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加工用外圆磨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44483发布日期:2019-06-29 00:50阅读:675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管加工用外圆磨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磨床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钢管加工用外圆磨床。



背景技术:

十八世纪30年代,为了适应钟表、自行车、缝纫机枪械等零件淬硬后加工,英国、德国和美国分别研制出使用天然磨料砂轮磨床。这些磨床当时现成机床如车床、刨床等上面加装磨头改制而成,它们结构简单,刚度低,磨削时易产生振动,要求操作工人要有很高技艺才能磨出精密工件,现如今,磨床工艺使用更加的广泛,磨床各类金属切削机床品种最多一类北京汉阳,主要类型有外圆磨床、内圆磨床、平面磨床、无心磨床、工具磨床等,其中外圆磨床使用最广泛,外圆磨床是加工工件圆柱形、圆锥形或其他形状素线展成的外表面和轴肩端面的磨床。

目前,现有的外圆磨床对于圆柱形金属的加工,人力需求度大,并且不便于调节,降低了加工效率,耗费时间,使用不便,不利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管加工用外圆磨床,解决了现有的外圆磨床对于圆柱形金属的加工,人力需求度大,并且不便于调节,降低了加工效率,耗费时间,使用不便,不利于推广使用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钢管加工用外圆磨床,包括床座,所述床座的上表面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桩,所述第一固定桩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床座的上表面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桩,所述第一固定桩和第二固定桩之间固定安装有往复丝杠和无缝钢管,所述往复丝杠的中部外侧螺纹连接有滑动台,所述滑动台的上表面一侧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钢管桩,所述滑动台的上表面另一侧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二钢管桩,所述第一钢管桩和第二钢管桩相靠近的一侧中部均固定安装有旋转底座,所述第一钢管桩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

所述第二钢管桩的下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动台的上表面开设有滑道,所述床座远离驱动电机的一侧中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伸缩柱,所述伸缩柱的顶端一侧固定连接气缸的一侧,所述气缸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气缸杆的一端,所述气缸杆的另一端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气缸杆的另一端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砂轮。

可选的,所述床座的下表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

所述驱动电机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一端与床座的一侧上端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无缝钢管的中部外侧与滑动台活动连接;

所述滑动台的下表面与床座的上表面贴合连接。

可选的,所述往复丝杠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桩和第二固定桩活动连接;

所述无缝钢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桩和第二固定桩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滑块位于滑道的内部并与滑道的内壁活动连接;

所述砂轮的一侧中部固定连接转动柱的一端,所述转动柱的另一端贯穿气缸杆的另一端并通过转轴与第二电机活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旋转底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旋转罗盘;

所述旋转罗盘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橡胶锉齿。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管加工用外圆磨床,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钢管加工用外圆磨床,通过第一固定桩和第二固定桩能够同时支撑往复丝杠和无缝钢管,还增强了磨床加工的灵活性,通过驱动电机和往复丝杠的配合设置,能够带动滑动台在床座上左右移动,从而便于对钢管的加工,通过第一钢管桩和第二钢管桩能够对加工的钢管进行固定。

(2)、该钢管加工用外圆磨床,通过旋转底座和旋转罗盘的配合设置,一方面能够有效固定钢管,另一方面能够通过第一电机带动旋转罗盘转动,从而带动钢管转动,便于砂轮对钢管能够全面加工,通过伸缩柱可以调节砂轮的高度,增强磨床的灵活性,通过气缸和气缸杆的配合设置,能够控制砂轮的磨砂距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旋转底座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中:1、床座;2、第一固定桩;3、驱动电机;4、往复丝杠;5、无缝钢管;6、滑动台;7、第一钢管桩;8、第二钢管桩;9、旋转底座;10、第一电机;11、滑块;12、滑道;13、支撑板;14、伸缩柱;15、气缸;16、气缸杆;17、第二电机;18、砂轮;19、第二固定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钢管加工用外圆磨床,包括床座1,床座1的上表面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桩2,第一固定桩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3,床座1的上表面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桩19,通过第一固定桩2和第二固定桩19能够同时支撑往复丝杠4和无缝钢管5,还增强了磨床加工的灵活性,第一固定桩2和第二固定桩19之间固定安装有往复丝杠4和无缝钢管5,往复丝杠4的中部外侧螺纹连接有滑动台6,通过驱动电机3和往复丝杠4的配合设置,能够带动滑动台6在床座1上左右移动,从而便于对钢管的加工,滑动台6的上表面一侧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钢管桩7,滑动台6的上表面另一侧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二钢管桩8,通过第一钢管桩7和第二钢管桩8能够对加工的钢管进行固定,第一钢管桩7和第二钢管桩8相靠近的一侧中部均固定安装有旋转底座9,第一钢管桩7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10;

第二钢管桩8的下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滑块11,滑动台6的上表面开设有滑道12,床座1远离驱动电机3的一侧中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板13,支撑板13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伸缩柱14,伸缩柱14的顶端一侧固定连接气缸15的一侧,气缸15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气缸杆16的一端,气缸杆16的另一端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7,气缸杆16的另一端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砂轮18,通过旋转底座9和旋转罗盘的配合设置,一方面能够有效固定钢管,另一方面能够通过第一电机10带动旋转罗盘转动,从而带动钢管转动,便于砂轮18对钢管能够全面加工,通过伸缩柱14可以调节砂轮18的高度,增强磨床的灵活性,通过气缸15和气缸杆16的配合设置,能够控制砂轮18的磨砂距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床座1的下表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通过支撑柱能够支撑床座1,并且有效增强了床座1的稳定性;

驱动电机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支撑座的一端与床座1的一侧上端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无缝钢管5的中部外侧与滑动台6活动连接;

滑动台6的下表面与床座1的上表面贴合连接,通过使滑动台6和床座1贴合,能够增强磨床加工时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往复丝杠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桩2和第二固定桩19活动连接;

无缝钢管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桩2和第二固定桩19固定连接,通过无缝钢管5对滑动台6起到支撑的作用,也便于往复丝杠4带动滑动台6左右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滑块11位于滑道12的内部并与滑道12的内壁活动连接;

砂轮18的一侧中部固定连接转动柱的一端,转动柱的另一端贯穿气缸杆16的另一端并通过转轴与第二电机17活动连接,通过第二电机17带动砂轮18旋转能够对钢管进行磨砂加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旋转底座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旋转罗盘;

旋转罗盘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橡胶锉齿,通过设置橡胶锉齿能够增大对钢管外壁的摩擦力,从而更容易固定钢管,便于第一电机10通过旋转罗盘带动钢管旋转。

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综上所述,该钢管加工用外圆磨床,当钢管需要进行磨砂加工时,首先,要根据钢管的长度来调节好第一钢管桩7和第二钢管桩8之间的距离,然后将钢管的两端放入旋转底座9中,下一步启动第二电机17,通过第二电机17带动转动轴旋转,使转动轴带动砂轮18旋转,接着通过伸缩柱14来调节砂轮18的高度,能够使砂轮18与钢管处于同一直线,便于对钢管加工,再通过气缸15带动气缸杆16伸缩调节砂轮18的移动距离,通过启动第一电机10带动旋转罗盘转动,旋转罗盘带动钢管转动,使砂轮18能够对钢管全面加工,继续启动驱动电机3带动往复丝杠4旋转,通过往复丝杠4带动滑动台6左右移动,在滑动台6左右移动的情况下使砂轮18能够对钢管全面的加工,并且不需要消耗人力,节约资源,降低了劳动力,还增强了磨床的加工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