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面拉毛前处理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29025发布日期:2020-06-17 00:01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反面拉毛前处理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材的前处理装置,属于平板表面前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面拉毛前处理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平板表面涂装前处理工艺一般包括两种,即酸洗磷化或表面喷砂,待前处理工艺结束之后,再依次进行烘干与涂装作业。现有技术中采用的酸洗磷化或表面喷砂工艺不仅易对环境造成污染,会对操作工人的身体造成伤害,而且工艺控制难度较大,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即使花费较大的加工成本,前处理之后的表面涂层附着力也不一定能达到客户的要求,能效比较低。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申请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前处理效果较差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前处理效果较好的反面拉毛前处理机构。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反面拉毛前处理机构,包括多个并排布置的下拉毛辊,相邻的下拉毛辊之间设置有辊辊下间距,所有的下拉毛辊的侧围的正上方共设置有同一个板材通行区,下拉毛辊的侧围上设置有多根向外延伸的刷丝,且在下拉毛辊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个下辊轴。

所述下拉毛辊的布置方向为沿板材通行区的通行方向依次布置,且沿板材通行区的通行方向,下拉毛辊上所连接的刷丝的线径呈渐细变化。

所述下辊轴的一端与下拉毛辊同轴连接,下辊轴的另一端穿经下承辊块后与下齿轮的中部相连接;所述下承辊块的中部开设有下承辊孔,下承辊孔内设置有下轴承,下轴承内穿经而过有下辊轴。

所述下拉毛辊包括沿板材通行区的通行方向依次布置的下一辊、下二辊、下三辊、下四辊,所述下齿轮包括下一左齿轮、下一右齿轮、下二左齿轮、下二右齿轮、下三左齿轮、下三右齿轮、下四左齿轮、下四右齿轮,所述下一辊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下一左齿轮、下一右齿轮,下二辊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下二左齿轮、下二右齿轮,下三辊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下三左齿轮、下三右齿轮,下四辊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下四左齿轮、下四右齿轮;

所述下四右齿轮、下三右齿轮的侧围上共套设有下三号链条,下三左齿轮、下二左齿轮的侧围上共套设有下二号链条,下二右齿轮、下一右齿轮的侧围上共套设有下一号链条。

所述下四左齿轮的侧围经下四号链条与下驱动齿轮的侧围相连接,下驱动齿轮的中部经下传动轴与下皮带轮的中部相连接,下皮带轮的侧围经下传动皮带与下电动机的输出端相连接。

所述下传动轴的一端与下皮带轮的中部相连接,下传动轴的另一端依次穿经下外驱动支板、下驱动齿轮后与下内驱动支板相连接,且下外驱动支板、下内驱动支板相互平行设置。

所述下辊轴包括下进块轴、下外扩部与下连辊部,所述下进块轴的左端穿经下承辊孔而过,下进块轴的右端与下外扩部的左端相连接,下外扩部的右端与下连辊部的左端进行上下搭接,下连辊部的右端与下拉毛辊的左端部相连接。

所述下外扩部包括外竖板与底搭块,所述外竖板的背面与下进块轴的右端相连接,外竖板的正面的底部与底搭块的左端垂直连接;所述下连辊部包括上弧块与下弧块,上弧块的底面与下弧块的顶面之间夹设有定位腔,上弧块的长度大于下弧块的长度;所述外竖板上近外竖板、底搭块交接处的部位与同心定位轴的左端相连接,同心定位轴的右端延伸至定位腔的内部,同心定位轴的底面与底搭块、下弧块的顶面均接触,同心定位轴的顶面与上弧块的底面相接触,且同心定位轴与下进块轴同轴设置;

所述下弧块的左端与底搭块的右端正对接触,上弧块上开设的下一凹孔槽、下二凹孔槽各经一根螺钉与底搭块相连接,上弧块的左端与外竖板的正面的顶部相接触。

所述下承辊块的左侧部沿左支撑板的右侧边进行上下滑动配合,下承辊块的右侧部沿右支撑板的左侧边进行上下滑动配合,所述左支撑板、右支撑板的顶端均与顶支撑板的底面相连接,左支撑板、右支撑板的底端均与底支撑板的顶面相连接,且左支撑板、顶支撑板、右支撑板、底支撑板共围成一个上下调整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一种反面拉毛前处理机构中,包括多个并排布置的下拉毛辊,下拉毛辊的侧围的正上方共设置有同一个板材通行区,下拉毛辊的侧围上设置有多根向外延伸的刷丝,应用时,待加工的板材从板材通行区内通行,同时,转动下拉毛辊以使下拉毛辊侧围上设置的刷丝对通行的板材的底面进行机械式的表面处理,如除油、除锈、拉毛等,从而增加工件表面粗糙度,进而提高表面涂层的附着力。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前处理效果较好。

2、本实用新型一种反面拉毛前处理机构中,所有的下拉毛辊都沿板材通行区的通行方向依次一一布置,且沿通行方向,下拉毛辊上所连接的刷丝的线径呈现为由粗至细的渐变趋势,该设计不仅能够取得较好的前处理效果,而且在此基础之上,能使工件的下表面的最终拉毛效果更加均匀细腻,进一步提高工件表面涂装的附着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前处理效果较好,而且提高附着力效果较佳。

3、本实用新型一种反面拉毛前处理机构中,每个下拉毛辊的两端都连接有一个下辊轴,下辊轴上都固定连接有一个下齿轮,相邻的下拉毛辊之间通过齿轮、链条的传动配合进行联动设计,从而使得只需驱动一个下拉毛辊,就能带动所有的下拉毛辊一并转动,且是同步同速运转,不仅操作简易,而且节省驱动成本,能源利用率较高。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易于操作,而且操作成本较低。

4、本实用新型一种反面拉毛前处理机构中,下辊轴包括下进块轴、下外扩部与下连辊部,下外扩部的右端与下连辊部的左端进行上下搭接,该设计能降低下拉毛辊的拆卸与装配的难度,减少拆装成本,尤其当有同心定位轴存在时,不仅能确保搭接的准确率,而且能提高安装效率,且安装之后,牢固可靠,此外,还能降低对换装工人的技术要求,短时间内便可更换完毕,恢复正常生产。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拆装效率较高,而且操作难度较低。

5、本实用新型一种反面拉毛前处理机构中,下承辊块的左侧部沿左支撑板的右侧边进行上下滑动配合,下承辊块的右侧部沿右支撑板的左侧边进行上下滑动配合,应用时,通过下承辊块在纵向的上下滑动,便可调整下拉毛辊与板材之间的距离,进而适应板材的不同材料厚度、材质及产品表面处理要求,可调性较强,适应范围较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前处理效果较好,而且可调性较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为板材的通行方向。

图2是图1的主视图。

图3是图1中下拉毛辊的放大示意图,图中箭头为板材的通行方向。

图4是图3的左视图。

图5是图3的右视图。

图6是图1中下承辊块、下辊轴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6中下承辊块、下辊轴的剖视图。

图8是图6中去除下辊轴、下拉毛辊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齿轮室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上拉毛辊60、上连辊部601、上弧块602、下弧块603、定位腔604、顶孔槽605、下一凹孔槽606、下二凹孔槽607、螺钉608、下拉毛辊70、下连辊部701、下一辊71、下一左齿轮711、下一右齿轮712、下一号链条713、下二辊72、下二左齿轮721、下二右齿轮722、下二号链条723、下三辊73、下三左齿轮731、下三右齿轮732、下三号链条733、下四辊74、下内驱动支板740、下四左齿轮741、下四右齿轮742、下四号链条743、下驱动齿轮744、下传动轴745、下皮带轮746、下传动皮带747、下电动机748、下外驱动支板749、辊辊下间距75、下辊轴76、下齿轮77、上承辊块91、上承辊孔911、上连接支孔912、左上限位长孔913、右上限位长孔914、上轴承915、下承辊块92、下承辊孔921、下连接支孔922、左下限位长孔923、右下限位长孔924、下轴承925、中螺杆93、中齿轮931、手轮932、左螺杆94、左齿轮941、左底件942、左弹簧943、右螺杆95、右齿轮951、右底件952、右弹簧953、左支撑板96、左上限位杆963、左下限位杆964、右支撑板97、右上限位杆973、右下限位杆974、顶支撑板98、齿轮室壳981、刻度盘982、底支撑板99、上下调整腔991、上进块轴101、上外扩部102、下进块轴103、下外扩部104、外竖板105、底搭块106、同心定位轴107、底孔槽108、板材通行区x。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9,一种反面拉毛前处理机构,包括多个并排布置的下拉毛辊70,相邻的下拉毛辊70之间设置有辊辊下间距75,所有的下拉毛辊70的侧围的正上方共设置有同一个板材通行区x,下拉毛辊70的侧围上设置有多根向外延伸的刷丝,且在下拉毛辊70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个下辊轴76。

所述下拉毛辊70的布置方向为沿板材通行区x的通行方向依次布置,且沿板材通行区x的通行方向,下拉毛辊70上所连接的刷丝的线径呈渐细变化。

所述下辊轴76的一端与下拉毛辊70同轴连接,下辊轴76的另一端穿经下承辊块92后与下齿轮77的中部相连接;所述下承辊块92的中部开设有下承辊孔921,下承辊孔921内设置有下轴承925,下轴承925内穿经而过有下辊轴76。

所述下拉毛辊70包括沿板材通行区x的通行方向依次布置的下一辊71、下二辊72、下三辊73、下四辊74,所述下齿轮77包括下一左齿轮711、下一右齿轮712、下二左齿轮721、下二右齿轮722、下三左齿轮731、下三右齿轮732、下四左齿轮741、下四右齿轮742,所述下一辊7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下一左齿轮711、下一右齿轮712,下二辊72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下二左齿轮721、下二右齿轮722,下三辊73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下三左齿轮731、下三右齿轮732,下四辊74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下四左齿轮741、下四右齿轮742;

所述下四右齿轮742、下三右齿轮732的侧围上共套设有下三号链条733,下三左齿轮731、下二左齿轮721的侧围上共套设有下二号链条723,下二右齿轮722、下一右齿轮712的侧围上共套设有下一号链条713。

所述下四左齿轮741的侧围经下四号链条743与下驱动齿轮744的侧围相连接,下驱动齿轮744的中部经下传动轴745与下皮带轮746的中部相连接,下皮带轮746的侧围经下传动皮带747与下电动机748的输出端相连接。

所述下传动轴745的一端与下皮带轮746的中部相连接,下传动轴745的另一端依次穿经下外驱动支板749、下驱动齿轮744后与下内驱动支板740相连接,且下外驱动支板749、下内驱动支板740相互平行设置。

所述下辊轴76包括下进块轴103、下外扩部104与下连辊部701,所述下进块轴103的左端穿经下承辊孔921而过,下进块轴103的右端与下外扩部104的左端相连接,下外扩部104的右端与下连辊部701的左端进行上下搭接,下连辊部701的右端与下拉毛辊70的左端部相连接。

所述下外扩部104包括外竖板105与底搭块106,所述外竖板105的背面与下进块轴103的右端相连接,外竖板105的正面的底部与底搭块106的左端垂直连接;所述下连辊部701包括上弧块602与下弧块603,上弧块602的底面与下弧块603的顶面之间夹设有定位腔604,上弧块602的长度大于下弧块603的长度;所述外竖板105上近外竖板105、底搭块106交接处的部位与同心定位轴107的左端相连接,同心定位轴107的右端延伸至定位腔604的内部,同心定位轴107的底面与底搭块106、下弧块603的顶面均接触,同心定位轴107的顶面与上弧块602的底面相接触,且同心定位轴107与下进块轴103同轴设置;

所述下弧块603的左端与底搭块106的右端正对接触,上弧块602上开设的下一凹孔槽606、下二凹孔槽607各经一根螺钉608与底搭块106相连接,上弧块602的左端与外竖板105的正面的顶部相接触。

所述下承辊块92的左侧部沿左支撑板96的右侧边进行上下滑动配合,下承辊块92的右侧部沿右支撑板97的左侧边进行上下滑动配合,所述左支撑板96、右支撑板97的顶端均与顶支撑板98的底面相连接,左支撑板96、右支撑板97的底端均与底支撑板99的顶面相连接,且左支撑板96、顶支撑板98、右支撑板97、底支撑板99共围成一个上下调整腔991。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一个变频控制的下电动机748带动多个下拉毛辊70(优选为钢丝辊刷)高速旋转,通过下拉毛辊70上的刷丝(优选为钢丝)与板材通行区x内通行而过的板件的下表面产生高速摩擦,以清除板件表面的油污、锈迹、镀层等,并将板件的下表面拉毛。沿板材通行区x的通行方向,下一辊71、下二辊72、下三辊73、下四辊74依次布置,且辊上的刷丝的线径呈现为由粗到细变化,从而确保板件的下表面的最终拉毛效果更加均匀细腻,进而有效提高板件的下表面涂装的附着力。

具体动力传送与工作流程说明如下:设备通电,打开反面控制调速变频器,调至合适频率,开启下电动机748,依次通过下传动皮带747、下皮带轮746、下传动轴745、下驱动齿轮744、下四号链条743、下四左齿轮741,以带动下四辊74旋转。再由下四辊74依次通过下四右齿轮742、下三号链条733、下三右齿轮732带动下三辊73转动,然后由下三辊73依次通过下三左齿轮731、下二号链条723、下二左齿轮721带动下二辊72转动,再由下二辊72依次通过下二右齿轮722、下一号链条713、下一右齿轮712带动下一辊71转动,至此,仅用一部下电动机748便实现了四个下拉毛辊70的同步同速运转。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9,一种反面拉毛前处理机构,包括多个并排布置的下拉毛辊70,相邻的下拉毛辊70之间设置有辊辊下间距75,所有的下拉毛辊70的侧围的正上方共设置有同一个板材通行区x,下拉毛辊70的侧围上设置有多根向外延伸的刷丝,且在下拉毛辊70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个下辊轴76。所述下拉毛辊70的布置方向为沿板材通行区x的通行方向依次布置,且沿板材通行区x的通行方向,下拉毛辊70上所连接的刷丝的线径呈渐细变化。所述下辊轴76的一端与下拉毛辊70同轴连接,下辊轴76的另一端穿经下承辊块92后与下齿轮77的中部相连接;所述下承辊块92的中部开设有下承辊孔921,下承辊孔921内设置有下轴承925,下轴承925内穿经而过有下辊轴76。

实施例2: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下拉毛辊70包括沿板材通行区x的通行方向依次布置的下一辊71、下二辊72、下三辊73、下四辊74,所述下齿轮77包括下一左齿轮711、下一右齿轮712、下二左齿轮721、下二右齿轮722、下三左齿轮731、下三右齿轮732、下四左齿轮741、下四右齿轮742,所述下一辊7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下一左齿轮711、下一右齿轮712,下二辊72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下二左齿轮721、下二右齿轮722,下三辊73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下三左齿轮731、下三右齿轮732,下四辊74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下四左齿轮741、下四右齿轮742;所述下四右齿轮742、下三右齿轮732的侧围上共套设有下三号链条733,下三左齿轮731、下二左齿轮721的侧围上共套设有下二号链条723,下二右齿轮722、下一右齿轮712的侧围上共套设有下一号链条713。所述下四左齿轮741的侧围经下四号链条743与下驱动齿轮744的侧围相连接,下驱动齿轮744的中部经下传动轴745与下皮带轮746的中部相连接,下皮带轮746的侧围经下传动皮带747与下电动机748的输出端相连接。

实施例3: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下辊轴76包括下进块轴103、下外扩部104与下连辊部701,所述下进块轴103的左端穿经下承辊孔921而过,下进块轴103的右端与下外扩部104的左端相连接,下外扩部104的右端与下连辊部701的左端进行上下搭接,下连辊部701的右端与下拉毛辊70的左端部相连接。

实施例4: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下承辊块92的左侧部沿左支撑板96的右侧边进行上下滑动配合,下承辊块92的右侧部沿右支撑板97的左侧边进行上下滑动配合,所述左支撑板96、右支撑板97的顶端均与顶支撑板98的底面相连接,左支撑板96、右支撑板97的底端均与底支撑板99的顶面相连接,且左支撑板96、顶支撑板98、右支撑板97、底支撑板99共围成一个上下调整腔991。

实施例5: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4,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下承辊块92的正上方设置有上承辊块91,该上承辊块91的顶部与中螺杆93的底端上下正对设置,中螺杆93的顶端依次穿经顶支撑板98、中齿轮931后延伸至中齿轮931的正上方,中齿轮931的侧围与左齿轮941、右齿轮951同时相啮合,左齿轮941、右齿轮951的中部分别穿经而过有左螺杆94、右螺杆95,左螺杆94的底端依次穿经左齿轮941、顶支撑板98、上承辊块91、下承辊块92后与左底件942固定连接,右螺杆95的底端依次穿经右齿轮951、顶支撑板98、上承辊块91、下承辊块92后与右底件952固定连接,左底件942、右底件952悬空在底支撑板99的上方,左螺杆94、右螺杆95上位于上承辊块91、下承辊块92之间的部位上分别套设有左弹簧943、右弹簧953,且上下调整腔991内设置有上承辊块91、下承辊块92、左弹簧943、右弹簧953、左底件942与右底件952;所述中螺杆93、左螺杆94、右螺杆95的外侧围与中齿轮931、左齿轮941、右齿轮951的中部分别进行对应的螺纹配合;所述左齿轮941、中齿轮931、右齿轮951的外部覆盖有同一个齿轮室壳981,该齿轮室壳981的顶面上环绕中螺杆93的部位上设置有刻度盘98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以上述实施方式为限,但凡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示内容所作的等效修饰或变化,皆应纳入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