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压耐腐蚀钢锻件及其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984145发布日期:2018-07-20 20:50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钢材加工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抗压耐腐蚀钢锻件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石油化工和煤化工发展迅猛,设备规模越来越趋向于大型化,无论是在石油、燃煤开采机械设备或者是石化核心设备加氢反应器重量已经超越千吨级。渐渐地,国内的开采机械以及板焊结构的反应器正向锻焊结构升级改造。不锈钢的沉淀硬化处理通常描述为三个阶段。具体热处理步骤和马氏体钢、碳钢及合金钢类似。事实上,沉淀硬化型不锈钢就是在普通的不锈钢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是其耐蚀性、韧性和加工性能进一步改善。公开号为cn1432073的专利申请公开了增强奥氏体不锈钢耐蚀性的方法,方法包括:除去钢的至少部分表面上足够量的材料,以提供临界缝隙腐蚀温度高于x的处理表面,其中x(℃)=3.2(重量%cr)+7.6(重量%mo)+10.5(重量%n)-88.5。上述提高了锻件的耐腐蚀性能提高,但是锻件的综合性能低;同时从目前锻造处理技术来看,石油开采机械、轨道交通技术业或者军工产品等在恶劣工况下作业的机械设备中不锈钢锻件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抗腐蚀性能三者的平衡度比较低,综合效果不高,存在改进之处。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抗压耐腐蚀钢锻件的加工方法,加工得到不锈钢锻件具有的屈服强度高、抗拉强度和抗腐蚀性能三者之间的平衡性高,同时三者性能均较佳,因此锻件的综合效果比较高。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抗压耐腐蚀钢锻件的加工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在电炉内熔化铁化物原料,打开电炉内钢包底部的滑动水口;钢液从钢包流入中间包;当中间包里的钢液面达到一定高度时打开中间包底部的滑动水口;步骤s2、对步骤s1的钢液进行元素成分分析,合格后冷却进行初坯锻造,初坯锻造步骤为:步骤s2.1、钢液流入到强制水冷的结晶器;步骤s2.2、当结晶器内钢液面达到一定高度时并且钢液四周已凝固成具有一定厚度的坯壳;步骤s2.3、启动拉矫机咬住引锭杆向下移动,因钢液与引锭杆黏结一起故钢液被拉出结晶器;步骤s2.4、钢坯向下进入辊轨,进行低温冷却,并对钢坯进行第一次加热,加热温度为400~650℃,然后采用拉矫机将钢坯拉直;步骤s2.5、钢坯进入二冷区,在二冷区采用冷凝水喷洒钢坯进行冷却;步骤s2.6、沿着辊道进入拉矫机,拉矫机的作用是将连铸坯拉直,以便于下一步工序的进行;步骤s2.7、完全凝固的初坯经矫直切成所需长度;步骤s3、采用台阶式加热法对步骤s2.7中得到的初坯进行加热,然后进行锻造,锻造时采用三火次成型,第一火次锻造时,锻造加热温度为400℃进行预热处理;第二段加热温度至600~680℃,保温25min进行均热处理;第三段加热温度加热至1150~1200℃进行锻造再冷却到800℃保温30min后冷却得到合金初产品;步骤s4、对步骤s3的合金初产品进行热处理得到合金产品;步骤s5、对步骤s4中合金产品进行超声波探伤、清洁选择合格产品。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钢包内的钢水转移到中间包内后,将杂质储留在钢包内避免与钢水一同进入结晶器内凝结,含有不均匀杂质的初坯由内至外的韧性小,不利于后期精加工;引锭杆在连铸机刚开始生产时起拉动第一块初坯的作用。在液态钢水在结晶器中凝结之后,引锭杆将初坯从下方拉出,同时拉开连铸生产的序幕;此外,通常条件下采用冷却器喷洒常温水对初坯进行冷却,由于即将进行拉矫机拉直,但是在短时间内无法将初坯内部冷却,如此在拉直时因内外不均一而内部产生裂纹,而本技术方案采用低温冷却,然后接着对传送中的初坯进行第一次加热,如此,首先可以使得初坯的外部和内部能够进行快速冷却(冷却后外部温度较内部低),提高了效率,再则将初坯加热使其外部温度提高实现内外温度相适配,进而在在拉直过程中内外组织均一而不会产生内部裂纹,在该二次冷却道中向初坯喷射冷却水,将初坯将逐渐从外表冷却到中心,沿着辊道进入拉矫机,拉矫机的后方是切割机,通过切割机切割得到不同长度的初坯;本发明正是着重于对初坯的前处理从而能够得到了屈服强度高、抗拉强度和抗腐蚀性能三者兼具的不锈钢锻件,同时三者性能均较佳,锻件的综合效果比较高。本发明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4中,所述低温冷却为冰冷;且在步骤s2.5中,将步骤s2.4中对初坯进行冷却后的冰水收集然后通过抽水泵抽水并作为冷凝水。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对钢坯冷却的冰水收集起来,然后再通过抽水泵抽水为后续步骤利用,主要目的是达到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效果。本发明进一步的:于所述步骤s2.6中,对拉直后初坯进行第二次加热,第二次加热温度为200~300℃,然后再使得初坯通过弯曲辊对初坯进行折弯处理。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拉矫机将钢坯拉之后内部产热,但是外部已经开始冷却,所以通过第二加热温度为200~300℃对钢坯的外部进行加热,也避免内部冷却,达到方便折弯的目的。本发明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热处理包括固溶处理和人工时效处理,其中固溶处理为:将锻件加热至1150~1200℃,并采用油冷;人工时效处理为:将固溶处理后的锻件加热至550~650℃,再采用空冷至室温。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较高的塑性和较小的变形抗力;含碳量为0.9%,温度过高容易脱碳甚至烧坏,温度过低锻造容易出现裂纹,而在较高温度下锻造需要较短的时间完成锻造处理,否则会出现晶粒长大。本发明进一步的:所述固溶处理过程中,将锻件加热至1175℃;所述人工时效处理的处理温度为60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锻件加热到600℃进行去应力退火,残余应力去除较为彻底,该手段为人工时效来强化锻件,能够提高锻件的屈服强度耐高温的特性。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抗压耐腐蚀钢锻件,该不锈钢锻件具有较为平衡的屈服强度高、抗拉强度和抗腐蚀性能,同时三者性能比较高。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抗压耐腐蚀钢锻件的加工方法得到的抗压耐腐蚀钢锻件,其化学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c:≤0.08%;mn:≤0.50%;si:≤0.50%;p:≤0.04%;s:≤0.03%;cr:11~12.5%;ni:7.50~9.50%;mo:0.40~0.60%;cu:1.50~2.50%;nb:≤0.60%;v:≤0.25%;余量为fe。本发明进一步的:其化学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c:0.08%;mn:0.50%;si:0.50%;p:0.04%;s:0.03%;cr:11%;ni:7.50%;mo:0.40%;cu:1.50%;nb:0.60%;v:0.25%;余量为fe。本发明进一步的:其化学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c:0.05%;mn:0.40%;si:0.40%;p:0.03%;s:0.02%;cr:12%;ni:8.00%;mo:0.50%;cu:2.00%;nb:0.4%;v:0.23%;余量为fe。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奥氏体的结构是面立方结构,在此范围内的碳元素含量,碳原子在熔体冷却形成晶体时进入到铁的晶格,形成具有一定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不锈钢结构;一定量的锰元素能够扩大形成奥氏体的区域,同时可用于调质组织均匀并细化,减少了碳化物发生聚集成块;铬元素使得锻件具有良好的高温抗氧化性和耐氧化性介质腐蚀的作用;钼元素能够有效地消除(或降低)残余应力,便于锻造出本发明的锻件;硅能溶于奥氏体中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在调质钢中0.1%的钒主要用于细化晶粒和提高回火抗力;添加nb元素可以同时提高屈服和抗拉强度,同时在锻造过程中锻件的延伸率略微降低,得到一个很好的强塑性体,达到便于锻造的效果。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通过一定量的合金元素与纯铁锻造,减少引入杂质的量,但不会影响合金和纯铁锻造锻件;而将钢液再次转移到中间钢包进行去渣处理,再次降低杂质,同时能够降低锻件内部的缩孔;通过在一定的温度下的热处理,使得锻件具有的屈服强度高、抗拉强度和抗腐蚀性能三者之间的平衡性高,同时制备出的锻件具有高韧性、抗磨损、耐候性强、耐高温、耐低温和稳定性强等优点,综合性能较高。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制定实施例1~4及对比例进行试验,实施例1~4及对比例按照本发明的加工方法进行锻造。具体如下操作:步骤s1、在电炉内熔化铁化物原料,打开电炉内钢包底部的滑动水口;钢液从钢包流入中间包;当中间包里的钢液面达到一定高度时打开中间包底部的滑动水口;步骤s2、对步骤s1的钢液进行元素成分分析,合格后冷却进行初坯锻造,初坯锻造步骤为:步骤s2.1、钢液流入到强制水冷的结晶器;步骤s2.2、当结晶器内钢液面达到一定高度时并且钢液四周已凝固成具有一定厚度的坯壳;步骤s2.3、启动拉矫机咬住引锭杆向下移动,因钢液与引锭杆黏结一起故钢液被拉出结晶器;步骤s2.4、钢坯向下进入辊轨,进行低温冷却,并对钢坯进行第一次加热,加热温度为400℃,然后采用拉矫机将钢坯拉直;步骤s2.5、钢坯进入二冷区,在二冷区采用冷凝水喷洒钢坯进行冷却;步骤s2.6、沿着辊道进入拉矫机,拉矫机的作用是将连铸坯拉直,以便于下一步工序的进行;步骤s2.7、完全凝固的初坯经矫直切成所需长度;步骤s3、采用台阶式加热法对步骤s2.7中得到的初坯进行加热,然后进行锻造,锻造时采用三火次成型,第一火次锻造时,锻造加热温度为400℃进行预热处理;第二段加热温度至680℃,保温25min进行均热处理;第三段加热温度加热至1150℃进行锻造再冷却到800℃保温30min后冷却得到合金初产品;步骤s4、对步骤s3的合金初产品进行热处理得到合金产品;步骤s5、对步骤s4中合金产品进行超声波探伤、清洁选择合格产品。实施例1表格1实施例1的一种抗压耐腐蚀钢锻件中各元素的质量百分比实施例2表格2实施例2的一种抗压耐腐蚀钢锻件中各元素的质量百分比组分质量百分比组分质量百分比c0.05%ni7.50%mn0.40%mo0.40%si0.50%cu1.50%p0.04%nb0.60%s0.03%v0.25%cr11%fe余量实施例3表格3实施例3的一种抗压耐腐蚀钢锻件中各元素的质量百分比组分质量百分比组分质量百分比c0.05%ni8.00%mn0.40%mo0.50%si0.40%cu2.50%p0.03%nb0.40%s0.02%v0.23%cr12%fe余量实施例4一种抗压耐腐蚀钢锻件表格4实施例4的一种抗压耐腐蚀钢锻件中各元素的质量百分比对比例1表格5对比例1:一种抗压耐腐蚀钢锻件中各元素的质量百分比组分质量百分比组分质量百分比c0.15%s0.03%mn2.50%mo0.70%si2.00%cu3.80%p0.03%nb0.65%ni8.00%v0.25%cr13%fe余量实施例5,一种抗压耐腐蚀钢锻件的加工方法,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步骤s2.4中,所述低温冷却为冰冷;且在步骤s2.5中,将步骤s2.4中对初坯进行冷却后的冰水收集然后通过抽水泵抽水并作为冷凝水。实施例6,一种抗压耐腐蚀钢锻件的加工方法,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于所述步骤s2.6中,对拉直后初坯进行第二次加热,第二次加热温度为250℃,然后再使得初坯通过弯曲辊对初坯进行折弯处理。实施例7,一种抗压耐腐蚀钢锻件的加工方法,与实施例6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步骤4中,热处理包括固溶处理和人工时效处理,其中固溶处理为:将锻件加热至1150℃,并采用油冷;人工时效处理为:将固溶处理后的锻件加热至550℃,再采用空冷至室温。实施例8,一种抗压耐腐蚀钢锻件的加工方法,与实施例6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步骤4中,热处理包括固溶处理和人工时效处理,其中固溶处理为:将锻件加热至1175℃,并采用油冷;人工时效处理为:将固溶处理后的锻件加热至600℃,再采用空冷至室温。对比例2,一种抗压耐腐蚀钢锻件的加工方法,与实施例6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步骤4中,热处理包括固溶处理和人工时效处理,其中固溶处理为:将锻件加热至1300℃,并采用油冷;人工时效处理为:将固溶处理后的锻件加热至700℃,再采用空冷至室温。产物性能表征一,采用屈服强度试验机测定试验组锻件屈服强度值,测试时,当测力度盘的指针首次停止转动的恒定力作为屈服强度值,记录结果如表格5所示;产物性能表征二,利用拉力试验机测试试验组锻件的抗拉伸强度,记录结果如表格5所示;产物性能表征三,试验组的锻件浸没于0.1mg/ml的硝酸溶液,静置30d,观察锻件表面的腐蚀情况,腐蚀程度(以裂纹和腐蚀孔作为参考)制定≤100级,100级为最严重,记录结果如表格5所示。表格5:一种抗压耐腐蚀钢锻件的性能参数(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抗腐蚀性)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