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排式连续浇铸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1678阅读:577来源:国知局
双排式连续浇铸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合金浇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排式连续浇铸系统。



背景技术:

常用的合金浇铸机为单排式,即浇铸机设置一个浇铸通道,这样浇铸速度较慢,浇铸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有必要提出一种浇铸效率高、且合理分配浇铸用金属液的双排式连续浇铸系统。

一种双排式连续浇铸系统,包括第一浇铸机、第二浇铸机、分流装置、熔池、自振装置,所述分流装置的一端与所述熔池连接,分流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浇铸机和第二浇铸机连接,所述第一浇铸机包括浇铸部,所述第二浇铸机包括浇铸部,所述分流装置包括上液管道、缓冲分流器、第一分流管道、第二分流管道,所述上液管道的一端与熔池连接,上液管道的另一端与缓冲分流器连接,在所述缓冲分流器的侧壁上开设汇流入口、第一分流口、第二分流口,在所述缓冲分流器的内部设置第一分流管道、第二分流管道,所述汇流入口与所述上液管道连通,所述第一分流管道将所述第一分流口与汇流入口之间连通,所述第二分流管道将所述第二分流口与汇流入口之间连通,第一分流管道的端部从第一分流口伸出,以与第一浇铸机的浇铸部连接,第二分流管道的端部从第二分流口伸出,以与第二浇铸机的浇铸部连接,在远离缓冲分流器的第一分流管道的底部设置若干出口分流器,在远离缓冲分流器的第二分流管道的底部设置若干出口分流器,第一浇铸机的浇铸部、第二浇铸机的浇铸部的下方均对应设置有所述自振装置,以通过自振装置的振动对第一浇铸机的浇铸部、第二浇铸机的浇铸部进行振动敲击,使浇铸部上的金属锭脱落。

优选的,所述若干出口分流器包括至少三个出口分流器,三个出口分流器分别为一个前端分流器、两个后端分流器,前端分流器较为靠近所述缓冲分流器,且设置在第一分流管道的中线上,两个后端分流器较为远离缓冲分流器,两个后端分流器均匀设置在前端分流器的两侧,且不与第一分流管道的侧壁接触。

优选的,在所述缓冲分流器侧壁的内壁上设置加厚凸台,所述加厚凸台设置在第一分流管道和第二分流管道之间,所述加厚凸台正对所述汇流入口,并向汇流入口凸起,加厚凸台采用耐高温材料砌筑。

优选的,所述缓冲分流器还设置流量分流器,所述流量分流器设置在缓冲分流器的上方,所述流量分流器包括支架、固定座、活动把手、导流分流阀,所述支架用于支撑流量分流器,固定座固定在支架的横梁上,所述固定座沿竖直方向开设通孔,所述活动把手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以与导流分流阀连接,活动把手的另一端用于旋拧活动把手,导流分流阀设置在活动把手的一端,导流分流阀设置在缓冲分流器的内部正对汇流入口的位置,通过旋拧活动把手,带动导流分流阀向第一分流管道或第二分流管道倾斜。

优选的,所述第一浇铸机包括支撑框架、固定在支撑框架上的机头、机尾、浇铸部,所述浇铸部包括传动链、固定设置在传动链上的若干浇注模具,所述传动链首尾相连形成回字形,传动链的两端分别套挂在机头和机尾上,并由机头或机尾驱动传动链回字形传动,传动链包括上行传动链和下行传动链,所述上行传动链为从机头向机尾传送的传动链,所述下行传动链为从机尾向机头传送的传动链,所述第二浇铸机与所述第一浇铸机具有相同的结构,在浇铸部靠近机尾的一端设置自振装置,所述自振装置设置在所述上行传动链和下行传动链之间的支撑框架上,所述自振装置包括上振装置,所述上振装置包括上固定板、上连接板、上活动板、上振动机、上导向柱、上限位弹簧、上振动板,在上固定板上设置上横向通轴,所述上振动机固定设置在上活动板上,上活动板的一端与上横向通轴配合,以使上活动板围绕上横向通轴转动,上活动板的另一端与上导向柱连接,所述上导向柱依次穿过所述上活动板的另一端、上连接板,上导向柱与上活动板固定连接,上导向柱与上连接板不连接,以使上活动板及上导向柱相对于上连接板能够上下移动,在上活动板与上连接板之间的上导向柱的外壁上套设上限位弹簧,在上导向柱的顶端设置上振动板,所述上固定板和上连接板固定在所述上行传动链和下行传动链之间的支撑框架上,所述上振动板设置在上行传动链的下表面下方,以与上行传动链上固定的浇注模具的背面接触。

优选的,所述自振装置还包括下振装置,所述下振装置包括下固定板、下连接板、下活动板、下振动机、下导向柱、第一下限位弹簧、第二下限位弹簧、下振动板,在下固定板上设置下横向通轴,所述下振动机固定设置在下活动板的上表面上,下活动板的一端与下横向通轴配合,以使下活动板围绕下横向通轴转动,下活动板的另一端与下导向柱连接,所述下导向柱依次穿过所述下活动板的另一端、下连接板,下导向柱与下活动板不连接,下导向柱与下连接板固定连接,以使下活动板沿着下导向柱相对于下导向柱及下连接板上下移动,在下活动板与下连接板之间的下导向柱的外壁上套设第一下限位弹簧,在下活动板上方的下导向柱的外壁上套设第二下限位弹簧,在下导向柱的顶端设置限位块,以避免第二下限位弹簧从下导向柱的顶端滑脱,在下活动板的下表面上设置下顶杆,在下顶杆的低端设置下振动板,所述下固定板和下连接板固定在所述下行传动链和下行传动链之间的支撑框架下,所述下振动板设置在下行传动链的上方,以与下行传动链上固定的浇注模具的背面接触。

优选的,所述浇铸部还包括滑动导轨,所述滑动导轨设置在传动链的下方,以使传动链沿着滑动导轨移动,所述滑动导轨的上表面与传动链接触,滑动导轨的下表面与支撑框架固定连接,以通过滑动导轨将传动链固定在支撑框架上,位于下振装置的下方的滑动导轨设置缺口,在所述缺口内设置拼接导轨,所述拼接导轨与滑动导轨正对接触,以使传动链从滑动导轨到拼接导轨平滑过渡,在拼接导轨的两侧设置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一端与拼接导轨固定焊接,限位板的另一端与滑动导轨搭接,以使拼接导轨相对于滑动导轨上下移动,在所述拼接导轨的下方设置缓冲装置,在拼接导轨的下表面设置与缓冲装置连接的缓冲圆柱,所述缓冲装置包括支座、导筒、缓冲弹簧,所述支座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上,导筒的下端固定在支座的上表面上,缓冲弹簧的下端插入所述导筒,缓冲圆柱插入缓冲弹簧的内部,以使缓冲圆柱与缓冲弹簧紧密接触,缓冲圆柱的端部不与支座接触。

优选的,所述第一浇铸机还包括脱模剂喷涂装置,所述脱模剂喷涂装置包括混料罐、储料罐、输料管、高压气管、喷枪,所述混料罐用于混合形成脱模剂,所述储料罐用于储存脱模剂,所述储料罐与混料罐连接,所述输料管的一端与储料罐连接,输料管的另一端通过输料分管与所述喷枪连接,所述高压气管的一端用于接入高压气体,高压气管的另一端通过高压分管与喷枪连接,所述喷枪为一空心圆管,喷枪的一端与所述高压分管连接,喷枪的另一端为喷嘴,以使高压气体沿着喷枪的一端向喷嘴吹出,所述喷嘴正对所述第一浇铸机的浇注模具的正面设置,在喷嘴与高压分管之间的喷枪的侧壁上开设通孔,所述输料分管与喷枪侧壁上的通孔连通,以将脱模剂从输料分管输送至喷枪内部。

优选的,所述脱模剂喷涂装置还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设置在靠近机头的支撑框架上,第二挡板活动固定在第一挡板上,第一挡板包括固定连接的上挡板、横挡板、下挡板,在所述横挡板的上表面上设置卡槽,所述下挡板上开设供喷枪穿过的通孔,所述下挡板与水平面呈不大于60°的夹角,所述第二挡板为一弧形板,所述第二挡板的底部活动插入所述横挡板的卡槽内,以使第二挡板及第一挡板形成半包围式挡体。

优选的,所述第一浇铸机还包括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风冷装置和水冷装置,所述风冷装置包括风机、送风总管、前出风管、后出风管,所述风机的出风口连接送风总管的一端,送风总管的另一端连接前出风管和后出风管,所述前出风管和后出风管相背设置,所述前出风管和后出风管固定设置在所述上行传动链的上方,以对上行传动链上的浇注模具内的金属锭进行冷却,所述水冷装置包括冷却槽,所述冷却槽为长方形槽体,所述冷却槽沿着下行传动链的传动方向设置在下行传动链的下方,冷却槽的宽度大于下行传动链的宽度,以使下行传动链能够沉降在所述冷却槽内,以对下行传动链上的浇注模具进行冷却,在冷却槽的侧壁上设置水位检测计。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第一浇铸机、第二浇铸机达到了双通道同时浇铸,以提高浇铸效率的目的,并且设置了分流装置,通过分流装置为第一浇铸机、第二浇铸机合理分配金属液,以完成双通道浇铸。

附图说明

图1为所述双排式连续浇铸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所述双排式连续浇铸系统的俯视图。

图3为所述双排式连续浇铸系统的后视图。

图4为图2沿着A-A的截面图。

图5为图1中表达所述分流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2中表达所述分流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3中表达所述缓冲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7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4中表达所述自振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所述上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所述下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2中表达所述脱模剂喷涂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图4中表达所述脱模剂喷涂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14为图1中表达风冷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第一浇铸机1、支撑框架11、机头12、机尾13、浇铸部14、上行传动链141、下行传动链142、滑动导轨143、拼接导轨144、限位板1441、缓冲装置145、支座1451、导筒1452、缓冲弹簧1453、主卸料板15、副卸料板16、第二浇铸机2、分流装置3、上液管道31、缓冲分流器32、第一分流管道321、第二分流管道322、加厚凸台323、出口分流器33、前端分流器331、后端分流器332、侧挡部件34、外侧钢板341、耐高温层342、流量分流器35、支架351、固定座352、活动把手353、导流分流阀354、导流板36、熔池4、自振装置5、上振装置51、上固定板511、上横向通轴5111、上连接板512、上活动板513、上振动机514、上导向柱515、上限位弹簧516、上振动板517、下振装置52、下固定板521、下横向通轴5211、下连接板522、下活动板523、下顶杆5231、下振动机524、下导向柱525、第一下限位弹簧526、第二下限位弹簧527、下振动板528、脱模剂喷涂装置6、混料罐61、储料罐62、输料管63、输料分管631、高压气管64、高压分管641、喷枪65、喷嘴651、第一挡板66、横挡板661、第二挡板67、冷却装置7、风冷装置71、风机711、送风总管712、前出风管713、后出风管714、水冷装置7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参见图1、图2、图5、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排式连续浇铸系统,包括第一浇铸机1、第二浇铸机2、分流装置3、熔池4、自振装置5,分流装置3的一端与熔池4连接,分流装置3的另一端与第一浇铸机1和第二浇铸机2连接,第一浇铸机1包括浇铸部14,第二浇铸机2包括浇铸部。

分流装置3包括上液管道31、缓冲分流器32、第一分流管道321、第二分流管道322,上液管道31的一端与熔池4连接,上液管道31的另一端与缓冲分流器32连接,在缓冲分流器32的侧壁上开设汇流入口、第一分流口、第二分流口,在缓冲分流器32的内部设置第一分流管道321、第二分流管道322,汇流入口与上液管道31连通,第一分流管道321将第一分流口与汇流入口之间连通,第二分流管道322将第二分流口与汇流入口之间连通,第一分流管道321的端部从第一分流口伸出,以与第一浇铸机1的浇铸部14连接,第二分流管道322的端部从第二分流口伸出,以与第二浇铸机2的浇铸部连接,在远离缓冲分流器32的第一分流管道321的底部设置若干出口分流器33,在远离缓冲分流器32的第二分流管道322的底部设置若干出口分流器33。

自振装置5设置在第一浇铸机1的浇铸部14的下方,以通过自振装置5的振动对浇铸部14进行振动敲击,使浇铸部14上的金属锭脱落,自振装置5设置还在第二浇铸机2的浇铸部的下方,以通过自振装置5的振动对浇铸部进行振动敲击,使浇铸部上的金属锭脱落。

进一步,若干出口分流器33包括至少三个出口分流器33,三个出口分流器33分别为一个前端分流器331、两个后端分流器332,前端分流器331较为靠近缓冲分流器32,且设置在第一分流管道321或第二分流管道322的中线上,两个后端分流器332较为远离缓冲分流器32,两个后端分流器332均匀设置在前端分流器331的两侧,且不与第一分流管道321或第二分流管道322的侧壁接触。

其中,前端分流器331为前端小、后端大的棱柱体,后端分流器332为前端小、后端大的棱柱体,后端分流器332的横截面积小于前端分流器331的横截面积,进而以减小后端分流器332对金属液的阻流面积。

进一步,在第一分流管道321的端部还设置侧挡部件34,侧挡部件34包括外侧钢板341、设置在外侧钢板341的内壁上的耐高温层342,侧挡部件34设置在第一浇铸机1的浇铸部14的两侧。当金属液从第一分流管道321的底部落在浇铸部14上时,侧挡部件34不仅可以阻挡由于落差引起的金属液的飞溅,还可以使飞溅的金属液沿着耐高温层342滑落在浇铸部14上,或者使金属液粘接在耐高温层342的表面,进而收集,避免浪费。

还在侧挡部件34下方的浇铸部14的下方设置导流板36,导流板36用于盛接从浇铸部14或耐高温层342流下的金属液,进而回收。

进一步,在缓冲分流器32侧壁的内壁上设置加厚凸台323,加厚凸台323设置在第一分流管道321和第二分流管道322之间,加厚凸台323正对汇流入口,并向汇流入口凸起,加厚凸台323采用耐高温材料砌筑。金属液沿着汇流入口进入缓冲分流器32,然后沿着第一分流管道321和第二分流管道322流出,由于金属液不仅温度高,而且具有一定的冲击力,对缓冲分流器32侧壁的内壁或第一分流管道321的侧壁或第二分流管道322的侧壁具有很强的冲刷力,造成热损严重,所以设置了加厚凸台323。

进一步,缓冲分流器32还设置流量分流器35,流量分流器35设置在缓冲分流器32的上方,流量分流器35包括支架351、固定座352、活动把手353、导流分流阀354,支架351用于支撑流量分流器35,固定座352固定在支架351的横梁上,固定座352沿竖直方向开设通孔,活动把手353的一端穿过通孔,以与导流分流阀354连接,活动把手353的另一端用于旋拧活动把手353,导流分流阀354设置在活动把手353的一端,导流分流阀354设置在缓冲分流器32的内部正对汇流入口的位置,通过旋拧活动把手353,带动导流分流阀354向第一分流管道321或第二分流管道322倾斜。

当导流分流阀354向第一分流管道321倾斜时,导流分流阀354与第一分流管道321之间的通道的开口变大,导流分流阀354与第二分流管道322之间的通道的开口变小,则,从汇流入口流入的金属液的大部分进入导流分流阀354与第一分流管道321之间的通道,小部分进入导流分流阀354与第二分流管道322之间的通道,从而实现了第一分流管道321和第二分流管道322内的流量的调节。

参见图1至图4、图7至图11,进一步,第一浇铸机1包括支撑框架11、固定在支撑框架11上的机头12、机尾13、浇铸部14,浇铸部14包括传动链、固定设置在传动链上的若干浇注模具,传动链首尾相连形成回字形,传动链的两端分别套挂在机头12和机尾13上,并由机头12或机尾13驱动传动链回字形传动,传动链包括上行传动链141和下行传动链142,上行传动链141为从机头12向机尾13传送的传动链,下行传动链142为从机尾13向机头12传送的传动链,第二浇铸机2与第一浇铸机1具有相同的结构,在浇铸部14靠近机尾13的一端设置自振装置5,自振装置5在上行传动链141和下行传动链142之间的支撑框架11上。

参见图10,自振装置5包括上振装置51,上振装置51包括上固定板511、上连接板512、上活动板513、上振动机514、上导向柱515、上限位弹簧516、上振动板517,在上固定板511上设置上横向通轴5111。

上振动机514固定设置在上活动板513上,上活动板513的一端与上横向通轴5111配合,以使上活动板513围绕上横向通轴5111转动,上活动板513的另一端与上导向柱515连接,上导向柱515依次穿过上活动板513的另一端、上连接板512,上导向柱515与上活动板513固定连接,上导向柱515与上连接板512不连接,以使上活动板513及上导向柱515相对于上连接板512能够上下移动,在上活动板513与上连接板512之间的上导向柱515的外壁上套设上限位弹簧516,在上导向柱515的顶端设置上振动板517,上固定板511和上连接板512固定在上行传动链141和下行传动链142之间的支撑框架11上,上振动板517设置在上行传动链141的下表面下方,以与上行传动链141上固定的浇注模具的背面接触。

工作时,上振动机514自振带动上活动板513振动,上活动板513的一端以上横向通轴5111为转动轴小幅度上下转动,上活动板513与上导向柱515连接的一端同步振动,进而带动上振动板517同步振动,振动的上振动板517敲打与上行传动链141上固定的浇注模具的背面,从而使得浇注模具内的金属锭松动,以与脱落。

参见图11,进一步,自振装置5还包括下振装置52,下振装置52包括下固定板521、下连接板522、下活动板523、下振动机524、下导向柱525、第一下限位弹簧526、第二下限位弹簧527、下振动板528,在下固定板521上设置下横向通轴5211。

下振动机524固定设置在下活动板523的上表面上,下活动板523的一端与下横向通轴5211配合,以使下活动板523围绕下横向通轴5211转动,下活动板523的另一端与下导向柱525连接,下导向柱525依次穿过下活动板523的另一端、下连接板522,下导向柱525与下活动板523不连接,下导向柱525与下连接板522固定连接,以使下活动板523沿着下导向柱525相对于下导向柱525及下连接板522上下移动,在下活动板523与下连接板522之间的下导向柱525的外壁上套设第一下限位弹簧526,在下活动板523上方的下导向柱525的外壁上套设第二下限位弹簧527,在下导向柱525的顶端设置限位块,以避免第二下限位弹簧527从下导向柱525的顶端滑脱,在下活动板523的下表面上设置下顶杆5231,在下顶杆5231的低端设置下振动板528,下固定板521和下连接板522固定在下行传动链142和下行传动链142之间的支撑框架11下,下振动板528设置在下行传动链142的上方,以与下行传动链142上固定的浇注模具的背面接触。

金属锭经过上行传动链141传动至结尾时,从机尾13的卸料端卸料,然后有时候存在金属锭卸料不干净的问题,当即在下行传动链142传动时,浇注模具内仍然残留未脱落的金属锭,所以,在下行传动链142的上方靠近机尾13的一端设置了下振装置52。

工作时,下振动机524自振带动下活动板523振动,下活动板523的一端以下横向通轴5211为转动轴小幅度上下转动,下活动板523与下导向柱525同步振动,进而带动下振动板528同步振动,振动的下振动板528敲打下行传动链142上固定的浇注模具的背面,从而使得浇注模具内的金属锭松动,以与脱落。

进一步,第一浇铸机1还包括主卸料板15和副卸料板16,主卸料板15和副卸料板16均设置在靠近机尾13的支撑框架11上,主卸料板15为一倾斜斜板,主卸料板15的高端设置在靠近机尾13的上行传动链141的下方,主卸料板15的低端用于金属锭滑落,副卸料板16为一倾斜斜板,副卸料板16的高端设置在下振装置52下方的下行传动链142的下方,副卸料板16的低端用于金属锭滑落,以通过副卸料板16将下振装置52振动下来的金属锭再次收集。

参见图8,进一步,浇铸部14还包括滑动导轨143,滑动导轨143设置在传动链的下方,以使传动链沿着滑动导轨143移动,滑动导轨143的上表面与传动链接触,滑动导轨143的下表面与支撑框架11固定连接,以通过滑动导轨143将传动链固定在支撑框架11上,位于下振装置52的下方的滑动导轨143设置缺口,在缺口内设置拼接导轨144,在拼接导轨144的下方设置缓冲装置145,拼接导轨144与滑动导轨143正对接触,以使传动链从滑动导轨143到拼接导轨144平滑过渡。

在拼接导轨144的两侧设置限位板1441,限位板1441的一端与拼接导轨144固定焊接,限位板1441的另一端与滑动导轨143搭接,以使拼接导轨144相对于滑动导轨143上下移动,在拼接导轨144的下表面设置与缓冲装置145连接的缓冲圆柱,缓冲装置145包括支座1451、导筒1452、缓冲弹簧1453,支座1451固定设置在支撑框架11上,导筒1452的下端固定在支座1451的上表面上,缓冲弹簧1453的下端插入导筒1452,缓冲圆柱插入缓冲弹簧1453的内部,以使缓冲圆柱与缓冲弹簧1453紧密接触,缓冲圆柱的端部不与支座1451接触。

由于传动链通过导轨与支撑框架11刚性接触,当下振装置52振动敲打下行传动链142上的模具时,下行传动链142与滑动导轨143之间、滑动导轨143与支撑框架11之间均为刚性接触,为了避免刚性接触的机械破坏,设置了拼接导轨144及缓冲装置145,如此,通过拼接导轨144和缓冲装置145将下振装置52振动柔性传递至支撑框架11,进而避免了刚性破坏。

参见图图1至图4、图12、图13,进一步,第一浇铸机1还包括脱模剂喷涂装置6,脱模剂喷涂装置6包括混料罐61、储料罐62、输料管63、高压气管64、喷枪65,混料罐61用于混合形成脱模剂,储料罐62用于储存脱模剂,储料罐62与混料罐61连接,输料管63的一端与储料罐62连接,输料管63的另一端通过输料分管631与喷枪65连接,高压气管64的一端用于接入高压气体,高压气管64的另一端通过高压分管641与喷枪65连接,喷枪65为一空心圆管,喷枪65的一端与高压分管641连接,喷枪65的另一端为喷嘴651,以使高压气体沿着喷枪65的一端向喷嘴651吹出,喷嘴651正对第一浇铸机1的浇注模具的正面设置,在喷嘴651与高压分管641之间的喷枪65的侧壁上开设通孔,输料分管631与喷枪65侧壁上的通孔连通,以将脱模剂从输料分管631输送至喷枪65内部。

脱模剂喷洒在浇注模具的正面上之后,使得成型在浇注模具内的金属锭更容易脱落,不粘模。当脱模剂沿着输料管63及输料分管631进入喷枪65内部时,位于输料分管631后方的高压分管641将高压气体沿着喷枪65的一端向喷嘴651吹出,同时将脱模剂吹出,吹向模具,实现了脱模剂的均匀喷洒,不仅实现了自动化喷洒,而且高压气体喷洒时使用的脱模剂的量也是最少的,还有利于节省脱模剂。

进一步,脱模剂喷涂装置6还包括第一挡板66、第二挡板67,第一挡板66设置在靠近机头12的支撑框架11上,第二挡板67活动固定在第一挡板66上,第一挡板66包括固定连接的上挡板、横挡板661、下挡板,在横挡板661的上表面上设置卡槽,下挡板上开设供喷枪65穿过的通孔,下挡板与水平面呈不大于60°的夹角,第二挡板67为一弧形板,第二挡板67的底部活动插入横挡板661的卡槽内,以使第二挡板67及第一挡板66形成半包围式挡体。

当高压喷枪65喷出脱模剂时,喷洒在模具上的脱模剂会飞溅,不仅容易飞溅到操作人员身上,也会因为飞溅的那部分脱模剂不能回收而造成浪费,所以设置第一挡板66和第二挡板67,第一挡板66的下挡板用于盛接向下飞溅的脱模剂,第二挡板67用于盛接向上飞溅的脱模剂,正面飞溅的脱模剂有第二挡板67的盛接,并且第二挡板67设置为活动插接式,当粘接的脱模剂较多时,可以取下第二挡板67将粘接的脱模剂刮下回收,同时更换其他第二挡板67使用,使得设备不停机工作,不仅方便操作,而且提高劳动效率,还节约了原材料。

参见图1至图4、图14,进一步,第一浇铸机1还包括冷却装置7,冷却装置7包括风冷装置71和水冷装置72,风冷装置71包括风机711、送风总管712、前出风管713、后出风管714,风机711的出风口连接送风总管712的一端,送风总管712的另一端连接前出风管713和后出风管714,前出风管713和后出风管714相背设置,前出风管713和后出风管714固定设置在上行传动链141的上方,以对上行传动链141上的浇注模具内的金属锭进行冷却,水冷装置72包括冷却槽,冷却槽为长方形槽体,冷却槽沿着下行传动链142的传动方向设置在下行传动链142的下方,冷却槽的宽度大于下行传动链142的宽度,以使下行传动链142能够沉降在冷却槽内,以对下行传动链142上的浇注模具进行冷却,在冷却槽的侧壁上设置水位检测计。

比较于现有技术,此技术方案采用风冷和水冷结合的方式冷却,并且风冷对模具内的金属锭进行冷却,不会污染金属锭,水冷对浇注模具进行冷却,冷却速度快,在一个循环中,同时将金属锭和模具都进行冷却,冷却效率高,不耽误生产进度。

进一步,前出风管713是由上导风板、下导风板、左侧板、右侧板围成的两端开口的通风风道,前出风管713的上导风板从靠近送风总管712的一端向远离送风总管712的一端向下倾斜,前出风管713的下导风板从靠近送风总管712的一端向远离送风总管712的一端向下倾斜,以使从前出风管713吹出的冷风倾斜吹在浇注模具的正面,后出风管714包括上导风板、下导风板,后出风管714的上导风板从靠近送风总管712的一端向远离送风总管712的一端向下倾斜,后出风管714的下导风板从靠近送风总管712的一端向远离送风总管712的一端向下倾斜,以使从后出风管714吹出的冷风倾斜吹在浇注模具的正面。

倾斜设置的出风口使得吹出的冷风逐渐接触模具上的金属锭,在金属锭随着传动链移动的过程中,吹在金属锭上的冷风的量由小变大,在由大变小,比较于垂直于金属锭表面的风冷方式,这样对金属锭的冷却温差较小,从而对的金属锭内部的组织结构影响较小。

浇注模具经过前出风管713后,朝向送风总管712的一侧被风冷冷却,而另一侧仍然没有被冷却,需要自然冷却,所以设置了相背的后出风管714,浇注模具经过后出风管714后,另一侧就被后出风管714冷却,如此,模具的两侧均被冷却,这样冷却面积大,冷却速度快。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