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式线材端淬用挂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3122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式线材端淬用挂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材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调节式线材端淬用挂件装置。



背景技术:

对桥索钢线材进行测量原始奥氏体时主要通过端淬方式来获取,但是由于受到尺寸限制原因,无法制成像端淬标准样有利于钩吊的帽子,而是在一端利用线切割切一口子,利用铁丝穿过后挂住,往往在出炉时受到操作者熟练程度控制影响是否挂牢或者没有挂住,而没有挂住时,整个钢样进行了淬火,在后续进行测量原始奥氏体晶粒度时无法找到奥氏体组织。

现有技术中利用铁丝穿挂端淬标准样容易出现挂靠不牢或脱钩,造成端淬实验失败,同时,铁丝穿挂的操作繁琐,实验周期较长,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可调节式线材端淬用挂件装置,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淬火样容易出现挂靠不牢或脱钩造成端淬实验失败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操作简便,降低端淬实验周期,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调节式线材端淬用挂件装置,包括:

第一夹持部件;

第二夹持部件,与所述第一夹持部件对称设置,且与所述第一夹持部件配合能夹持固定淬火样;

夹持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夹持部件及所述第二夹持部件连接,能驱动所述第一夹持部件及所述第二夹持部件相对靠近或远离,进而夹紧或放开所述淬火样;

升降驱动部件,与所述夹持驱动组件固定连接,以驱动所述夹持驱动组件上升或下降;

水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部件及所述第二夹持部件的下方,用于所述淬火样的底端进行端淬实验。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夹持部件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件的结构相同,为半圆锥环状结构;

所述第一夹持部件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件对接后形成漏斗状结构,所述漏斗状结构的小端靠近所述水槽。

作为优选,所述夹持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夹持部件的小端半圆环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件的小端半圆环相对靠近后夹持固定所述淬火样。

作为优选,所述夹持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活塞杆、第二活塞杆及液压泵;

所述第一活塞杆与所述液压泵连接;

所述第一活塞杆与所述第一夹持部件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活塞杆与所述液压泵连接;

所述第二活塞杆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件固定连接;

所述液压泵通过液压油驱动所述第一活塞杆及所述第二活塞杆伸长或缩短,使所述第一夹持部件及所述第二夹持部件相对靠近或远离。

作为优选,所述夹持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液压管路及第二液压管路;

所述第一活塞杆通过所述第一液压管路与所述液压泵连接;

所述第二活塞杆通过所述第二液压管路与所述液压泵连接;

所述液压油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液压管路及所述第二液压管路驱动所述第一活塞杆及所述第二活塞杆同步伸长或缩短,使所述第一夹持部件及所述第二夹持部件相对靠近或远离。

作为优选,所述端淬用挂件装置还包括:

支撑架;

所述第一液压管路、所述第二液压管路及所述液压泵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

所述升降驱动部件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以驱动所述支撑架上升或下降。

作为优选,所述升降驱动部件为液压缸。

作为优选,所述端淬用挂件装置还包括:

控制单元,与所述夹持驱动组件连接,以控制所述夹持驱动组件工作或停止。

本申请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由于采用了由第一夹持部件及第二夹持部件组成的夹持组件,通过与第一夹持部件及第二夹持部件连接的夹持驱动组件驱动第一夹持部件及第二夹持部件相对靠近或远离,进而夹紧或放开淬火样,保证淬火样固定牢靠,同时通过升降驱动部件调节第一夹持部件及第二夹持部件的间距能适应不同尺寸和规格的淬火样;淬火样固定完成后,通过升降驱动部件驱动夹持驱动组件下降,使淬火样的底端浸入水槽的水中进行端淬实验。这样,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淬火样容易出现挂靠不牢或脱钩造成端淬实验失败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操作简便,降低端淬实验周期,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调节式线材端淬用挂件装置的结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调节式线材端淬用挂件装置的结构主视图。

(图示中各标号代表的部件依次为:1第一夹持部件,2第一活塞杆,3第一液压管路,4液压泵、5控制单元、6第二液压管路、7第二活塞杆、8第二夹持部件、9水槽、10支撑架、11升降驱动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调节式线材端淬用挂件装置,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淬火样容易出现挂靠不牢或脱钩造成端淬实验失败的技术问题,通过与第一夹持部件及第二夹持部件连接的夹持驱动组件驱动第一夹持部件及第二夹持部件相对靠近或远离,进而夹紧或放开淬火样,实现了操作简便,降低端淬实验周期,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效果。

参见附图1和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调节式线材端淬用挂件装置,包括:第一夹持部件1、第二夹持部件8、夹持驱动组件、升降驱动部件11及水槽9。

第二夹持部件8与第一夹持部件1对称设置,且与第一夹持部件1配合能夹持固定淬火样;夹持驱动组件与第一夹持部件1及第二夹持部件8连接,能驱动第一夹持部件1及第二夹持部件8相对靠近或远离,进而夹紧或放开淬火样;升降驱动部件11与夹持驱动组件固定连接,以驱动夹持驱动组件上升或下降;水槽9设置在第一夹持部件1及第二夹持部件8的下方,用于淬火样的底端进行端淬实验。

其中,通过夹持驱动组件驱动第一夹持部件1及第二夹持部件8相对靠近或远离,进而夹紧或放开淬火样,保证淬火样固定牢靠,同时调节第一夹持部件1及第二夹持部件8的间距能适应不同尺寸和规格的淬火样;淬火样固定完成后,通过升降驱动部件11驱动夹持驱动组件下降,使淬火样的底端浸入水槽9的水中进行端淬实验,实验完成后夹持驱动组件升起。

进一步的,第一夹持部件1与第二夹持部件8的结构相同,为半圆锥环状结构;第一夹持部件1与第二夹持部件8对接后形成漏斗状结构,这样方便淬火样的安装,同时保证端淬实验结果更加精确;漏斗状结构的小端靠近水槽9。夹持驱动组件驱动第一夹持部件1的小端半圆环与第二夹持部件8的小端半圆环相对靠近后夹持固定淬火样。

进一步的,夹持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活塞杆2、第二活塞杆7及液压泵4;第一活塞杆2与液压泵4连接;第一活塞杆2与第一夹持部件1固定连接;第二活塞杆7与液压泵4连接;第二活塞杆7与第二夹持部件8固定连接;液压泵4通过液压油驱动第一活塞杆2及第二活塞杆7伸长或缩短,使第一夹持部件1及第二夹持部件8相对靠近或远离。

其中,夹持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液压管路3及第二液压管路6;第一活塞杆2通过第一液压管路3与液压泵4连接;第二活塞杆7通过第二液压管路6与液压泵4连接;液压油分别通过第一液压管路3及第二液压管路6驱动第一活塞杆2及第二活塞杆7同步伸长或缩短,使第一夹持部件1及第二夹持部件8相对靠近或远离。

进一步的,参见附图2,端淬用挂件装置还包括:支撑架10;第一液压管路3、第二液压管路6及液压泵4固定在支撑架10上;升降驱动部件11与支撑架10固定连接,以驱动支撑架10上升或下降。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升降驱动部件11为液压缸。

进一步的,端淬用挂件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5,与夹持驱动组件连接,以控制夹持驱动组件工作或停止。具体的过程为:控制单元5根据淬火样的尺寸,发出动作指令到液压泵4,液压泵驱动液压油使得第一活塞杆2及第二活塞杆7伸长或缩短,使第一夹持部件1与第二夹持部件8对接后形成的漏斗状结构的小端尺寸与淬火样的尺寸相适应。

本申请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由于采用了由第一夹持部件1及第二夹持部件8组成的夹持组件,通过与第一夹持部件1及第二夹持部件8连接的夹持驱动组件驱动第一夹持部件1及第二夹持部件8相对靠近或远离,进而夹紧或放开淬火样,保证淬火样固定牢靠,同时通过升降驱动部件11调节第一夹持部件1及第二夹持部件8的间距能适应不同尺寸和规格的淬火样;淬火样固定完成后,通过升降驱动部件11驱动夹持驱动组件下降,使淬火样的底端浸入水槽9的水中进行端淬实验。这样,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淬火样容易出现挂靠不牢或脱钩造成端淬实验失败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操作简便,降低端淬实验周期,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