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铁粉置换渣中分离铜、铋、铅、银、铟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780061发布日期:2018-10-30 21:21阅读:271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从铁粉置换渣中回收高铜、高铋、少量铅、银、铟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从铁粉置换渣中分离铜、铋、铅、银、铟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从冶炼烟尘灰物料中提取铟组份后(冶炼铟过程中采用铁粉置换富集得到铜、铋、铅、铟等有价金属富集成份),还有大量的有价金属富集于副产品中,比如铜、铋、铅、铟等溶液被2价Fe粉所置换得到富集;由于要再从副产品中回收铜、铋、铅、铟等元素,必须经过工艺的改进和创新,因此,多数企业厂家选择不加以进行处理与回收分离,而是直接将含有铜、铋、铅、银、铟的副产品进行出售;这样就得不到高效利润经济价值,同时,其中的铜、铋、铅、银、铟等混杂在一起,也不利于后期的有效利用,同时这种副产品由于利用价值不高,也会造成一定的废弃,造成环境的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能将铜、铋、铅、银、铟从废料中集中提取回收,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品的利用效率,并能降低环境污染的从铁粉置换渣中分离铜、铋、铅、银、铟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从铁粉置换渣中分离铜、铋、铅、银、铟的方法,制备步骤包括:

(1)常温下选择二段稀酸浸出铜组份;(2)三浸工序浸铋、铅与铟;(3)高酸水解沉铋,(4)铁粉置换中和沉铜;(5)萃取分离铟工序。

本发明上述的常温下选择二段稀酸浸出铜组份,具体的步骤包括:

(1.1)首先向铁粉置换渣(为冶炼铟过程中采用铁粉置换富集得到铜、铋、铅、铟等有价金属富集成份)中加入50~80g/L的稀H2SO4搅拌混合均匀进行反应,并控制混合料的液:固重量比=3~8:1,反应6~10小时、搅拌转速40~60转/分;

(1.2)将步骤(1)反应完成的混合料进行过滤,实现液固分离;滤渣为一浸渣用于二浸的原料,滤液为一浸含铜液;

(1.3)以一浸渣为原料,采用步骤(1.1)相同的反应条件进行二浸,然后过滤,滤液为二浸含铜液,该步骤完成了铜的浸出并同时完成了铜与Pb、Bi、In的分离;滤渣待下步浸铋、铅与铟使用。

本发明上述三浸工序浸铋、铅与铟,具体的步骤包括:

(2.1)使用含有以下组分和浓度的混合液:100~180g/L的H2SO4,40~150g/L的氯化物,8~20g/L氯酸钠作浸铋溶剂加入到步骤(1.3)获得的滤渣中,混合液(液):滤渣(固)的重量比=1~6:1;

(2.2)在反应温度为85~95℃,反应时间3~6h,进行搅拌反应;反应完成后过滤,滤液为含铋浸出液,含铋浸出液抽入专用储液池槽;此工序铅、银富集入渣,铋、铟入液。

本发明上述反应完成后、在过滤之前,还包括加入聚凝剂(如:聚丙烯酰胺)搅拌的步骤,加入量为102~20g/m3,(即1立方米的反应物料加入10~20g的聚凝剂)搅拌25-35min;该过程可以加速过滤。

本发明上述的高酸水解沉铋,具体的操作步骤包括:

(3.1)高酸中和水解沉铋,取样分析含铋浸出液中的总酸度(H+),为多少克/升;

(3.2)确定高酸沉铋试验数据常数,以25~35g/L的H2SO4介质为水解沉铋的常数;铋的水解反应式:BiCl3+H2O=BiOCl+2HCl;

(3.3)高酸水解沉铋加水稀释换算,总酸度(详见步骤3.1)÷常数(步骤3.2)=加水倍率;例:总酸度80g/L÷<25~35>常数=2.3~2.9的体积加水倍率;

(3.4)把含铋浸出液加入反应搅拌槽中,按计算得到的加水倍率加水稀释,边加水边搅拌促使水解分散均匀,加至容量所需体积;

(3.5)加完水稀释后,然后高酸水解沉铋反应开始,反应时间45~120min(反应沉铋是否完成,须作定性检测,方法是:取上层反应溶液,用定量滤纸过滤于烧杯中,往过滤清液中滴加饱和硫脲3~5滴,不显黄色为高酸水解沉铋反应完全工序);

(3.6)沉铋完成后过滤,滤渣即为含铋产物;滤液与含铜浸出液混合进行回收铜、铟处理(上述过程中有少量铜及铟未被浸出存在沉铋后有含铜和铟组份,铜与铟组份不产生水解,待作下一步工序予以回收,把沉铋后压滤液与含铜浸出液混合进行回收铜、铟处理)。

本发明上述的高酸水解沉铋,高酸沉铋的终端产品为:BiOCl﹒x H2O,经生产应用经验,铋的含量分析品位达Bi﹥30~75%,达到企业出售要求商品。

本发明上述的高酸水解沉铋,在步骤(3.4)加水稀释之后,按照0.5~5kg/m3加入双氧水、0.5~5kg/m3加入NaOH至反应溶液中(上述的双氧水和NaOH的加入量均匀加水稀释后的反应液体积为标准进行的);进行高酸水解沉铋反应;加入上述的双氧水和NaOH的目的是使部分铋的成份转型为Bi(OH)3﹒xH2O,实现省时快速完成高酸沉铋工序,改进了原有工艺的不足,也是国内外少见的工艺流程不同之处。

本发明铁粉置换中和沉铜,具体步骤包括:

(4.1)取步骤(1.2)和(1.3)获得的一浸含铜液和二浸含铜液作为铁粉置换沉铜原液;

(4.2)取样10~50mL沉铜原液送化验室分析酸度即H+含量,要求一浸含铜液和二浸含铜液(沉铜原液)加水稀释达到H2SO4浓度为35~70g/L进行下一步反应;

(4.3)把含铜浸出液作为铁粉置换含铜原液,用加水的方法来稀释H+达到所需H+要求;反应槽体积控制完成之后,将铁粉按照为铜的1.3摩尔倍数的用量加入到反应槽中进行置换铜过程;反应搅拌时间30~120min,在常温下进行;

(4.5)用铁丝插入反应液中作定性检测,铁丝表面无附集红棕色物,仍然是铁丝原样,置换沉铜反应才算完全;沉铜反应完成后过滤,滤渣即为含铜目标产物。

本发明上述铁粉置换中和沉铜,置换沉铜率应﹥99.5%以上为准,可取样分析得其结果,含Cu﹤0.010g/L以下后,方可停机进行压滤。

本发明液固分离得带海绵铜,经化学分析Cu品位﹥65~95%之间,达企业出售海绵铜标准,其沉铜后压滤液进入提铟萃取工序<也可在抽风设备良好的状况下直接加Na2S溶液进行富集沉铟>。取20mL溶液过滤后加水调PH=4,定性测铟不产生白色沉淀为终点。

本发明上述萃取分离铟工序为行业常规工艺步骤,大致工艺如下:

注:有机相组成30%的P204加70%的煤油作萃取有机相。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首次将含有铜、铟、铅、铋Sb、Ag等副产品进行有效处理,获得品位高的含有铜、铟和铋的产物,提高了产品的附件值和利用效率,并能降低了环境污染。

2.本发明的原料铁粉置换渣,其物料大致成分含量为:含Cu 2~12.85%,铟0.04~0.06%,铋3~18%,铅2~5%,Sb、Ag等不作详细说明。具体针对性回收分离具有主要价值的有价金属,分离后,Pb富集于渣中<包括Sb、Ag等>,铅的回收率﹥97~99.6%,Bi尾渣中含0.3~0.64%,铟尾渣中微量,铜尾渣中含0.15~0.36%,实现浸出回收率均大于96~99%以上的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但本发明不仅仅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步骤一、在常温下选择二段稀酸浸出铜组份,一段使用50~80g/L的稀H2SO4浸出,反应式:CuO+H2SO4=CuSO4+H2O,液:固=3~8:1,在防腐搅拌槽中反应6~10小时<在具备有升温90~95℃条件的状况下,反应时间减半,3~5小时即可。转速40~60转/分。

步骤二、完成一段浸出过程后,取液样10~20mL送入化学分析室,分析结果作浸出率判断,浸出率应大于60~72%,然后进行液固分离。压滤渣为一浸渣用于二浸,一浸含铜液抽入储存池待用。

步骤三、二段浸出铜,用一浸渣为原料:根据步骤一条件,相同方法进行二浸,取样分析尾渣结果,Cu﹥0.23~0.6%,浸出率﹥95~98%后,方可压滤,完成铜的浸出与Pb、Bi、In分离过程。过滤渣待下步浸铋、铅与铟。

注:1.因铋在高酸高温状态下才能被溶出,所以铅、铋Ag入渣,但铟被少量浸出无妨,在工艺过程采取回收处理。2.例如:有关50~80g/L的稀H2SO4配备方法:可以换算成稀H2SO4当量浓度:50÷49=1~1.6N之间,也可适当根据矿料性质来改变使用硫酸浓度,根据用酸当量浓度公式,用H2SO4用量为W,当量使用浓度为N,V为使用体积,则公式:W=N×V÷36×1.84,<36N,为工业级H2SO4,当量浓度常数>,1.84为H2SO4比重。

步骤四、本发明专利三浸工序浸铋、铅与铟,将步骤三压滤渣进行浸铋工序:

1.使用100~180g/L H2SO4+氯化物<NaCI>40~150g/L+氯酸钠8~20g/L(为工业化工原料),作浸铋浸出配方,液:固=1~6:1.

2.反应温度:要求大于85~95℃,<本人采用压缩液:固比例方式来完成升温过程,节省升温设备及能源>

3.搅拌反应时间:3~6h

4.加水冲稀水成液:固=3~6:1,搅拌洗渣30min<加入适量聚凝剂<聚丙烯酰胺,15g/m3>可以加速过滤>。

5.取渣样分析过滤尾渣中铋,分析结果浸出率应达到﹥95~98%才算完成预计浸出效果。

6.渣液分离,压滤出含铋浸出液。

7.把含铋浸出液抽入专用储液池槽,此浸铋工序即算完毕。

注:此工序铅、银富集入渣,铋、铟入液,此工序按步骤三<附注说明2>使用W=N×V÷36×1.84,用酸公式计算配酸。

步骤五、本专利发明高酸水解沉铋:

1.高酸中和水解沉铋,取样分析含铋浸出液送化验分析室算出总H+,为多少克/升。

2.求出高酸沉铋试验数据常数,不同的浸出液的成份性质不同,则算出沉铋的常数也不同,我本人作了适应性的常数为25~35g/L H2SO4介质为水解沉铋常数。

3.铋的水解反应式:BiCI3+H2O=BiOCI+2HCI

4.高酸水解沉铋加水稀释换算,总酸度÷常数=加水倍率

例:总酸度80g/L÷(25~35g/L)常数=2.3~2.9的体积加水倍率

5.把含铋浸出液加入反应搅拌槽中,按体积容量倍率加水稀释,边加水边搅拌促使水解分散均匀,加至容量所需体积。

6.为了促进加速完成反应水解过程,按每立方溶液体积加0.5~5公斤的双氧水(工业级化工原料),及NaoH<工业级化工原料>按0.5~5公斤每立方加入,目的是使部分铋的成份转型Bi<OH>3xH2O,省时快速完成高酸沉铋工序,改进了原有工艺的不足,也是国内外少见的工艺流程不同之处。

7.高酸水解沉铋反应时间45~120min。

8.在常温下完成反应沉铋工序。

9.反应沉铋是否完成,须作定性检测,方法是:取上层反应溶液,用定量滤纸过滤于烧杯中,往过滤清液中滴加饱和硫脲3~5滴,不显黄色为高酸水解沉铋反应完全工序。

10.因为步骤三浸渣中有少量铜及铟未被浸出存在沉铋有含铜和铟组份,铜与铟组份不产生水解,待作下一步工序予以回收,把沉锡后压滤液与含铜浸出液混合进行回收铜、铟处理。

11.高酸沉铋的终端产品为:BiOCI、x H2O,经生产应用3年以上经验,铋的含量分析品位达Bi﹥30~75%,达到企业出售要求商品。

步骤六:本专利发明铁粉置换中和沉铜操作工序如下:

1.取步骤一浸出液储存池槽中含铜溶液为铁粉置换沉铜原液,反应式为CuSO4+Fe=FeSO4+Cu

2.取样10~50mL含铜溶液送化验室分析酸度<H+>,分析结果H+控,35~70g/L<H+=0.6~1.6N>H2SO4介质H+之间<注:如若要产出较纯海绵铜,须经溶液净化除杂工序处理>。

3.把含铜浸出液作为铁粉置换含铜原液,用加水的方法来稀释H+达到所需H+要求。反应槽体积控制完成之后,按1.3倍的铁粉用量加入反应槽中进行置换铜过程。

4.反应搅拌时间30~120min,在常温下进行。

5.操作控制,用铁丝插入反应液中作定性检测,铁丝表面无附集红棕色物,仍然是铁丝原样,置换沉铜反应才算完全。

6.置换沉铜率应﹥99.5%以上为准,可取样分析得其结果,含Cu﹤0.010g/L以下后,方可停机进行压滤。

7.液固分离得带海绵铜,经化学分析Cu品位﹥65~95%之间,达企业出售海绵铜标准,其沉铜后压滤液进入提铟萃取工序<也可在抽风设备良好的状况下直接加Na2S溶液进行富集沉铟>。取20mL溶液过滤后加水调PH=4,定性测铟不产生白色沉淀为终点。

步骤七、本专利发明萃取分离铟工序因全国冶铟行业都是较为成熟工艺,不再作具体详细说明,大致工艺如下:

注:有机相组成30%的P204加70%的煤油作萃取有机相。

生产实例2.原料铁粉置换渣料性质大致状况成分含量:含Cu2~12.85%,铟In0.04~0.06%,铅2~5%,铋3~18%,Sb、Ag等不作详细说明。具体针对性回收分离主要价值有价金属,分离后,Pb富集于渣中<包括Sb、Ag等>,铅的回收率﹥97~99.6%,Bi尾渣中含0.3~0.64%,铟尾渣中:微,铜尾渣中含0.15~0.36%,实现浸出回收率均大于96~99%以上。

原料铁粉置换渣料性质大致状况成分含量:含Cu2~12.85%,铟In0.04~0.06%,铅2~5%,铋3~18%,Sb、Ag等不作详细说明。具体针对性回收分离主要价值有价金属,分离后,Pb富集于渣中<包括Sb、Ag等>,铅的回收率﹥97~99.6%,Bi尾渣中含0.3~0.64%,铟尾渣中:微,铜尾渣中含0.15~0.36%,实现浸出回收率均大于96~99%以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