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车轮热处理加热组件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06945发布日期:2019-02-19 18:24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机车车轮热处理加热组件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车车轮热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车车轮热处理加热组件及系统。



背景技术:

机车车轮作为机车关键的承重及行进部件,要求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同时因车轮与钢轨长期接触摩擦,车轮表面需有较好的耐磨性以保证车轮的使用寿命。为保证车轮的使用性能,现在一般采用调质处理保证车轮整体的力学性能,随后表面中频淬火+回火炉整体回火的工艺进行车轮热处理,提高车轮表面的耐磨性能。

专利CN 103555921 A介绍一种车轮热处理系统,适用于铝合金车轮生产。该热处理系统采用多层架,并且采用整体热处理形式,用于机车车轮热处理生产时生产效率低,且成本较高。

专利CN 106834652 A介绍一种汽车车轮热处理系统,该系统与之前系统类似,采用整体热处理结构形式,但改进传动装置,实现了连续热处理,但仍不适用于机车车轮热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稳定性好,能够有效的提高机车车轮的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的机车车轮热处理加热组件及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机车车轮热处理加热组件,包括:感应线圈;升降机构,其驱动所述感应线圈上下动作;和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升降机构的动作,并调节所述感应线圈的加热温度。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支撑台;丝杆,其竖向枢接设置在所述支撑台上,且在所述丝杆的其中一端设置有驱动电机,在所述丝杆上匹配设置有传动丝母;导向杆,其与所述丝杆平行设置,并固定在所述支撑台上,在所述导向杆上匹配滑动套设有导向套;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传动丝母和所述导向套固定连接,所述感应线圈匹配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

所述支撑架包括:横撑,其与所述传动丝母和所述导向套固定连接,且在所述横撑上开设有调节槽;和竖杆,其顶端匹配固定设置在所述调节槽内,所述感应线圈固定设置在竖杆的底端。

一种机车车轮热处理系统,包括:输送带,其两端分别对应设置有上料台和下料台,在所述输送带上设置有托盘,其用于承托机车车轮;淬火组件,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机车车轮热处理加热组件,其所述感应线圈内设置有喷淋流道,且在所述感应线圈下部设置有喷淋孔;回火组件,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机车车轮热处理加热组件;和主控台;其中,所述主控台控制所述输送带的传送动作、以及所述淬火组件和回火组件的热处理动作。

所述输送带为板链输送带。

所述感应线圈为双频感应线圈。

所述托盘包括:至少三个呈圆周均布设置的托板;开设在各所述托板上的限位槽;和限位螺栓,其匹配设置在所述限位槽内;其中,各所述托板的内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托板的外端下侧设置有支脚。

所述托板上设置有刻度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其通过板链输送带的传动,能够提高各工位之间的传输效率,有效的实现整个生产工艺的自动化一体化结构设计,通过加热组件的设计,采用双频感应线圈进行表面热处理,可以加深车轮表面淬硬层,降低淬硬层与基体之间的硬度梯度,改善车轮表面热处理后的性能。

本申请机车车轮热处理系统根据热处理工艺要求,将机车车轮热处理过程中的相关设备有机结合,并通过板链式输送带进行工件在不同设备间的运输,大大提高机车车轮热处理过程中的自动化效率,降低生产周期和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本申请通过更改板链式输送带的托板上固定螺栓的位置,同时调整淬/回火区的感应线圈,可以对不同直径车轮进行热处理,提高了热处理系统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机车车轮热处理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机车车轮热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100为上料台、200为板链输送带、210为托盘、211为托板、212为限位槽、213为限位螺栓、214为支脚、300为淬火组件、400为回火组件、500为下料台、600为主控台、710为感应线圈、720为支撑台、730为丝杆、731为传动丝母、740为驱动电机、750为导向杆、751为导向套、760为支撑架、761为横撑、762为竖杆、800为喷淋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机车车轮热处理加热组件,其机车车轮通过托盘210承载,所述机车车轮热处理加热组件包括感应线圈710、升降机构和控制模块;其感应线圈710与托盘210上下对应设置;其升降机构驱动感应线圈710相对于托盘210上下动作;控制模块控制升降机构的动作,并调节感应线圈的加热温度。

升降机构包括支撑台720、丝杆730、导向杆750和支撑架760,其丝杆竖向枢接设置在支撑台720上,且在丝杆730的其中一端设置有驱动电机740,在丝杆上匹配设置有传动丝母731;其导向杆与丝杆平行设置,并固定在支撑台720上,在导向杆上匹配滑动套设有导向套751;支撑架760与传动丝母731和导向套751固定连接,感应线圈710匹配设置在支撑架上。

支撑架包括横撑761和竖杆762,其横撑761与传动丝母731和导向套751固定连接,且在横撑761上开设有调节槽;竖杆顶端匹配固定设置在调节槽内,感应线圈710固定设置在竖杆的底端。

托盘210包括至少三个呈圆周均布设置的托板211、开设在各托板上的限位槽212和限位螺栓213,其限位螺栓213匹配设置在限位槽212内;各托板的内端部固定连接,托板211的外端下侧设置有支脚214,托板211上设置有刻度线;在热处理过程中,通过调节托盘上限位螺栓的位置,可放置不同直径的车轮工件,更换感应线圈后,可以对不同直径的机车车轮进行热处理。为方便进行螺栓定位,在托盘开槽边缘加工有刻度线,以便更加精确地调整限位螺栓的位置。

参见图5,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机车车轮热处理系统,包括板链输送带200、淬火组件300、回火组件400、和主控台600,其板链输送带200两端分别对应设置有上料台100和下料台500;淬火组件300包括如上述的机车车轮热处理加热组件,在所述感应线圈内设置有喷淋流道,且在感应线圈下部设置有喷淋孔800,或者通过在感应线圈下部设置喷淋管,并且喷淋管随感应线圈同步动作,实现淬火工艺;回火组件400包括如上述的机车车轮热处理加热组件;其中,托盘匹配设置在输送带上,主控台控制输送带的传送动作、以及淬火组件和回火组件的热处理动作,本申请中的感应线圈为双频感应线圈。

本申请的热处理系统运行时,分为以下步骤:

(1)上料台吊装手将机车车轮吊装上板链式输送带;

(2)板链输送带将机车车轮运送至淬火区,淬火组件的升降机构带动双频感应线圈移动至车轮底部。在主控台上调节淬火组件的电压、电流及喷水流速、水压,线圈开始加热工件。

(3)淬火组件的升降机构带动双频感应线圈匀速向上运动,双频感应线圈均匀加热机车车轮外表面。与此同时喷水系统开启,对机车车轮进行淬火。机车车轮完成淬火过程。

(4)板链输送带将完成淬火的机车车轮运送至回火区,回火组件的回火过程与前述淬火过程类似,无喷水冷却过程。在回火区完成机车车轮回火。

(5)板链式输送带将完成回火的机车车轮输送至下料台,吊装手将机车车轮吊装下线,完成表面热处理工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