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笔记本外壳爪式去毛刺打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60833发布日期:2021-03-23 10:52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笔记本外壳爪式去毛刺打磨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笔记本电脑加工领域,具体为一种笔记本外壳爪式去毛刺打磨设备。



背景技术:

笔记本电脑又被称为“便携式电脑,手提电脑、掌上电脑或膝上型电脑”,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机身小巧,相比pc携带方便,是一种小型、可便于携带的个人电脑。

现有一种笔记本电脑座板,安装于笔记本电脑的外壳上,大体为矩形片状板材,中部设置有限位孔,前端设置有多个连接孔,后端的中部开有三角口,且在其远离连接孔一端的左右两侧开有散热孔,现有技术采用人工手持磨棒对其进行打磨去毛刺,工人劳动强度较大,且去毛刺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的技术方案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笔记本外壳爪式去毛刺打磨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笔记本外壳爪式去毛刺打磨设备,其包括:

底板;

支架,其竖立固定在底板一侧;

横板,其固定在底板上方,且和底板平行;

所述支架上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上移动固定风扇,所述风扇吹向待打磨的笔记本外壳;

所述去毛刺设备还包括:

爪式固定装置,其包括旋转电机、伸缩杆和固定爪手;所述旋转电机固定在底板的下方,且其输出端穿过底板连接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上连接固定爪手,所述固定爪手为呈“u”型的爪手本体,所述固定爪手包括夹紧板、螺纹杆、旋钮;螺纹杆穿设在固定爪手的u型本体的一端,且位于u型爪手本体内部一端固定连接夹紧板;螺纹杆位于所述u型爪手本体外侧连接旋钮;

去毛刺装置,其包括一个驱动装置、边侧打磨装置和平面打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和锥齿轮;锥齿轮连接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

边侧打磨装置包括第一齿轮、第一转杆、打磨柱;第一齿轮套设在第一转杆的一端上,且和锥齿轮啮合转动;第一转杆穿过横板通过一个第一轴承转动连接;打磨柱固定连接在第一转杆的相对另一端,且打磨柱外部开设有弧形打磨槽;

平面打磨装置包括第二齿轮、第二转杆、安装板和砂轮;第二齿轮套设在第二转杆的一端上,且和锥齿轮啮合转动;第二转杆穿过横板通过一个第二轴承转动连接;安装板固定连接在第二转杆的相对另一端,且安装板上安装砂轮;

其中,所述爪式固定装置将待打磨的笔记本外壳放置于边侧打磨装置和平面打磨装置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去毛刺设备还包括升降装置,升降装置设在底板顶部左侧。

进一步的,升降装置包括滑杆、滑套、气缸和固定块;底板顶部左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竖直安装有滑杆,滑杆上套有滑套,滑套与滑杆上下滑动配合,底板顶部左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竖直安装有气缸,气缸位于滑杆前侧,气缸的伸缩杆与滑套底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滑杆底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有和固定块,滑套右侧面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有横板。

进一步的,去毛刺装置还包括一个动力仓,其固定在横板顶端,将锥齿轮、第一齿轮、第二齿轮收容在其内部。

进一步的,旋转电机输出端的上方设有一个半封闭的收容室,所述收容室中设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连接在伸缩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夹紧板的外侧贴设橡胶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设置的爪式固定装置,将需要打磨的笔记本外壳固定在打磨装置的边侧;改进的边侧打磨装置,设置弧形打磨槽,开启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锥齿轮,锥齿轮和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之间相互啮合,带动打磨柱的弧形打磨槽对板材边缘施加压力,打磨板材的边缘。将笔记本电脑外壳侧边打磨和平面开孔毛刺的打磨结合为一体,进一步提高了去毛刺的效果。

同时,利用升降装置使得操作人员可将需要去毛刺的笔记本外壳轻松放置在顶板顶部,放入笔记本外壳后,操作人员启动气缸的伸缩杆缩短,伸缩杆缩短带动滑套在滑杆上往下移动,滑套往下移动带动横板往下移动,横板往下移动带动去毛刺装置往下移动,从而使得去毛刺装置的去毛刺部件与笔记本外壳接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去毛刺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弧形打磨槽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固定爪手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注,1-底板,2-支架,3-横板,4-升降装置,5-去毛刺装置,7-旋转电机、8-固定爪手,9-伸缩杆,800-旋钮,801-螺纹杆,802-夹紧板,803-橡胶垫,71-收容室,72-压缩弹簧,21-滑轨,22-风扇,41-滑杆,42-滑套,43-气缸,44-固定块,50-动力仓,51-第二齿轮,52-驱动电机,53-第二转杆,54-安装板,55-砂轮,56-第二轴承,61-第一齿轮,62-第一转杆,63-打磨柱,64-弧形打磨槽,65-锥齿轮,66-第一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笔记本外壳爪式去毛刺打磨设备,包括底板1、支架2、横板3、升降装置4、去毛刺装置、爪式固定装置。

底板1顶部左侧设有升降装置4,升降装置4的升降部件上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横板3,横板3底部右侧设有去毛刺装置5。

所述支架2上设有滑轨21,所述滑轨21上移动固定风扇22,所述风扇22吹向待打磨的笔记本外壳;在打磨时,风扇22吹向打磨的位置,很好的清洁了打磨的外壳面。

爪式固定装置包括旋转电机7、伸缩杆9和固定爪手8;所述旋转电机7固定在底板1的下方,且其输出端穿过底板1连接伸缩杆9,所述伸缩杆9上连接固定爪手8,所述固定爪手8为呈“u”型的爪手本体,所述固定爪手8包括夹紧板802、螺纹杆801、旋钮800;螺纹杆801穿设在固定爪手8的u型本体的一端,且位于u型爪手本体内部一端固定连接夹紧板802;螺纹杆801位于所述u型爪手本体外侧连接旋钮800。

升降装置4设在底板1的顶部左侧,升降装置4包括滑杆41、滑套42、气缸43和固定块44;底板1顶部左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竖直安装有滑杆41,滑杆41上套有滑套42,滑套42与滑杆41上下滑动配合,底板1顶部左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竖直安装有气缸43,气缸43位于滑杆41前侧,气缸43的伸缩杆与滑套42底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滑杆41底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有和固定块44,滑套42右侧面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在横板3上。

因为升降装置4包括有滑杆41、滑套42、气缸43和固定块44,底板1顶部左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竖直安装有滑杆41,滑杆41上套有滑套42,滑套42与滑杆41上下滑动配合,底板1顶部左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竖直安装有气缸43,气缸43位于滑杆41前侧,气缸43的伸缩杆与滑套42底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滑杆41底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有固定块44,滑套42右侧面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有横板3,所以操作人员启动气缸43的伸缩杆伸长,伸缩杆伸长带动滑套42在滑杆41上往上移动,滑套42往上移动带动横板3往上移动,横板3往上移动带动去毛刺装置5往上移动,从而使得操作人员可将需要去毛刺的日用五金轻松放置在底板1顶部,放入笔记本外壳后,操作人员启动气缸43的伸缩杆缩短,伸缩杆缩短带动滑套42在滑杆41上往下移动,滑套42往下移动带动横板3往下移动,横板3往下移动带动去毛刺装置5往下移动,从而使得去毛刺装置5的去毛刺部件与笔记本外壳接触,伸缩杆缩短带动滑套往上移动时由于有固定块44的存在,滑套42不会滑出滑杆41。

去毛刺装置5包括一个驱动装置、动力仓50、边侧打磨装置和平面打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52和锥齿轮65;锥齿轮65连接在驱动电机52的输出轴上。

边侧打磨装置包括第一齿轮61、第一转杆62、打磨柱63;第一齿轮61套设在第一转杆62的一端上,且和锥齿轮65啮合转动;第一转杆62穿过横板3通过一个第一轴承66转动连接;打磨柱63固定连接在第一转杆62的相对另一端,且打磨柱63外部开设有弧形打磨槽64。

平面打磨装置包括第二齿轮51、第二转杆53、安装板54和砂轮55;第二齿轮51套设在第二转杆53的一端上,且和锥齿轮65啮合转动;第二转杆53穿过横板3通过一个第二轴承56转动连接;安装板54固定连接在第二转杆53的相对另一端,且安装板54上安装砂轮55。

动力仓50固定在横板3顶端,将锥齿轮65、第一齿轮61、第二齿轮51收容在其内部。

具体打磨原理为:将开孔和切割后需要打磨的笔记本外壳放置到,固定爪手8中,通过旋钮800将螺纹杆801旋至夹紧板802和笔记本外壳表面贴合压紧,橡胶垫803具有防止外壳和夹紧板802硬接触产生痕迹的作用;在打磨时,支架2上设置滑轨21,滑轨21上安装风扇22,风扇22在滑轨上上下移动,当打磨时风扇22吹向打磨的笔记本外壳,具有很好的清洁效果。

启动驱动电机52,驱动电机52的输出轴带动锥齿轮65旋转,锥齿轮65带动两侧的第一齿轮61和第二齿轮51转动;这时,第一齿轮61带动第一转杆62配合第一轴承66进行旋转;第二齿轮51带动第二转杆53配合第二轴承56进行旋转;第一转杆62底端固定的打磨柱63靠近待打磨板材的边侧,带动打磨柱63的弧形打磨槽64对板材边缘施加压力,打磨板材的边缘;同时,板材的表面靠近第二转杆53下部的安装板54,安装板54上安装砂轮55,利用砂轮55对表面开孔的毛刺进行打磨。将笔记本外壳侧边打磨和平面开孔毛刺的打磨结合为一体,进一步提高了去毛刺的效果。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