的边缘处,并与动圆弧面221相交。如图7所示,在垂直于中心轴线101的平面内,动导向平面222a和动圆弧面221的相交处具有一个交点,动圆弧面221在它们两者的交点处具有切线L2,动导向平面222a与切线L2倾斜相交。也即是说,动导向平面222a所在的平面没有经过中心轴线101,中心轴线101位于动导向平面222a所在的平面之外,中心轴线101可以与动导向平面222a平行。或者说,动导向平面222a不在一个经过中心轴线101的径向平面内。这时,动导向平面222a与动圆弧面221的夹角A2为钝角。需要解释的是,这里所说的动导向平面222a与动圆弧面221的夹角A2指的是动导向平面222a与动圆弧面221的交点处的切线L2与动导向平面222a所形成的夹角,且其中的切线L2的方向限定于指向动圆弧面221的方向。
这样,当砂纸被夹持在定导向平面212a和动导向平面222a之间时,如果我们设定输出件12驱动砂筒20向定导向平面212a和定圆弧面211所成的锐角所指向的方向转动,那么在该锐角的作用下,砂纸的被夹持在定导向平面212a处的夹持端需要折成一个锐角后固定在定圆弧面211处,这样的设计使得砂纸在受外力拉拽的时候通过锐角传到砂纸的端部的力大大减小,从而对夹持力的需求也就降低了,进而提高了砂纸夹持的牢靠度。
其中,输出件12驱动砂筒20向定导向平面212a和定圆弧面211所成的锐角所指向的方向转动指的是以中心轴线101为中心且由锐角的宽部指向窄部的方向转动,也即是以附图4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另外,动筒体22向定导向平面212a与定圆弧面211所成锐角所指向的方向转动时,定夹持部212和动夹持部222分离,也即是说,动筒体22相对定筒体21分离的方向与砂筒20转动的方向一致。
如图4至图6所示,定接触件26和动接触件27用于使得砂纸被紧固的夹持在定夹持部212和动夹持部222之间。
如图5所示,定夹持部212在定导向平面212a处凹陷形成有一个用于容纳定接触件26的凹槽212b,凹槽212b沿平行于中心轴线101的方向延伸。定接触件26为一个圆柱体结构,定接触件26沿凹槽212b的延伸方向设置在凹槽212b处,且定接触件26是部分容纳在凹槽212b内的。也即是说,当定接触件26设置在凹槽212b内时,定接触件26是部分露出凹槽212b的。对于定导向平面212a来说,定接触件26包括分别位于定导向平面212a所在的平面的两侧的两部分,这样,当定接触件26设置在凹槽212b内时,其能够部分凸出定导向平面212a以与砂纸接触并抵持砂纸。
如图6所示,动夹持部222在动导向平面222a处凹陷形成有一个用于容纳动接触件27的凹槽222b,凹槽222b沿平行于中心轴线101的方向延伸。动接触件27为一个圆柱体结构,动接触件27沿凹槽222b的延伸方向设置在凹槽222b处,且动接触件27是部分容纳在凹槽222b内的。也即是说,当动接触件27设置在凹槽222b内时,动接触件27是部分露出凹槽222b的。对于动导向平面222a来说,动接触件27包括分别位于动导向平面222a所在的平面的两侧的两部分,这样,当动接触件27设置在凹槽222b内时,其能够部分凸出动导向平面222a以与砂纸接触并抵持砂纸。
如图4和图8所示,在定夹持部212和动夹持部222对接时,定导向平面212a和动导向平面222a相互平行,定接触件26和动接触件27位于定圆弧面211和动圆弧面221所构成的圆柱面的内部,定接触件26和动接触件27分别设置于砂筒20的不同径向位置,且定接触件26相比动接触件27更接近砂筒20的中心轴线101。这样,当定夹持部212和动夹持部222对接时,如果此时砂筒20没有安装砂纸,那么定接触件26接触动夹持部222,动接触件27接触定夹持部212;而当砂筒20安装有砂纸时,定接触件26和动接触件27能分别在砂纸的两侧且分别与砂纸的不同位置接触,从而能够将砂纸紧固的夹持在定夹持部212和动夹持部222之间。
作为一种方案,定接触件26和动接触件27为弹性体,这样不仅使得砂筒20能够兼容不同厚度的砂纸,而且弹性体带来的较大的摩擦系数使得砂纸夹持的可靠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保证。具体的,定接触件26和动接触件27可以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以下具体介绍砂纸的安装方式:初始时定夹持部212和动夹持部222处于相互对接的位置,此时可以参照图8所示,当需要安装砂纸时,用户首先需要自定筒体21和动筒体22上拆卸端盖25和中心轴23,此时动筒体22能相对定筒体21以转动轴线为轴转动,接着用户转动动筒体22使得动夹持部222与定夹持部212分离且在分离过程中动接触件27和定接触件26之间也会产生一个间隙,这时,定筒体21和动筒体22处于图9所示的位置,然后用户将砂纸的一端插入至定导向平面212a和动导向平面222a之间,并使得砂纸缠绕定圆弧面211和动圆弧面221构成的整体的一周,再然后将砂纸的另一端也拆入至定导向平面212a和动导向平面222a之间,最后转动动筒体22回到图8所示位置并安装上中心轴23和端盖25,这时定接触件26和动接触件27分别在砂纸的两侧对砂纸构成抵持,从而夹紧砂纸。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