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橡胶结合剂砂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32065发布日期:2018-06-08 19:08阅读:548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磨橡胶结合剂砂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砂轮,具体为一种耐磨橡胶结合剂砂轮。



背景技术:

生产加工中,很多情况下都需要使用砂轮来进行打磨,砂轮是由结合剂将普通磨料固结成一定的形状,并具有一定强度的固结磨具,常见的砂轮有陶瓷结合剂砂轮、橡胶结合剂砂轮等。

橡胶结合剂砂轮是一种弹性较好但是耐热能力较差的砂轮,快速打磨过程中会产生高温,传统橡胶结合剂砂轮散热不良就容易导致变形,这样打磨效果就大大下降,缩短了砂轮的使用年限,并且,传统的砂轮尺寸都是固定的,在安装时就非常不灵活,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耐磨橡胶结合剂砂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橡胶结合剂砂轮散热不良、安装灵活性差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耐磨橡胶结合剂砂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耐磨橡胶结合剂砂轮,包括橡胶砂轮、导热三角柱和圆孔,所述橡胶砂轮的中心设有支撑盘,所述支撑盘的两侧均匀设有若干弧形散热片,其中两个弧形散热片顶部的一端设有紧固片,所述支撑盘的中心设有圆孔,所述圆孔的内侧设有轴管,所述轴管两侧的两端均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端均固定设有弧形固定片,所述弧形固定片与紧固片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弧形散热片表面开设有若干通孔。

其中,所述橡胶砂轮与支撑盘的连接处嵌接有若干导热三角柱。

进一步,所述固定块与轴管通过焊接固定。

其中,所述轴管的外侧通过等距分布的若干根支撑杆与圆孔的内壁接触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种耐磨橡胶结合剂砂轮,设有的导热三角柱,可以将打磨过程中橡胶砂轮表面产生的高温传导到弧形散热片上,经由通孔传导到环境中,加快了散热、避免橡胶砂轮变形,延长使用年限,使得橡胶砂轮更加耐磨;弧形散热片呈弯曲形的设计,可以在快速旋转中产生速度较快的气流,实现将打磨过程中产生的料屑吹出,避免堵塞砂轮机;固定块一侧设有的弧形固定片通过贯穿螺钉与紧固片连接的设计,可以实现灵活的将轴管拆除,以便获得更大的孔径,使得砂轮安装的灵活性更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侧视剖面图。

图中:1、橡胶砂轮;2、导热三角柱;3、支撑盘;4、圆孔;5、弧形散热片;6、轴管;7、固定块;8、弧形固定片;9、紧固片;10、螺钉;11、支撑杆;12、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耐磨橡胶结合剂砂轮,包括橡胶砂轮1、导热三角柱2和圆孔4,橡胶砂轮1的中心设有支撑盘3,支撑盘3的两侧均匀设有若干弧形散热片5,可以将橡胶砂轮1表面的高温经由弧形散热片5传导到空气中,利于砂轮的散热,避免高温发生变形,其中两个弧形散热片5顶部的一端设有紧固片9,支撑盘3的中心设有圆孔4,圆孔4的内侧设有轴管6,轴管6两侧的两端均设有固定块7,固定块7的一端均固定设有弧形固定片8,弧形固定片8与紧固片9通过螺钉10固定连接,螺钉10连接让轴管6便于拆卸,灵活性更强。

所述弧形散热片5表面开设有若干通孔12,加快空气的流动,利用散热。

所述橡胶砂轮1与支撑盘3的连接处嵌接有若干导热三角柱2,橡胶砂轮在快速打磨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导热三角柱2可以将这些热量导出,经由弧形散热片5散播到空气中,避免橡胶砂轮1过热产生变形。

所述固定块7与轴管6通过焊接固定,增强轴管6与固定块7连接的稳定性。

所述轴管6的外侧通过等距分布的若干根支撑杆11与圆孔4的内壁接触连接,增强轴管6与圆孔4连接的稳定性,保证安全和打磨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为:操作者可以将砂轮安装在砂轮机内部,当砂轮开始快速旋转进行打磨时,橡胶砂轮1的表面会急剧升温,导热三角柱2可以将这些热量传导到弧形散热片5上,经由弧形散热片5上的通孔12传播到空气中,利于橡胶砂轮1的散热,避免温度过高导致橡胶砂轮1表面变形;旋转过程中,由于弧形散热片5呈弯曲形,所以在旋转过程,弧形散热片5会产生快速的气流,这样就可以将打磨过程中产生的料屑吹出,避免料屑堵塞砂轮导致打磨工作异常;当对于直径较大的砂轮机来说,操作者可以将弧形固定片8与紧固片9之间贯穿连接的螺钉10拆卸下来,这样就可以将轴管6拆卸下来,这样砂轮中心的孔径变大,可以灵活适应直径较大的砂轮机,实用性更高。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