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钉用抛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87100发布日期:2018-08-17 19:17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辊筒装置,尤其与一种制钉辊筒装置的结构有关。



背景技术:

目前制钉行业的抛光机主要采用机械式滚动让物料混合摩擦,以去掉达到钉屑脱落和表面抛光的目的。这种方式主要存在两个缺陷,第一是摩擦不彻底,尤其是钉帽与钉身结合的部位经常由于缺少摩擦,使得除锈不完全,抛光不彻底,而如果要达到更好的抛光效果就需要延长抛光时间,又会导致钉身部位抛光过度,影响产品质量;第二是机械式滚动长期转动,对于设备磨损大,设备更新成本高,不利于生产企业成本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装置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高压气体来实现高效抛光目的的制钉用抛光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制钉用抛光装置,包括内筒体、外筒体以及贯穿内筒体和外筒体两端中心的中心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体和外筒体端面连接密闭且内筒体体积为外筒体体积的1/4-1/3,,所述内筒体顶端设有通气管,通气管穿过外筒体顶端与高压供气设备相连,所述内筒体外壁上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多个出气口,所述内筒体外壁设有多个弧形凸起,所述外筒体内壁设有与内筒体外壁对称的多个弧形凸起,所述外筒体上设有出气口,出气口连通内筒体与外筒体之间的腔体,所述出气口上设有致密筛板,所述外筒体上设有进料口,进料口上设有带有紧扣装置的翻盖;

进一步,所述中心轴还连有低速电机,可带动中心轴及筒体实现低速转动;

进一步,所述带有紧扣装置的翻盖边缘设有气密性垫圈,提高装置气密效果。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创新性通过高压气体带动抛光装置筒体内的物料和钉子进行转动,使得物料和钉子充分摩擦,不存在死角,大大提高了抛光效率,而且对于物料流动性要求低,减少了除锈剂和抛光剂的使用;

2、通过在内筒体外壁和外筒体内壁设置弧形凸起,一方面进一步提高了摩擦效果,一方面还可以有效避免抛光过程中棱角损伤钉子,提高了产品质量,而且整个抛光过程无需长时间的机械滚动,设备寿命大大延长,设备更换成本降低;

3、通过设置低速电机带动中心轴及筒体实现低速转动,可进一步提高钉子和物料的混合效果,提高抛光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带有紧扣装置的翻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钉用抛光装置,包括内筒体1、外筒体2以及贯穿内筒体1和外筒体2两端中心的中心轴3,其特征在于,内筒体1和外筒体2端面连接密闭且内筒体1体积为外筒体2体积的1/4-1/3,,内筒体1顶端设有通气管11,通气管11穿过外筒体2顶端与高压供气设备相连,内筒体1外壁上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多个出气口12,内筒体1外壁设有多个弧形内凸起21,外筒体2内壁设有与内筒体1外壁对称的多个弧形外凸起21,外筒体上设有出气口22,出气口22连通内筒体1与外筒体2之间的腔体,出气口22上设有致密筛板,外筒体2上设有进料口,进料口上设有带有紧扣装置的翻盖25;

进一步的,中心轴3还连有低速电机;

进一步的,带有紧扣装置的翻盖25边缘设有气密性垫圈26。

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制钉抛光工艺时,首先打开带有紧扣装置的翻盖25,装入与木屑、除锈剂和抛光剂等物料混合的铁钉,打开高压供气设备,通过通气管11进入高压气体,高压气体从出气口12喷出,形成螺旋气流,带动括内筒体1和外筒体2之间腔体内的物料进行旋转混合,物料与内筒体1和外筒体2表面设置的弧形外凸起21和22反复冲击,从而使得抛光物料和铁钉高速翻滚摩擦,实现除锈抛光的目的,待抛光完成后,打开带有紧扣装置的翻盖25倾倒混合物料后,即可进行下一次的抛光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