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丸机钢丸防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49502发布日期:2019-01-02 21:38阅读:496来源:国知局
抛丸机钢丸防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抛丸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抛丸机钢丸防漏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铸造行业普遍采用的抛丸机对铸件表面进行处理,以达到铸件表面光洁,抛丸机需要使用吊钩将铸件吊入里面,再利用内部抛头喷出钢丸对铸件进行处理。现有的抛丸机对铸件进行起吊是直接使用普通的吊钩,吊钩通过抛丸机顶部设置的避让槽进入抛丸机的内部,为方便吊钩进入,避让槽的宽度大于吊钩的直径,由于抛丸机内钢丸是喷射状,很容易从避让槽飞出,因此在避让槽中需设置软毛刷用于抵挡钢丸飞溅,但是由于钢丸飞溅速度较快,仍有大量钢丸从毛刷中飞溅出抛丸机,毛刷长期磨损,防漏效果差,造成钢丸的浪费,飞出的钢丸容易打到人身体上,存在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抛丸机钢丸防漏装置,目的是提高防漏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抛丸机钢丸防漏装置,包括套设于吊钩上且可插入抛丸机顶部设置的避让槽中的第一防漏板、在抛丸机内部为倾斜设置的第二防漏板以及与第二防漏板和抛丸机连接的第三防漏板,第三防漏板设置两个且第一防漏板位于两个第三防漏板之间。

所述第一防漏板、第二防漏板和第三防漏板为耐磨钢板。

所述第一防漏板具有滑槽,所述抛丸机的顶部设有嵌入第一防漏板上的滑槽中且用于对第一防漏板起导向作用的导向块。

所述滑槽为在所述第一防漏板的外表面上沿第一防漏板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滑槽设置两个,所述导向块设置两个。

所述第三防漏板为竖直设置,第三防漏板位于所述第二防漏板和所述第一防漏板之间。

所述第二防漏板的上端与所述抛丸机连接,第二防漏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三防漏板的下端连接,第三防漏板的上端与抛丸机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抛丸机钢丸防漏装置,通过设置第一防漏板、第二防漏板和第三防漏板相配合,可以在避让槽处对抛丸机内部的钢丸形成阻挡,可以有效减少钢丸的飞溅,提高防漏效果。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本实用新型抛丸机钢丸防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吊钩与第一防漏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抛丸机;2、钩部;3、吊杆部;4、第一防漏板;5、第二防漏板;6、第三防漏板;7、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抛丸机钢丸防漏装置,包括套设于吊钩上且可插入抛丸机顶部设置的避让槽中的第一防漏板4、在抛丸机内部为倾斜设置的第二防漏板5以及与第二防漏板5和抛丸机连接的第三防漏板6,第三防漏板6设置两个且第一防漏板4位于两个第三防漏板6之间。

具体地说,如图1和图2所示,抛丸机顶部设置的避让槽为矩形槽,避让槽并为在抛丸机的顶部贯穿设置。吊钩是由相连接的吊杆部3和钩部2组成,钩部2是用于勾住铸件,钩部2的上端与吊杆部3的下端固定连接,吊杆部3的上端与钢丝绳固定连接。第一防漏板4套设于吊钩的吊杆部3上,第一防漏板4与吊杆部3固定连接,第一防漏板4与吊钩形成一体结构,第一防漏板4能够随同吊钩一起移动,相应的,第一防漏板4能够随吊钩一同从避让槽中移出和移入避让槽中。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防漏板4的长度与避让槽的长度大小相同,第一防漏板4的长度方向与避让槽的长度方向相平行,避让槽的长度方向为水平方向。插入避让槽中的第一防漏板4作为挡板,可以抵挡抛丸机内部向上飞溅的钢丸,进而可以减少钢丸经避让槽向外飞溅的泄漏量。第一防漏板4具有滑槽7,抛丸机的顶部设有嵌入第一防漏板4上的滑槽7中且用于对第一防漏板4起导向作用的导向块,在第一防漏板4随吊钩进行移动时,导向块插入第一防漏板4的滑槽7中,对第一防漏板4起到导向作用,引导第一防漏板4移入避让槽中,提高运行稳定性。滑槽7为在第一防漏板4的外表面上沿第一防漏板4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滑槽7设置两个,两个滑槽7设置于第一防漏板4的两个相对的外表面上,导向块设置两个,两个导向块相平行且导向块的长度方向与避让槽的长度方向相平行,各个导向块分别插入一个滑槽7中,第一防漏板4位于两个导向块之间,两个导向块设置于避让槽的两个相对的内壁面上。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三防漏板6为竖直设置,两个第三防漏板6分别位于第一防漏板4的一侧,第三防漏板6位于第二防漏板5和第一防漏板4之间。第三防漏板6为长条板,第三防漏板6的长度方向与避让槽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三避让槽位于避让槽的下方,第三避让槽为从抛丸机的顶部开始沿竖直方向向下朝向抛丸机内部延伸,第三防漏板6与第一防漏板4之间的间隙小于钢丸的直径,第三防漏板6与第一防漏板4之间的间隙较小,进一步减小钢丸的泄漏量。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防漏板5的上端与抛丸机连接,第二防漏板5的下端与第三防漏板6的下端连接,第三防漏板6的上端与抛丸机连接。第二防漏板5为倾斜设置,第二防漏板5设置两个,两个第二防漏板5为对称布置,两个第三防漏板6位于两个第二防漏板5之间。第二防漏板5为长条板,第二防漏板5的长度方向与第三防漏板6的长度方向相平行,各个第二防漏板5的下端分别与一个第三防漏板6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二防漏板5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与第三防漏板6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对齐。两个第二防漏板5呈V形布置,各个第三防漏板6分别位于一个第二防漏板5和第一防漏板4之间,两个第二防漏板5的宽度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180度,第二防漏板5的宽度方向与第三防漏板6的宽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第三防漏板6的宽度方向为竖直方向。通过设置倾斜的第二防漏板5,第二防漏板5作为挡板,可以抵挡抛丸机内部钢丸从避让槽的侧面进入避让槽,进而可以进一步减少钢丸的泄漏量。而且第三防漏板6的设置,可以对第二防漏板5提供一定的支撑作用,提高第二防漏板5固定的可靠性。

作为优选的,第一防漏板4、第二防漏板5和第三防漏板6均为耐磨钢板,耐磨性好,使用寿命长。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