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拣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24507发布日期:2020-07-29 02:31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分拣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铸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使用覆膜砂型铸造微球的分拣系统。



背景技术:

使用覆膜砂型生产微球等微小件,一般采用埋沙负压浇注方式,即将适当数量的单元模贴靠在一起由端板和连接端板的拉杆作为夹具将其固定为一组浇注模,该若干组浇注模即构成覆膜砂型置于箱体内,再埋上填充砂,填充砂用普通外型砂即可,填充砂填埋到箱体箱口高度位置处且箱口处附设一层薄膜,薄膜上可以撒布一些砂固定薄膜。

实际浇注过程中,浇注完成且冷却后将夹持覆膜砂型的夹具连通覆膜砂型一起从砂箱中吊出放置于地面上,大量的铸成品也被一并吊出,由于高温对树脂制作的覆膜砂型的烧蚀,覆膜砂型的破裂现象不可避免,因此还有部分微珠铸成品遗留在砂箱内填充砂中,另外需要将可能遗落有微珠铸成品区域用锹类等工具将该区域的填充砂一并铲出,由人工作业以分拣出填充砂中遗落的微珠铸成品,分拣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

在浇铸完成后,大量的外型砂即填充砂、炭化脱落的覆膜砂型残块以及压膜沙混在一起,外型砂难以回收再利用,增加了产品的制造成本。

再次浇注装箱前需要清空砂箱,一般采用电动葫芦或行车,用钢丝绳钩挂住砂箱外壁上的吊环或挂接轴销起吊砂箱的一侧使砂箱倾翻,一方面砂箱倾翻过程中姿态难以控制、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混杂砂还需要大量的清运作业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拣系统,分拣系统对混杂在一起的填充砂和铸造微球产品快速的分拣,提高分拣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分拣系统,其特征在于:机架上弹性支撑有第一筛网,第一筛网的网面斜向布置,激振器驱动第一筛网振动,所述的第一筛网的网孔小于待分拣微球的直径、大于沙粒粒径。

上述方案中,鉴于选择了合适的网孔孔径且将混杂在一起的砂、铸造产品及覆膜砂尾废砂一并倾倒在筛网上,经过第一筛网振动筛分,铸造微球产品与砂分离开来,即便是铸造微球产品中混杂有浇注废料,其也是少量的且容易与微球铸成品分拣,本实用新型具有显著提高了分拣效率,且无漏拣现象。

附图说明

图1、2是本系统的示意图;

图3、4分别是本系统中的筛分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分拣系统,机架10上弹性支撑有第一筛网20,第一筛网20的网面斜向布置,激振器驱动第一筛网20振动,所述的第一筛网20的网孔小于待分拣微球的直径、大于沙粒粒径。单纯从分拣的角度来讲,上述方案已经实现了铸造微球与砂粒的分离。

由于砂中还混杂有粒径大小差异大及灰粒组分,有必要作进一步的分离作用,优选方案是在第一筛网20再加设一层筛网,即机架10上弹性支撑有第一、二筛网20、30,第一、二筛网20、30的网面斜向布置,第二筛网30的网面承接式布置在第一筛网20的下方,激振器驱动第一、二筛网20、30振动,所述的第一筛网20的网孔小于待分拣微球的直径、大于沙粒粒径,第二筛网30的孔径小于沙粒粒径,所述的第一、二筛网20、30的出料端错位布置。

上述方案中,机架10上有弹簧1支撑连接第一、二筛网20、30,激振器2、3分别设置在第一、二筛网20、30上,如图3、4所示。

现有技术中的砂箱中的填充砂及混杂在其中的铸件产品直接倾倒在地上,待其冷却后人工分拣,等待冷却至室温的耗时很长,一般开始分拣时的温度也高于环境温度,所以人工作业体力消耗巨大,这两难的矛盾难以同时解决。本实用新型无需等待砂体冷却至室温状态就可以直接倾倒至筛分网上,经过第一、二筛网20、30的分拣,微球铸件由第一筛网20拦截并引导到料盆4中。包括填充砂在内的较小粒径的物料自第一筛网20网孔处通过并落至第二筛网30的网面上,以填充砂为主的粒径较大的沙粒被第二筛网30拦截且自低位端引导排出,由此可见,混杂在一起的物料经过第一、二筛网20、30的筛分,铸件产品、铸造用砂及灰粒被快速地分离开来。

为了提高效率,通过翻转装置将砂箱翻转,其内的物料被直接倾倒下来,本实用新型增设了防护网40,即第一筛网20上方布置有防护网40,防护网40的网孔供待分拣微球通过、拦截浇道废料,防护网40的网面与第一筛网20呈一致或反向或侧向的斜向布置。

在第一筛网20上方设置的防护网40可以采用厚度适当钢板制作以提高其承载能力,且其网孔的加工精度也无需过高,同时又可以拦截浇注废料如浇道部位的浇注废料为条形,这样第一筛网20的任务就单纯地拦截微球,此时第一筛网20的承载强度要求也显著降低,选用薄壁钢板制作即可,由于第一筛网20的网孔孔径要求较高,这样可以显著降低第一筛网20的加工量,同时鉴于防护网40的防护作用,第一筛网20的使用寿命也得以延长。

由于铸造结束后,还有覆膜砂混杂在填充砂中,其粒径小于填充砂,以及粒径更小的灰分,因此在第二筛网30的下方增设承灰板50,即承灰板50的板面承接式布置在第二筛网30的下方,承灰板50的板面与第二筛网30呈一致或反向或侧向的斜向布置。承灰板50为导料溜槽结构,其下端出料侧下方放置灰桶接料即可。

这样可以将通过第二筛网30而落下的灰尘加以收集,当然第二筛网30的网孔大小设定适当时可以满足是否需要将覆膜砂和填充砂筛分开来需求,因为覆膜砂也可以单独回收利用。具体方案是可以在第二筛网30下方增设一层筛网来拦截覆膜砂并分离灰尘。

第一筛网20与防护网40的周边部位相连且两者的斜置方向一致,低位端的第一筛网20与防护网40相互分离布置。这样可以方便微球铸件收集,也方便了大块铸造废料的收集清理。

第一筛网20与防护网40的高位侧的后端及两侧部位的周边部位有围板60,围板60向上延伸到防护网40的两侧及后边的上方。设置围板60既可以保证砂箱倾翻时物料自防护网40的侧边部位旁落,也起到同时连接第一筛网20与防护网40的作用,并且减少了激振器设置的数量。上述方案可知,第一筛网20与防护网40连为一体了,这样两者共用激振器2即可,若两者采用非一体连接方式,可以为防护网40单独布置激振器。

为了方便筛分物料的收集,第一筛网20、第二筛网30的网面呈一致或反向或侧向的斜向布置,优选为折返向布置,如图3、4所示的折返向布置可以提高上下空间利用率、减少平面占用面积。

前述内容中已经提及了,为提高效率而将砂箱物料整体倾倒在筛分单元上,加之,筛分过程中筛网由激振器2、3驱动其振动,所以,烟气、灰尘逸飞现象不可避免,为减少环境压力,所述的机架10及第一、二筛网20、30置于机箱70内,机箱70上部与机箱70旁侧的收尘箱100相连。这样就将烟尘集罩起来以便后续的除尘作业。

为了回收利用填充砂和覆膜砂,第二筛网30的下料端与穿越机箱70箱壁的溜槽71衔接,溜槽71的出料端延伸至斗提机80的接料处,斗提机80的出料端与砂箱料仓90的入料口衔接。

本实用新型不仅首先解决了微球铸件的分拣工作,还一并解决了除尘及铸造用砂的回收利用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分拣系统,其特征在于:机架(10)上弹性支撑有第一筛网(20),第一筛网(20)的网面斜向布置,激振器驱动第一筛网(20)振动,所述的第一筛网(20)的网孔小于待分拣微球的直径、大于沙粒粒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拣系统,其特征在于:机架(10)上弹性支撑有第一、二筛网(20、30),第一、二筛网(20、30)的网面斜向布置,第二筛网(30)的网面承接式布置在第一筛网(20)的下方,激振器驱动第一、二筛网(20、30)振动,第二筛网(30)的孔径小于沙粒粒径,所述的第一、二筛网(20、30)的出料端错位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拣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筛网(20)上方布置有防护网(40),防护网(40)的网孔供待分拣微球通过、拦截浇道废料,防护网(40)的网面与第一筛网(20)呈一致或反向的斜向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拣系统,其特征在于:承灰板(50)的板面承接式布置在第二筛网(30)的下方,承灰板(50)的板面与第二筛网(30)呈一致或反向的斜向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拣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筛网(20)与防护网(40)的周边部位相连且两者的斜置方向一致,低位端的第一筛网(20)与防护网(40)相互分离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拣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筛网(20)与防护网(40)的高位侧的后端及两侧部位的周边部位有围板(60),围板(60)向上延伸到防护网(40)的两侧及后边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拣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筛网(20)、第二筛网(30)的网面呈一致或反向的斜向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10)及第一、二筛网(20、30)置于机箱(70)内,机箱(70)上部与机箱(70)旁侧的收尘箱(100)由抽风管路(101)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拣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筛网(30)的下料端与穿越机箱(70)箱壁的溜槽(71)衔接,溜槽(71)的出料端延伸至斗提机(80)的接料处,斗提机(80)的出料端与砂箱料仓(90)的入料口衔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拣系统,分拣系统对混杂在一起的填充砂和铸造微球产品快速的分拣,提高分拣效率。机架上有第一、二筛网,第一、二筛网斜向布置,第二筛网的网面布置在第一筛网的下方,激振器驱动第一、二筛网振动,第一筛网的网孔小于待分拣微球的直径、大于沙粒粒径,第二筛网的孔径小于沙粒粒径,所述的第一、二筛网的出料端错位布置。经过第一、二筛网振动筛分,铸造微球产品与砂分离开来,即便是铸造微球产品中混杂有浇注废料,其也是少量的且容易与微球铸成品分拣,本实用新型具有显著提高了分拣效率,且无漏拣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胡忠发;胡适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黄山中发耐磨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16
技术公布日:2020.07.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