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口夹层钢锭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9786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瓶口夹层钢锭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冶金领域铸锭用模具。
目前冶金领域浇铸镇静钢一般均采用上大下小带保温帽的钢锭模,也有的钢种采用Jc7.8、Jc8.2等上小下大模口内挂绝热板的钢锭模。这些模型由于头部断面积较大,轧制时相应的变形亦较大,故成坯率低。如Jc7.8模型其锥度为1%,帽部容积为8.06%,切头率达7.5~8.0%左右。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钢锭的成坯率,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瓶口式内壁加隔热板的钢锭模。这种新型钢锭模减少了钢锭头部断面,缩小了帽部容积,同时改善了钢锭的保温效果,实现了在保证钢质的基础上提高成坯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对现有的上小下大钢锭模型头部进行优化设计,设计出肩部夹角≥5π/6rad的瓶口式钢锭模。从而减少了钢锭头部断面积,使头部容积由原来的8%减少到6.0~7.5%。与此同时,若在模壁内加轻质隔热板,板的容重控制在0.7克/厘米3以下,可以大大改善钢锭的保温效果。
将二者应用于一体,提高成坯率的效果更加显著。
下面参照附图中的实施例对该实用新型加以详细描述


图1为瓶口式钢锭模;图2为瓶口夹层钢锭模;图3为夹层保温帽。
图中(1)为瓶口式模型,(2)是隔热板,(3)是保温帽。
图1是在现有的上小下大Jc7.8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设计,将直筒式钢锭模上部优化设计肩部夹角≥5π/6rad的瓶口(1)形,使其钢锭头部容积由8%减少到6.0~7.5%,从而减少钢锭头部断面,达到提高成坯率的目的。
图2是在
图1的基础上,在模壁内加轻质隔热板(2),隔热板的容重应小于0.7克/厘米3。隔热板放置在距模口高50~100毫米,距内模壁25~40毫米处为宜。隔热板(2)本身钻有直径20~30毫米的圆孔,孔的中心距约100毫米左右。隔热板的高度与厚度要根据模型的大小和特殊需要而定。
隔热板(2)的放置方法有两种一是采用下注法浇铸的钢锭模,在模上口可四面放有隔热板如图2,若放置一圈,则效果最佳;二是采用上注法浇铸的钢锭模,只能在模壁两侧放置隔热板。
图3是将隔热板(2)放置于保温帽中的一实例。
本实用新型已在鞍钢进行了工业试验。实践证明,采用瓶口夹层钢锭模,钢锭切头率可降低到5~6%,比现有Jc7.8模型同时期的成坯率提高1%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权利要求1.一种瓶口夹层钢锭模,由本体和帽部组成;其特征是将钢锭模上部设计成瓶口(1)式,模壁上部及保温帽内放置隔热板(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口夹层钢锭模,其特征是将直筒式钢锭模上部优化设计为肩部夹角≥5π/6rad的瓶口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口夹层钢锭模,其特征是隔热板应放置在距模口高50~100毫米,距内模壁25~40毫米处为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口夹层钢锭模,其特征是采用上注法浇铸的钢锭模,在模壁上部两侧放置两块隔热板即可;采用下注法浇铸的钢锭模,可在模上部四面放置隔热板,若放置一圈则效果最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冶金领域铸锭提供了一种瓶口夹层钢锭模,其结构特点将现有的上小下大钢锭模型头部优化设计成瓶口式钢锭模,使帽部容积缩小到6.0-7.5%,有利于轧制变形。若同时在模壁内加轻质隔热板,则能改善钢锭的保温效果。将二者应用于一体,便可提高成坯率1%以上。它克服了已有技术的不足,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果。
文档编号B22D7/10GK2061878SQ8922081
公开日1990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1989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1989年12月7日
发明者袁天锦, 史庆源, 陈少煌, 刘炳林, 米孝 申请人:鞍山钢铁公司, 鞍山钢铁公司钢铁研究所, 鞍山钢铁公司第一炼钢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