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磁性夹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应用于轴承领域中的微型薄壁轴承的生产制造过程中磨削内、外圈滚道工序时必须使用的专用工装夹具。
背景技术:
在轴承的生产制造过程中,轴承内、外圈的滚道磨削始终是至关重要的环节。特别是高精度微型薄壁轴承的内外圈滚道磨削,因其壁厚超薄容易变形使得该工序加工成为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一大难题。
在加工内外圈滚道时,通常采用电磁夹具,轴承套圈是靠机床夹具内置线圈产生磁力吸附于定位器和支撑块上,原来采用的定位器结构是内径、外径尺寸与所磨削的内外圈尺寸相接近,由于轴承套圈壁薄可吸附表面积小,对应磁性产生的吸附力就小,磨削时由于磨削力的作用就会出现吸附不牢固,导致套圈转速降低影响精度甚至不转而无法磨削。而磁力过大又会使得薄壁的套圈产生变形而影响精度,而且磨削时产生的磨屑因磁力过大被吸附在定位器上,因薄壁套圈加工冷却液冲洗又不能过大,残留于定位器上的磨屑同样会影响加工的精度。同时由于定位器接触面壁薄易磨损,在批量生产时需要经常修整定位器表面,调整时间过长生产效率低。而且每只定位器尺寸对应一个轴承型号的套圈,不能通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新型磨削薄壁轴承的磁性夹具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磨削薄壁轴承的磁性夹具结构,包括设置在机床上的夹具,所述的夹具上设置有支撑块,所述的夹具还包括有设置在机床工件轴上的定位器,所述的定位器通过机床内置电磁线圈吸附有待磨削的轴承套圈,所述的定位器的内径小于所述轴承套圈的内径,所述的定位器的外径大于所述轴承套圈的外径,所述的定位器在与所述轴承套圈接触的定位面上还开设有条形开口;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条形开口呈十字对称分布,使得吸附在定位器与套圈表面接触旋转时将残余的磨屑刮除;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条形开口可根据轴承套圈的尺寸设置适合的深度,便于收纳残余磨屑和通过十字开口处被冷却液冲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磨削薄壁轴承的磁性夹具结构解决了传统技术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具有多处优点:1、改造部位结构简单,易加工只更换一个定位器,机床其余部位不做任何改变;2、一只定位器可适用于相似尺寸多型号的轴承套圈,更换型号调整操作简便易行,大大缩短调整时间与难度;3、加工后薄壁轴承套圈不变形,加工精度稳定,极大地提高了产品合格率,减少报废品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A-A截面图。
图中:1.支撑块,2.定位器,3.轴承套圈,4.定位面,5.条形开口,6.机床工件轴。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磨削薄壁轴承的磁性夹具结构,包括设置在机床上的夹具,所述的夹具上设置有支撑块1,所述的夹具还包括有设置在机床工件轴6上的定位器2,所述的定位器2通过机床内置电磁线圈吸附有待磨削的轴承套圈3,所述的定位器2的内径小于所述轴承套圈3的内径,所述的定位器2的外径大于所述轴承套圈3的外径,所述的定位器2在与所述轴承套圈3接触的定位面4上还开设有条形开口5;所述的条形开口5呈十字对称分布,使得吸附在定位器2与套圈表面接触旋转时将残余的磨屑刮除;所述的条形开口5可根据轴承套圈3的尺寸设置适合的深度,便于收纳残余磨屑和通过十字开口处被冷却液冲掉。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磨削薄壁轴承的磁性夹具结构通过定位器2的简单的结构改进,解决了传统技术中存在的多种问题,一举多得。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