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冶炼炉的钒铁锭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60739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钒铁锭模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冶炼炉的钒铁锭模结构,属于冶金生产辅助设备设计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倾翻炉冶炼钒铁的冶炼工序完成后,需要将钒铁熔炼液倒入锭模里进行冷却,待熔炼液冷却后再进行拆模、水淬、破碎以及包装等。因钒铁冶炼出铁温度较高,一般要达到2000℃左右的温度,所以盛装钒铁合金熔液的锭模极为重要。现有的钒铁锭模通过常整体结构,内容腔较小,一次冶炼需要多个锭模才能完成熔炼液的输出和冷却,这样不仅生产效率低,而且出液过程的安全风险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出液过程的安全风险小的用于冶炼炉的钒铁锭模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冶炼炉的钒铁锭模结构,所述的钒铁锭模结构包括上圈、底座和防护耐火系,所述的上圈可拆卸的固装在所述的底座上,所述的防护耐火系包覆所述底座和所述上圈的内壁上。

进一步的是,所述的防护耐火系包括镁砂打结层、过渡层和镁砂刚玉打结层,所述的镁砂打结层包覆在所述底座的内壁上,所述的镁砂刚玉打结层包覆在所述上圈的内壁上,所述的过渡层将所述的镁砂打结层与所述的镁砂刚玉打结层连接为一个整体。

上述方案的优选方式是,所述的过渡层为镁砂打结料与继镁砂刚玉打结料在打结过程中形成的自然过渡层。

进一步的是,在所述防护耐火系的外侧还涂刷有一层防渗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技术:
通过将现有内容腔较小的一体式钒铁锭模改进为包括上圈、底座和防护耐火系的结构,然后将所述的上圈可拆卸的固装在所述的底座上,所述的防护耐火系包覆所述底座和所述上圈的内壁上构成内容腔比现有钒铁锭模内容腔大得多的钒铁锭模结构。这样,在输出熔炼液时,一次冶炼需要多个锭模才能完成熔炼液的输出和冷却,从而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而且由于减小了输出次数,从而还可以大大了降低出液过程的安全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用于冶炼炉的钒铁锭模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上圈1、底座2、防护耐火系3、镁砂打结层4、过渡层5、镁砂刚玉打结层6、防渗层7。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生产效率高,出液过程的安全风险小的用于冶炼炉的钒铁锭模结构。所述的钒铁锭模结构包括上圈1、底座2和防护耐火系3,所述的上圈1可拆卸的固装在所述的底座2上,所述的防护耐火系包覆所述底座2和所述上圈1的内壁上。本申请通过将现有内容腔较小的一体式钒铁锭模改进为包括上圈、底座和防护耐火系的结构,然后将所述的上圈可拆卸的固装在所述的底座上,所述的防护耐火系包覆所述底座和所述上圈的内壁上构成内容腔比现有钒铁锭模内容腔大得多的钒铁锭模结构。这样,在输出熔炼液时,一次冶炼需要多个锭模才能完成熔炼液的输出和冷却,从而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而且由于减小了输出次数,从而还可以大大了降低出液过程的安全风险。。

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所述防护耐火系3的打层施工,本申请将所述的防护耐火系3设置为包括镁砂打结层4、过渡层5和镁砂刚玉打结层6的结构,并结合现有钒铁锭模使用的现状,将所述的镁砂打结层4包覆在所述底座2的内壁上,所述的镁砂刚玉打结层6包覆在所述上圈1的内壁上,然后使所述的过渡层5将所述的镁砂打结层4与所述的镁砂刚玉打结层6连接为一个整体。此时,所述的过渡层5优选为镁砂打结料与继镁砂刚玉打结料在打结过程中形成的自然过渡层。

进一步的,由于构成防护耐火系3的不管是镁砂打结层4,还是过渡层5以及镁砂刚玉打结层6的砂之间的间隙都较大,为此,本申请在所述的防护耐火系3上还涂刷有一层防渗层7。这样,在涂刷所述的防渗层7时,待所述的防护耐火系3凝固后立即涂刷所述的防渗层7并烘烤。在对所述的防渗层7进行烘烤时,采用煤气烘烤枪,烘烤时长不低于10个小时,直到烘干为止。

综上所述,采用本申请的方法实施后,有效的解决了上圈和底座连接处存在打结缺陷的现状,提高了打结质量,消除了钒铁出铁过程的安全隐患。而使用镁砂与卤水组成的打结料在底座和上圈之间打结一层高度200mm的耐火过渡层,能起到很好的过渡效果,同时又便打结的施工。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钒铁锭模结构,尤其是公开了一种用于冶炼炉的钒铁锭模结构,属于冶金生产辅助设备设计制造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防护效果好,出液过程的安全风险小的用于冶炼炉的钒铁锭模结构。所述的钒铁锭模结构包括上圈、底座和防护耐火系,所述的上圈可拆卸的固装在所述的底座上,所述的防护耐火系包覆所述底座和所述上圈的内壁上。

技术研发人员:陈守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攀枝花市仁通钒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2.14
技术公布日:2018.05.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