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锌混合矿石的分步生物浸出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26244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生物湿法冶金和矿物加工
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铜-锌混合矿石的分步生物浸出工艺。
背景技术
:当前全球铜资源供需不平衡,随着铜矿的开发,铜矿资源呈现出贫、细、杂的特点。因此,迫切需要开发能经济、环保、高效处理低品位复杂铜矿石的矿物加工技术。黄铜矿占地球铜资源储量的70%,仍然主要通过高能耗、高污染的火法冶炼工艺提取。生物冶金技术对矿石品位要求低,具有成本低、设备简单、反应温和、流程短、环境友好等优点,特别适合处理低品位、复杂、难处理的矿产资源,已广泛应用于次生硫化铜矿的提取,但是黄铜矿仍难通过生物冶金技术高效提取。许多研究发现,银离子可以催化黄铜矿的生物浸出,但是该方法由于银价格高、难回收等问题,难以工业应用。目前,超过80%的锌是通过对(铁)闪锌矿的焙烧-浸出-电积(rle)或加压浸出工艺获得。(铁)闪锌矿是重要的含锌矿物,含铁较高的(铁)闪锌矿往往难以通过传统技术提取,但是容易通过生物冶金技术提取。黄铜矿和(铁)闪锌矿往往共生存在形成铜-锌混合矿石。传统技术工艺中,黄铜矿和(铁)闪锌矿往往首先通过混合浮选获得铜-锌混合精矿,混合精矿再进一步通过浮选分离获得铜、锌精矿,再进行火法冶炼工艺获得铜、锌产品。但是,黄铜矿与(铁)闪锌矿的浮选分离较难,尤其是铜离子对(铁)闪锌矿浮选具有较强的活化作用,导致其难以抑制,分离效果较差。锌浸出渣(zlr)在锌焙砂湿法冶金过程中会大量生成,主要含铁酸锌(znfe2o4)和含银物种。但是目前锌浸出渣(zlr)往往作为固体废弃物被遗弃,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因此,如何更高效的提取铜-锌混合矿石中的铜和锌,同时如何合理利用锌浸出渣(zlr),成为当前的技术难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低能耗的铜-锌混合矿石的分步生物浸出工艺。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铜-锌混合矿石的分步生物浸出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铜-锌混合矿原矿石磨细;(2)将步骤(1)得到的铜-锌混合矿添加到生物浸出体系进行浸出,在浸出过程中加入fe3+控制溶液电位;(3)当铜-锌混合矿中含锌矿物浸出完毕后,进行固液分离,得到含zn2+的溶液和固体;(4)将所述含zn2+的溶液通过净化、电积后得到锌;(5)将所述固体添加到黄铜矿生物浸出体系进行浸出,在浸出过程中加入锌浸出渣;(6)所述固体中铜浸出之后,进行固液分离,得到铜离子浸出液和生物浸出渣;(7)采用硫脲提取生物浸出渣中的银,进行固液分离,得到银浸出液和浸出渣;(8)将得到的铜离子浸出液和银浸出液分别进行铜和银的提取,最终得到铜和银。作为优选,所述铜-锌混合矿原矿石中含铜矿物为黄铜矿,含锌矿物为(铁)闪锌矿。进一步地,步骤(1)中采用湿式球磨,将铜-锌混合矿原矿石磨至-0.074mm占80%以上。作为优选,步骤(2)中生物浸出体系为含铁氧化菌浸出体系。作为优选,步骤(2)中加入fe3+的浓度为0.01~0.2mol/l,控制溶液电位高于480mvvs.ag/agcl。控制较高溶液电位使(铁)闪锌矿快速优先溶解,并使黄铜矿溶解受到抑制。作为优选,浸出过程中维持ph为1.5~2.0,温度25~55℃,搅拌速度为100~600rpm。作为优选,步骤(5)中黄铜矿生物浸出体系为含铁氧化菌浸出体系。作为进一步优选,步骤(5)中锌浸出渣含银为100~800g/t,所述锌浸出渣需干式磨至0.074mm以下占90%以上。加入含ag锌浸出渣(zlr)作为催化剂,催化黄铜矿生物浸出。作为优选,浸出过程维持ph为1.5~2.0,温度为25~55℃,搅拌速度为100~600rpm,锌浸出渣用量为质量浓度0.1~5%。作为优选,步骤(7)中浸出过程维持ph为0.6~1.0,搅拌速度为100~600rpm,温度为45~65℃,硫脲浓度为0.2~1.0mol/l。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通过全湿法流程,获得较高的cu、zn和ag回收率,可避免火法工艺流程带来的高能耗、高污染;实现铜-锌混合矿石的高效分步浸出,可避免传统湿法冶金工艺中的cu2+和zn2+的复杂分离流程,同时也避免了黄铜矿与(铁)闪锌矿的复杂浮选分离过程;并且实现了含银固体废弃物(锌浸出渣)的综合利用。锌、铜、银的回收率均超过了90%。该方法价格低廉、高效、简单、易操作。该工艺反应条件容易达到,反应也易控制,本工艺对环境不会带来污染,易于实现工业化规模生产。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及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参考图1,一种铜-锌混合矿石的分步生物浸出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铜-锌混合矿原矿石磨细;(2)将步骤(1)得到的铜-锌混合矿添加到生物浸出体系进行浸出,在浸出过程中加入fe3+控制溶液电位;(3)当铜-锌混合矿中含锌矿物浸出完毕后,进行固液分离,得到含zn2+的溶液和固体;(4)将所述含zn2+的溶液通过净化、电积后得到锌;(5)将所述固体添加到黄铜矿生物浸出体系进行浸出,在浸出过程中加入锌浸出渣;(6)所述固体中铜浸出之后,进行固液分离,得到铜离子浸出液和生物浸出渣;(7)采用硫脲提取生物浸出渣中的银,进行固液分离,得到银浸出液和浸出渣;(8)将得到的铜离子浸出液和银浸出液分别进行铜和银的提取,最终得到铜和银。本发明选用的浸出微生物优选铁氧化菌,更优选嗜铁钩端螺旋菌和氧化亚铁硫杆菌。实施例1:选用的铜-锌混合矿原矿石性质分析如表1所示。表1铜-锌混合矿原矿石多元素分析/%cuznfespb1.652.6030.5028.800.15选取铜-锌混合矿原矿石中cu品位为1.65%,zn品位为2.60%,主要含铜矿物为黄铜矿,含锌矿物为(铁)闪锌矿。将铜-锌混合矿原矿石湿式球磨至-0.074mm占80%以上,采用含有铁氧化菌-嗜铁钩端螺旋菌的混合浸矿微生物,嗜铁钩端螺旋菌的浓度大于1.0×107cells/ml,嗜铁钩端螺旋菌预先进行驯化,驯化采用的培养基组成为:(nh4)2so4(3.0g/l),mgso4·7h2o(0.5g/l),k2hpo4(0.5g/l),kcl(0.1g/l),ca(no3)2(0.01g/l),44.7g/lfeso4·7h2o,1~2wt%的黄铜矿,0.1~0.5wt%的锌浸出渣;当浸矿微生物生长至对数期时,过滤、离心,收集浓缩后的菌液,作为生物浸出体系菌种。在浸出过程中添加0.01mol/l的fe3+,控制溶液电位高于480mvvs.ag/agcl,浸出过程维持ph为1.5~2.0,温度45℃,搅拌速度为100rpm,使(铁)闪锌矿快速优先溶解,并使黄铜矿溶解受到抑制,获得最终zn浸出率为96.5%;(铁)闪锌矿浸出完毕之后,固液分离,将富含zn2+的溶液通过净化、电积后获得zn产品,固体进行下一步黄铜矿催化生物浸出,黄铜矿生物浸出体系依然为含铁氧化菌-嗜铁钩端螺旋菌的混合浸矿微生物浸出体系,此时需添加催化剂为含ag锌浸出渣(zlr),含银为100g/t,需将含ag锌浸出渣干式磨至0.074mm以下占90%以上,在浸出过程维持ph为1.5~2.0,温度为45℃,搅拌速度为100rpm,含ag锌浸出渣用量为质量浓度0.1%,获得最终cu浸出率为95.2%;然后进行固液分离,将富含铜离子的溶液通过萃取、电积后获得cu产品;剩下的生物浸出渣采用硫脲作为浸出剂,提取渣中ag,浸出过程维持ph为0.6~1.0,搅拌速度为100rpm,温度为45℃,硫脲浓度为0.2mol/l,获得最终ag回收率为90.8%,最终浸出渣主要为黄钾铁矾,可进一步制备为吸附材料。实施例2:选用的铜-锌混合矿原矿石性质分析如表2所示。表2铜-锌混合矿原矿石多元素分析/%cuznfespbmgocaoal2o31.782.0523.5515.680.084.552.084.5选取铜-锌混合矿原矿石中cu品位为1.78%,zn品位为2.05%,主要含铜矿物为黄铜矿,含锌矿物为(铁)闪锌矿。将铜-锌混合矿原矿石湿式球磨至-0.074mm占80%以上,采用含有铁氧化菌-氧化亚铁硫杆菌的混合浸矿微生物,氧化亚铁硫杆菌的浓度大于1.0×107cells/ml,氧化亚铁硫杆菌预先进行驯化(同实施例1)。在浸出过程中添加0.1mol/l的fe3+,控制溶液电位高于480mvvs.ag/agcl,浸出过程维持ph为1.5~2.0,温度25℃,搅拌速度为280rpm,使(铁)闪锌矿快速优先溶解,并使黄铜矿溶解受到抑制,获得最终zn浸出率为93.6%;(铁)闪锌矿浸出完毕之后,固液分离,将富含zn2+的溶液通过净化、电积后获得zn产品,固体进行下一步黄铜矿催化生物浸出,黄铜矿生物浸出体系依然为含铁氧化菌-氧化亚铁硫杆菌的混合浸矿微生物浸出体系,此时需要添加催化剂为含ag锌浸出渣(zlr),含银为318g/t,需将含ag锌浸出渣干式磨至0.074mm以下占90%以上,浸出过程维持ph为1.5~2.0,温度为25℃,搅拌速度为280rpm,催化剂用量为质量浓度1.0%,获得最终cu浸出率为92.4%;然后进行固液分离,将富含铜离子的溶液通过萃取、电积后获得cu产品;剩下的生物浸出渣采用硫脲作为浸出剂,提取渣中ag,浸出过程维持ph为0.6~1.0,搅拌速度为280rpm,温度为55℃,硫脲浓度为0.4mol/l,获得最终ag回收率为90.5%,最终浸出渣主要为黄钾铁矾,可进一步制备为吸附材料。实施例3:选用的铜-锌混合矿原矿石性质分析如表3所示。表3铜-锌混合精矿多元素分析/%cuznfespbcaosio27.5523.5820.7838.681.400.855.68选取铜-锌混合矿精矿中cu品位为7.55%,zn品位为23.58%,主要含铜矿物为黄铜矿,含锌矿物为(铁)闪锌矿。将铜-锌混合矿原矿石湿式球磨至-0.074mm占80%以上,采用含有铁氧化菌-氧化亚铁硫杆菌的混合浸矿微生物,氧化亚铁硫杆菌的浓度大于1.0×107cells/ml,氧化亚铁硫杆菌预先进行驯化(同实施例1)。在浸出过程中添加0.15mol/l的fe3+,控制溶液电位高于480mvvs.ag/agcl,浸出过程维持ph为1.5~2.0,温度35℃,搅拌速度为360rpm,使(铁)闪锌矿快速优先溶解,并使黄铜矿溶解受到抑制,获得最终zn浸出率为95.2%;(铁)闪锌矿浸出完毕之后,固液分离,将富含zn2+的溶液通过净化、电积后获得zn产品,固体进行下一步黄铜矿催化生物浸出,黄铜矿生物浸出体系依然为含铁氧化菌-氧化亚铁硫杆菌的混合浸矿微生物浸出体系,此时需要添加催化剂为含ag固体废弃物-锌浸出渣(zlr),含银为408g/t,需干式磨至0.074mm以下占90%以上,浸出过程维持ph为1.5~2.0,温度为35℃,搅拌速度为360rpm,催化剂用量为质量浓度2.0%,获得最终cu浸出率为92.7%;然后进行固液分离,将富含铜离子的溶液通过萃取、电积后获得cu产品;剩下的生物浸出渣采用硫脲作为浸出剂,提取渣中ag,浸出过程维持ph为0.6~1.0,搅拌速度为360rpm,温度为65℃,硫脲浓度为0.6mol/l,获得最终ag回收率为92.4%,最终浸出渣主要为黄钾铁矾,可进一步制备为吸附材料。实施例4:选用的铜-锌混合矿原矿石性质分析如表4所示。表4铜-锌混合精矿多元素分析/%cuznfespbcaosio222.088.6015.2534.880.450.153.87选取铜-锌混合矿精矿中cu品位为22.08%,zn品位为8.60%,主要含铜矿物为黄铜矿,含锌矿物为(铁)闪锌矿。将铜-锌混合矿原矿石湿式球磨至-0.074mm占80%以上,采用含有铁氧化菌-铁钩端螺旋菌的混合浸矿微生物,嗜铁钩端螺旋菌的浓度大于1.0×107cells/ml,嗜铁钩端螺旋菌预先进行驯化(同实施例1)。在浸出过程中添加0.2mol/l的fe3+,控制溶液电位高于480mvvs.ag/agcl,浸出过程维持ph为1.5~2.0,温度55℃,搅拌速度为600rpm,使(铁)闪锌矿快速优先溶解,并使黄铜矿溶解受到抑制,获得最终zn浸出率为97.4%;(铁)闪锌矿浸出完毕之后,固液分离,将富含zn2+的溶液通过净化、电积后获得zn产品,固体进行下一步黄铜矿催化生物浸出,黄铜矿生物浸出体系依然为含铁氧化菌-嗜铁钩端螺旋菌的混合浸矿微生物浸出体系,此时需要添加催化剂为含ag固体废弃物-锌浸出渣(zlr),含银为800g/t,需干式磨至0.074mm以下占90%以上,浸出过程维持ph为1.5~2.0,温度为55℃,搅拌速度为600rpm,催化剂用量为质量浓度5.0%,获得最终cu浸出率为94.6%;然后进行固液分离,将富含铜离子的溶液通过萃取、电积后获得cu产品;剩下的生物浸出渣采用硫脲作为浸出剂,提取渣中ag,浸出过程维持ph为0.6~1.0,搅拌速度为600rpm,温度为55℃,硫脲浓度为1.0mol/l,获得最终ag回收率为92.2%,最终浸出渣主要为黄钾铁矾,可进一步制备为吸附材料。本发明提出的新工艺可避免传统湿法冶金工艺中的cu2+和zn2+的复杂分离,同时也避免黄铜矿与(铁)闪锌矿的浮选复杂分离过程,并实现含银固体废弃物(锌浸出渣)的综合利用。工艺简单,反应条件容易达到,反应也易控制,本工艺对环境不会带来污染,生产成本低,易于实现工业化规模生产。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