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材抛丸机用收放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03242发布日期:2018-06-30 02:35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材抛丸机用收放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抛丸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圆盘线材抛丸机用双向双螺旋收放料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盘圆线材抛丸机悬臂轴上安装的是多组偏心轮+分料盘的组合,使线材在抛丸清理过程中作“上下起伏+左右摆动+正反旋转”的复合动作,达到彻底清理线材表面的目的。现有技术的工艺过程是:

取料:成捆的盘圆线材被双葫芦吊车+L型吊具取至散料位置;

人工散料:去除捆扎盘圆线材的包装绳,操作工操作双葫芦吊车+L型吊具使盘圆线材均匀的满布于L型吊具的横梁上。技术熟练的操作工完成此过程用时2mi n。散料均匀效果受制于操作工的技术水平,且劳动强度大;

装料:操作工操作双葫芦吊车+L型吊具把L型吊具横梁上的盘圆线材均匀安放于抛丸机悬臂轴上;

关门:抛丸机关门,使抛丸机悬臂轴从装卸工位转动至工作工位;(此动作用时45s)

抛打线材:悬臂轴正反交替、循环转动,直至盘圆线材表面被彻底清理干净;

开门:抛丸机开门,使抛丸机悬臂轴从工作工位转动至装卸工位;(此动作用时45s)

卸料:操作工操作双葫芦吊车+L型吊具把抛丸机悬臂轴上的盘圆线材取至L型吊具的横梁上;

人工收料:操作工操作双葫芦吊车+L型吊具把吊具横梁上的盘圆线材收集到吊具横梁的根部,使盘圆线材轴向尺寸达到最小,利于下一步的捆扎、包装。技术熟练的操作工完成此过程用时1mi n;

包装:操作工操作双葫芦吊车+L型吊具把吊具横梁上的盘圆线材放置于打包机上,对盘圆线材进行压紧、捆扎、包装。

上述现有技术(盘圆线材抛丸机悬臂轴上安装多组偏心轮+分料盘的组合)仅具备使盘圆线材形成“上下起伏+左右摆动+正反旋转”复合动作的功能,即悬臂轴每旋转一圈,盘圆线材上下起伏一次,上下起伏幅度为36mm,若要增加盘圆上下起伏幅度,则偏心轮尺寸显著增加,以上下起伏幅度增加到90mm为例,现有的偏心轮+分料盘的结构根本无法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双向双螺旋时收放料装置,该装置显著缩短盘圆在悬臂轴上的收放料时间,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线材抛丸机用收放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放料装置包括安装在悬臂轴上的两个布料器,两个布料器表面加工有旋向相反的螺旋状凸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还有:所述收放料装置还包括布置在两个布料器之间、与螺旋状凸起圆滑过渡的中间过渡部分。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还有:所述布料器表面均加工双头螺旋状凸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还有:所述布料器经压盘由螺栓固定在悬臂轴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还有:所述收放料装置还包括布置在布料器外侧的螺旋增高部分,所述收放料装置经压盘由螺栓紧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安装在悬臂轴上,使用本装置实现的收放料方法,可增加盘圆线材的上下起伏幅度,加快散料、收料速度和均匀度,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升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收放料装置实施例一,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收放料装置实施例二,附图3是本附图1中A-A视图,附图4是本附图1中B-B视图,附图5是本附图1中C-C视图,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一个工作循环原理图,其中1是布料器,11是双头螺旋状凸起Ⅰ,12是双头螺旋状凸起Ⅱ,2是中间过渡部分,3是前端螺旋增高部分,4是后端螺旋增高部分,5是压盘,6是螺栓,7是悬臂轴,8是盘圆线材,9是三角形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首先公开了一种线材抛丸机用收放料装置,该装置包括:安装在悬臂轴上的两个布料器1,两个布料器1表面加工有旋向相反的螺旋状凸起;布置在两个布料器1之间、与布料器1螺旋状凸起圆滑过渡的中间过渡部分2;布置在布料器1外侧的螺旋增高部分,收放料装置经压盘5由螺栓6紧固。结合附图1,收放料装置依次包括前端螺旋增高部分3、左布料器、中间过渡部分2、右布料器和后端螺旋增高部分4,布料器经压盘5由螺栓6固定在悬臂轴7上。本装置直接安装在抛丸机悬臂轴7上,与悬臂轴7成为一个整体。拆卸悬臂轴7端部的螺栓6、压盘5可以方便的安装、拆卸本装置。本装置采用的是分段制造、最后组装的方式,方便安装、拆卸、更换。

布料器1表面均加工双头螺旋状凸起,且两个布料器1旋向相反,可以实现盘圆线材的散/收料,双螺旋状凸起有效保证了盘圆线材的起伏频率、起伏幅度、轴向位移,参见附图7;悬臂轴每旋转一圈,盘圆线材8上下起伏二次,相同条件下盘圆线材8上下起伏频率增加了一倍,更有利于提高盘圆线材8的抛打效果;盘圆线材8上下起伏幅度为90mm,起伏幅度的增大更有利于提高盘圆线材8的抛打效果。

中间过渡部分,本装置左右两部分的螺旋旋向是相反的,左右两部分螺旋状凸起在中间的结合部位是平行于轴向方向的,有效长度为100~150mm,此部位与螺旋状凸起部分是圆滑过渡的。

前端螺旋增高部分、后端螺旋增高部分,前端螺旋增高部分长度260mm部分,后端螺旋增高部分长度260mm部分,其螺旋高度是逐渐增高的,螺旋高度尺寸由90mm逐渐增大到160mm;在两头螺旋的中间位置各有一个三角形凸起9。此种结构的功能是,实施散料时,预防盘圆线材8从悬臂轴上脱落;实施收料时,两端的盘圆线材8能有效的收拢。

一种收放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取料:成捆的盘圆线材被双葫芦吊车配合L型吊具取至散料位置;

人工散料:去除捆扎盘圆线材的包装绳,操作工操作双葫芦吊车配合L型吊具使盘圆线材均匀的满布于L型吊具的横梁上;

装料:操作工操作双葫芦吊车配合L型吊具把L型吊具横梁上的盘圆线材均匀安放于抛丸机悬臂轴上,悬臂轴上设上述的收放料装置,收放料装置包括安装在悬臂轴上的两个布料器1,两个布料器1表面加工有旋向相反的螺旋状凸起;

关门:抛丸机关门,使抛丸机悬臂轴从装卸工位转动至工作工位;抛打线材:悬臂轴正反交替、循环转动,直至盘圆线材表面被彻底清理干净;

开门:抛丸机开门,使抛丸机悬臂轴从工作工位转动至装卸工位;卸料:操作工操作双葫芦吊车配合L型吊具把抛丸机悬臂轴上的盘圆线材取至L型吊具的横梁上;

人工收料:操作工操作双葫芦吊车配合L型吊具把吊具横梁上的盘圆线材收集到吊具横梁的根部,使盘圆线材轴向尺寸达到最小;

包装:操作工操作双葫芦吊车配合L型吊具把吊具横梁上的盘圆线材放置于打包机上,对盘圆线材进行压紧、捆扎、包装。

将上述收放料装置及对应的工艺过程与现有技术相比:

1)现有技术(盘圆线材抛丸机悬臂轴上安装多组偏心轮+分料盘的组合)仅具备使盘圆线材形成“上下起伏+左右摆动+正反旋转”复合动作的功能。本装置同样也保证了这一功能,并从结构上保证了这一功能得到了加强。现有技术悬臂轴每旋转一圈,盘圆线材上下起伏一次;本置采用双头螺旋状凸起,悬臂轴7每旋转一圈,盘圆线材上下起伏二次,相同条件下盘圆线材上下起伏频率增加了一倍,更有利于提高盘圆线材的抛打效果。现有技术悬臂轴每旋转一圈,盘圆线材上下起伏幅度为36mm;本装置采用双头螺旋状凸起后,悬臂轴7每旋转一圈,盘圆线材8上下起伏幅度为90mm,起伏幅度的增大更有利于提高盘圆线材的抛打效果。若采用现有技术达到90mm的起伏幅度,其中的偏心轮尺寸要显著增加,其受其它功能尺寸的限制是不能实现的。

2)现有技术要求对盘圆线材在抛打前要进行充分的、均匀的散料,散料的均匀程度决定了最终抛打效果的好坏;现有工艺过程的人工散料,首先去除捆扎盘圆线材的包装绳,操作工操作双葫芦吊车加L型吊具使盘圆线材均匀的满布于L型吊具的横梁上,再把L型吊具横梁的盘圆线材均匀的摆放在抛丸机悬臂轴上。技术熟练的操作工完成此过程用时2min,散料均匀效果受制于操作工的技术水平,且劳动强度大;操作工要掌握熟练的、合格的散料技能难度是比较大的。本装置具备自动散料功能,操作工操作双葫芦吊车加L型吊具起吊去除包装绳的盘圆线材,无需散料,直接把成捆的盘圆线材放置于悬臂轴的中间部位即可。抛丸机在关门的时间区间内(用时45s),启动悬臂轴旋转,悬臂轴中间部位的盘圆线材在双向双头螺旋状凸起的作用下同时向悬臂轴两端位移,用时25s完成散料。采用本装置后,摒弃了人工散料这一工序过程,节省了工作时间(2min),降低了操作工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对操作工技能水平的要求,相应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3)现有技术下抛丸机完成抛打盘圆线材后,经过开门、卸料、人工收料,最后包装。本装置具备自动收料功能,抛丸机完成抛打盘圆线材后,抛丸机在开门的时间区间内(用时45s),启动悬臂轴反向旋转,满布于悬臂轴上盘圆线材在双向双头螺旋状凸起的作用下同时向悬臂轴中间部位收拢,用时40s完成收料工作。随后操作工操作双葫芦吊车加L型吊具进行卸料,相对于现有技术满布于悬臂轴上的盘圆线材与收拢后的盘圆线材,卸料难度大大降低。采用本装置后,摒弃了人工收料这一工序过程,降低了卸料工序的难易程度,节省了工作时间(1min),降低了操作工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对操作工技能水平的要求,相应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