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模底板变形的砂箱组件及造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60884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防止模底板变形的砂箱组件及造型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砂型铸造造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止模底板变形的砂箱组件及造型方法。



背景技术:

铸造是指将固态金属溶化为液态倒入特定形状的铸型,待其凝固成形的加工方式,而为了获得零件的结构形状,预先用其他容易成型的材料做成零件的结构形状,然后再在砂型中放入模样,于是砂型中就形成了一个和零件结构尺寸一样的空腔。

为了安装和固定模样,设计有模底板,模底板多采用木质或钢质结构,木质模底板寿命和强度低;钢制模底板成本高且易产生变形;铸铁材质具有抗变形能力强和耐磨能力强、寿命长的特点,但是由于铸铁抗拉强度低导致铸铁材质模底板重量大,不利于生产吊运。

以上模板在现场生产时,如现场造型地面不平、砂箱重量大或操作不当,易发生模板或模底板变形的问题,如不能及时处理,会发生铸件尺寸变形、浇注呛火、浇注跑火、铸件夹砂、甚至铸件报废的风险。且模板一旦发生变形,其处理难度大,需要重新对模板进行压变形或者将模底板和模样分开后,对模底板进行加工找平,对模样重新处理后,重新组装,整个过程难度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有必要提出一种通过改变模底板结构、进而实现模底板不变形的防止模底板变形的砂箱组件。

有必要提出一种防止模底板变形的造型方法。

一种防止模底板变形的砂箱组件,包括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上砂箱、下砂箱、模底板、若干支撑件,所述模底板为一平板,模底板的上表面用于形成铸件的分型面,模底板的下表面用来稳定支撑所述模底板,在模底板的上表面的四角处设置定位槽,以对下砂箱进行定位,在模底板的下表面上设置加强筋和支脚,还在模底板上开设若干通孔,所述若干支撑件插入所述若干通孔内,以使支撑架与模底板之间活动连接,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杆、顶端板、底座板,所述顶端板和底座板分别位于支撑杆的顶部和底部,顶端板与支撑杆的顶部之间连接,底座板与支撑杆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所述顶端板的外径大于支撑杆的外径,所述底座板的外径大于支撑杆的外径,所述支撑件的高度大于模底板的高度25-30mm,以使下砂箱的底部不与模底板的上表面接触。

本发明中,由于支撑件高于模底板,因此下砂箱将与多个支撑件接触,并将重量全部作用于支撑件上,而支撑件的上端与下砂箱接触,下端与工作地面接触,这样将整个砂箱的重量作用于工作地面,有效避免砂箱重量作用于模底板,也不会发生砂箱与模底板接触导致模底板工作面破损的情况;同时下砂箱未与模底板直接接触,其间留有25-30mm的距离,在合箱时,砂箱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不会发生砂箱与砂箱接触导致砂型不能密封的情况,不易发生浇注跑火的风险。对于多开箱或多层砂箱的情况,上面的砂箱的重量全部通过下层砂箱作用于地面,当下层的砂型硬化后,上层的型砂的重量也作用于下层砂箱,减小对模底板和模样的压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所述防止模底板变形的砂箱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将模样放置于模底板上的俯视图。

图3为图2沿着C-C的截面图。

图4为所述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上砂箱10、下砂箱20、模底板30、定位槽31、加强筋32、支脚33、通孔34、吊把35、支撑件40、支撑杆41、顶端板42、底座板43、模样50、上层砂型60、下层砂型7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参见图1至图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止模底板变形的砂箱组件,包括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上砂箱10、下砂箱20、模底板30、若干支撑件40,模底板30为一平板,模底板30的上表面用于形成铸件的分型面,模底板30的下表面用来稳定支撑模底板30,在模底板30的上表面的四角处设置定位槽31,以对下砂箱20进行定位,在模底板30的下表面上设置加强筋32和支脚33,还在模底板30上开设若干通孔34,若干支撑件40插入若干通孔34内,以使支撑架与模底板30之间活动连接,支撑件40包括支撑杆41、顶端板42、底座板43,顶端板42和底座板43分别位于支撑杆41的顶部和底部,顶端板42与支撑杆41的顶部之间连接,底座板43与支撑杆41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顶端板42的外径大于支撑杆41的外径,底座板43的外径大于支撑杆41的外径,支撑件40的高度大于模底板30的高度25-30mm,以使下砂箱20的底部不与模底板30的上表面接触。

在保证砂箱定位的同时,使得下砂箱20的边缘正好放置在支撑件40的顶端板42上,而支撑件40的长度大于模底板30的厚度,从而使得与模底板30的上表面相连的分型面上多出25-30mm的砂层。由于25-30mm的砂层的存在,下砂箱20的底部未与模底板30的上表面直接接触,使得砂箱之间砂型密封严密,不易发生浇注炮火。

外径较大的顶端板42、底座板43用于稳定着地和稳定支撑下砂箱20,且保证支撑杆41不会从模底板30的通孔34内脱离。支撑杆41的长度可以为5-10mm、直径φ45-48mm,其材质可以搞高强度钢,如A3钢。顶端板42、底座板43的直径可以为φ70-80mm、厚度为10mm。

模底板30的通孔34的尺寸可以为φ50-55mm,沿下砂箱20长度和宽度方向每1500mm设置1个,且需要保证下砂箱20的重心与各个通孔34的中心轴线的连接线重合,以确保砂箱的重量能传递至支撑杆41,避免直接压迫模底板30。

进一步,顶端板42与支撑杆41的顶部之间活动连接。

进一步,在靠近支撑杆41的顶部的支撑杆41的外壁上设置,在顶端板42的中心处开设内螺纹孔,以使支撑杆41的外螺纹插入顶端板42的内螺纹孔内,以实现活动连接。

进一步,还在模底板30的侧壁上设置若干吊把35。

进一步,模底板30的材质为球墨铸铁或木质或钢木或三者的组合。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防止模底板变形的造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模底板30水平放置在造成场地,使模底板30的每个支脚33全面着地、垫平;

将支撑件40扶正、垫平;

将模样50放置在模底板30上;

在模底板30的支撑件40上放置下砂箱20,在下砂箱20上放置上砂箱10;

流砂,形成下层砂型70和上层砂型60。

进一步,所述的防止模底板变形的造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模底板30水平放置在造成场地,使模底板30的每个支脚33全面着地、垫平;

将支撑件40插入模底板30的通孔34内,并将支撑件40扶正、垫平;

将模样50放置在模底板30上;

在模底板30的支撑件40上放置下砂箱20,在下砂箱20上放置上砂箱10;

流砂,形成下层砂型70和上层砂型60。

本发明实施例方法中的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顺序调整、合并和删减。

本发明实施例装置中的模块或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