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前灯饰圈真空镀膜机的夹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82215发布日期:2020-06-05 20:10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前灯饰圈真空镀膜机的夹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具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前灯饰圈真空镀膜机的夹具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车灯饰圈大多为汽车前大灯和尾灯最外部的一个重要部件,其作用是修饰点缀汽车前大灯和尾灯,让人感觉赏心悦目。由于用户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到该部件,因而其表面瑕疵的多少会直接影响车灯的美观,瑕疵的存在会让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同时会对汽车质量产生怀疑:一个车灯的瑕疵就这么多,汽车的整体质量会好吗。因此,车灯饰圈的表面电镀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现有的车灯饰圈表面存在非镀色区和镀色区,其中镀色区的镀色一般采用真空镀,真空镀主要包括真空蒸镀、溅射镀和离子镀几种类型,它们都是采用在真空条件下,通过蒸馏或溅射等方式在塑件表面沉积各种金属和非金属薄膜,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得到非常薄的表面镀层,同时具有速度快附着力好的突出优点。

授权公告号为cn201109794y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真空离子镀膜夹具,包括内夹具,其正面侧边是与所夹持制品外表面相适配无间隙的光滑弧面,正面底边是与所夹持制品外表面之间有间隙的平面;其外边缘设有至少三个斜扣榫,端面设有至少三个定位槽;还设有与内夹具配套使用的带环形外圈的外夹具,外夹具的内端面设有至少三个针点式拱形压块,在针点式拱形压块的内侧形成镀膜空间槽;将内夹具外边缘的六个斜扣榫的上端面用力压入外夹具对应的六个斜扣槽下端面以下,两者的端面结合,实现内夹具和外夹具的固定,使得内夹具、工件和外夹具结合成一整体,有效遮盖非镀色区域,裸露镀色区域。

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通过斜扣榫和斜扣槽的配合,限制内外夹具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起到夹持工件的作用,因此对斜扣榫和斜扣槽之间安装精度和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如果斜扣榫和斜扣槽之间的配合过于松散的话,导致夹具与工件不能贴合,从而工件易产生晃动而导致工件表面磕碰划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前灯饰圈真空镀膜机的夹具装置,能够使夹持架一和夹持架二之间具有相互抵靠的力,从而使遮盖模一和遮盖模二能够紧贴工件,减少工件晃动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前灯饰圈真空镀膜机的夹具装置,包括夹持架一、夹持架二和锁扣机构;其中夹持架一设有贴合于工件一面的遮盖模一,夹持架二设有贴合于工件的另一面的遮盖模二,夹持架二的一端与夹持架一铰接连接,锁扣机构包括设于夹持架二的自由端的锁杆和设于夹持架一的自由端且迫使夹持架二朝向夹持架一转动靠近的锁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持架二转动靠近夹持架一,实现初步对工件表面的贴合,然后通过锁件迫使夹持架二持续朝夹持架一转动靠近,通过锁件所施加的压紧力可以忽视因夹持架一与夹持架二的安装精度问题而产生的配合间隙,使得夹持架二压紧于夹持架一,从而使遮盖模一和遮盖模二能够紧贴工件,避免工件晃动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遮盖模一开设有开口形状和位置均对应于工件表面的镀色区的通孔一,所述遮盖模二开设有开口形状位置均对应于工件表面的镀色区的通孔二。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通孔一和通孔二,可以将工件上的镀色区域暴露于等离子区域内,从而实现对工件上镀色区的镀色。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孔一的侧壁与所述遮盖模一外表面之间设有倒角,所述通孔二的侧壁与所述遮盖模二外表面之间设有倒角。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增大工件表面的镀色区能够接触的等离子的容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杆固定于所述夹持架二的自由端,所述锁件包括固定于夹持架一的限位板、固定于夹持架一的固定板和穿过固定板的拉杆;其中限位板沿所述夹持架二转动方向开设有供所述锁杆卡嵌的滑槽,所述拉杆的侧壁固定有扣杆,所述拉杆与所述固定板之间设有迫使所述扣杆抵触于所述锁杆背离所述滑槽滑移方向的侧壁的弹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夹持架二转动靠近夹持架一,使锁杆卡嵌于滑槽内,拉杆受弹簧力相对固定板滑移,从而带动扣杆移动,扣杆移动过程中抵触于锁杆的侧壁,迫使锁杆沿滑槽滑移方向滑移,使得夹持架二压紧于夹持架一,从而使遮盖模一和遮盖模二能够紧贴工件,避免工件晃动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拉杆的一端固定有拉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拉环可以便于操作拉杆相对固定板转动或者滑移,提高操作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杆铰接连接于所述夹持架二的自由端,所述锁杆和所述夹持架二之间的铰接转动轴线平行于所述夹持架二与所述夹持架一之间的铰接转动轴线,所述锁件包括固定于夹持架一的自由端的固定块,所述锁杆和夹持架二之间设有迫使所述锁杆抵触于所述固定块远离所述夹持架二转动方向的侧壁的扭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夹持架二转动靠近夹持架一,实现夹具与工件的初步的贴合,掰动锁杆绕至固定块朝向内侧的侧壁上,锁杆受扭簧弹力而抵触于固定块远离夹持架二转动方向的侧壁,该弹力迫使锁杆绕锁杆与固定块之间的接触位置转动,从而带动夹持架二持续转动靠近夹持架一,使得夹持架二压紧于夹持架一,从而使遮盖模一和遮盖模二能够紧贴工件,避免工件晃动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块远离所述夹持架二转动方向的侧壁开设有供所述锁杆抵触的凹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锁杆与固定块之间抵触的稳定性,避免锁杆相对固定块的侧壁滑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持架二和所述夹持架一之间的铰接贴合面覆盖有橡胶涂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夹持架二和夹持架一的相对转动阻尼,确保没有人力去维持夹持架二位置不变时,夹持架二不会因重力而向下转动,以避免夹持架二无限制转动的情况,因重力向下转动而碰伤工件表面镀膜的情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锁件所施加的压紧力可以忽视因夹持架一与夹持架二的安装精度问题而产生的配合间隙,使得夹持架二压紧于夹持架一,从而使遮盖模一和遮盖模二能够紧贴工件,避免工件晃动的情况;

2、通过设置受弹簧弹力的扣杆,使扣杆受力移动过程中抵触于锁杆的侧壁,迫使锁杆沿滑槽滑移方向滑移,使得夹持架二压紧于夹持架一。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锁扣机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的锁扣机构示意图。

图中,1、夹持架一;2、夹持架二;3、锁扣机构;11、遮盖模一;111、通孔一;21、遮盖模二;211、通孔二;31、锁杆;32、锁件;321、限位板;322、固定板;323、拉杆;324、滑槽;325、扣杆;33、固定块;331、凹槽;3231、拉环;3232、承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用于前灯饰圈真空镀膜机的夹具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夹持架一1、夹持架二2和锁扣机构3,其中夹持架二2的一端与夹持架一1铰接连接,夹持架二2和夹持架一1之间的铰接贴合面覆盖有橡胶涂层;锁扣机构3包括锁杆31和锁件32,锁杆31固定于夹持架二2的自由端,锁件32固定于夹持架一1的自由端;通过锁件32对锁杆31施加压紧力可以忽视因夹持架一1与夹持架二2的安装精度问题而产生的配合间隙,使得夹持架二2压紧于夹持架一1。

如图1所示,夹持架一1固定有贴合于工件一面的遮盖模一11,遮盖模一11开设有开口形状和位置均对应于工件表面的镀色区的通孔一111,通孔一111的侧壁与遮盖模一11外表面之间设有倒角。

如图1所示,夹持架二2固定有贴合于工件二面的遮盖模二21,遮盖模二21开设有开口形状和位置均对应于工件表面的镀色区的通孔二211,通孔二211的侧壁与遮盖模二21外表面之间设有倒角。

如图1、图2所示,锁件32包括固定于夹持架一1的限位板321、固定于夹持架一1的固定板322和穿过固定板322的拉杆323;其中限位板321沿夹持架二2转动方向开设有供锁杆31卡嵌的滑槽324,拉杆323相对固定板322转动且沿滑槽324的长度方向滑移,拉杆323的一端固定有拉环3231,拉杆323的另一端固定有承块3232,拉杆323上套设有弹簧,弹簧位于承块3232与固定板322远离夹持架二2转动方向的侧壁之间,拉杆323的侧壁固定有位于锁杆31转动移动路径上的扣杆325。

工作原理(参考图1、图2)

将工件放置于遮盖模一11上,转动拉杆323使扣杆325不阻挡锁杆31的转动移动路径,然后使夹持架二2转动靠近夹持架一1,锁杆31滑移进滑槽324内,实现夹具与工件的初步贴合,然后拉动拉环3231,使扣杆325位于锁杆31侧壁的一侧,松开拉环3231,拉杆323受弹簧弹力朝向锁杆31侧壁运动,从而带动扣杆325抵触于锁杆31的侧壁,迫使锁杆31沿滑槽324滑移,迫使夹持架二2压紧夹持架一1,从而使遮盖模一11和遮盖模二21能够紧贴工件,避免工件晃动的情况。

实施例2: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锁杆31铰接连接于夹持架二2的自由端,锁杆31和夹持架二2之间的铰接转动轴线平行于夹持架二2与夹持架一1之间的铰接转动轴线,锁件32包括固定于夹持架一1的自由端的固定块33,固定块33远离夹持架二2转动方向的侧壁开设有供锁杆31抵触的凹槽331,锁杆31和夹持架二2之间设有迫使锁杆31抵触于固定块33远离夹持架二2转动方向的侧壁的扭簧。

使夹持架二2转动靠近夹持架一1,实现夹具与工件的初步的贴合,掰动锁杆31绕至固定块33朝向内侧的侧壁上,锁杆31受扭簧弹力而抵触于固定块33的凹槽331内,该弹力迫使锁杆31绕锁杆31与固定块33之间的接触位置转动,从而带动夹持架二2持续转动靠近夹持架一1,使得夹持架二2压紧于夹持架一1,从而使遮盖模一11和遮盖模二21能够紧贴工件。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