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护气氛集中分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06872发布日期:2019-02-19 18:24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护气氛集中分配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丝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护气氛集中分配器。



背景技术:

CN201620625523.X公开了“一种氮气保护的细钢丝生产用加热装置,包括奥式体化炉、氮气储存瓶、放线装置、收线装置、炉管、氮气输送管道、流量调节阀、空气压缩机、过滤装置、冷干机、膜分离器;所述奥式体化炉的两侧分别设有放线装置、收线装置,所述奥式体化炉炉管的一端设有氮气输送管道,所述氮气输送管道的出口延伸至炉管内部,所述氮气输送管道的入口设置在氮气储存瓶上,所述氮气输送管道上还设有流量调节阀;所述空气压缩机设置在过滤装置上,所述过滤装置通过管道与冷干机相连接,所述冷干机通过管道与膜分离器相连接,所述膜分离器的氮气出口与氮气储存瓶相连接。”上述方案或现有的技术方案虽然多考虑到氮气作为保护气体以效防止氧气进入到炉管内将细钢丝氧化,但是现有的氮气保护在使用时多如上述方案或现有的技术方案中只是一个总阀门控制氮气管对炉管进行统一供氮气,而因并排的炉管在炉内的分布位置不同,不同炉管在加热炉内受热并不均匀,同样的氮气量钢丝加热的效果并不一致,影响了钢丝生产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保护气氛集中分配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保护气氛集中分配器,包括输气总管、缓冲罐、进气支管、出气支管、调节分配架和玻璃转子流量计,所述输气总管与缓冲罐相连通,输气总管设置于缓冲罐上部,缓冲罐为圆柱中空罐体,调节分配架一侧固定连接缓冲罐,调节分配架另一侧均匀固定有玻璃转子流量计,进气支管入口一端与缓冲罐相连接,进气支管均匀分布于缓冲罐上,进气支管出口一端与玻璃转子流量计入口一端相连接,玻璃转子流量计上部出口与出气支管入口连接,出气支管出口和炉管相连,进气支管、玻璃转子流量计和出气支管与炉管匹配对应设置且数量一致。

所述出气支管包括横管部、弯管部和竖直管部,横管部和弯管部设置于缓冲罐上部,横管部设置于缓冲管上端部和调节分配架上部之间并与进气支管相平行,弯管部设置于缓冲罐一侧,其与横管部的结合处设有弧度,竖直管部与弯管部相连通并设置于缓冲罐下部,竖直管部与炉管连通并通过焊接固定。

所述调节分配架呈“Π”状,其包括调节分配架前壁,调节分配架侧壁,调节分配架侧壁固定于调节分配架前壁两侧,调节分配架侧壁为矩形框状,调节分配架侧壁一侧固定缓冲罐,缓冲罐一侧两端部固定于调节分配架侧壁之间。

所述调节分配架两侧底部固定连接支腿,支腿上一体固定支撑板,支撑板为矩形状金属板,支撑板上设置调节分配架,支撑板固定设置于调节分配架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对加热炉内不同分布的炉管根据不同情况调节供氮量,对钢丝的加热保护更加灵活合理,钢丝加热处理效果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玻璃转子流量计在调节分配架上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出气支管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 输气总管1、缓冲罐2、调节分配架3、调节分配架前壁301,调节分配架侧壁302、玻璃转子流量计4、支腿5、进气支管6、出气支管7、横管部701、弯管部702、竖直管部70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6所述的一种保护气氛集中分配器,包括输气总管1、缓冲罐2、进气支管6、出气支管7、调节分配架3和玻璃转子流量计4,选用DK800-6F德国科隆玻璃转子流量计,输气总管1与缓冲罐2相连通,输气总管1设置于缓冲罐2上部,缓冲罐2为圆柱中空罐体,具体的输气总管1数量至少为一个,优选的输气总管1上设置有输气总阀门101,调节分配架3一侧固定连接缓冲罐2,调节分配架3另一侧均匀固定有玻璃转子流量计4,进气支管6入口一端与缓冲罐2相连接,优选的进气支管6为中空铜管,进气支管6均匀分布于缓冲罐2上,优选的其与缓冲罐2底部相连通并且设置于缓冲罐2和调节分配架3之间,进气支管6出口一端与玻璃转子流量计4入口一端相连接,此时进气支管6贯穿调节分配架3即贯穿调节分配架前壁301与玻璃转子流量计4底部入口端连接,玻璃转子流量计4上部出口与出气支管7入口连接,优选的出气支管7为中空铜管,此时出气支管7贯穿调节分配架3即贯穿调节分配架前壁301与玻璃转子流量计4上部出口连接,出气支管7出口和炉管8相连,进气支管6、玻璃转子流量计4和出气支管7与炉管8匹配对应设置且数量一致。请参阅图6在炉管与加热炉9连接,若炉管为32个不局限于此数则对应有32根进气支管6、32个玻璃转子流量计4和32根出气支管7。这样保护气体经过一个缓冲罐2后经过上述数量的进气支管6分流进气支管6与炉管8数量对应一致,每根进气支管6对应一个玻璃转子流量计4,此玻璃转子流量计4在调节完保护气流量后通过对应的出气支管7进入相应的炉管8内,这个样不同的玻璃转子流量计6可以单独对不同的炉管进行保护气体调节控制,不同受热状况的炉管内可以调节形成不同流量的保护气体,从而适应不同加热状况的炉管需要,此时钢丝81穿与炉管8内,保护气体对炉管8内的钢丝81进行保护,从而尽量使得不同组钢丝在不同组炉管内的加热结果趋于一致。出气支管7包括横管部701、弯管部702和竖直管部703,横管部701和弯管部702设置于缓冲罐2上部,横管部702设置于缓冲管2上端部和调节分配架3上部之间并与进气支管6相平行,弯管部703设置于缓冲罐2一侧,其与横管部701的结合处设有弧度,在本实施例中出气支管7可以实现与缓冲罐2较紧密的搭接,使得整体结构相对紧凑合理,竖直管部703与弯管部702相连通并设置于缓冲罐2下部,竖直管部703与炉管8连通并通过焊接固定。调节分配架3呈“Π”状,其包括调节分配架前壁301,调节分配架侧壁302,调节分配架侧壁302固定于调节分配架前壁301两侧,调节分配架侧壁302为矩形框状,调节分配架侧壁302一侧固定缓冲罐2,缓冲罐2一侧两端部固定于调节分配架侧壁302之间,具体的固定方式为焊接固定。调节分配架3两侧底部固定连接支腿5,支腿5上一体固定支撑板501,支撑板501为矩形状金属板,支撑板501上设置调节分配架3,支撑板501固定设置于调节分配架3两侧,具体的支撑板501通过螺栓(图中未示)与调节分配架3底部固定,便于拆卸固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