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熔合组合式芯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35506发布日期:2018-06-19 20:23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促熔合组合式芯撑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造用芯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促熔合组合式芯撑。



背景技术:

在铸造生产过程中,芯撑在铸造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受制于铸件结构的限制,砂芯在型腔固定及为了防止漂芯都需要使用芯撑,因而芯撑广泛的使用于铸造生产过程中。但由于铸铁件熔点低,芯撑往往会产生不熔合,这就使得铸造铸件产生因不熔合产生废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有必要提出一种促熔合组合式芯撑。

一种促熔合组合式芯撑,包括第一底座、第二底座、中间熔合层,第一底座的一端为支撑面,第一底座的另一端设置环形凸台,第二底座的一端为支撑面,第二底座的另一端设置环形安装槽,中间熔合层包括对接凹槽和环形薄边,对接凹槽的内壁形状与第一底座的环形凸台匹配,对接凹槽的外壁形状与第二底座的环形安装槽相匹配,环形薄边设置在对接凹槽的边缘,对接凹槽的侧壁的厚度及环形薄边的厚度不超过10mm。

优选的,所述环形薄边的外缘直径大于第一底座及第二底座的最大直径。

优选的,还在第一底座的环形凸台的边缘设置向内凹陷形成的环形细槽。

本实用新型改进了现有技术中芯撑在铸件中不易熔合的问题,提高了芯撑的熔合性,降低了铸件在生产中,因芯撑熔合不良产生的废品。

附图说明

图1为促熔合组合式芯撑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促熔合组合式芯撑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促熔合组合式芯撑的装配剖视图。

图4为促熔合组合式芯撑的分解剖视图。

图中:第一底座10、环形凸台11、环形细槽12、第二底座20、环形安装槽21、中间熔合层30、对接凹槽31、环形薄边3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一种促熔合组合式芯撑,包括第一底座10、第二底座20、中间熔合层30,第一底座10的一端为支撑面,第一底座10的另一端设置环形凸台11,第二底座20的一端为支撑面,第二底座20的另一端设置环形安装槽21,中间熔合层30包括对接凹槽31和环形薄边32,对接凹槽31的内壁形状与第一底座10的环形凸台11匹配,对接凹槽31的外壁形状与第二底座20的环形安装槽21相匹配,环形薄边32设置在对接凹槽31的边缘,对接凹槽31的侧壁的厚度及环形薄边32的厚度不超过10mm。

本实用新型中将第一底座10、第二底座20设置为与浇注金属液相同材质的金属件,而中间熔合层30设置为熔点较低的金属件,而且中间熔合层30的厚度很薄,以使其在浇注时很快被熔化,与铸件融为一体,同时很薄的中间熔合层30在融化后,第一底座10和第二底座20之间还能够相对接触顶紧,二者结合后仍然具有形成支撑的作用,而不会因为中间层融化后二者相对跑位,失去支撑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环形薄边32的外缘直径大于第一底座10及第二底座20的最大直径。

中间熔合层30被熔化与浇注金属液融为一体后,在芯撑的轴向方向形成一个上下隔离的封闭层,避免了浇注后在芯撑轴向方向、即铸件厚度方向形成不熔化缝隙,所以将环形薄边32的外径设计为大于第一底座10、第二底座20的外径,以使环形薄边32熔化后在芯撑的径向方向完全覆盖第一底座10、第二底座20因不融合而产生的缝隙。

进一步,还在第一底座10的环形凸台11的边缘设置向内凹陷形成的环形细槽12。

由于中间熔合层30很薄,在熔化过程中,在第一底座10、第二底座20之间很容易形成断层,所以设置了环形细槽12,融化时,金属液充入该细槽内,使该细槽内充满的较多的金属液,以将芯撑外侧与内侧隔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置中的模块或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